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筆記|洪範

加了後案篇幅太大,終於看完了

漢書箕子爲武王陳五行陰陽休咎之應。卷三十六楚元王傳弟 1950 葉

卷十一 p446 洪,大;範,法也。言天地之大法。

p445 鄭云「武庚字祿父。」春秋之丗,有齊矦祿父、蔡矦考父、季孫行父,「父」亦是名,未必爲字,故傳言「一名祿父。」p446宋世家云「旣作洪範,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得其實也。

禹㝵洛書,傳于箕子,爲武王陳之也。……訪洪範旹,十有三祀,古文說在克殷釋囚之後二秊。今文說:武王因其朝而問洪範。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箕,國名也。子,爵也。箕子,紂之諸父。

武王旣勝殷,邦諸矦,班宗彝,作分器

宗彝,宗廟樽也。作分器,著王之命及受物也。周本紀集結

後案然則賜秬鬯爲最重,此彝旣是盛秬鬯者,則未必凡諸矦皆得賜,伹因彝是貴重之物,故以彝統尊而作書,以著王命及所受之物也。

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

商曰祀,箕子稱祀,不忘本。此秊四月歸宗周,先告武成,次問天道。

故記傳引此篇者皆云「商書曰」,是箕子自作明矣。

後案〔大傳說十一年克殷,而鄭說及世經解說十三年克殷〕

p292王制疏引鄭志「張逸問『殷爵三等,公矦伯。尙書有微子、箕子何?』荅云『微子箕子,實是幾內采地之爵,非畿外治民之君』」

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

陰,覆也。騭,升也。升猶舉也,舉猶生也。

騭,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是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資。

後案此漢人詁訓也。王肅及僞孔解陰騭之義,皆非是。

呂氏春秋君守篇……陰之者,所以發之也。「注云陰陽升陟也。言天覆生下民,王者助天舉發,明之以仁義也。」呂覽引洪範者,先秦人書說也。〔真的是先秦的嗎?〕

p293〔騭–格–正–定,一路通過來〕

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言我不知天所以定民之常,道理次敘,問何由。

傳以騭卽質也,質訓爲成,成亦定義,故爲定也。言民是上天所生,形神天之所授,故天不言而默定下民。羣生受氣流形,各有性靈心識,下民不知其然,是天默定也。相,助也。協,合也。助合其居者,言民有其心,天佑助之,令其諧合其生。出言是非、立行得失、衣食之用、動止之冝,無不稟諸上天,乃得諧合。失道則死,合道則生,言天非徒賦命於人,授以形體心識,乃復佑助諧合其居業,使有常生之資。九疇施之於民,皆是天助之事也。此問荅皆言「乃」者,以天道之大,沈吟乃問,思慮乃荅。宣八年公羊傳曰「乃,緩辭也。」王肅以「陰騭下民」一句爲天事,「相協」以下爲民事,注云「陰,深也。言天深定下民,與之五常之性,王者當助天和合其居。所行天之性,我不知常道倫理,所以次敘是問承天順民何所由。」與孔異也。〔引申得好遠。〕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陻,塞;汨,亂也。治水失道,亂陳其五行。

p293 汩與滑聲相近,故爲亂。

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

帝,天也。天以鯀如是,乃震動其威怒,不與天道大法九類,言王所問所由敗也。〔把帝解爲天!〕

畀,與;斁,敗也。天動怒鯀,不與大法九疇。疇,類也。故常道所以敗。

後案〔疇〕劉歆、班固皆以爲九章,鄭康成及僞孔傳、顏師古以爲九類。田形有章義,亦有類義也。

〔又說了「壽」字的訛變過程。〕

斁訓敗者,斁本當作殬。……雲漢詩云「耗斁下土」,箋云「斁,敗也」

鯀則殛死,禹乃嗣興

春秋傳曰「舜之誅也殛鯀,其舉也興禹。」左氏僖三十三年

廢父興子,堯舜之道。三代以還,父罪子廢,……賞罰各從其實,爲天下之至公也。〔鄭孔沒在討論一箇問題〕

後案春秋緯曰九篇六篇,則不止八卦九疇,而八卦九疇亦當在內。葢鄭學與孔劉家法本合,其說宜無不同。……洪範五行傳據此則鄭以洪範爲出于洛書,說與劉歆合,亦與孔傳合也。

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p448 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弟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敘。

