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譜
齊者古者少皞之世,爽鳩氏之墟
昭二十年左传云:「齐侯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如何!』」晏子对曰:「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蒯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之所原也。」
昭十七年左传「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適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祝鸠氏,司徒也。爽鸠氏,司寇也。』」杜预云:「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
少皞時爽鳩氏——虞夏季蒯——商湯逢伯陵——薄姑氏殷末諸侯,成王時與四國共亂。管蔡商奄,尚書傳奄卽薄姑,非也——齊太公
周武王伐紂,封太師呂望於齊,是謂齊太公。地方百里,都營丘
方百里 王制「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五等爵,非殷制
——千七百七十三國殷周,非夏制
——王制所言是周制——齊太公是侯——方百里
營丘——臨淄
周公致太平,敷定九畿,復夏禹之舊制
五服、九畿馮茜文有圖,有對鄭註的討論
皋陶谟云:「弼成五服,至于五千。」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分此五服者,尧之旧制也。五服距面至二千五百里,四面相距,而其方五千里。禹旣敷土,广而弼之,故为残数居其间。
今以弼成而至於五千里,四面相距乃万里焉。大司马职曰:「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注云:「畿,犹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疆,有分限者九。」则四面相距,其方万里。此周公致太平制礼所定,故云敷定,言其复夏禹之旧制。弼成五服,实是尧时,以夏禹所定,故云禹制也。王者相因,礼有损益,虽名前后变易,而疆域则同,故禹贡注云:「甸服此周为王畿,其弼当侯服,在千里之内。侯服为甸服,其弼当男服,在二千里之内。绥服於周为采服,其弼当卫服,在三千里之内。要服於周为蛮服,其弼当夷服,在四千里之内。荒服於周为镇服,其弼当蕃服,在五千里之内。」王者礼法相变,周服禹制,故郑解禹事而已。周礼拟之。
五服堯、禹,方五千里————九畿,方萬里周
——在尚書和周禮之間做的理論周納,與上古史無涉
成王用周公之法制,廣大邦國之境,而齊受上公之地,更方五百里。其封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齊爲侯爵——有大功——受上公之地——周禮大司徒職:「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城。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叁之一。」
在禹貢青州、岱山之陰,濰緇之野。其子丁公嗣位於王官
昭十二年左传楚灵王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
又顾命云:「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汲,以二千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孔安国顾命注云:「汲为天子虎贲氏。」谓当时为之耳,亦未终于此官也。
後五世哀公政哀,荒淫怠慢,紀侯譖之於周懿王,使烹焉,齊人變風始作
周懿王烹哀公?
莊四年公羊傳:「齊哀公烹於周,紀侯譖之。」齊世家「紀侯譖之,周烹哀公。」
——徐廣東晉,晉紀以爲周夷王烹之,鄭怎知是懿王?恭懿孝夷
——從時間上看,齊世家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当周夷王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胡公立在夷王前,經歷懿孝夷三王。谥法曰:「保民耆艾曰胡。」胡公爲君,歷年久矣。
——從懿王時的情況看,烹人是昏主,周世家「懿王立,王室遂衰。」。夷王上有孝王,書傳之文不言孝王者有大罪於國。且本纪称「懿王之时,诗人作刺」。得不以懿王之时,鸡鸣诗作,而言懿王时乎?是以知烹之者,懿王也。
