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筆記|康誥

p358 孟矦爲太子——鄭雖爲古文學,兼用今文說,此類是也。

p365「鄭氏律學據漢法,故以沒官從坐解經,非三代仁厚之政,學者審之。」

成王旣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言伐管蔡者,爲因其國也。不言霍叔者,葢赦之也。康爲號諡,初封于衛,至子孫而并邶、鄘也。地理志邶鄘之民皆遷,分衛民於邶鄘,故異國而同風,所以詩分為三。

康,國名,在千里之畿內。旣滅管蔡,更封為衛矦。

以三監之民國康叔為衛侯。周公懲其數叛,故使賢母弟主之。康誥,命康叔之誥。康,圻內國名。叔,字,封,名。酒誥,殷民化紂嗜酒,故以戒酒。梓材,吿康舒以爲政之道,如梓人治材。〔「叔字封名」原作「叔封字」〕

此序亦與上相顧為首引。初言三監叛,又言黜殷命。此云既伐管叔蔡叔,言以殷餘民、圻內之餘民,故云以三監之民國康叔為衛侯。然古字邦封同,故漢有上邦下邦縣,邦字如封字,此亦云邦康叔,若分器序云「邦諸侯」,故云國康叔。并以三監之地封之者,周公懲其數叛,故使賢母弟主之。此始一叛而云數叛者,以六州之眾悉來歸周,殷之頑民叛逆天命,至今又叛,據周言之,故云數叛。故多方云「爾乃不大宅天命,爾乃屑播天命」,以不從天命,故云叛也。古者大國不過百里,周禮上公五百,侯四百里,孟軻有所不信。費誓注云「伯禽率七百里之內附庸諸侯」,則魯猶非七百里之封,而康叔封千里者,康叔時為方伯,殷之圻內諸侯並属之,故得揔言三監。且其實地不方平,計亦不能大於魯也。故左傳云「宋衛,吾匹也」,又曰「寡君未嘗後衛君。」且言千里亦大率言之耳。何者?邢在襄國河內,即東圻之限,故以賜諸侯。西山,即有黎、潞、河、濟之西,以曹地約有千里也。

既三年滅三監,七年始封康叔,則於其間更遣人鎮守,自不知名號耳。

知「康圻內國名」者,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而在圻內,馬王亦然。惟鄭玄以康為謚號,以史記世家云「生康伯」故也。則孔以康伯為號謚,而康叔之康猶為國,而號謚不見耳。〔原作「而康叔之康鄭為國」,王鳴盛作猶〕

後案居前人故國曰因。〔舉了兩個例子〕

尙不知所在,而孔傳亦云地闕,則以爲地名,非臆說乎〔王鳴盛引作「康,圻內國名,地闕」,但本來沒有地闕二字〕括地志唐魏王泰所撰,此特因馬王等說而附會云爾,豈足信乎?

詩譜云「⋯⋯周公避居東都,二年有雷風之異,成王迎之反,遂居攝。三監導武庚叛,成王旣黜殷命,殺武庚,復伐三監,更于此三國建諸矦,以殷餘民封康叔于衛,使為之長。」

漢地理志云「武王崩,三監叛,周公誅之,盡以其地封弟康叔⋯⋯」鄭不然者,以周之大國不過五百里,王畿千里,康叔與之同,則反過周公,非其制也。

惟三月哉生魄

周公攝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馬云:「魄,朏也,謂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

[p386 考證一堆生魄是三日而非十六日。最後說「三月者,四年三月,非七年。書傳、孔傳及疏非也。」下一條說了爲何,p388 也說了。]

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

是時周公居攝四年,隆平已至。

鄭以爲此時未作新邑,而以基爲謀,大不詞矣。

後案鄭必以基爲謀者,《大傳》營洛在攝政五年,此是攝政四年,猶未營洛,故但爲謀也。

矦、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于周

五服之百官播率其民,和悅並見,卽事于周。

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

洪,代也。言周公代成王誥。〔鄭玄說周公代成王,肯定是有更深原因的〕

周公皆勞勉五服之人,遂乃因大封命,大誥以治道。

王若曰:「孟矦,朕其弟,小子封

王若曰,總吿諸侯。依《略說》,太子十八爲孟侯,呼成王也。

孟,長也。五侯之長,謂方伯,使康叔為之。

後案此鄭據《王制》而言,未可非。其實四代州牧皆牧伯通稱,而從無稱為孟侯者。傳係魏晉人臆說,不足信。《漢·地理志》雖以孟侯爲康叔,然亦不以爲州長之稱,則傳義非也。〔看來這是由來已久的兩派觀點〕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

大學康誥曰「克明德」戒康叔能明用有德。此記之意,言周公戒康叔以自明其德,與尙書異也。紅皮本 p3855

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

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顯民。

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

我西土惟時怙,冒聞于上帝,帝休

故其政教冒被四表,上聞於天,天美其治。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時敘

乃大命之殺兵殷,大受其王命,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授武王。

後案中行恆子假借取義,杜預亦望文爲說,以文王事移屬武王,未足為據。僞傳從之,但上言殺,下又言兵,語意殊嫌複疊,當從鄭《中庸》注,以為壹用兵伐殷。

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汝寡有之兄武王勉行文王之道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遹,述也。