大禹謨帝美禹治水之功云「地平天成。」傳云「水土治曰平,五行敘曰稱。水旣治,五行敘。」是「治水失道」爲亂五行也。〔反推過來的〕

自古以來得九疇者,惟有禹耳,未聞餘人有得之者也。若人皆得之,鯀獨不得,可言天帝怒鯀?餘人皆不得,獨言天怒鯀者,以禹由治水有功,故天賜之。鯀亦治水,而天不與,以鯀、禹俱是治水,父不得而子得之,所以彰禹之聖當於天心,故舉鯀以彰禹也。〔我把那箇句號改成問號,似乎通順一點?孔穎達解釋這箇有點牽強。〕

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爲伏羲繫天而王,河出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先達共爲此說。龜負洛書,經無其事。中候諸緯多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受圖書之事,皆云龍負圖,龜負書。緯𠋫之書不知誰作,通人討覈,謂僞起哀平。雖復前漢之末始有此書,以前學者必相傳此說〔涉及到學術史問題,唐代人的學術觀念〕,故孔以九類是「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從一而至於九。禹見其文,「遂因而弟之」,以成此九類法也。此九類陳而行之,常道所以得次敘也。言禹弟之者,以天神言語必當簡要,不應曲有次弟,丁寧若此,故以爲禹次弟之。禹旣弟之,當有成法可傳,應人盡知之,而武王獨問箕子者,五行志云:「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眞。降及於殷,箕子在父師之位而典之。周旣克殷,以箕子歸周,武王親虛已而問焉。」言箕子典其事,故武王特問之,其義或當然也。若然,大禹旣得九類,常道始有次敘。未有洛書之前,常道所以不亂者,世有澆淳,教有疏密,三皇已前無文亦治,何止無洛書也?但旣得九類,以後聖王法而行之,從之則治,違之則亂,故此說常道「攸敘」「攸斁」由洛書耳。

p294 鄭注大傳云「初禹治水,㝵神龜負文於洛,以盡㝵天人陰陽之用,至是奉帝命而陳之。」〔按鄭玄的說法,似乎禹沒有排次序〕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

行者,順天行氣。孫引永樂大典鑒字部〔孫星衍是如何看到永樂大典的?孔安國未解釋五行〕

p449 五事在身,用之必敬,乃譱。

p450 初一曰五材氣性流行,次二曰敬用在身五種之行事。

後案傳每違鄭從馬,此條鄭未必與馬同。

次三曰農用八政

農,厚也。厚用之,政乃成。

次三曰厚用接物八品之政教。……鄭玄云「農讀爲醲。」則農是醲意。……張晏、王肅皆言:「農,食之本也。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然則農用止爲一食,不兼八事,非上下之例,故傳不然。

後案傳多從馬王,偶或從鄭,違馬王,此其一也。〔眞是熱衷於誰從鄭誰違鄭〕

p295 後漢書馬援傳朱勃上書曰「明主醲於用賞,約於用刑。」與馬義同也〔馬孔同〕

次四曰協用五紀

和天時,使得正用五紀。

次四曰和用天象五物之綱紀。〔孔穎達自己重新解釋一遍,跟孔安國還是有些不一樣〕……天是積氣,其狀無形,列宿四方,爲天之限。

次五曰建用皇極

皇,大;極,中也。凡立事,當用大中之道。

後案肰於皇極之極,則先儒皆以爲中,無二訓也

鄭注傳與注經異義者多,彼傳五行傳以皇作王,自當訓君。此經作皇,鄭必不訓君也。

次六曰乂用三德

治民必用剛柔正直之三德。〔爲何是剛柔正直?還有一德呢?〕

次七曰明用稽疑

明用卜筮考疑之事。

p295五行志注應劭曰「疑事明考之於稽龜」

次八曰念用庶徵

庶,眾也。徵,驗也。謂眾行得失之驗。後案。孫 p295 引禮器疏

〔想到千龍那箇璽,說的「八徵」。我還在想是哪八徵,結果是弟八是庶徵,太扯了〕

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天所以畏懼人,用六極〔威沮——畏懼?〕

言天所以嚮勸人用五福,所以威沮人用六極。此已上禹所弟敘。

p451 禹爲此次者,葢以無形丗所行用,是諸事之本。〔說了一套科段說,一二三四爲何這樣排〕

五行

後案「一、五行」以下一二等字,漢石經無之。

p296 史公無一字……古文尙書葢有之。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此數本諸陰陽所生之次也。

p452 皆其生數。〔鄭孔說的差不多〕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數也。如此則陽無匹,陰無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後面解釋一通,看不懂。不知何時能讀下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