齊世家:太公——丁公——乙公——癸公慈母——/哀公不臣——胡公——獻公——武公壽——厲公無忌——文公赤——成公說——莊公購——釐公祿父——襄公諸兒
哀公——雞鳴還序——著東方之日東方未明序無,推測
襄公——南山甫田卢令载驱——敝笱刺文姜——猗嗟刺魯莊公
自哀公至於襄公,其间有八世,皆无诗。
孙毓以为:「哀公荒淫留色,怠慢朝政,晏起内朝,群臣所患,故作鸡鸣之歌。虫飞月光之辞,安能侵夜失节之漏而当早兴乎?如此何怠慢之有也?何憎之戒也?自哀至襄,其间八世,未审此诗指刺何公耳已是在質疑詩序。」
斯不然矣。子夏亲承圣旨,齐之君世,号谥未亡,若有别责馀君,作叙无容不悉,何得阙其所刺,不斥言乎?夫人留色,鸡鸣作歌,刺哀公怠慢,非性然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夫人不能警,戒切以月光之歌,挈壶氏废其所掌,责以颠倒之咏,各随所失,作诗刺之,故曰:「不能晨夜,不夙则暮。」昭暂若此,复何所疑。且衡门「诱僖公,愿而无立志」,则悫愿之人未必耽淫於色。而东门之池刺其君之淫昏,斯非一人而行反者乎?况此前后不同,所失各异,何独怪之耳!案襄二十九年左传:「鲁为季札歌齐,曰:『美哉!』」此诗皆云刺,彼云「美哉」者,以鸡鸣有思贤妃之事,东方未明虽刺无节,尚能促遽自警,诗人怀其旧俗,故有箴规,故季札美其声,非谓诗内皆是美事。
雞鳴
序: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雞旣鳴矣,朝旣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傳 雞鳴而夫人作,朝盈而君作。/蒼蠅之聲有似遠雞之鳴。
箋 雞鳴、朝盈,夫人也,君也,可以起之常禮。/夫人以蠅聲爲雞鳴,則早起,於常禮敬也。
常禮? 书传说夫人御於君所之礼云:「太师奏鸡鸣於阶下,夫人鸣玉佩於房中,告去。」则鸡鸣以告,当待太师告之。然此夫人自听鸡鸣者,彼言告御之正法,有司当以时告君,此说夫人相警戒,不必待告方起,故自听之也。
東方明矣,朝旣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傳 東方明則夫人纚笄而朝,朝已昌盛則君聽朝。
箋 東方明,朝旣昌,亦夫人也,君也,可以朝之常禮。君日出而視朝。
纚笄 士昏礼注:「纚,縚发。纚广充幅,长六尺。笄,今时簪。」传言夫人纚笄而朝,首服纚笄以朝君。案礼特牲馈食及士昏礼皆云「纚笄绡衣」,注云:「绡,绮属。」此衣染之以黑,其缯本名曰绡,则首服纚笄,必以绡衣配之。此以纚笄朝君,则当身服绡衣也。天官内司服郑注差次服之所用,鞠衣,黄桑之所服;展衣,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禒衣,御於王之服。又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注云:「副,所以覆首,服之以从王祭祀。编,编列发为之,服之以告桑。次,次第发长短为之,服之以见王。王后之燕居,亦纚笄裛而已。凡诸侯夫人於其国,衣服与王后。」同如郑此,言则夫人以礼见君,当服展衣,御於君,当复禒衣,皆首服次,燕居乃服纚笄耳。此传言纚笄而朝者,展衣以见君,禒衣以御君。郑以周礼六服差次所用,为此说耳,非有经典明文。列女传:「鲁师氏之母齐姜戒其女云:『平旦纚笄而朝,则有君臣之严。』」庄二十四年公羊传何休注,其言与列女传亦同。然则古之书传,有言夫人纚笄而朝君者,毛当有所依据而言,未必与郑同也。
纚笄而朝,聽治內政?——朝於君
或以为夫人纚笄而朝,谓听治内政。案列女传称「纚笄而朝,则有君臣之严」,谓朝於夫,非自听朝也。此传亦云「纚笄而朝」,文与彼同,安得听内政乎?宫内之政,盖应寡耳。君於外政,尚日出而朝,夫人何当先君之朝而听内政?且东方始明,君时初起,众妾皆当朝君,夫人有何可治?而以东方旣明便卽听之?传又言「朝已昌盛,则君听朝」。於君言「听朝」,夫人言「而朝」,足知纚笄而朝君矣。上章言「朝旣盈矣」,谓朝已有人,君可以起。此言「朝旣昌矣」,谓盛於盈时,群臣毕集,故君可以听朝。朝昌,谓日出时也,故笺云「君日出而视朝」,玉藻文。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傳 古之夫人配其君子,亦不忘其敬。/會,會於朝也。卿大夫朝會於君朝聽政,夕歸治其家事,無庶予子憎,無見惡於夫人卿大夫。
箋 蟲飛薨薨,東方且明之時,我猶樂與子臥而同夢,言親愛之無己。/庶,眾也。蟲飛薨薨,所以當起者,卿大夫朝者且罷歸故也。無使眾臣以我故,憎惡於子,戒之也。
還
序:還,刺荒也。哀公好田獵,從禽獸而無厭。國人化之,遂成風俗。習於田獵,謂之賢。閑於馳逐,謂之好焉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 nao2 之間兮。並駆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 xuan 兮
