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筆記|金縢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金滕

p493 案經周公策命之書自納金縢之匱,及爲流言所謗,成王悟而開之,史敘其事,乃作此篇,非周公作也。……自「武王旣喪」已下,敘周公被流言,東征、還反之事也。此篇敘事多而言語少,若使周公不遭流言,則請命之事遂無人知。

是金縢作于大誥、歸禾、嘉禾之後,今篇次在前者,以禱疾事在二秊也。……是經文「龝大孰」已下,必非金縢之文。

旣克商二秊,王有疾,弗豫

武王克殷二秊,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

顧命曰王有疾,不懌。懌,悅也。故不豫爲不悅豫也。何休因此爲例,云天子曰不豫〔原來如此!〕

後案說文……「周書曰有疾不悆。悆,喜也。」……當以說文爲正。

二公曰:「我其爲王穆卜。」

羣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魯周公世家 p1834

武王病。天下未集,羣公懼,穆卜,周本紀 p169〔之後未標葉數的均爲周公世家〕

二公欲就文王廟卜。

僖二十四年富辰言管蔡等國爲文之昭,邗晉等國爲武之穆。……是文子爲昭,武子爲穆。

後案葢周家有大事,輒詣文王廟卜,其後遂名此卜曰穆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魯周公世家 p1834

戚,憂也。未可憂怖我先王也。集解

戚,憂也。周公旣內知武王有九齡之命,又有文王曰「吾與爾三之㫷」,今必瘳,不以此終,故止二公之卜云:未可以憂怖我先王。

p494 戚,近也。召公、太公言王疾,當敬卜吉凶,周公言未可以死近我先王。相順之辭。周公乃自以請命爲己事。

如鄭此言,周公知王不死,先王豈不知乎,而慮先王憂也?〔孔穎達不相信鄭玄說法,唐代都破除那種迷信色彩?〕

p324 言未可憂怖我先王者,入廟當行吉禮,未可以疾病請禱,當於壇也。〔角度新奇〕

公乃自以爲功,爲三壇同墠

周公乃祓齋,自爲質,欲代武王。p169正義祓謂除不祥求福也。

因太王、王季、文王請命於天,故爲三壇。壇,築土。墠,除地。大除地於中,爲三壇。

後案止二公卜而自以爲功者,公親,二公踈也。功,史記作「質」,謂公以己質於三王,以代武王。

p325公羊莊十三秊傳「莊公升壇。」注「土基三尺、土階三等曰壇。」

爲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

周公於是乃自以爲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

時爲壇墠于豐,壇墠之處猶存焉。

後案後漢書言鄭西入關事馬融,則鄭曾至酆,親見遺址也。〔這腦洞〕

吳澂曰:「古禮,凡於遠祖至無廟者,及宗子去其宗廟而在他國者,及支子雖在本國,而於禮不得入廟者,或有禱告必須墠地爲壇,以棲祖考之神。」周公支子爲臣,故不敢告廟,而爲壇以告也。

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植,古置字。

植,置也。置於三王之坐。周公秉桓珪以爲贄。

周禮云「公執桓圭」。

後案傳云「璧以禮神」,珪以爲贄而非禮神者,葢因一植一秉,推而知之。

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注云「謂始告神時,薦於神坐,書曰『周公植璧秉珪』是也。」〔還是孫疏更爲恰當,鄭玄無處不在〕

史乃冊祝曰

史策祝曰:

策,周公所作,謂簡書也。祝者讀此簡書,以告三王。〔鄭玄、史公作策,尙書正義作冊〕

p495 史爲冊書祝辭也。

後案儀禮聘禮云「百名以上書于策……」此祝詞百二十八字,故書于冊也。〔還真的數了啊,厲害〕

「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

「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

諱之者,由成王讀之也。

元孫,武王。臣諱君,故曰某。厲,危。虐,暴也。

p497當謂成王開匱㝵書,王自讀之,至此字口改爲「某」。史官錄爲此篇,因遂成王所讀,故諱之。〔上古本把「遂」打成「逐」??〕牧誓王自稱者,令入史制爲典,故不須諱。

後案若謂初時作冊卽諱,則武王尙在,二諱其名,是預死其君也。且周公祭文王,徹猶曰「克昌厥後」,今武王未沒,又當三王前,安得諱其名乎?