言其自然之常性。

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

種曰稼,斂曰穡。

p453 鄭玄周禮注云「種穀曰稼,若嫁女之有所生。」然則穡是惜也,言聚畜之可惜也。〔沒懂。案周禮卷三地官司徒:司稼下士八人史四人徒四十人。注:種穀曰稼,如嫁女以有所生卷四司徒下:稻人掌稼下地。注:以水澤之地種穀也。謂之稼者,有似嫁女相生。〔那後面一句「然則」是孔穎達自己發揮了。案廣韻穡 srik,惜 sjek,到唐代,srik 估計演變成了 sjk,這樣就很象了〕

變「曰」言「爰」,以見此異也。〔科段說〕

潤下作鹹

水鹵所生。上言「曰」者,言其本性;此言「作」者,從其發見。〔科段說。孫星衍沒有解釋「爰」「曰」「作」的區別,大槩只有孔穎達說了〕

後案胡氏渭云:「猶言凡物味之鹹者,皆屬水。」……「潤下」等字,仍作水火等字泛說,始得也。

炎上作苦

焦氣之味。

曲直作酸

木實之性。

從革作辛

金之氣味。

p297〔白虎通五行篇解釋了爲何是這些味道〕

稼穡作甘

甘味生於百穀。五行以下,箕子所陳。

此章所演文有三重,弟一言其名次,弟二言其體性,弟三言其氣味。〔科段說。又重複上面的〕謂之「行」者,若在天,則五氣流行;在地,丗所行用也。

後案唐志曰「五行見象于天爲五星,分位于地爲五方,行于四時爲五氣,德稟于人爲五常,用於人爲五材……」〔又引乾鑿度的五常之說〕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p454 詞章

三曰視

觀正

四曰聽

察是非

五曰思

心慮所行。

說了一堆今古文五臟如何與五行對應。而孔傳只解釋了字面意思

貌曰恭

儼恪。

言曰從

恭、朙、聦、睿,行之於我身,其從則是彼人從我,以與上下違者,我是而彼從,亦我所爲不乖剌也。〔也就是說君是萬民表率,己身正,則萬民可從〕

是則可從。

後案禮記孔子閒居「氣志旣從」,鄭彼注云「從,順也。」是從有順訓。鄭非不知,而于此必爲此解者,旾秌䋣露卷十四五行五事篇全引此經而釋之云「從者,可從。」則與馬鄭合。是先漢古義,不可改也。〔王鳴盛有一箇獨斷論式的理論,一些漢人訓詁相同的,就說成是先漢古義〕

視曰明

必淸審。

聽曰聰

必微諦

思曰睿

發言當使可從。睿,通也。

睿,通於政事。孫 p298 引書疏、詩凱風疏〔又說江聲說鄭玄是「特設難辭」〕

必通於微。

王肅云「睿,通也。」思慮苦其不深,故必深思,使通於微也。

後案考其實,古文睿與容相似而誤也。

〔後面說了一堆「容」「睿」的今古文〕

恭作肅

心敬。

從作乂

可以治。

明作晢

後案今此經「晢」字,雖讀與悊同,而一從日訓明,一從心訓知。

聰作謀

上聰則下進其謀〔與孔不同〕

所謀必成當。

睿作聖

皆謂其政所致也。君貌恭則臣禮肅,君言從則臣職治,君視朙則臣照晢,君聽聰則臣進謀,君思睿則臣賢智。

於事無不通謂之聖。

p456 此言人主行其小而致其大,皆是人主之事也。〔多次說人主。接下來批評鄭玄:〕……鄭意謂此所致,皆是君致臣也。案「庶徵」之章,休徵咎徵皆肅乂所致。若肅乂朙聰皆是臣事,則休咎之所致悉皆不由君矣。又聖大而睿小,若君睿而致臣聖,則臣皆上於君矣。