傳 還,便捷之貌。峱,山名。/從,逐也。獸三歲曰肩。大司馬:「大獸公之,小獸私之。」七月:「私其豵,獻豜於公。」則肩是大獸,故言「三歲曰肩」。儇,利也。
箋 子也,我也,皆士大夫也以報答相譽,則尊卑平等,非國君也。然馳車逐獸,又非庶人,故知子也,我也,皆士大夫出田相遭也。,俱出田獵而相遭也。/並,併也。子也,我也,併駆而逐禽獸。子則揖耦我,謂我儇譽之也。譽之者,以報前言還也。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並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傳 茂,美也。
箋 /譽之言好者,以報前言茂也。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傳 昌,盛也。/狼,獸名。释兽云:「狼:牡獾,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舍人曰:「狼,牡名獾,牝名狼,其子名徼。绝有力者名迅。」孙炎曰:「迅,疾也。」陆机疏云:其鸣能小能大,善为小儿啼声以诱人。去数十步,其猛捷者,虽善用兵者不能免也。其膏可煎和,其皮可为裘,故礼记「狼臅膏」,又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是也。臧,善也。
箋 昌,佼好貌。
著
序:著,刺時也,時不親迎也
箋 時不親迎,故陳親迎之禮以刺之。
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傳 俟,待也。門屏之間曰著。素象瑱。以象骨爲瑱/瓊華,美石。士之服也。
箋 我,嫁者自謂也。待我於著,謂從君子而出至於著。君子揖之時也,我視君子則以素爲充耳。謂所以懸瑱者,或名爲紞織之。人君五色,臣則三色而已。/尚猶飾也。飾之以瓊華者,謂懸紞之末,所謂瑱也。人君以玉爲瓊華,石色似瓊也。
毛瓊華——士之服也。瓊瑩——卿大夫之服。瓊英——人君之服。
鄭皆是人臣,同一人親迎人君以玉爲瓊華,石色似瓊也/臣三色。
著 释宫云:「门屏之閒谓之宁。」李巡曰:「门屏之閒,谓正门内两塾閒名宁。」孙炎曰:「门内屏外,人君视朝所宁立处也。」著与宁音义同。
君子揖之時也 士昏礼:婿亲迎至於女嫁,主人揖入,宾执雁从。至於庙门,揖入。三揖,至於阶。三让,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妇从降自西阶,主人不降送。
是受女於堂,导之以出,故此妇从君子而出至著,君子揖之。
下笺亦云「揖我於庭」。不言揖我於堂者,昏礼「女立于房中南面,婿於堂上待之,拜受,卽降礼於堂上」,无揖,故不言之。昏礼止言「以从」,不言在庭著揖之。笺知揖之者,言待我,明其住待之也。下昏礼「妇至夫家,主人揖妇以入,及寝门,揖入」。至夫家引入之时,每门而揖,明女家引出之时,亦每而揖,故知至著,君子揖之之时也。
充耳以素乎而——素是什麼?
毛傳「素象瑱」——素是瑱,因素色,故是以象骨爲之。
鄭箋「謂所以懸瑱者,或名爲紞織之」,認爲是懸瑱之繩。——以「今」物理言,繩必雜采線爲之。人君五色,臣三色。獨言素,是素色分明,故先言之。正義
桓二年左传云「衡、紞、纮、綖」,是悬瑱之绳,故云「或名为紞」。鲁语敬姜云:「王后亲织玄紞。」织线为之,卽今之绦绳,必用杂采线为之,故言「织之,人君五色,臣则三色」。直言人君与臣,不辨尊卑之异,盖天子诸侯皆五色,卿大夫士皆三色,其色无文,正以人君位尊,备物当具五色,臣则下之,宜降以两。且此诗刺不亲迎,宜陈人臣亲迎之事。经有素青黄三色,故为臣则三色。又解三色而独言素者,以其素色分明,目所先见,故先言之。婿受女於堂,从堂而后至庭、至著,目所先见,当在堂见素。而以素配著为章者,取其韵故耳。或庭先见青,堂先见黄,以为章次。王肃云:「王后织玄紞。天子之玄紞,一玄而已,何云具五色乎?」王基理之云:「紞,今之绦,岂有一色之绦?色不杂,不成为绦。王后织玄紞者,举夫色尊者言之耳。」义或当然。
孙毓云:案礼之名充耳,是塞耳,卽所谓瑱悬当耳,故谓之塞耳。悬之者,别谓之紞,不得谓之充耳,犹瑱不得名之为紞也。故曰玉之瑱兮。夫设缨以为冠,不得谓冠是缨之饰。结组以悬佩,不可谓佩所以饰组。今独以瑱为紞之饰,谬於名而失於实,非作者之意。以毛、王为长。孫毓駁鄭,認爲據文法,「充耳以素」中的「素」所指只能是玉,不能是繩。
斯不然矣。言充耳者,固当谓瑱为充耳,非谓紞也。但经言充耳以素,素丝悬之,非卽以素为充耳也。旣言充耳以素,未言充耳之体,又言饰之以琼华,正谓以琼华作充耳。人臣服之以为饰,非言以琼华饰紞,何当引冠缨、组佩以为难乎?经言饰之,必有所饰。若云不得以琼华饰紞,则琼华又何所饰哉!卽如王肃之言,以美石饰象瑱,象骨贱於美石,谓之饰象,何也?下传以青为青玉,黄为黄玉,又当以石饰玉乎?以经之文势,旣言「充耳以素」,卽云饰之以琼华,明以琼华为充耳,悬之以素丝,故易传以素丝为紞,琼华为瑱也。正義駁孫