〔書序、鄭玄說是成王讀之,周公作;僞孔說史作;孫說前半部分是周公作,後半部分是後來的史連綴上的〕

p323 但馬鄭曽見孔壁古文,不爲別白者,馬鄭所守衛宏、賈逵古文說,又與史公之問故孔氏安國者不同。

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旦代某之身

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於天,以旦代王發之身。

丕,讀曰不。愛子孫曰子。元孫遇疾,若汝不救,是將有不愛子孫之過,爲天所責,欲使爲之請命也。

鄭玄弟子趙商問玄曰:「若武王未終,疾固當瘳,信命之終,雖請不得,自古已來,何患不爲?」玄荅曰:「君父疾病方困,忠臣孝子不忍嘿爾視其歔欷,歸其命於天,中心惻然,欲爲之請命。周公達於此禮,著在尙書。若君父之病不爲請命,豈忠孝之志也?」p497 然則命有定分,非可代死,周公爲此者,自申臣子之心,非謂死實可代。自古不廢,亦有其人,但不見爾,未必周公獨爲之。〔孔安國說法同鄭玄〕

p495 太子之責,謂疾不可救于天。死生有命,不可請代,聖人敘臣子之心,以垂丗敎。〔怎麼突然稱聖人了。孔安國似乎把所有的丕都訓稱大,這一句有點解釋不通〕鄭玄云……與孔讀異。

後案尙書以丕爲不,不爲丕者甚多。

史記丕作負,葢不有跗音,又有浮音,負與跗、浮皆語有輕重耳……可見漢人所用之字,唐人已罕識矣。〔王鳴盛看來也十分喜歡小學嘛,這語氣,感覺跟當代學者好像。〕

p326 云「愛子孫曰子」者,中庸「子庶民」注云「子猶愛也。」

段氏玉裁云:「此文『是有負子之責于天』,言武王有背棄子民之咎,而將死也。」……馬氏葢訓丕爲大,……言天與三王以大慈愛其子孫之責任也。〔說法眞多,暈了〕

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

旦巧能,多材多蓺,能事鬼神。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蓺,不能事鬼神。

我周公仁能順父,又多材多藝,能事鬼神。言可以代武王之意。

p327 鄭注云「不顯,言顯也。」則此言我多材藝,能事鬼神,乃元孫武王豈不多材藝,能事鬼神乎?事鬼神者,謂生而主其祀事,非謂死而事之。僞傳、孔疏說皆非也。〔妙啊〕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

武王受命於天帝之庭,布其道以佑助四方。

p496 汝元孫受命於天庭爲天子,布其𢛳敎,以佑助四方。

後案大雅文王在帝左右,毛傳以帝爲天是也。

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

用能定汝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能定先人子孫。

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

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

降,下也。寶,猶神也。有所依歸,爲宗廟之主也。後案猶主也,俗刻誤作猶神也,今從震澤王氏刻改。〔有意思〕〔鄭玄、尙書皆作寶,只史公作葆。孔安國未解釋依歸。〕

後案繫辭傳云「聖人之大寶曰位。」天命武王居天子位,爲天下主,是寶命也。〔總覺得這麼解釋「猶主也」有點牽強〕

p327 國語注:墜,失也。

今我卽命于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

今我其卽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圭歸,以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就受三王之命於大龜,卜知吉凶。

屏,藏也。

乃卜三龜,一習吉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於是乃卽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發書視之,信吉」對應哪句話?〕

p498 習,因也。以三王之龜卜,一相因而吉。孔穎達。龜形無異代之別,但卜法旣別,各用一龜,謂之「三王之龜」耳。每龜一人占之,其後君與大夫等緫占三代之龜,定其吉凶。

後案葢太卜三兆、三易,鄭意皆不指夏殷周。……說已詳洪範。

啓籥見書,乃並是吉

周公喜,開籥,乃見書遇吉。

籥,開藏之管也。

籥,藏占兆書管也。

三兆旣同吉,開籥見占兆書,乃亦并是吉。

後案地官「司門掌管鍵,以啓閉國門。」鄭司農云「管謂籥,鍵謂牝。」

  • 籥。又與鑰同。書·金縢啓籥見書。籥,開藏之管。
  • 鍵。韻會籥牡也。禮·月令修鍵閉。鍵牡閉牝也。凡鏁器,入者謂之牡,受者謂之牝,俗云鎖須閉者,鎖筒也。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小爾雅鍵謂之鑰。

