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巴特·埃爾曼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時間 2013-05

千字 180

豆瓣評分 8

巴特·埃爾曼《錯引耶穌:聖經傳鈔更改的內幕》述要

先介紹基本的情況,舉一些修改的例子;然後是學術史;如何鑒別哪些是經過修改的;原正統派如何站在自身立場上修改經文;經文修改所見時代背景。讀完最大的感受:基督敎的神學跟中國的經學沒什麼兩樣。

我們連聖經的原本都沒有,甚至連原本的抄本的抄本的抄本都沒有,如何判定到底是上帝的啓示,還是人爲的摻雜?

如果上帝有啓示的神蹟,那爲何沒有保存原本的神蹟?況且保存原本的神蹟一定比啓示的神蹟簡單得多。

猶太敎的獨特之處:經書的宗敎。其他羅馬多神敎不需要從書中學習任何敎義。早期敎會生活的內容:

  • 使徒保羅的書信有十三封收到了新約中。書信不僅指引著信仰,還將所有敎會聯繫起來
  • 使徒行傳
  • 天啓文學
  • 敎會規章
  • 爲基督敎辯護
  • 殉道記
  • 聖經注釋。最早的是異端諾斯底派 Gnostic

正典的形成

基督敎一開始就承認希伯來聖經,後來很快,二三代門徒中,耶穌敎導的權威就上升到和摩西敎導一樣。耶穌門徒的著作也視爲經書。在敎會活動中誦讀這些文獻,提升了它們在基督徒心中的地位。

馬吉安 Marcion 是第一位編定經書正典的基督徒。他相信保羅的敎導,認爲猶太的上帝和耶穌的上帝是兩箇不同的上帝,只有相信基督福音纔能爲上帝所稱義,而非遵循猶太律法;他在編定正典時進行大量刪改,沒有舊約。主敎愛任紐 Irenaeus駁異端Against Heresies 認爲福音書應有四本,而非某一本。

爭論持續了數百年,現在的二十七卷新約目錄,在四世紀後半葉纔出現。

讀者

在古代世界,有書寫能力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卽使是埃及的書吏,能力也堪憂。況且早期基督徒多爲社會較低階層。因此都是識字的人誦讀,大家聽。

早期作品的抄寫者

古代只能抄書,會出現各種有意無意的錯誤,甚至有時錯漏百出,令人憤怒。

黑馬牧人書在 2–4 世紀廣爲流傳,說道他抄寫時不知如何區分音節。現存古老的希臘文本是連續書寫 scriptuo continua,沒有標點,沒有大小寫,沒有空格跟中國古代一樣。黑馬無法閱讀文本,但認識字母,很顯然,如果你抄寫時不知道什麼意思,出錯的機率更大。

與羅馬帝國的其他人不同,早期基督敎抄寫者通常是爲自己抄寫。敎會領袖通常是富人,他們房子大,可以容納很多人聚會。他們也負責抄寫要讀給眾人的文獻。早期抄寫者不曾受過專業訓練;中世紀專業抄寫員出現後,出錯的情況纔大幅減少。

早期作者經常指控異端竄改經文,但根據近來的研究,恐怕應該反過來,這些正統抄寫者更改文本,以符合自己的敎義。人們對修改經文沒有辦法,只能詛咒那些修改的人。但絕大部分更改都是無意的,抄寫工作實在是折磨人。抄寫者一些有意更改並非爲了敎義,而是覺得這箇地方有錯,自然就改了。

比如希伯來書開頭,大部分抄本都是「基督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 PHERON 萬有」,而梵蒂岡抄本是「顯現 PHANERON」,後來改爲托住,再後來又改爲顯現。

於是有三種狀態:原處的、錯誤的、試圖更正卻仍爲誤的。

保羅加拉太書,如果是保羅口述,是抄寫者一箇字一箇字記下來,還是保羅說要點,讓抄寫者發揮?抄寫者發揮的話,確定是保羅的原意嗎?抄寫者也有可能寫錯字。這樣的話,卽使最原始的手稿也可能有錯。現存最早的加拉太書是 P46,抄寫於 200 年左右,離保羅寫信已過了 150 秊,之前的已經無從得知。瀚案:和這最像的莫過於論語,門徒回憶的,不可能是孔子一模一樣的原話,但意思肯定是差不多的。