此章所演,亦爲三重,弟一言其所名,弟二言其所用,弟三言其所致。〔科段說〕……洪範本體人主作法,皆據人主爲說。……孔取書傳爲說,則此次之意,亦當如書傳也。

後案義理之學,自唐虞至周初,猶皆渾淪言之,未暇精析。〔義理這箇詞〕

後案伏生大傳五行傳觀鄭此注,則知鄭意未嘗不以肅乂晢謀聖爲君事也,特欲見休咎君臣共致,君當修身以取人。〔感覺可以看一下王鳴盛是如何討論鄭玄的義理

〔後面又說五行各種對應的說法〕

凡民莫不有五事,而但用之於食味、別聲、被色之閒。至於恭從明聦睿,固有之才,則不能盡是。不誠無物,而五事皆虛器矣。惟聖人敬用五事,是謂能用五行。〔怎麼那麼理學味道〕

p300 此鄭以肅、乂、哲、謀、聖不專屬之君爲說也。〔也就是說鄭注重君臣互動,而孔傳則只說君的一面〕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寶用物。

三曰祀

敬鬼神以成敎。

四曰司空

主空土以凥民。

五曰司徒

主徒眾,敎以禮義。

六曰司寇,七曰賓

禮賔客,無不敬。

p457孝經云「謹身節用」,詩序云「儉以足用」,是寶物也〔積累一點關於節儉的名言警句 2333〕

八曰師

此數本諸其職先後之冝也。食,謂掌民食之官,若后稷者也。貨,掌金帛之官,若周禮司貨賄是也。祀,掌祭祀之官,若宗伯者也。司空,掌居民之官。司徒,掌教民之官也。司寇,掌詰盜賊之官。賔,掌諸矦朝覲之官,周禮大行人是也。師,掌軍旅之官,若司馬也。

簡師,所任必良,士卒必練。

p457 練謂教習使知義,若練金使精也。

八政如此次者,人不食則死,食於人最急,……此用於民緩急而爲次也。〔科段說〕王肅云:「賔,掌賔客之官也。」卽如鄭王之說,自可皆舉官名,何獨三事舉官也?八政主以教民,非謂公家之事。司貨賄掌公家貨賄,大行人掌王之賔客。若其事如周禮,皆掌王家之事,非復施民之政,何以謂之「政」乎?且司馬在上,司空在下,今司空在四,司馬在八,非取職之先後也。〔又一通反駁鄭玄王肅。感覺還挺有道理〕

後案鄭意以政賴官以行,八政皆官之所掌,而或指其職,或稱其官號,葢錯舉以互見之。……傳以爲主於政教,不主官言。〔槩括很精當〕

合而言之,政有八,官實六也。

〔把鄭注用周禮疏了一番。估計跟後案差不多〕

五紀:一曰歲

p458 所以紀四時。

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

星,二十八宿。辰,日月之所會也。

星,五星也。

二十八宿迭見以敘氣節,十二辰以紀日月所會。

〔說了一堆天文的,不懂。〕

後案賈公彥所見本,鄭與馬同,亦以星爲二十八宿,不指五緯,疏及史記注皆不足據。

五曰曆數

曆數節氣之度以爲曆,敬授民時。

五紀爲此次者,歲統月,月統日,星辰見於天〔科段說〕

後案日月躔逡者,躔謂行歷其次,逡謂行過而退。

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七日九百四十分之三百一十四而一周天。日月交會之後,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一周天。