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

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

一人,天子也。

體,兆象也。色,兆氣也……周公卜武王,占之曰:「體,王其無害。」

如此兆體。

周禮占人云「凡卜筮,君占體,大夫占色」……但周公令卜汲汲欲王之愈,必當親視灼龜,躬省兆繇,不惟占體而已。但鄭以君占體與此文同,故引以爲證耳。〔孔穎達又把鄭玄批判一番,還是可以看出鄭玄是單純從經學體系出發,未考慮實際的歷史現場。〕

後案〔說了一堆占卜的,不想看〕

p329 史公攸作道者,攸與猷聲相近,方言云:「猷,道也。」〔想象力豐富〕

公歸,乃納冊于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p169 武王有瘳。

縢,束也。凡藏祕書,藏之於匱,必以金緘其表。

後案肰則旣卜而藏其書本常禮,此重祕書,故又特加金緘也。

p329周禮占人注「旣卜筮,史必書其命龜之事及兆繫于策,繫其禮神之幣而合藏焉。」……據此,是納冊爲卜筮之常事,非公欲爲此以待後日之發視也。〔抄王鳴盛的〕

武王旣喪,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

p1836 其後武王旣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祚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羣弟畱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

武王崩,周公爲冢宰,免喪服,意欲攝政,小人不知天命,而非之,故流「公將不利於孺子」之言於京師。〔又重複一遍鄭玄的事件安排〕

p499 三叔以周公大聖,有次立之勢,遂生流言。

後案葢曹之祖振鐸,文王子,晉之祖唐叔虞,武王子,曹乃晉之叔父,行齒尊長,晉矦爵而曹伯爵,故非尙秊也。

至於管叔爲周公兄,則自古相傳,初無異說。其以爲周公弟者,獨有僞孔及白虎通卷下姓名篇〔話說王鳴盛看到的白虎通,分卷是怎麼分的呢?又是一箇「書」的槩念〕

p331 蒙恬列傳恬曰:「昔成王初立,未離襁褓,周公旦負王以朝。」恬親見百篇未毀之書,當可信也。……古尙書說云:「武王崩時,成王秊十三。」說倶乖異。古尙書說葢衛、賈所說孔壁古文,又與史公所問之故異也。文王世子云「……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案:周公踐祚旹,欲令成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則非強葆中矣,故鄭不從史公說也。〔此討論成王初立秊齡。這次鄭玄又是根據什麼出發的?〕

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

p1836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獻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爲之若此。」

辟謂辟凥東都。釋文〔p366 後案當成鄭說的了〕

我今不辟孺子而去,我先王以謙讓爲𢛳,我反有欲位之謗,無以告于先王。言媿無辭也。凥東者,出處東國待辠,以須君之察己。豳譜疏

辟,法也。

後案一聞流言,卽往征而誅之,必無此事。

周書作雒解……豳譜疏引書傳……是歐陽、夏矦等亦不以凥東爲辟凥也。墨子耕柱越絕書論衡感類篇皆與鄭合。周頌疏引鄭以「成王三秊二月禫,周公避流言而出……」是鄭以周公居東在成王禫後也〔斬衰廿七月而禫〕。此說與史公說又異,葢今文說如此。王氏充以爲古文者,今文亦古說也。〔鄭玄又是從經學體系出發的。這箇今古文又是什麼鬼。此條討論周公凥東是辟辠還是東征。馬鄭以爲周公避,孔以爲東征。不過但從文本看,東征比較直接。〕