今治民將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繼其所聞,服行其德言以為政教。

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

汝當大遠求商家耇老成人之道,常以居心,則知訓民。

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大于天,爲順德,則不見廢,常在王命。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恫,痛;瘝,病。治民務除惡政,當如通病在汝身,欲去之,敬行我言。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

天德可畏,以其輔誠。

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言怨不可爲,故當使不順者順,不勉者勉。

時殷亂方定,尙多反側,故戒以民怨無恆,宜順而勉之,服以寬大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

乃當服行德政,惟弘大王道,上以應天,下以安我所受殷之民眾。

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爲民日新之教。

大學康誥曰「作新民」……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成王旣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誥言殷人化紂惡俗,使之變改爲新人。此記之意,自念其德爲新民也。紅皮弟 3856 葉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旣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

後案《潛夫論》卷四《述赦》篇云:「康誥云:『小罪匪省,惟終,自作不典,式爾,厥罪小,乃不可不殺。』言恐人有罪,雖小,然非以過差為之也,乃欲終身行之,故雖小,不可不殺也。⋯⋯」

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

歎政教有次敘,是乃治理大明,則民服。

惟民其敕懋和

民既服化,乃其自敕,正勉爲和。

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後案以大明服,人民自敕勉,去惡如去疾,民自棄惡。民犯法如赤子無知,吾保救之,推心而中其欲,民自安治,雖用刑而不專于刑也。

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

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

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言外土諸侯奉王事,汝當布陳是法,司牧其眾,及此殷家,刑罰有倫理者兼用之。

後案命康叔師殷罰,不但因其國俗,亦以殷刑最允故也。

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丕蔽要囚。」

要囚,謂察其要辭以斷獄。既得其辭,服膺思念五六日,至於十日,至於三月,乃大斷之。

後案⋯⋯當皆以為獄辭之要。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

陳是法事,其刑罰斷獄用殷家常法,謂典刑故事。

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義,宜也。用舊法典刑宜於時世者以刑殺,勿用以就汝封之心所安。〔說的什麼啊〕

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

曰是有次敘,惟當自謂未有順事。君子將興,自以為不足。

後案荀子⋯⋯並作「勿庸以卽女,惟曰未有順事。」⋯⋯楊倞注云:「當先教後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也。」然則,勿庸謂勿遽用刑,順事謂教民之事。言勿遽用刑,以即政,女當思曰我未有順導民之事。其義與孔傳小異。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于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凡民用得罪⋯⋯暋,強。⋯⋯人無不惡之者。

後案《荀子》卷十七《君子篇》云:「聖王在上,分義行乎下世,曉然皆知。夫爲姦雖隱竄逃亡,不足以免,莫不服罪。⋯⋯」此以自作服罪解。⋯⋯荀義得之,傳非也。

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言人之罪惡,莫大於不孝不友。

後案元憞卽櫽括此經「元惡大憝」之文,故李軌以為「大惡也」。

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爲人兄,亦不念稚子之可哀,大不篤友于弟,是不友。

惟弔茲,不于我政人得罪?

惟人至此⋯⋯,不於我執政之人得罪乎?

後案《詩小雅天保》「神之弔矣」,毛傳、鄭箋皆以弔爲至。

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

後案《周禮小宗伯》云「王崩大肆,以秬鬯渳。」杜子春讀爲泯,二鄭從之。渳卽古泯字。《毛詩桑柔》傳云「泯,滅也」是也。

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

後案王符《潛夫論》卷四《述赦》篇云:「⋯⋯先王制刑,非好傷人肌膚,斷人壽命,乃以威姦懲惡,除民害也。」是說此經之義也。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

訓人,謂師長。

凡民不循大常之教,猶刑之無赦,況在外掌眾子之官、主訓民者而親犯乎?

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後案當從鄭,以庶子、訓人、正人、小臣諸節四等並蒙不率也。

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庸,瘝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

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殺,亦惟君惟長

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

敬忌,祗祗威威是也。

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則予一人以懌。」

後案《荀子》卷八《君道篇》云「有治人無治法。法不能獨立,得其人則存,故明主急得其人。勞于索之,而休于使之。《書》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擇。』」據此則懌當作擇,謂擇人而用也。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

明惟治民之道而善安之,我是其惟殷先智王之德,用安治民爲求等。爽惟民迪,鄭以迪爲下讀。

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

不以道訓之,則無善政在其國。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迪屢未同

假令今天下民不安,未定其心於周,教道屢數而未和同。

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

惟厥罪無在大,亦無在多,矧曰其尙顯聞于天。」

王曰:「嗚呼!封,敬哉!無作怨,勿用非謀非彝

蔽時忱,丕則敏德

斷行是誠道,大法敏德。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

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

王曰:「嗚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

大學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天命不於常,言卜叀祐一家也。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者,謂天之命不於是常住在一家也。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之本意言道爲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是不常在一家也。〔孔疏眞囉嗦啊。那麼問題來了,「善則得之」一句是不是的內容呢?〕

無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聽,用康乂民。」

享有國土,當明汝所服行之命,令使可則。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聽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