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傳 青,青玉。
箋 待我於庭,謂揖我於庭時。青紞之青。
俟我於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傳 黃,黃玉。/瓊英,美石似玉者。人君之服也。
箋 黃紞之黃。/瓊英,猶瓊華也。
東方之日
序:東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禮化也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卽兮
傳 興也,日出東方,人君明盛,無不照察也。姝者,初昏之貌。/履,禮也。
箋 言東方之日者,愬之乎耳。有姝姝美好之子來,在我室,欲與我爲室家,我無如之何也。日在東方,其明未融昭五年左传云:「日上其中,明而未融,其当旦乎。」服虔云:「融,高也。」案旣醉「昭明有融」,传云:「融,长也。」谓日高其光照长远。。興者喻君不明。/卽,就也。在我室者,以禮來我則就之,與之去也,言今者之子不以禮來也。
東方之日是比興。在毛鄭眼中,比興不同。毛以爲日出東方喻人君明盛,能以禮化民,民皆依禮嫁娶。故而初昏之人在我之室,是因其以禮來。鄭則以爲日在東方,只是初升,不如正午之日光芒萬丈。如今美貌的男子不以禮,在我室,欲與我爲室家。是女子的責怪,控訴男子之強暴,人君之不明。
鄭箋不同於毛傳,是否在他詩或他處「東方之日」所指並不明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
傳 月盛於東方,君明於上,若日也。臣察於下,若月也。闥,門內也。/發,行也。
箋 月以興臣,月在東方亦言不明。/以禮來,則我行而與之去。
詩本義 论曰:东方之日,毛郑皆以喻君,而毛谓日出东方,人君明盛,郑谓其明未融,喻君不明。东方之月,毛郑皆以喻臣,而毛亦谓月盛于东方,郑又以为不明。以诗文考之,日月非喻君臣,毛郑固皆失之矣。至于明不明之说,二家特相反,而日出东方明最盛,皆智愚所具见。而郑以为不明者,盖迁就已说尔。若毛旣谓日月在东方,为君臣盛明,则于诗序所谓君臣失道者义,岂得通?此其又失也,
本义曰:东方之日,日之初升也。盖言彼姝者子,顔色奋然美盛,如日之升也。在我室兮,履我卽兮者,相邀以奔之辞也。此述男女滛风,但知称其美色,以相夸荣,而不顾礼义,所谓不能以礼化也,下章之义亦然。
東方未明
序:東方未明,刺無節也。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壺氏不能掌其職焉
箋 號令,猶召呼也。挈壺氏,掌漏刻者。挈壶氏於天子为司马之属,其官,士也,故夏官序云:「挈壶氏下士六人。」注云:「挈读如挈发之挈。壶,盛水器也。世主挈壶水以为漏。」然则挈壶者,悬系之名,刻谓置箭壶内,刻以为节而浮之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记昼夜昏明之度数也。
東方未明,顚倒衣裳。顚之倒之,自公召之
傳 上曰衣,下曰裳。散則通名曰衣
箋 挈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爲明,故群臣促遽,顚倒衣裳,群臣之朝,別色始入。「別色始入」,玉藻文,禮記無,佚了?/自,從也。群臣顚倒衣裳而朝入,又從君所來而召之。漏刻失節,君又早興。
東方未晞,顚倒裳衣。倒之顚之,自公令之
傳 晞,明之始升。/令,告也。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傳 柳,桑脆之木。樊,藩也。圃,菜圃也。折柳以爲藩園,無益於禁矣。瞿瞿,無守之貌蟋蟀云:「良士瞿瞿。」瞿为良士貌,故传云:「瞿瞿然顾礼义。」此言「狂夫瞿瞿」,谓狂愚之夫,故言「瞿瞿,无守之貌」,为精神不立,志无所守,故不任居官也。。古者有挈壺氏,以水火分日夜,以告於朝。
箋 柳木之不可以爲藩,猶是狂夫不任挈壺氏之事。
挈壺氏待細讀
古者,有挈壶氏以水火分日夜,谓以水为漏,夜则以火照之,冬则冰冻不下,又当置火於傍,故用水用火。
挈壶氏职曰:「凡丧,悬壶以代哭,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注云:「代,更也。礼未大敛代哭。以水守壶者,为沃漏也。以火守壶者,夜则视刻数也。分以日夜者,异昼夜漏也。漏刻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则有长短焉。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是其分日夜之事。