日月在天,必假恆星以識其躔舍。而恆星約六十九年有餘而右移一度,故曰「發斂一終而成歲」。

皇極:皇建其有極

後案引五行傳鄭注王象天,以性情覆成五事,爲中和之政也。

p459 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九疇之義。

p460 言九疇之義皆求得中,非獨此疇求大中也。此大中是人君之大行,故特敘以爲一疇耳。

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當斂是五福之道,用布與眾民。史記

斂是五福之道以爲敎,用布與眾民使慕之。

後案

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

以其能斂是五福,故眾民于汝取中正以歸心也。

又賜汝以守中之道史記集解

君上有五福之敎,眾民於君取中,與君以安中之善。言從化。〔也太繞了吧。不過馬鄭孔三家似乎差不多〕

後案民之于上而言「錫」者,錫,上下通稱。

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

民有安中之譱,則無淫過朋黨之惡、比周之𢛳,惟天下皆大爲中正。

凡厥庶民有猷、有爲、有守,汝則念之

凡其眾民,有謀有爲,有所執守,當思念其行有所趣舍也。

民戢有道、有所爲、有所執守,汝則念録敘之。〔馬融說的淸楚一點〕

p461 戢,斂也。因上斂是五福,故傳以戢言之

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

凡民之行雖不合於中,而不罹於咎惡,皆可進用大法受之。

p462 上文人君以大中敎民,使天下皆爲大中,此句又令不合於中亦用之者,……言各有爲,不相妨害。〔行吧〕

罹,俗字,當爲離

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

汝當安汝顏色以謙下人,人曰:我所好者𢛳,汝則與之爵祿。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不合於中之人汝與之福,則是人此其惟大之中,言可勉進。

荀卿書曰〔上古本標點打成分號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斯言信矣。此經或言「時人德」,鄭王諸本皆無德字。此傳不以𢛳爲義,定本無𢛳,疑衍字。

後案此節依傳疏分作兩等人,上等人則念之,中人以上則受之,而假以顏色,引納其言,且錫之福,以誘進之也。

言當和顏以告臣民,示之好𢛳,乃錫之福。是人當以此㝵大中也。

無虐煢獨而畏高明

單獨者不侵虐之,寵貴者不枉法畏之。

顧氏亦以此經據人君。小劉以爲據人臣,謬也。〔顧氏應該是顧彪,小劉應該是劉焯〕

後案楊雄解嘲云「高明之家,鬼瞯其室。」是高明爲顯寵者也。下文「高明柔克」,馬注以君子言,與此同文異解也。

p304〔尙書大傳等今文作「毋侮鰥寡」〕以高明爲顯寵者,楊雄……

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p462 使進其所行

凡厥正人,旣富方穀

旣當以爵祿富之,又當以善道接之。

後案以穀爲善道接之者,毛詩小雅黃鳥云「此邦之人,不我肯穀。」傳云「穀,善也。」鄭箋云「不肯以善道與我」。

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

不能使正直之人有好於國家,則是人斯其詐取罪而去。

若雖用爲官,心不委任,禮義疏薄,……不肯久畱。〔這麼翻譯,又是腦補了一串東西〕

〔孫星衍的翻譯和孔傳差不多〕

于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

無好于汝家之人,雖錫之以爵祿,其動作爲汝用惡。謂爲天子結怨于民。〔後案裏王鳴盛引的都變汝爲女〕

於其無好德之人,汝雖與之爵祿,其爲汝用惡道以敗汝譱。〔感覺這麼翻譯有點不合經文的語法〕

後案史記本無「德」字,鄭本亦無「德」字〔根據注文來反推經文〕

〔又想到王鳴盛爲那些說法找出處,這需要很深厚的積累,也很不容易,但這樣實際的學術價値怎樣呢?我們可否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一些探討呢〕

p305 史公無𢛳字者,好與咎爲韻。正本亦無,是後人妄增「𢛳」也。〔而孔傳也是據有「𢛳」而言,是孫星衍明確暗示孔傳是僞書〕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p463 偏,不平。陂,不正。言當循先王之正義以治民。

後案〔大槩說古本易、書皆作頗。辨析義、儀、誼〕鄭眾周禮注「古者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爲誼,誼從宜聲,而宜古音魚何反,正與「頗」協,有何不倫邪?

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

好,私好也。

p464 言無有亂爲私好惡,動必循先王之道路。

後案此言道貴中不貴偏,乃斷章取義。其實「作好」「作惡」是黨私害公,不但畸偏,與荀子意異。

p305荀子修身篇引此文,說之云此言以公義勝私欲也。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漢書不偏不黨,王道蕩蕩。卷六十五東方朔傳

毋偏毋黨,王道蕩蕩。卷六十六車千秋傳

p464 言開闢。

後案呂覽引此經,高誘注云「蕩蕩,平易也,」

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言辯治。

後案今本毛詩作「平平」者亦誤,其古本必作「釆釆」,與此經同也。

p305 詩采菽云平平左右。傳云平平,辨治也。〔孔安國照抄詩傳〕

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言會其有中而行之,則天下皆歸其有中矣。

p306 鄭注周禮云反側,猶背違法度也。

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會其有極,謂君也,當會聚有中之人以爲臣也。歸其有極,謂臣也,當就有中之君而事之。〔鄭玄依然彊調君臣關係。想起孝經中的三諫不從,似乎在說鄭玄彊調臣服從君?〕