約翰福音中,耶穌的話不再精簡,而是長篇大論,不再使用比喻,和其他三卷福音書都不一樣。記載的事件也往往是孤例。約翰的資料來源很多,他整合爲一卷。我們連什麼是「原文」都沒有共識,又如何重建原文?但我們至少可以找到最早的抄本系統。

耶穌與犯姦淫婦人的故事耳熟能詳,但僅出現在約翰福音一處,而且並未出現在原本約翰福音中。它是抄寫者加上去的。最開始寫在空白處,後來被當成正文。

馬可福音結尾部份是後來加上的。早期版本都沒有結尾。這一段關於故事情節的討論很精彩

新約經文

早期抄寫是在一箇地區內部流傳,各箇地區都有各自的特徵,其中,亞歷山大城的抄寫者最嚴謹。

4 世紀初,有了專業抄寫者,他們是受過良好敎育的皈依者。331 年,君士坦丁大帝命令尤西比烏斯製作五十部聖經。7 世紀以後的希臘文抄本稱爲拜占庭抄本,彼此之閒都很接近。那麼它們的母本從哪來?

拉丁譯本太多了,4 世紀末,敎宗達瑪蘇一世 Damasus 委託耶柔米 Jerome 修訂官方譯本,稱爲武加大 vulgate 譯本。瀚案:可類比孔穎達修五經正義

1450 以後的半世紀,用印刷術生產了五十種精裝武加大聖經。在過去一千年,大家都習慣將武加大譯本作爲唯一的聖經了。弟一部希臘文於 1522 秊發行,由西班牙樞機主敎西麥內斯 Ximenes de Cisneros 發起,學者狄亞哥洛佩茲 Diego Lopez de Zuniga 負責。希伯來文、武加大拉丁文、七十士希臘文並排。瀚案:三體石經。稱爲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Complutensian Polyglot。我們無從得知希臘文是哪箇版本。

最早出版的希臘文版本是荷蘭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 Desiderius Erasmus 編輯的,1516 年出版。他只找來了一份 12 世紀晚期福音書抄本,啓示錄等其他部分,則直接從武加大拉丁文譯回希臘文。這部急就章成爲後來三百多年的標準希臘文版本,也成爲 1611 年英王詹姆斯欽定譯本所用的底本。

1707 年,皇后學院敎授約翰·密爾出版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他閱讀百餘種希臘文新約鈔本,找出異文三萬處。人們發現,聖經並非那麼可靠。這給天主敎會落下口實,宣稱聖經並不足以作爲信仰的權威卽敎會纔是權威。三一學院古典學專家本特利說,異文並不損壞新約的完整性。瀚案:可類比閻若璩證明了偽古文尙書

今日所知異文遠多於密爾。現知希臘文抄本五千七百分,從 2 世紀到 16 世紀;一萬份武加大拉丁本。

无意的:連續書寫;縮寫;相同結尾 homoeoteleuton 造成的跳行 periblepsis;讀起來很像。蓄意的:總有人聲稱被改動過的纔是最佳的,纔是原文。有這些可能:

  1. 抄寫者認爲有誤改的
  2. 抄寫者認爲的錯誤並非眞的錯誤
  3. 抄寫者爲防止誤解
  4. 確保不會被異端引用,能說出自己期待的內容。瀚案:這些例子可以看看
  5. 修改儀式
  6. 希望調和經文,如路加福音馬太福音大規模裁減,以使這些故事彼此調和瀚案:和經學家的想法一樣,希望調和經文
  7. 加入口傳〻統瀚案:對應經學的經傳體系

新約學術史

18、19 世紀是經文鑑別成果最豐碩的時期。

與密爾同時,法國天主敎徒里夏爾·西蒙 Richard Simon 認爲反新敎聖經不可靠,不足爲信仰的唯一基礎。正如耶柔米修訂拉丁文本一樣,現在流傳的希臘文本同樣不可靠。聖經的確是信仰的基礎,但重要的不是經書本身,而是對經書的解釋,它蘊含在敎會傳遞下來的使徒傳統。對於新敎徒來說,他們的出路是建立一套方法來鑑別經文,重建原文。瀚案:天主敎對新敎的抨擊可以對應今古文之爭,都是文本系統引發的對權威的爭奪