言冬夏之閒有长短者,案乾象历及诸历法与今大史所候皆云:冬至则昼四十五,夜五十五;夏至则昼六十五,夜三十五;春、秋分则昼五十五半,夜四十四半。从春分至於夏至,昼渐长增九刻半;从夏至至於秋分,所减亦如之。从秋分至於冬至,昼渐短减十刻半;从冬至至於春分,所加亦如之。又於每气之间加减刻数,有多有少。其事在於历术以其筭数有多有少,不可通而为率,故太史之官立为法,定作四十八箭,以一年有二十四气,每一气之閒又分为二,通率七日强半而易一箭,故周年而用箭四十八也。历言昼夜者,以昏明为限。马融、王肃注尚书,以为日永则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日短则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日中、宵中则昼夜各五十刻者,以尚书有日出日入之语,遂以日见为限。尚书纬谓刻为商。郑作士昏礼目录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其实日见之前,日入之后,距昏明各有二刻半,减昼五刻以裨夜,故於历法皆多校五刻也。郑於尧典注云:「日中、宵中者,日见之漏与不见者齐也。日永者,日见之漏五十五刻,日不见之漏四十五刻。」又与马、王不同者,郑言日中、宵中者,其漏齐则可矣。其言日永、日短之数,则与历甚错。马融言昼漏六十,夜漏四十,减昼以裨夜矣。郑意谓其未减,又减昼五刻以增之,是郑之妄说耳。漏刻之数,见在史官,古今历者,莫不符合。郑君独有此异,不可强为之辞。
案挈壶之职唯言分以日夜,不言告时於朝。春官鸡人云:「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注云:「象鸡知时。」然则告时於朝,乃是鸡人。此言挈壶告时者,以序云「兴居无节,挈壶氏不能掌其职」,明是挈壶告之失时,故令朝廷无节也。盖天子备官,挈壶掌漏,鸡人告时,诸侯兼官,不立鸡人,故挈壶告也。庭燎笺云:「王有鸡人之官。」是郑意以为,唯王者有鸡人,诸侯则无也。
南山
序:南山,刺襄公也。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時惡作詩而去之
笺 襄公之妹、鲁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與淫通。及嫁,公謫之。公与夫人如齊,夫人愬之襄公。襄公使公子彭生乘公而搤殺之。夫人久留於齊。莊公卽位,後乃來,猶復會齊侯於禚 zhuo2 於祝丘,又如齊師。齊大夫見襄公行惡,如是作詩以刺之。又非魯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
桓十八年左傳四月?:公與夫人如齊,齊侯殺桓公
莊元年經:三月,夫人遜於齊。公羊傳:「夫人固在齊矣,其言遜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何休及賈逵、服虔皆以爲桓公之薨至是年三月期而小祥,公憂思少殺,念及於母,以其罪重,不可以反之,故書遜於齊耳。其實先在於齊,本未歸也。
莊二年經: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二年會齊侯於禚,從魯往齊,二年之前已反魯——服虔:「蓋魯桓公之喪從齊來」,以文姜爲二年始來。——杜預以莊元年歲首卽位之時,文姜來,公以母出之,故不忍卽位。文姜於時感公意而來。旣至,爲魯人所尤,故三月又遜於齊。——莊公卽位之前乃來,創爲新說,前儒盡不然也。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旣曰歸止,曷又懷止
傳 興也。南山,齊南山也。崔崔,高大也。國君尊嚴如南山崔崔然,雄狐相隨綏綏然無別,失陰陽之匹。兩句分開興,南山崔崔興國君尊嚴,雄狐綏綏興失陰陽之匹/蕩,平易也。齊子,文姜也。/懷,思也。襄公思也
箋 雄狐行求匹耦於南山之上,形貌綏綏然。興者,喻襄公居人君之尊,而爲淫佚之行,其威儀可恥,惡如狐。兩句合興。南山是雄狐所在之地,以雄狐求偶形貌綏綏,喻人君爲淫佚可恥之行/夫人謂嫁曰歸。言文姜旣以禮,從此道嫁於魯侯也。/懷,來也。言文姜旣曰嫁於魯侯矣,何復來?爲乎非其來也。
葛履五兩,冠綏雙支。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旣曰庸止,曷又從止
傳 葛履,服之賤者。冠綏,服之尊者。/庸,用也。
箋 葛履五兩喻文姜與姪娣及傅姆同處,冠綏喻襄公也。五人爲奇奇數,而襄公往從而雙之雙數。冠履不宜同處,猶襄公、文姜不宜爲夫婦之道。//此言文姜旣用此道,嫁於魯侯,襄公何復送而從之,爲淫佚之行。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旣曰告止,曷又鞠止
