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之什
莆田
序:莆田,刺幽王也。君子傷今而思古焉
箋 刺者,刺其倉廩空虛,政煩賦重,農人失職。
倬 zhuo1 彼莆田,歲取十干。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傳 倬,明貌。甫田,謂天下田也齐甫田传曰:「甫,大也。」。十千,言多也。王肃云:「太平之时,天下皆丰,故不系之於夫井,不限之於斗斛,要言多取田亩之收而已。」孙毓曰:「凡诗赋之作,皆总举众义,从多大之辞,非如记事立制,必详度量之数。『甫田』犹下篇言『大田』耳。言岁取十千,亦犹颂云『万亿及秭』,举大数,且以协句。言所在有大田,皆有十千之收。推而广之,以见天下皆丰。」此皆申述毛说也。
/尊者食新,農夫食陳。
/耘,除草也。耔,雍本也。食货志云:「后稷始畎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畎,长终亩。一亩三畎,一夫三百畎,而播种於畎中。苗叶以上,稍耨垄草,因墤其土以附苗根。比成垄尽而根深,能风与旱,故薿薿而盛也。」是说耘耔之事,「附根」卽此「雍本」也。
/烝,進。髦,俊也。治田得穀,俊士以進。
箋 甫之言丈夫也穀梁傳「夫猶傅也,男子之美稱。」士冠禮註亦云「甫,丈夫之美稱。甫或作父,是爲丈夫也。」。明乎彼大古之時,以丈夫稅田也。歲取十千,於井田之法,則一成之數也。九夫爲井,井稅一夫,其田百畝。井十爲通,通稅十夫,其田千畝。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稅百夫,其田萬畝。欲見其數,從井、通起,故言十千。上地穀畝一鍾井稅 10 鐘?通 100 鐘?成 1000 鐘?。
/倉廩有餘,民得賒貰取食之,所以紓官之蓄滯,亦使民愛存新穀。地官旅師「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註云「因時施之,饒時收之。」此卽意取其陳也。自古者豐年之法如此。
/今者,今成王之法也。使農人之南畝,治其禾稼,功至力盡,則薿薿然而茂盛。於古言稅法,今言治田,互辭。
/介,舍也。禮,使民鋤作耘耔,閒暇則於廬舍及所止息之處,以道藝相講肄,以進其爲俊士之行。漢書藝文志「古之學者且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
什麼時候是「太古」?
序「傷今思古」
鄭以爲,今爲幽王時,古爲成王時,太古則爲成王以前。
案礼记郊特牲与士冠礼皆曰:「太古冠布,齐则缁之。」下卽云:「牟追,夏后氏之道。章甫,殷道。委貌,周道。」然则太古冠布,在三代之前,故注云:「唐、虞以上曰太古。」
然世代推移,后之仰先皆为古矣。古有远近,其言无常,故易以文王为中古,礼记以神农为中古,各有所对,为古不同,则太古之名,亦无定限。此言太古古於成王则可,未必要唐、虞以上也。
孟子曰:「欲重之於尧、舜,大桀、小桀。轻之於尧、舜,大貉、小貉。则什一而税,尧、舜已然。」此论税法而言太古,亦以太古为唐、虞,於理虽通,但什一而税,三代皆然,据今成王所修,不必要本尧、舜。
信南山言成王奉禹之功,则此太古盖亦禹也。
井田
司馬法曰「夫三爲屋,屋三爲井」,是九夫爲井也。「井十爲通,通十爲成」亦司馬法文。
孟子云:「请野九一而助」,谓九夫之内,与公助一夫,田有百亩,故知井税一夫,其田百亩。从此而累计之,故知通税千亩,成税万亩也。
上地穀畝一鐘
史记河渠书曰:「韩使水工郑国间说秦,凿泾水为渠,并於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渠成而用漑泻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彼泻卤之地,灌漑之功,亩收一钟,明太平阴阳和,风雨时,上地亩亦收一钟也。昭三年左传曰:「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则钟。」是钟容六斛四斗也。
汉书食货志曰:「一夫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硕半,为粟百五十硕。岁有上中下,上孰其收自四,中孰自三,下孰自倍。」张晏曰:「平岁百亩收百五十硕,今大孰四倍,收六百硕。」自三百五十硕,自倍三百硕。彼谓中平之地,上孰亩六硕,故本太平之上孰,上地准关中,为亩一钟也。孟子言三代税法,其实皆什一。若井税一夫,是九税一矣。
