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旣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
傳成王重周公所營,故命君陳分居,正東郊成周之邑里官司。
疏分別殷民善惡所居,卽畢命所云「旌別淑慝,表厥宅里」是也。言「東郊」者,鄭玄云「天子之國,五十里爲近郊。」今河南洛陽相去則肰,是言成周之邑爲周之東郊也。〔洛陽到哪是五十里……不懂〕
孔直云「臣名」,則非周公子也。鄭玄注中庸云「君臣葢周公子」者……「蔡叔旣沒,命蔡仲」故也。
王若曰:「君陳,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傳善事父母,行己以恭。
後辨〔說一通如何根據論語「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編造的此句〕殊不知蔡邕石經論語本作「孝于惟孝」……日本山井鼎所引足利本論語正如此。〔王鳴盛竟肰就看到了足利本〕至宋儒且以「書云孝乎」爲句矣。此則因僞書之謬而并亂論語之文也。〔媽耶,這箇問題肯定有論文,不知道他們用王鳴盛的沒有〕
命汝尹茲東郊,敬哉!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
傳正此東郊,監殷頑民教訓之。
往慎乃司,茲率厥常
傳今往承其業,當慎汝所主,此循其常法而敎訓之。
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
傳勉明周公之敎
「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傳所謂芬芳非黍稷之氣,乃明德之馨。〔總覺得像戰國的話〕
爾尙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傳汝庶幾用是周公之道敎殷民
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旣見聖,亦不克由聖
傳凡人有初無終,未見聖道,如不能得見;已見聖道,亦不能用之,所以無成。
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
傳汝戒無爲凡人之行。
後辨今但云風草,若猜謎者肰,豈非胸中先有論語,方撰出此文耶!〔眞有道理呢〕
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
傳無有不先慮其艱……出納之事,當用汝眾言度之。眾言同,則陳而布之。
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
傳汝乃順行之於外。〔也就是從眾人和君兩箇角度來告誡無專〕
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
傳善則稱君,人臣之義。
後辨出於臣工自相告戒,則爲愛君;出於君之告臣,則爲導諛。
嗚呼!臣人咸若時,惟良顯哉!」
傳是惟良臣,則君顯明於世。
王曰:「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
傳無倚法制以行刻削之政。疏倚附公法以行刻削之政〔孔穎達明確說了是周公之法,這就有意思,周公制禮作樂,難道還制了㓝灋?〕
疏君陳之智,必不及周公,而令闡大周公訓者,遵行其法,使光被於民,卽是闡揚而大之,非遣君陳爲法使大於周公法也。
寬而有制,從容以和
傳寬不失制,動不失和,德敎之治。〔那麼法和制有何不同〕
殷民在辟,予曰辟,爾惟勿辟;予曰宥,爾惟勿宥,惟厥中
傳惟其當以中正平理斷之。
疏汝惟勿得赦宥之,……不得從上意也。
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訓,辟以止辟,乃辟
傳刑之而懲止犯㓝者,乃刑之。
狃于奸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
傳習於姦宄凶惡,毀敗五常之道以亂風俗之敎,罪雖小,三犯不赦,所以絕惡源。
疏孫炎曰「狃忲,前復爲也。」
言「三」者,「再」猶可赦爾。
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
傳使人當器之,無責備於一夫。
疏民者,冥也,當以漸教之。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傳欲其忍恥藏垢。
簡厥修,亦簡其或不修。進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傳善以勸能,惡以沮否。
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傳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這是荀子嗎〕
後辨成十六年傳:「民生厚而德正。」〔沒說到荀子〕
違上所命,從厥攸好
傳人之於上,不從其令,從其所好
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于大猷
傳常在道德,是乃無不變化其政教,則信升于大道。
惟予一人膺受多福
傳汝能升大道,則惟我一人亦當受其多福,無凶危。
其爾之休,終有辭於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