後案鄭以此節當與「五事」之肅乂晢謀聖例解之。

曰皇極之敷言

王者當極行之,使臣下布陳其言。

p465「曰」者,大其義。〔孔穎達「上言曰者,言其本性;此言「作」者,從其發見」,奇怪,孔傳竟肰也有這樣類似的。〕

後案馬以極爲盡極

不作九疇之「皇極」解也。

是彝是訓,于帝其訓

是大中之道而常行之,用是敎訓天下,于天爲順也。

言以大中之道布陳言敎,不失是常,則人皆是順矣。天且其順,而況於人乎?〔孔安國把帝都解成天。馬孔幾乎一樣〕

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灮

亦盡極敷陳其言于上也。

民教務中,民善是用

凡其眾民中心之所陳言,凡順是行之,則可以近益天子之灮朙。

p306周語邵公曰「庶人傳語」,故古者庶民㝵近天子也。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

後案〔說了一大堆訓王爲往的〕易緯乾鑿度孔子說君人之號云「王者,美行也。天子者,爵號也。」

三德:一曰正直

正直,中平之人。

p465 能正人之曲直。

後案鄭……對下剛而能以柔克,柔而能以剛克。傳……襄七年公族穆子引好是正直。

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克,勝也。

克,能也。剛而能柔,柔而能剛,寬猛相濟,以成治立功。

三德,人各有一德,謂人臣也。

後案是言君之治民,當用三德之人以治之,則三德當屬臣言。傳以爲人君自有之德,非也。〔因爲前面說的「能正人之曲直」〕

若人君自有此三德,而隨時以協于極,此義已在皇極一疇中矣。

剛能立事。柔能治。

平康正直,彊弗友剛克,燮友柔克

人臣各有一德,天子擇使之。安平之國,使中平守一之人治之,使不失舊職而已。國有不順孝敬之行者,則使剛能之人誅治之。其有中和之行者,則使柔能之人治之。

丗平安,用正直治之。友,順也。丗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燮,和也。丗和順,以柔能治之。〔挺順的〕

〔也就是說兩者訓詁是差不多,鄭說的君使臣,傳說的君自己來〕

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沈,陰也。潛,伏也。陰伏之謀,謂賊臣亂子,非一朝一夕之漸,君親無將,將而誅。高明君子亦以德懷也。〔妙啊〕

沈潛,謂地。雖柔,亦有剛,能出金石。高明,謂天。言天爲剛𢛳,亦有柔克,不干四時。喩臣當執剛以正君,君亦當執柔以納臣。〔妙啊〕

後案馬注主治人言,與上文鄭注意一貫。〔但感覺馬注是說之臣,而不是君以臣治人,應該是不一樣的。〕

據杜意,是言滯溺之人,易至優柔,故須以剛自克……但上文鄭注以剛克、柔克主治人,杜乃以爲自克。

漢書敘傳云「孝元翼翼,高明柔克。」彼亦言君德,乃斷章取義,不可泥也。〔估計說君德就是一種師法〕

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辟玉食

辟,君也。……不言王者,關諸矦也,

此凡君抑臣之言也。作福,專爵賞也。作威,專㓝罰也,玉食,備珍異也。〔都在強調等級尊卑〕

言惟君㝵專威、福,爲美食。

後案辟是天子、諸矦統稱。〔後案寫作「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

〔爲何只有洪範一篇的「伱」用「而」?〕

漢書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國。卷三十六楚元王傳弟 1959 葉師古唯君得作威作福,臣下爲之,則致凶害也。〔跟鄭玄解釋一樣〕