???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旣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傳 器實曰齊,在器曰盛。经、传多「齐盛」连文,故传因齐解盛。春官肆师:「祭之日,表齯盛,告絜。」注云:「粢,六穀也。」则六穀总为齐。天官甸师注云:「粢,稷也。」唯以稷为粢者,以稷是穀之长,为诸穀之总名。六穀皆为器之实,故曰器实曰齐,指穀体也。在器曰盛,据巳盛於器也。故桓六年左传曰:「絜粢丰盛。」言为穀则絜清,在器则丰满。是指器实为粢,在器为盛也。社,後土也。方,迎四方氣於郊也。
//田祖,先嗇也郊特牲注云:「先啬,若神农。」春官籥章注云:「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是一也⋯⋯以神农始造田谓之田祖,而后稷亦有田功,又有事於尊可以及卑,则祭田祖之时,后稷亦食焉。后土则五穀所生,本云句龙能平之,则句龙亦在祭中。。穀,善也。
箋 以絜齊豐盛,與我純色之羊,秋祭社與四方,爲五穀成熟,報其功也。
/臧,善也。我田事已善,則慶賜農夫。謂大蠟之時,勞農以休息之也。年不順成,則八蠟不通。
/禦,迎。介,助。穀,養也。設樂以迎祭先嗇,謂郊後始耕也知迎先啬谓郊后始耕者,月令:「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注云:「谓以上辛郊祭天。」卽引襄七年左传曰:「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又曰:「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注云:「元辰,郊后吉亥。」是郊后始耕也。以求甘雨,佑助我禾稼,我當以養士女也。周禮曰:「凡國祈年于田祖,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引周礼者,籥章文也。彼注云:「祈年,求丰年也。豳雅、七月也。七月有『于耜举趾,馌彼南亩』之事,歌其类也。谓之雅,以其言男女之正。郑司农云:『田畯,古之先教田者。』尔雅曰:『畯,农夫也。』」、、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郑司农云:「豳籥,豳,国之地竹。」玄谓「籥,豳人吹籥之声章」。是也。
後土爲社?
毛與鄭同
郑驳异义以为,社者,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祭法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昭二十九年传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则社。」
郑志答赵商云:「后土为社,转作社神。」赵商问:「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大宗伯职曰:『王大封则先告后土。』注云:『后土,土神也。』若此之义,后工则社,社则后土,二者未知云何?敢问后土祭谁?社祭谁乎?」答曰:「句龙本后土,后迁之为社。大封先告后土,玄注云『后土,土神』,不云后土,社也。」田琼问:「周礼『大封,先告后土』。注云:『后土,社也。』前答赵商曰:『当言后土,土神。言社,非也。』檀弓曰:『国亡大县邑。』或曰:『君举而哭於后土。』注云:『后土,社也。』月令:『仲春命民社。』注云:『社,后土。』中庸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注云:『社,祭地神。不言后土,省文。』此三者,皆当定之否?」答曰:「后土,土官之名也。死以为社,社而祭之,故曰后土,社句龙为后土,后转为社,故世人谓社为后土,无可怪也。欲定者,定之亦可,不须由此言。『后土者,地之大名也。』」僖十五年左传曰:「履后土而戴皇天。」指谓地为后土也。句龙职主土地,故谓其官为后土。此人为后土之官,后转以配社,又谓社为后土。且社亦土地之神。是后土之言,参差不一,故弟子疑而发问也。宗伯大封告后土者,以其大封是上地之事,宜告土神,不告句龙,故云定为「后土,土神」。檀弓曰:「国亡大县邑。哭於后土」者,以诸侯守社稷失地,哭於社,故云「后土,社也」。此文与月令皆谓祭祀后土,则配社之神,故云「社,后土」也。中庸云郊、社相对,郊是天,则社是地,故云「社祭土神」。以宗伯与左传皆谓地为后土,则土神宜称后土。而中庸言社,不言后土,故云省文。以理皆可通,故云「欲定,定之亦可,不须言」也。
五官四郊
祭社方在秋?
