一、
下表後文還會提到,這是一箇簡化版。明確每箇徽位的位置是討論琴律學的前提。
高一個八度 | 高兩個八度 | |
---|---|---|
徽外 | 六徽四 | 三徽四 |
十二徽 | 六徽二 | 三徽二 |
十徽八 | 六徽 | 三徽 |
十徽 | 五徽六 | 二徽六 |
九徽 | 五徽 | 二徽 |
八徽半 | 四徽八 | 一徽八 |
七徽九 | 四徽六 | 一徽六 |
七徽六 | 四徽四 | 一徽四 |
徽法律、準法律與純律、五度相生律、三分損益率並不能完全對應,故還是稱「徽法律」「準法律」。
一些簡單的計算舉例:
- 該弦散音弦長爲 1,則十徽八分: 3/4 + [( 4/5 - 3/4 )/ 10 × 8 ] = 79/100
- 三絃散音弦長爲 1,則四絃十徽: 8/9 × 3/4 = 2/3
- 使五絃十徽按音與三絃八徽按音同度,設五絃散音弦長爲 x,則 3/4 x = 3/5 ,x = 4/5 。
二、徽法律
徽法律史
- 陳拙「上下暗徽」說
明 。將全絃分爲 10 段,1/10 和 9/10 處。泛音弦長 1/10 ;按音弦長 9/10 ,比散音高小全音 182 音分。琴書大全 輯陳拙琴籍 - 崔遵度「天地自然之節」說
明 。琴書大全 輯崔遵度琴箋 - 沈括「十三泛韻」說
。夢溪筆談 補筆談 - 姜夔
七弦琴圖說 。宋史 樂志 中華書局 1977 年,第 3342 葉 - 徐理
十則 徐理: 。琴統 ,王耀華、方寶華主編:中國古代文獻集成 第二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 年,第 475─550 葉 - 袁均哲
太音大全集 安徽法 。琴曲集成 - 朱載堉「琴徽論」
。律學新說
徽法律和純律
相同之處:
徽法律五聲 | 純律五聲 | 音分 | 徽法律七聲 | 純律七聲 | 音分 |
---|---|---|---|---|---|
宮 | do | 0 | 宮 | do | 0 |
商 | re | 204 | 商 | re | 204 |
角 | mi | 386 | 角 | mi | 386 |
清角 | fa | 498 | |||
(#fa) | 590 | ||||
徵 | sol | 702 | 徵 | sol | 702 |
羽 | la | 884 | 羽 | la | 884 |
(bla) | 1018 | ||||
變宮 | si | 1088 |
不同之處:從生律法上看,純律應用基於泛音列中的八度、五度、大三度音程生律;徽法律不僅應用基於泛音列產生的八度
從旋宮轉調來看,徽法律在琴上可用暗徽,演奏旋宮轉調的樂曲无困難。
調弦法
正調
幽蘭 調弦法。廣陵散 調弦法。- 朱熹正調調弦法
。宋史 樂志 ,中華書局,1977 年,第 3344 葉 - 姜夔「宮調」調弦法
。宋史 樂志 ,第3342 葉 - 陳敏子「正調」調弦法,
。琴律發微 ,琴曲集成 第五冊 太音大全集 「正調」徽法律品弦法。風宣玄品 「正調」調弦法。琴譜正傳 西麓堂琴統 「正調」調弦法。- 張鶴
琴學入門 。
正調泛音調弦法:
- 慢宮爲角:宮調 → 慢角調 → 慢宮調
- 緊角爲宮:宮調 → 蕤賓調 → 清商調
慢角調
正調→慢角調:正調爲一絃十徽按音與三絃散音應,兩散音爲純四度,慢角調慢一徽,爲一絃十一徽按音與三絃散音應,兩散音爲徽法律大三度,三絃由宮變爲角
慢角調泛音調弦法:

慢宮調
其餘放此,可作練習之用。慢角調→慢宮調:以六弦散音與四絃十一徽按音應,慢六弦。一絃比六弦低八度。再加五絃一箇普通音差 22 音分,五絃散音與二絃九徽按音應,緊五絃。
慢宮調泛音調弦法:
蕤賓調
正調→蕤賓調:五絃十一徽按音與七弦應,緊五絃。減四絃一箇普通音差 22 音分,四絃散音與二絃十徽按音應,慢四絃。
蕤賓調泛音調弦法:
清商調
蕤賓調→清商調:二絃十一徽按音與四絃散音應,緊二絃。減六弦一箇普通音差,六弦散音與四絃十徽按音應,慢六弦。一絃比六弦低八度。