傳 蓺,樹也。衡,獵之。從獵之、種之然後得麻。/必告父母廟。/鞠,窮也。
箋 樹麻者必先耕治其田,然後樹之,以言人君娶妻,必先議於父母。/娶妻之禮,議於生者,卜於死者,此之謂告。/鞠,盈也。魯侯女旣告父母而取,何復盈從令至於齊乎?又非魯桓。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旣曰得止,曷又極止
傳 克,能也。//極,至也。
箋 此言析薪必待斧乃能也。/此言取妻,必待媒乃得也。/女旣以媒得之矣,何不禁制而恣極其邪意,令至齊乎?又非魯桓。
莆田
序:莆田,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
無田莆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dao
傳 興也。莆,大也。大田過度,而無人功,終不能獲。/忉忉,憂勞也。言無德而求諸侯,徒勞其心忉忉耳。
箋 興者,喻人君欲立功致治,必勤身修德,積小以成高大。
無田莆田 不要種大田。周禮授民田,上地家百畝,中地家二百畝,下地家三百畝。謂其人力勘治,故禮以此爲度。過度謂過此數而廣治田也。
周禮大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地家百畝,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再易之地家三百畝」,註:「鄭司農云不易之地,歲種之地,美,故家百畝。一易之地,休一歲乃復種,地薄,故家二百畝。再易之地,休二歲乃復種,故家三百畝。」
無田莆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da
傳 桀桀猶驕驕也。/怛怛猶忉忉也。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傳 婉、孌,少好貌。總角,聚兩髦也。丱,幼穉也。弁,冠也。
箋 人君內善其身,外修其德,居無幾何,可以立功。猶是婉孌之童子,少自修飾,丱然而稚。見之無幾何,突耳加冠爲成人也。
不要種這大田啊,到時雜草叢生,一無所獲。不要思念遠方的人,在無德之時求諸侯信服啊,只是辛勞此心,無事無補。還是要積小成多,修德治身,方能令人信服第二句同。年幼美貌的童子啊,兩髦相聚,還十分稚嫩,不多長時間就加冠成人了。人君修身修德,不多久便可立功
盧令
序:盧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獵畢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陳古以風焉
箋 畢,噣 zhou4 也释天云:「噣谓之毕。」李巡曰:「噣,阴气独起,阳气必止,故曰毕。毕,止也。」孙炎曰:「掩兔之毕,或谓之噣,因名星云。」郭璞曰:「掩兔之毕,或呼为噣,因星形以名之。」月令注云:「网小而柄长谓之毕。」然则此器形似毕星,孙谓以网名毕,郭谓以毕名网。郭说是也。正義認爲畢本無網意,只是網形似畢星,故而名畢,也稱星雲。那麼李巡說呢?噣呢?爾雅噣謂之柳,柳宿名。畢宿和柳宿長得都挺像網的。弋,繳射也。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傳 廬,田犬。令令,纓環聲。言人君能有美德,盡其仁愛,百姓欣而奉之,愛而樂之。順時遊田,與百姓共其樂,同其獲,故百姓聞而說之,其聲令令然。
廬重環,其人美且鬈
傳 重環,子母環也。/鬈,好貌。
箋 鬈讀當爲權。權,勇莊也。
廬重鋂,其人美且偲
傳 鋂,一環貫二也。一大環貫二小環?/偲,才也。
箋 才,多才也。
敝笱
序:敝笱,刺文姜也。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爲而二國患焉
防閑 夏官虎贲氏云:「舍则守王闲。」注云:「舍,王出所止宿处也。闲,梐枑也。」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杜子春云:「梐枑谓行马。玄谓行马再重者,以周卫有外内列。周卫,防守之物,名之曰闲。」则闲亦防禁之名,故此及猗嗟之序皆防闲并言之也。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傳 興也。鰥,大魚難制。/如雲,言盛也。
箋 鰥,魚子也易制。魴也,鰥也,魚之易制者。然而敝敗之笱不能制。興者,喻魯桓微弱,不能防閑文姜,終其初時之婉順。/其從,姪娣之屬。言文姜初嫁於魯桓之時,其從者之心意如雲然。雲之行順風耳。後知魯桓微弱,文姜遂淫恣,從者亦隨之爲惡。
鰥到底是難制還是易制?