周公凥東二秊,則辠人斯得

p1837 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二秊而畢定。……東土以集,

辠人,周公之屬黨,與知居攝者。周公出,皆𢍃,今二秊盡爲成王所㝵。謂之辠人,史書成王意也。詩鴟鴞疏

武王崩,周公爲冢宰,三秊服終,將欲攝政,管蔡流言,卽避凥東都。成王多殺公之屬黨,公作鴟鴞之詩,敕其屬臣,請勿奪其官位土地。及遭風雷之異,啓金滕之書,迎公來反,反乃凥攝。後方始東征管蔡。本疏

p499 周公旣告二公,遂東征之。二秊之中,辠人此㝵。

p501鄭玄解此一篇及鴟鴞之詩,皆與孔異。〔鄭玄這樣解釋明顯有些牽強,他爲何堅持認爲東征在避東之後?〕

後案引干寶云「此成王始覺周公至誠之象。將正四國之罪,宜釋周公之黨。」肰則康成此注,干寶已引用之。

  • 干寶維基:286 年-336 年

p332……詩豳譜疏云……是毛公與史公同。……以辠人爲管蔡,葢古文說也。……鴟鴞箋云:「旹周公竟成王之喪,欲攝政,成周道,致太平之功。……成王不知其意,而多辠其黨屬。興者,喩此諸臣乃世臣之子孫,其父祖以勤勞有此官位土地,今若誅殺之,無絕其位,奪其土地。」

于後,公乃爲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

周公歸報成王,乃爲詩貽王,命之曰鴟鴞

于後,于二年後也。怡,悅也。周公傷其黨屬無辠將死,恐其㓝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豳譜疏、鴟鴞

鴟鸮疏於時成王未知公志,故公詩言諸臣先祖有功,不宜誅絕之意,以怡悅王心。〔這時成王還沒醒悟〕

p500 故周公旣誅三監而作詩,解所以冝誅之意,以遺王。

王亦未敢誚公

王亦未敢訓周公。索隱此作訓,字誤耳,義無所通。

p1839 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識,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於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𢍃楚。索隱經典無文,其事或別有所出。而譙周云「秦旣燔書,時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乃云『成王少時病,周公禱河欲代王死,藏祝策于府。成王用事,人讒周公,周公𢍃楚。成王發府見策,乃迎周公』」,又與蒙恬傳同,事或然也。〔說周公是代成王死,而非武王。也許可以筭史公存異說?〕p335 恬旹百篇之書未焚,當親見之而爲此說,史公用其言以作魯世家

王猶未悟,故欲讓公而未敢。

龝,大孰,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大傳卽周公薨,成王欲葬之於成周,天乃雷電以風,禾卽盡偃,大木斯拔,國人大恐。孔廣林輯本〔大傳說是葬的地方不對纔雷電以風,同史公周公卒後之說〕

已下 p1841 周公卒後,龝未穫,暴風雷雨,禾盡偃,大木盡拔。周國大恐。索隱據尙書,武王崩後有此雷風之異。今此言周公卒後更有暴風之變,始開金縢之書,當不然也。葢由史遷不見古文尙書,故說乖誤。〔索隱認爲是武王卒後雷電以風〕

龝,謂周公出二秊之後,朙秊龝也。

蒙,恆風若。孔穎達。洪範咎徵云:「蒙,恆風若。」以成王蒙闇,故常風順之。

後案上距始出避時周帀二年,實出入三年。

p336琴操……言周公被譖𢍃魯,在誅管蔡之後,與史記同而不言爲成王禱疾。易林无妄……亦言爲成王請命,葢古文書說。

王與大夫盡弁,以啓金滕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爲功代武王之說

〔這一句話怎麼看怎麼像戰國時的話〕

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王乃得周公所自以爲功代武王之說。〔史公釋弁爲朝服,而天子朝服就是皮弁〕

弁,爵弁。天子諸矦十二而冠左傳襄九年,成王此時秊十五,于禮已冠詩芄蘭疏。〔問題是,芄蘭疏根本沒這句話,襄九年也沒這句話啊??難道是王鳴盛把傳記的都當成鄭注???〕

皮弁,質服以應天。

p503周禮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無旒。」乃是冕之質者。……周禮司服「視朝則皮弁」……每日常服,而言「質」者,皮弁白布衣,素積裳,故爲質也。鄭玄以爲爵弁。必爵弁者,承天變降服,亦如國家未道焉。

後案蔡邕獨斷云「冕冠:周曰爵弁,……黑而赤,如爵頭色,前小後大。……周書曰『王與大夫盡弁。』」是蔡邕與鄭合也。

傳以爲皮弁,非也。……司服云「視朝皮弁」,……則皮弁,天子視朝常服。此時承天變,宜有異,知非皮弁也。

云爵弁降服者,儀禮士冠禮始加緇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爵弁雖尊,要非天子之服,故爲降也。