理查德·本特利回應自然神論者柯林斯,認爲密爾只是發現了異文,並未捏造,不能指責他破壞基督敎眞理。1716 年,他希望能重建尼西亞會議時期4 世紀初新約經文。他計畫直接跳過中世紀,比照 5 世紀早期亞歷山大抄本希臘文耶柔米使用的希臘文抄本,和最古老的武加大拉丁文耶柔米的原文,就能恢復俄利根耶柔米上世紀偉大的經文學者的文本。但最後,由於種種原因,計畫化爲烏有。

德國的約翰·本格爾 Johann Albrecht Bengel 時路德派牧師、敎授。他對經文的注釋到今天還值得一讀。他的核心觀念是對聖經全心的信仰,每箇字都是上帝的啓示,所以具體的字詞就非常重要。他的判斷標準:越難懂的就越好,因爲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動經文。將抄本分出譜系。

約翰·威特斯坦 Johann J. Westein 宣稱異文不會削弱聖經可信度。1715 年,他注意到提摩太前書的一句,不再明確表明基督是上帝的肉身顯現,只是說「那位」。還有很多確立基督神性的段落都不存在了。比如「神的敎會」應爲「主的敎會」。遂遭致同僚反對。他出版的希臘文新約在今天依然很有價值,他標註的參照系統沿用至今。

1831 年,德國哲學家卡爾·拉赫曼 Karl Lachmann1793–1851出版革命性的希臘文新約。他認爲不應該在公認經文上加以修訂,而應該另起爐灶,建立 4 世紀末的新約。人們戲稱他爲「本特利的人猿」,事實上,他還是有所突破。

羅拜高·蒂申多夫 Lobegott…Tischendorf 數次前往歐洲各地、中東,竭盡可能蒐集抄本。利用化學藥劑,辨識出以法蓮抄本被塗改的字跡。他最成功的發現是西乃抄本。1844–1859 年,他三次來到埃及西乃聖凱瑟琳修道院,終於將這些抄本帶回,1862 年出版。

1881 年,劍橋學者布魯克·威斯科特 Brooke Foss Westcott、芬頓·霍特 Fenton John Anthony Hort 出版希臘文新約原文The New Testament is the Original Greek,這本書成爲所有學者的基準,與今日的成果極爲接近。他們的分類原則:措辭相同表示來源相同。

鑑別方法

如何確定哪些文本最古老?

外部證據不能簡單根據抄本數量;也不能簡單根據抄本年代,一來不一定越早越古老,二來早期抄本質量是最差的。

  • 若大部分最早抄本都是某種文本形式,可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進行判定
  • 地理區域
  • 「如果某經文形式是原始的,那麼通常可以在最好的抄本與最好的抄本家族中找到。」卽可靠文本的其他經文也是可靠的,如亞歷山大文本是最可靠的

內部證據

  • 內在可能性:根據作者的用字、寫作風格,考量作者最可能寫下什麼,如果只在此處出現,就可能是假的
  • 抄寫可能性:抄寫者可能創造什麼經文形式,卽本格爾說的越是艱澀越可能是原文

三箇例子:

一、馬可福音中,「耶穌動了慈心 SPLANGNISTHEIS」——「耶穌動了怒 ORGISTHEIS」。根據抄寫可能性原則,可能是動了怒。從內在可能性看,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在描述耶穌發怒時,都略去了他的憤怒,在描寫此處時,也省掉了那箇字,說明就是憤怒。況且後來還用了「將他趕走」等嚴厲的字眼。

耶穌爲何生氣?兩種思路:

  • 文本脈絡:馬可福音一開篇便將耶穌描繪成威嚴不容侵犯的人
  • 更廣泛的背景:馬可福音其他地方,耶穌也發怒,同樣是醫病的故事,同樣是在質疑他的權威

二、路加福音通篇描述鎭定的耶穌,有一箇段落他失去了沈著。耶穌被捕之前禱告的時候極其痛苦、汗如血滴,這一段在其他福音書都找不到。就抄本而言很難判斷。就文學結構而言,用的交錯配列法 chiasmus,前後對稱呼應,以突出中央的意義——只有通過禱告,纔能準備好面對死亡。如果把這段經文加入段落中,就把對稱結構破壞了,焦點就轉移到耶穌的痛苦上。在路加福音中,耶穌都是平靜走向死亡。

三、希伯來書預設了一箇受難傳統,耶穌面對死亡不但帶著恐懼,而且沒有上帝的援助。「叫他因著神的恩,爲人而死」——「叫他與上帝隔絕,爲人而死」,後者是原文。首先,有許多外部證據支持。其次,從抄寫可能性上看,後者更難理解。希伯來書通篇強調耶穌以人的方式死去,上帝沒有介入耶穌受難。

出於神學動機的更改

抄寫者想讓經文說出他們想說的話。耶穌究竟是人?是神?還是都是?這是早期最大的神學爭論。

2–3 世紀,基督敎成爲國敎之前,並沒有後來意義上的新約。不同團體之閒的差異非常大,哪箇團體追隨者多,便可以決定哪些篇章納入正典。

反嗣子說

很多團體持「嗣子說」,基督是人而非神。最著名的是伊便尼派 Ebionite。他們是嚴格的一神論,只有一位上帝,所以耶穌不是神,是約瑟和瑪利亞兩性結合而生。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原正統派對嗣子說的更改,而非反過來。修改強調耶穌是處女所生,並非在受洗時被收養,他是人也是上帝。

  • 上文說到的,最早最好的抄本是「以肉身顯現的那位」,而非「以肉身顯現的上帝」,顯然是爲了強調耶穌的神性而進行的改動
  • 路加福音說「孩子的父母因這論耶穌的話就稀奇」改成「約瑟和他的母親都感到驚奇」
  • 路加福音耶穌受洗時,聖靈降臨,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改成「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2–3 世紀,各地大多引用的「我今日生你」

反幻影說

幻影說 docetism 是嗣子說的對立端,耶穌完全是神而非人,只是擁有人的皮囊,此派最有名的是馬吉安。特土良等原正統派極力反對這樣的神學。

路加福音最後一章,四處異文:

  • 上文提到的「汗滴如血」。耶穌體會到痛苦,說明他是箇人
  • 最後的晚餐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路加不同馬可,他從未把死亡視爲對罪的救贖,耶穌的死是爲了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罪惡,進而懺悔,帶來救贖
  • 耶穌復活後,彼得到墳墓前去看,覺得稀奇。這一節很像約翰福音的最後。值得信賴的彼得確認過耶穌是肉身
  • ⋯⋯

反分離說

原正統派還要面對分離論:耶穌是兩箇箇體,一箇是完全的人,一箇是完全的神。神基督暫時居住在人耶穌體內,耶穌死前基督背棄了他。代表有諾斯底主義。

  • 上文提到的「與上帝隔絕」改爲「因著神的恩」
  • 馬可福音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最後說「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麼離棄我?」改爲「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麼嘲笑我?」
  • 約翰壹書「反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耶穌者的靈。」原本爲「失去耶穌」

瀚案:這麼說來,原始新約有很多很多面貌,只是後來全被原正統派統一了。所謂正統的反而是經過改動的,不就是箇話語權問題嘛

經文所處的社會環境

婦女地位

跟隨耶穌旅行的有一群婦人。釘十字架時,所有男性門徒都逃離,只剩下婦女忠心相伴。最早發現耶穌空墳、見證耶穌復活的,都是這些女性。還有很多女性在敎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爲耶穌宣揚眾生平等,吸引著社會上地位低的人。

但這並未帶來兩性社會關係的變革。她們在基督中是平等的,但要以女人而非男人的方式參與。

⋯⋯

非基督徒猶太人

早期基督敎最諷刺的事之一,是耶穌本人、他的門徒是猶太人。在他死後幾十年閒,耶穌的追隨者成立了一箇攻擊猶太敎的宗敎。在猶太人心中,希伯來聖經中的彌賽亞是箇威嚴的人物,將擊敗敵人,建立起由上帝統治的以色列國度。耶穌死後,追隨者視他爲猶太人的彌賽亞。顯然,基督徒很難說服他人接受耶穌爲彌賽亞。基督徒相信拒絕他們的猶太人是頑固不化的,因爲他們拒絕耶穌的訊息。