孔丛子云:「卫人钓於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曰:『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不视。又以豚之半,鳏则吞矣。』子思叹曰:『鱼贪饵以死,士贪禄以亡。』」是鳏为大鱼也。传以鳏为大鱼,则以大为喻。王肃言:「鲁桓之不能制文姜,若弊笱之不能制大鱼也。」
「鳏,鱼子」,释鱼文。李巡曰:「凡鱼之子总名鲲也。鲲、鳏字异,盖古字通用。或郑本作『鲲』也。鲁语云:『宣公夏滥於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鱼禁鲲<鱼面>,鸟翼鷇卵,蕃庶物也。』」是亦以鲲为鱼子也。毛以鲲为大鱼,郑以鲲为鱼子而与鲂相配,则鲂之为鱼,中鱼也,故可以为大亦可以为小。陆机疏云:「鲂,今伊、洛、济、颍鲂鱼也,广而薄,肥恬而少力,细鳞,鱼之美者。辽东梁水鲂特肥而厚,尤美於中国鲂,故其乡语曰『居就粮梁水鲂』是也。」笺以一鳏若大鱼,则强笱亦不能制,不当以弊败为喻。且鲂、鲲非极大之鱼,与鳏不类,故易传以为小鱼易制。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 xu。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傳 魴鱮,大魚。/如雨,言多也。
箋 鱮似魴而弱鱗。/如雨,言無常。天下之則下,天不下則止。以言姪娣之善惡亦文姜所使止。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傳 唯唯,出入不制。/水,喻眾也。
箋 唯唯,行相隨之貌。/水之性,可停可行,亦言姪娣之善惡在文姜也。
載驅
序:載驅,齊人刺襄公也。無禮義故,盛其車服,疾駆於通道大都,與文姜淫,播其惡於萬民焉
箋 故,猶端也頭緒。
載驅薄薄,簟 dian 茀朱鞹 kuo。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傳 薄薄,疾駆聲也。簟,方文蓆也。車之蔽曰茀,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發夕,自夕發至旦。
箋 此車襄公乃乘焉,而來與文姜會。/襄公旣無禮義,乃疾駆其乘車以入魯竟,魯之道路平易,文姜發夕由之往會焉,曾無慙 can 恥之色。
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传 四驪言物色盛也。濟濟,美貌。垂轡,轡之垂者。濔濔,眾也。/言文姜於是樂易然。
箋 此又賜襄公乘是四驪而來,徒爲淫亂之行。/此豈弟猶言發夕也。豈,讀當爲闓 kai3。弟,古文尚書以弟爲圉。圉,明也。笺以为,齐子恺悌,文在鲁道之下,则恺悌为在道之事。若是其心乐易,非独在道为然。且上云「发夕」,此当为发夕之类,故云「此恺悌犹发夕」,言与其馀恺悌不同也。恺悌之义,与发夕不类,故读恺为闿易,称闿物成务。说文云:「闿,开也。」古文尚书卽今郑注尚书是也,无以悌为圉之字。唯洪范稽疑论卜兆有「五曰圉」,注云:「圉者,色泽光明。」盖古文作「悌」,今文作「圉」。贾逵以今文校之,定以为「圉」,故郑依贾氏所奏,从定为「圉」,於古文则为「悌」,故云「古文尚书以悌为圉。圉,明也」。上言发夕,谓初夜卽行。此言闿明,谓侵明而行,与上古文相通也。释言云:「恺悌,发也。」舍人、李巡、孙炎、郭璞皆云「闿,明。发,行」。郭璞又引此诗云「齐子恺悌」,是闿亦为行之义也。今定本云:「此恺悌,发也,犹言发夕。」又云:「悌,古文尚书以为圉。」更无悌字,义并得通。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傳 湯湯,大貌。彭彭,多貌。/翱翔,猶彷徉也。
箋 汶水之上,蓋有都焉。襄公與文姜時所會。應是莊公時事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遨遊
傳 滔滔,流貌。儦儦,眾貌。
猗嗟
序:猗嗟,刺魯莊公也。齊人傷魯莊公有威儀技藝,然而不能以禮防閑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爲齊侯之子焉
猗嗟昌兮,欣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傳 猗嗟,歎辭。昌,盛也。欣,長貌。/抑,美色。揚,廣揚。/好目揚眉。/蹌,巧趨貌。
箋 昌,佼好貌。///臧,善也。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旣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傳 目上爲名,目下爲清。/二尺曰正,外孫曰甥。
箋 成,猶備也。正,所以射於侯中者。天子五正,諸侯三正。大夫二正,士一正,外皆居其侯中叁分之一焉。展,誠也。姊妹之子曰甥。容貌技藝如此,誠我齊之甥。言誠者,拒時人,言齊侯之子。
外孫曰甥 外孙得称甥者,案左传云:「以肥之得备弥甥。」孙毓云:「姊妹之子曰甥。谓吾舅者,吾谓之甥。此尔雅之明义,未学者之所及,岂毛公之博物,王氏之通识,而当乱於此哉!抑者以襄公虽舅,而鸟兽其行,犯亲乱类,使时人皆以为齐侯之子,故绝其相名之伦,更本於外祖以言也。」凡异族之亲皆称甥。然此是毛传之言,不应代诗人为绝其相名之伦。孙毓之言非也。
按毛傳說「外孫曰甥」,但所指應爲齊襄公,襄公應爲魯莊公之舅,魯莊公爲襄公妹子。說「外孫」豈不亂了輩分?孫毓也有此疑,且猜測是襄公亂倫,爲鳥獸行,所以時人誇張爲外孫。孔穎達認爲孫毓的猜測有些離譜,且提出了異族之親皆可爲甥的說法此說法不知從何而來。