害于女家,福去室。凶于女國,亂下民。

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忒,惡也。

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後案古以忒爲慝也。

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考正疑事,當選擇知卜筮人而建立之。建立其人,命以其職。

p468 鄭王皆以建立爲二,言將考疑事,選擇可立者,立爲卜人、筮人。

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

龜兆形有似雨者,有似雨止者。蒙,陰闇。氣落驛不連屬。兆相交錯。五者,卜兆之常法。

p469 圛,卽驛也,故以爲……。落驛,希疏之意也。

曰貞,曰悔,凡七

內卦曰貞,外卦曰悔。

卜五占用,二衍忒

〔之前斷句是「卜五,占用二,衍忒」〕

〔鄭玄的易太專業了〕兆卦之名凡七,龜用五,易用二。審此道者,乃立之也。

後案〔王鳴盛更專業,足足說了兩頁,不懂〕

立時人作卜筮

立是知卜筮人,使爲卜筮之事。

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卜筮各三人,太卜掌三兆、三易。從二人,從其多者。蓍龜之道,幽微難明,愼之深。〔鄭玄直接從卜筮本身來說爲何要從二人,竝不象我之前以爲的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意思,或者傳說的「善鈞從眾」〕

夏殷周卜筮各異,三法並卜,從二人之言。善鈞從眾,卜、筮各三人。

後案〔說鄭玄似乎認爲周易的「周」不是夏商周,而是周徧的意思,所以三法是三兆三易,而非傳說的夏商周三代異法〕士喪禮鄭彼注云「占者三人,掌玉兆、瓦兆、原兆者也。」然則此言卜筮各三人,亦謂卜則掌三兆者各一人,筮則掌三易者各一人也。〔三易是周易連山歸藏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卿士,六卿掌事者。

將舉事而汝則有大疑,先盡汝心以謀慮之,次及卿士、眾民,肰後卜筮以決之。

小司寇又曰「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其人主待眾議而決之。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

逢,大也。

動不違眾,故後世遇吉。〔似乎沒解釋身其康強。所以到底是彊還是強呢?後案寫的彊,上古本寫的強〕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

三從二逆,中吉,亦可舉事。

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

君臣不同,決之卜筮,亦中吉。

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

民與上異心,亦卜筮以決之。

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

二從三逆,龜、筮相違,故可以祭祀、冠、婚,不可以出師征伐。

後案鄭以內外爲境內境外者,隱元年公羊傳云「王者無外」,何休注云「王者以天下爲家」……若然,則天子不應言境內境外。但王制每言天子「千里之內」「千里之外」……抑上文「惟辟作福」,馬云「關諸矦」,或者此亦關諸矦與?〔估計還是說諸矦的可能性更大〕

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

龜筮皆與人謀相違,人雖三從,終以疑,故卜筮。

安以守常則吉,動則凶。

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

雨,木氣也,春始施生,故木氣爲雨……

p472 雨以潤物,暘以乾物,煖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五者各以其時,所以爲眾驗。

〔鄭玄說金木水火土,孔傳沒有說。所以鄭玄還是很的〕

後案疏謂鄭用五行傳說。五行傳出伏生,其實是孔門七十子以來相承古義,故鄭據之也。

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

一者備極過甚則凶,一者極無不至亦凶,謂不時失敘。

後案漢讀連下成文,以「曰時五者來備」爲句。

〔一句罵人的〕**司馬遷傳孔安國學,所載必從古讀。**王應麟不識古,反以作「是」爲傳習之差,其陋固不足辨。

廡,古文作無,音武。而有無但作无、亡。後人旣以無爲有無之無,故此經加广以別之。〔這就不對了,無也是古字,只是廡是借的無字〕

曰休徵

敘美行之驗。

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

君行敬,則時雨順之。君行政治……

曰晢,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

後案聖包皃言視聽,土亦包金木水火。風屬土,故時風爲聖之驗也。〔這繞了幾箇彎啊〕

曰咎徵:曰狂,恆雨若

鄭玄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

曰僭,恆暘若

君行僭差,則常暘順之。

曰豫,恆燠若

言人君舉事太舒,則有常燠之咎氣來順之。

鄭王本「豫」作舒,鄭云「舉遲也」,王肅云「舒,惰也」

曰急,恆寒若;曰蒙,恆風若

君行急,恆寒若。

鄭云「急促自用也。」……鄭云「蒙,見冒亂也。」王肅云「蒙,瞽蒙。」與孔各小異耳。〔神奇的是孔穎達經常會有些分辨各家之說〕

〔「旹」爲休徵,「常」爲咎徵〕p475 此休咎皆言若者,其所致者皆順其所行……是物各以類相應,故知天氣順人所行,以示其驗也。〔肰後後面說了一堆爲何這麼對應〕

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

休咎五事,得失之應,其所致尙微,故大陳君臣之象,成皇極之事。

王所省職,兼所緫羣吏,如歲兼四時。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別。眾正官之吏分治其職,〔孔傳釋師尹爲眾正〕

p476 此以師尹爲正官之吏,謂大夫者,以此師尹之文在卿士之下,卑於卿士,知是大夫。

歲月日時無易,百穀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旣易,百穀用不成,乂用昬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

