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經通論
朱维铮编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Z126.27/bnu76
汉宣帝立榖梁传,黄龙元年扩充五经博士至十二名。韩愈:孟子得真传;治国必先治心。王安石首倡表彰孔孟代替表彰孔颜;以圣人之意代替圣人之言。朱熹:九经扩充为十三经;四书落实韩愈道统的文本系统;曾子子思是孔孟中介;大学中庸首要,语孟次要;朱熹以来至现在混论不断。
羣經概論
1933
p1 经的定义:今文:孔子所作经,弟子所述传记,后人口传说。古文:羣书
p5 一堆经的次序,分今古文。古文按产生年代,今文按内容深浅。
p10 淸中叶今文突然复活。至宋儒疑古,顾炎武复兴古文「舍经学无理学」
尙书。今古伪的篇目及来源。今文至永嘉之乱亡佚,淸辑佚古文:东汉末至南北朝,以郑玄为宗,孔颖达尙书正义以伪孔传为宗。宋代治丝益紊
诗。风雅颂的分类标准。各篇次第。诗序的作者。三家诗辑佚。毛公的信息越传越详细。淸陈奂作毛诗传疏去郑用毛,作郑氏笺考证。朱熹诗集传杂采毛郑,取代毛郑。王应麟诗考开辑佚先河。
三礼来源。作者及争辩。周礼
經今古文學
1926.2 初版 1955.11
p66 刘歆让太常博士书,今古分立。四次今古文之争。王肃反郑学,不但未使今古文复活,反而愈加混乱。东晋元帝设博士,西汉今文十四博士已无一存。近世「惧陆沉之有日,觉斯民之待拯」借托经学以昌言救世。「史学的新派旧派」:古代黄金时期在尧舜还是春秋。
p78 以今文看史学惟崔适史记探原。康有为作艺文志辨伪,五罪。刘知几史通中六家 申左褒左传汉书,讥评史记。今文批判文字学:廖平知圣篇。淸代文字学都局限于古文内。
緯書與經今古文學
1926.2
p88 针对当时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的前言。四库总目对谶、纬的界说。p91 尙书中矦。符命。图篆。纬书起源:孔子;哀平;秦。p93 隋志:隋文帝焚纬书。淸初纬书仅明孙瑴古微书所辑、乾凿度、乾坤凿度
p96 纬书产生原因:阴阳家遗毒、孔子去鬼神取术数、秦皇汉武好方士。儒家与方士混合的证据。
p98 两汉儒生方士混合成为风气。反对谶纬的人出于个人见解的超脱,与学统无关。陈乔枞诗纬集证、后汉书儒林传:齐诗的天人之学。古文投主好阿俗学亦与谶纬相关。今文掩护纬的原因:以孔子为素王;今文治经必先治纬;合于孔子改制;助于六经笺注。
春秋與春秋學
1925.11.10
汉奸,日本人奴化:读春秋。「孝女施剑翘刺杀了军阀孙传芳,得到特赦,建立在春秋『父不受诛子复仇』」
p108 为何论语不提春秋
p116 淸末今文发展脉络:淸末「今文學」的運動是從
孝經新論
1936.9.25
p118 社会背景:到处读经。周予同态度:「现在中国的张开眼睛做梦的人又想将它拉回到两汉时代的位置…而且证实了他们对中国学术演进趋势的无知」
p126 野蛮民族只需靑壮年劳动力;欧美现代国家需日新月异的科学;只有中国需年老经验丰富的人,故尊老
p127 针对社会风气的呼吁。
孝与生殖崇拜
1927.9.5
社会背景:反对「传统的因袭的孝的拥护论」墨家:孝慈只是「兼爱」大德目下的小德目。「莫若法天」。道家认为孝只是人类道德堕落后的产物。p133 儒家愿意由孝入仁。「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利于同一层面。举例生殖崇拜。祭天地「不忘其所由生」。儒家重视婚姻不是墨家功利地为解决人口问题。 p137 儒家:天地是本体之体,道是本体之用。道家:天地化生并非自主,「天地不仁」。化生之前皆父天母地的气质,化生之后皆父天母地的同胞,父母卽小天地,故非孝不可。周予同认为,儒墨先有价値论后有本体论,故先有仁孝后有生殖崇拜。儒家最好托古改制,故生殖崇拜源于民间思想。举例祭天地脱胎于生殖崇拜「丘陵为牡溪谷为牝」… p141 不能两全,舍孝取仁「杀身成仁」。曾子为减小矛盾,扩孝的范围,力求与仁相近。若全己之身又全人之身,则无所谓仁孝的冲突。曾子大孝「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本体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