不出正兮 正者,侯中所射之处。经典虽多言正鹄,其正之广狭则无文。郑於周礼考之,以为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画正。正大如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侯身长一丈八尺者,正方六尺。侯身一丈四尺者,正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侯身一丈者,正方三尺三寸少半寸。正以彩画为之。其外之广虽则不同,其内皆方二尺。
正鵠,是射禮中所射之目標。鄭玄考周禮,大射用皮侯,中間設鵠;賓射用布侯,中間畫正。正與鵠一般大,皆爲叁分之一侯。正是以彩色畫於侯上,之所以毛傳說「二尺曰正」,正義認爲正分內外,外廣隨侯之大小不同,但內皆方二尺。內應當是正中紅心處?正如下箋所說「所以射於侯中者」。
天子五正,諸侯三正。大夫二正,士一正,外皆居其侯中叁分之一焉。
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义。王以六耦射三侯,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乐以貍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乐以采蘋,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犴侯,乐以采蘩,五节二正」。是天子以下所射之正数也。彼文大夫士同射二正。今定本云「大夫二正,士一正」,误耳。
「外皆居其侯中三分之一」者,其外畔准侯广狭,各居其侯三分之一,其内皆方二尺,故彼注云九节、七节、五节者,奏乐以为射节之差。三侯者,五正三正二正之侯也。二侯者,三正二正之侯也。一侯者,二正而已。画五正之侯者,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者,损玄、黄;二正者,去白、苍,而画以朱、绿,其外之广皆居侯中三分之一。
郑言中二尺,是中央之采方二尺以外,准其采之多少,正之广狭,均布之以至於外畔也。言居侯三分之一,侯之广狭则有三等不同。五正之侯则方一丈八尺,三正之侯方一丈四尺,二正之侯则方一丈。知者,以大射之鹄,宾射之正,虽其侯正、鹄不同,侯道远近一也。仪礼大射礼者,诸侯射礼。经曰:「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以貍步,大侯九十,糁七十,犴五十。」乡射记记射之侯云:「侯道五十弓。」则大射所云九十、七十、五十皆谓弓也。诸侯大射三侯之道,旣有九十、七十、五十,则王射亦张三侯,其道之数亦当然,故射人注云:「量侯道者,以弓为度。九节者,九十弓。七节者,七十弓。五节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长六尺。」是侯道远近有三等不同也。乡射记又云:「弓二寸以为侯中。」侯中谓侯身也。乡射之侯旣弓取二寸,则馀侯亦当然。天官司裘注说大射之侯,引乡射记曰:「弓二寸以为侯中。」则九十弓者,侯中广丈八尺;七十弓者,侯中广丈四尺;五十弓者,侯中广一丈。大射旣然,则宾射亦尔。
考工记云:「梓人为侯,广与崇方,三分其广,而鹄居一焉。」司裘掌大射之礼云:「设其鹄。」射人治宾射之仪则云:「五正、三正、二正。」有正者无鹄,有鹄者正,则正与鹄大小同矣。故射人注云:「鹄乃用皮,其大如正。」鹄居侯中三分之一,则知正亦在侯三分之一,各准其侯之广狭而画之耳。
谓之正者,射人注云:「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大射注云:「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俊,故射取名焉。」大射射鹄,宾射射正,此言「不出正兮」,据宾射为文也。
天子五正,諸侯三正,大夫士二正據周禮,其中正所指是侯上所畫正方之圍數。正中皆二尺,外圍只占侯叁分之一。而所謂的三侯、二侯、一侯,正義以爲三侯指天子旣可射五正者,又可射三正者,又可射兩正者。二侯是諸侯可射三正、二正者。一侯則是大夫士只可射二正者。且五正色不同,從內至外,朱白蒼黃玄。三正只有朱白蒼,二正則畫以朱綠。
不同正數的侯大小也不同。五正之侯方一丈八尺,三正之侯方一丈四尺,二正之侯方一丈。之所以能知道這一點,是因爲大射有侯道有九十、五十、三十弓弓之下制長六尺三等遠近不同。又據乡射记「弓二寸以为侯中」,後的大小與侯道弓數有關。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傳 孌,壯好貌。婉,好眉目也。/選,齊。貫,中也。/四矢,乘矢。
箋 選者,謂於倫等最上。箋以美其善舞,當謂舞能勝人,故易傳以爲倫等之中上選也貫,習也。釋詁文//反,復也。禮,射三而止。大射皆三番,射讫,止而不复射,是「礼射三而止」也。必三而止者,案仪礼大射初使三耦射之而未释获,射讫,取矢以复。君与卿大夫等射,释获,饮不中者。讫,君与卿大夫等又射,取中於乐节。注云:「君子之於事也,始取苟能中,课有功,终用成法,教化之渐也。」然则初射惟三耦,其后两番君始与卿大夫等射。此言「礼射三而止」,通三耦等为言。射法三而止,而云「终日射侯」者,美其久射而常中,非礼射终一日也。每射四矢,皆得其故處,此之謂復射必四矢者,象其能御四方之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