清商調泛音調弦法:
徽法律正弄調表
側商調
慢角調→側商調:二絃十一徽按音與四絃散音應,慢四絃。四絃十徽按音與六弦散音應,慢六弦。一絃爲宮:宮、商、角、變徵、羽、少宮、少商,二絃爲宮:清羽、宮、商、角、徵、羽、少宮。三絃散音與一絃十一徽應、四絃散音與二絃十一徽應,故一─三、二─四爲徽法律大三度;三、四、五十徽按音與五、六、七散音應,故三─五、四─六、五─七爲純四度。全合徽法律。
側商調泛音調弦法:
淒涼調
正調→淒涼調:二絃十一徽按音與四絃散音應,緊二絃。五絃十一徽按音與七弦散音應,緊七弦。
淒涼調由三種調高交替結合,七聲音階,悲切淒涼。淒涼調定弦奏正調仲呂均合於徽法律;奏蕤賓調无射均,二、四絃各高、低一箇普通音差;奏清商調夾鐘均,三、五、七各第一箇普通音差。在犯調時要用同律同聲的按音來彌補。
淒涼調泛音調弦法:
无媒調
「可演奏仲呂、黃鐘、林鐘三均同主音犯調的曲子。」奏慢角調黃鐘均旋律,二七散音低了一箇普通音差,奏慢宮調林鐘均,二五七低了一箇普通音差,要用其他絃較之高一箇普通音差的按音來替代。
正調→无媒調:一絃十一徽按音與三絃散音應,慢三絃。四絃十一徽按音與六弦散音應,慢六弦。
无媒調泛音調弦法:
間弦調
正調→間弦調:一絃十一徽按音與三絃散音應,慢三絃。五絃十一徽按音與七弦散音應,緊五絃。可演奏仲呂、黃鐘、无射三均相犯的犯調琴曲。演奏黃鐘均旋律,二七散音低了一箇普通音差,要用高一箇普通音差的他絃按音代替;演奏无射均旋律,四絃散音高了一箇普通音差。
間弦調調弦法:
徽法律側弄調表
徽位音
正弄調徽位泛音
將上表取三─七弦中準的泛音,略去重複,可見正弄調泛音在一箇八度內用了十律:
正弄調徽位按音
可見正調徽位音
如遇高或低了一箇普通音差,要用他絃按音替換。
注釋:慢宮調變徵聲:徽法律音階中清角─變徵爲小半音 92,徵─變徵爲大半音 112。蕤賓調羽聲:徽法律音階商─羽爲窄五度 680。
還有一點,泛音的徽位音一定包含於按音的徽位音。按音比泛音多的:八、十、十二、十三徽的各箇音,大家對著表看下這幾徽的弦長就明白了。再減去重複的,多出來的是 9/10 十徽二絃、 5/6 十二徽三絃、 3/4 十徽三絃、 20/27 十二徽四絃、 5/9 十二徽六弦。
側弄調四變聲徽位泛音
再結合正調泛音表就可以了。
側商調徽位按音
側商調徽位音
注釋:姑洗宮下變宮聲:徽法律音階中變宮─少宮爲大半音 112。
林鐘宮少商:徽法律音階中:徵─羽爲小全音 182,宮─商爲大全音 204。
淒涼調徽位按音表
淒涼調徽位音用了十七律
注釋:太簇宮下變徵聲、林鐘宮變徵聲:徽法律音階少宮─變宮大半音 112,變徵─清角小半音 92。
太簇宮商聲:商─角爲小全音 182,宮─商爲大全音 204。太簇宮變徵聲:角─變徵 204,變徵─徵 112。仲呂宮清角聲:角─清角 112,清角─徵 92。
寸
取古籍記載琴長五尺,弦長四尺五分,與
三、準法律
準法律發展史
九徽是三分損一,十暉是三分益一,以此可調出三分損益律的定弦法 。明代使用三分損益律調弦法,但記譜還在用純律,1673徐上瀛
「從現存有關琴律的古代文獻來看,宋代之前的琴律似乎沒有受到三分損益法理論的影響而仍然採用按徽位定弦取音的徽法律。」沈括提出三分損益率調弦法,南宋徐理
陳敏子所論「琴律徽」爲徽法律,「世用徽」爲準法律,說明 14 世紀初已有人開始使用準法律調弦。
1614
準法律與其他律對比
準法律與徽法律各弦對比表
絃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
---|---|---|---|---|---|---|---|---|
準法律 | 頻率 | 3/4 | 27/32 | 1 | 9/8 | 81/64 | 3/2 | 27/16 |
相鄰音分 | -204 | -294 | 0 | 204 | 204 | 294 | 204 | |