後案引異義大戴禮說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天子已下及庶人同禮。左傳說人君十五生子;三十而娶,庶人禮也。許愼謹案:文王世子曰「文王十五生武王」,武王有兄伯邑考,故人君早昬,所以重繼嗣。鄭玄不駁,明天子諸矦十二而冠,冠而生子。大夫以下從庶人法也。〔襄九年晉矦曰:「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看來庶人三十娶是一定的〕

士冠禮:「三加爵弁。」……蔡邕獨斷云:「冕冠周用爵弁。」……是同鄭說。鄭以不加爵冕,故曰降服也。

p336 古尙書說云:「武王崩旹,成王秊十三。後一年,管蔡作亂,周公東辟之。王與大夫盡弁,以開金縢之書。成王秊十四言弁,朙知已冠矣。公羊隱元年疏」許君謹案:「武王崩,成王秊十三,若十四而已冠,是喪冠也。」不從古尙書說。……譙周五經然否論引此異議云:「武王崩後,管蔡作亂,周公出凥東。是歲大風……成王秊十四,是喪冠也。」葢不以龝大孰爲二秊後,與鄭異也。〔古文尙書、鄭玄認爲已冠,許昚、譙周認爲是喪冠〕

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

p1842 二公及王乃問史、百執事,

問者,問審肰否也。

p502 史、百執事,皆從周公請命。

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孫本作「懿」

史、百執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懿,猶億也。

周公使我勿道,今言之,則負周公。

後案肰則噫、意、懿、抑皆同也。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

成王執書以泣,曰:「自今後其無繆卜乎!

泣者,傷周公忠孝如是而無知之者。集解

本欲敬卜吉凶,今天意可知,故止之。

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

昔周公勤勞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

言己幼童,不及知周公昔日忠勤。

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

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國家禮亦宜之。

惟朕小子其親逆孫 p337 引釋文

新迎,改先旹之心,更自新以迎周公於東,與之歸,尊任之。詩東山疏

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畱東未還。改過自新,遣使者迎之,亦國家禮有𢛳之冝。

亦冝襃有𢛳也。

王孔二說非也。按:言成王以開金縢之書,知天風雷以彰周公之德,故成王亦設郊天之禮以迎,我國家先祖配食之禮亦當冝之,故成王出郊,天乃雨反風也。〔似乎孔安國意思是郊祀是爲謝天,正義意思是爲迎周公?沒看懂〕

後案熊朋來遽謂程子讀親爲新,非漢儒所及,妄也。〔現在來看,親新通似乎是常識。熊朋來是誰?〕

  • 熊朋來,字與可,豫章人。南宋鹹淳甲戌 (1274) 年進士。宋亡後,隱居鄕裏,傳授儒學。曾任福建、廬陵江西吉水縣東北兩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調律呂,協歌詩,以興雅樂,製器定辭,必則古式”元史·儒學傳。又常鼓瑟而歌以自樂,爲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和音樂家。教學之暇,選詩經中的古詩,譜寫二十多首新曲,收于他所編的瑟譜中。現存世的作品有伐檀考盤七月,以伐檀爲代表作。

p338 白虎通喪服篇……今文說皆如是。則上云「惟灷小子其逆」者,言遭天變有逆禮之處,逆非迎周公也。〔又來一箇說法〕

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

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盡起。

易傳云「陽感天,不旋日。」陽謂天子也,天子行善以感天,不囘旋經日。後案易稽覽圖中孚傳文也。

郊以玉幣謝天,天卽反風起禾,明郊之是。

後案傳、疏妄牽祭天,非也。

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孰

二公命國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孰。集解徐廣曰:「築,拾也。」

禾爲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無所失亡也。〔後案裏是鄭說的,難道是我寫錯了?或者是孫本寫錯了?〕

木有偃拔,起而立之,築有其根,禾木無虧,百穀豐孰。阮校本做桑果,毛本改爲禾木。

p506 鄭王皆云「築,拾也。禾爲大木所偃者,起其木拾下禾,無所亡失。」意太曲碎,當非經旨。

p340〔說了一堆秊分,反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