保羅認爲,救恩不是通過遵守律法,而是通過相信耶穌的死和復活。到 2 世紀,基督敎和猶太敎對彼此都很有意見。基督徒說猶太人輕蔑地拒絕了自己的彌賽亞,還誤解了自己的經典。他們相信上帝之所以容許耶路撒冷被摧毀,正是因爲猶太人殺害耶穌。

比如路加福音釘十字架的記載,耶穌爲釘他的人禱告。在早期抄本上找不到這段,到底是刪了,還是安插的?每當抄寫者試圖讓經文彼此相符時,都會重複兩段記載中的某些字句。路加福音使徒行傳是同一作者,兩書中耶穌的遭遇和門徒的遭遇一一對應,使徒行傳中殉道者司提反臨終前禱告,因此是被移除的。

在早期敎會中,都很明確解釋爲〻猶太人禱告,而非羅馬人。抄寫者覺得,耶穌竟然祈禱原諒猶太人,這怎麼可能?

⋯⋯

異敎徒

早期,基督敎並不違法,不需要躲起來。

異敎徒 pagan 指哪些信仰多神敎的人。他們祈禱、獻祭,關注現實生活的美好。基督徒在異敎徒眼中非常危險,認爲他們反社會,聚集在自己的社群中,放棄家庭,拋棄朋友,不參與公共活動。每當有災荒等不好的事情,基督徒便被當成罪魁禍首。

到 2 世紀中葉,異敎知識分子開始攻擊基督敎,說他們亂倫、殺嬰、食人肉。說基督徒崇拜的耶穌是箇愚蠢到宣稱自己是神,卻被釘上十字架的罪犯。異敎徒還會閱讀基督敎的著作,比如克爾蘇斯說基督徒的抄寫者甚至竄改自己的經文來回應攻擊。

耶穌的行爲是否符合神應該有的行爲?大部分異敎徒都相信,諸神不會有人類那些一時衝動的情緒。上文說到的耶穌生氣,但神是不會有人類的情緒的,所以出於護敎而刪掉了。

馬可福音「這不是那木匠嗎?」TEKTON 是用雙手製造東西的人,這種出身怎麼能是上帝的兒子?修改後的經文是「這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

結論

經文鑑別學學者的工作就如偵探,不但要解決難題,也得去發掘證據。證據本身通常很模糊,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解釋,但對於每一單案件,都得找出最好的答案。

普羅大眾如何知道新約上究竟寫的什麼?如果知道,是學者告訴他們的。

討論原文不是無意義的,因爲我們有能力追溯到那最早的文本。卽使是原始文本,也是人爲的產物。這些作者、抄寫者同樣是人,擁有自己的信仰、世界觀、愛恨、處境,他們通過不同的文字來傳遞這些繼承的傳統。每箇抄寫者作出的修改其實跟我們在閱讀時做的事情差不多。

馬可福音是最早寫下的,其他幾種福音都或多或少引用了前者的故事,他們作出的修改就如同抄寫者作出的修改。每本福音書都不一樣,不可能有兼容四部福音書的解釋。

要使文本有意義,唯一的辦法便是閱讀它,而閱讀的唯一辦法是用其他話語來詮釋它⋯⋯唯一辦法是你要擁有自己的生命體驗⋯⋯因而,閱讀文本,必然會更動文本。

瀚案:神學跟經學還是有些不同:經學自誕生起就是注疏的學問,經文萬萬不可改。神學有豐富的手稿,經學則相當匱乏。對於前經學時代的情況,經書是怎樣形成的,我們還所知甚少

訪談錄

有種觀點說聖經每一箇字是正確的,是現代神學家的發明,歷史上絕大部分基督徒都未這樣看待聖經

異文並不影響信仰,因爲卽使這裏有爭議,也可以用其他經文來證明同樣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