相鄰音程 | 大二度 | 五度律小三度 | 一度 | 大二度 | 大二度 | 五度律小三度 | 大二度 | |
總音分 | -498 | -294 | 0 | 204 | 408 | 702 | 906 | |
徽法律 | 頻率 | 3/4 | 5/6 | 1 | 9/8 | 5/4 | 3/2 | 5/3 |
總音分 | -498 | -316 | 0 | 204 | 386 | 702 | 884 |
準法律與五度相生律、三分損益律、徽法律對比表
五聲 | 準法律 | 五度相生律 | 三分損益律 | 徽法律 | 七聲 | 準法律 | 五度相生律 | 三分損益律 | 徽法律 |
---|---|---|---|---|---|---|---|---|---|
宮 | 0 | 0 | 0 | 0 | 宮 | 0 | 0 | 0 | 0 |
商 | 204 | 204 | 204 | 204 | 商 | 204 | 204 | 204 | 204 |
角 | 408 | 408 | 408 | 386 | 角 | 408 | 408 | 408 | 386 |
清角 | 498 | 498 | 522 | 498 | |||||
612 | 612 | 612 | 590 | ||||||
徵 | 702 | 702 | 702 | 702 | 徵 | 702 | 702 | 702 | 702 |
羽 | 906 | 906 | 906 | 884 | 羽 | 906 | 906 | 906 | 884 |
996 | 996 | 996 | 1018 | ||||||
變宮 | 1110 | 1110 | 1110 | 1088 |
準法律和三分損益率最大的不同:準法律未完全推翻徽法律,除了三、六、八、十一泛音,三、六、八、十一、十二、十三按音,其餘皆可用。三分損益律由於不能回到始發律,其他徽位都不能用。
準法律和五度相生律音階完全相同。
調弦法
- 沈括「正調」調弦法。
- 朱熹
琴律說 「正調」調弦法。 - 袁均哲
太音大全集 「正調」品弦法。 - 汪芝
西麓堂琴統 「正調」調弦法。 - 朱載堉「正調」調弦法。
- 徐祺
五知齋琴譜 「正調」調弦法。 - 楊宗稷
琴學叢書 「正調」調弦法。
使用準法律的琴家卻依然用徽法律緊、慢一徽的方法來轉調,造成音律混亂。十徽─十一徽相差 112 音分,然而準法律角─清角、變宮─少宮都是 90 音分。這一錯誤在 1821王仲舒
慢角調
正調→慢角調:三絃七徽與五弦九徽按音應,慢三絃。
慢角調泛音調弦法:
慢宮調
慢角調→慢宮調:六弦散音與三絃九徽按音應,慢六弦。一絃比六弦低八度。
慢宮調泛音調弦法:
蕤賓調
正調→蕤賓調:五絃散音與三絃十徽按音應,緊五絃。
蕤賓調泛音調弦法:
清商調
蕤賓調→清商調:二絃七徽按音與五絃十徽應,緊二絃。七弦比二絃低八度。
清商調泛音調弦法:
黃鐘調
黃鐘調也稱淒涼調、古无射、下間絃。正調→黃鐘調:三絃十徽按音與五絃散音應,緊五絃。一絃比五絃低八度。
黃鐘調泛音調弦法:
无媒調
正調→无媒調:五弦九徽按音與三絃散音應,慢三絃。三絃九徽按音與六弦散音應,慢六弦。
无媒調泛音調弦法:
間弦調
正調→間弦調:三絃散音與五弦九徽按音應,慢三絃。一絃散音與三絃九徽按音應,慢一絃。
間弦調泛音調弦法:
準法律側弄調表
準法律正調徽位泛音與徽法律唯一的不同:徽法律全部用到,準法律第三、六、八、十一徽全不用。
徽位音
準法律正調徽位泛音表
準法律徽位泛音只有六律,只可奏慢角、慢宮二調的五聲
準法律正調徽位按音表
第三、六、八、十一、十二、十三徽按音不用。
可奏正調、慢角、慢宮的五聲加不同變聲的七聲音階。
準法律外調四變聲徽位泛音表
準法律外調四變聲徽位按音表
徽間音
附錄:琴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