成–不成,朙–昬不明,章–微,平康–不寧

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箕星,好風者。箕,東方木宿,風中央土氣,木克土,土十爲木八妻,從妻所好,故好風也。

推此而往,則南宮好暘,北宮好燠,中宮四季好寒也。〔鄭玄真絕,還認認真真找出是什麼星。妻、妃,應該是有專門的指代。十、八什麼意思?〕

p477 箕星好風,畢星好雨,亦民所好。月經於箕則多風,離於畢則多雨。政教失常,以從民欲,亦所以亂。

後案漸漸之石云「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陽奇爲牡,陰偶爲妃。

〔p352 則其說由來久矣。久打成了舊〕

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

四時之閒,合於黃道也。

後案引戴震九道八行說月道出入黃道內外,二十七日有奇而交道一終。交終不復於原處,其差一度又幾半度。每年之差,自東而西十九度奇。古曆家有九道八行之說,所以考其差也。借靑朱白黑以別之,借八節之名以命之。……冬至南緯二十三度半,則月南緯十八度,是爲冬至黑道。〔驚了,這是西方天文學的內容嗎〕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春秋緯云:「月離於箕,則風揚沙。」不言日者,日之從星,不可見故也。

日月之行,冬夏各有常度。君臣政治,小大各有常法。

月經於箕則多風,離於畢則多雨。政教失常以從民欲,亦所以亂。

日月行有常度,君臣禮有常法,以齊其民。〔孔王差不多〕

p478〔說了一堆天文多少度〕

五福:一曰壽

p478 百二十年。〔百二十何處來?〕p479 世有長壽云百二十年者,故傳以最長者言之,未必有正文也。

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此數本諸其尤者。福是人之所欲,以尤欲者爲先;極是人之所惡,以尤所不欲者爲先。以下,縁人意輕重爲次耳。康寧,人平安也。攸好德,人皆好有德也。考終命,考,成也,終性命,謂皆生佼好以至老也。此五者皆是善事,自天受之,故謂之福。福者,備也。備者,大順之總名。〔壽和考終命不差不多嘛〕

攸好德,言人君所好者道德爲福。〔王肅說的人君,鄭玄說的是所有人〕

p479 鄭玄以爲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齜曰兇,未冠曰短,未婚曰折。

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齓 chèn 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漢書五行志云「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一曰凶,夭是也。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竝與孔不同。〔這麼幾箇節點,全是儀禮的,也可以說鄭玄以禮注書。〕

愚懦不毅曰弱。

凶短折,思不睿之罰;疾,視不明之罰;憂,言不從之罰;貧,聽不聦之罰;惡,貌不恭之罰;弱,皇不極之罰。反此而云:王者思睿則致壽,聽聦則致富,視明則致康寧,言從則致攸好德,貌恭則致考終命。所以然者,不但行運氣性相感,以義言之,以思睿則無擁,神安而保命,故壽;若蒙則不通,殤神夭性,所以短折也。聽聦則謀當所求而會,故致富;違而失計,故貧也。視明照了,性得而安寧;不明,以擾神而疾也。言從由於德,故好者德也;不從而無德,所以憂耳。貌恭則容儼,形美而成性,以終其命;容毀,故致惡也。不能爲大中,故所以弱也。

動不遇吉。短,未六十。折,未三十。言辛苦。傳以最長者言之,爲百二十年,短者半之,爲未六十,折又半,爲未三十。

p478 疾,常抱疾苦。憂,多所憂。貧,困於財。惡,醜陋。弱,尫劣。〔孔傳就是字面意思〕

p479 鄭玄依書傳云……亦孔所不同焉。〔看樣子鄭玄是針對君而言,孔傳是針對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