知比社与四方皆为秋祭报功者,以上言黍稷之盛,而此言齐羊之祭,明是物成而祭也。下言「农夫之庆」,当孟冬休息;「以御田祖」,是来春祈穣,故知此祭在秋为时次也,故大司马仲秋云「遂以猘田,罗弊,致禽以祀祊」。注云:「祊当为方,声之误也。猘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卽引此诗云:「以社以方。」是报祭四方在仲秋也。良耜序云:「秋报社稷。」郑驳异义引大司徒五地之物云:「此五土地者,土生万物,养鸟兽草木之类,皆为民利,有贡税之法。王者秋祭之,以报其功。」是祭社亦在秋也。
蠟祭——腊黃冠黃衣——息田夫——黨正飲酒
郊特牲曰:「天子大蜡八。蜡也者,索也。岁十有二月,合聚万物,索飨之也。」是说大蜡之祭也。
月令孟冬云:「是月也,腊门闾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郊特牲蜡祭之下又曰:「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注云:「旣蜡,腊先祖五祀,於是劳农以休息之。」是腊卽次蜡之后,与蜡异也。
郊特牲止云「息田夫」,不谓之腊。必知月令之「腊祭」与特牲「息田夫」为一者,郊特牲说蜡祭之服云:「皮弁素服以送终。葛带榛杖,丧杀也。」其下别云:「黄衣黄冠而祭。」明非蜡也。又曰:「旣蜡而收,民息已。」旣蜡乃云息民,明知息民非蜡。息民与月令休息文同,故知黄冠而祭为腊祭也。是以注云:「息民与蜡异。」则黄衣黄冠而祭,为腊必也。以此知腊在旣蜡之后也。
地官党正职曰:「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以此知党正饮酒亦此时也。下杂记云:「子贡观於蜡,曰:『一国之人皆若狂。』」是恣民大饮也。酒诰周公戒康叔禁民饮酒,民无故不饮酒欢乐。今以岁穣丰熟,场功毕入,而特听之,故谓之庆赐劳息。汉世每有国庆而赐民大醫,亦此义也。腊与息民,蜡后为之,以其与蜡同月。若不为蜡,则此事亦废。事皆相将,故系之蜡焉。
年不顺成,八蜡不通。郊特牲文引此者,解言「我田旣臧」,乃云「农夫之庆」之意也。彼注数八蜡云:「先啬先農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郑玄:「邮表畷,谓田畯所以督约百姓於井间之处也。」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水溝七也,昆虫八也。」此八蜡为其主耳,所祭不止於此。四方百物皆祭之。
春官大司乐云:「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舏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注云:「此谓大蜡,索鬼神而致百物,六奏乐而礼毕。」又大宗伯云:「疈辜祭四方百物。」注云:「谓磔攘及蜡祭。」是蜡祭,四方百物皆祭之。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傳 /易,治也。長畝,竟畝也。
/敏,疾也。
箋 曾孫,謂成王也。攘讀當爲饟 xiang。饁、饟,饋也。释诂云:「馌、饟,馈也。」舍人曰:「饟自家之野也。」田畯,司嗇,今之嗇夫也。喜讀爲饎。饎,酒食也。成王來止,謂出觀農事也。親與後、世子行,使知稼穡之艱難也。爲農人之在南畝者,設饋以勸之。司嗇至,則又加之以酒食,饟其左右從行者。成王親爲嘗其饋之美否,示親之也。
/禾治而竟畝,成王則無所責怒,謂此農夫能自敏也。
毛意
此经毛不为传,但毛氏於诗无破字者,与郑不得同。王肃云:「曾孙来止,亲循畎亩劝稼穑也。农夫务事,使其妇子并馌馈也。田畯之至,喜乐其事,教农以间暇攘田之左右,除其草莱,尝其气旨土和美与否也。」传意当然。王肃又云:「妇人无阃外之事。」又帝王乃躬自食农人,周则力不供,不遍则为惠不普,玄说非也。孙毓云:「古者妇人无外事,送兄弟不逾阈。唯王后亲桑,以劝蚕事,又不随天子而行。成王出劝农事,何得将妇儿自随?而云使知稼穑之艰难,王后宁复与稼穑事者乎?此与豳风『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之义皆同。农人遽於其事,妇子俱饟也。田畯见其勤修,喜乐其事。又王者从官,自有常饩,非独於南亩之中,乃饟左右,而亲为之尝,又非人君待下之义。」
皆以郑说为短,斯不然矣。
——以前後文言,不當如此簡單
——聯繫大田
——句子結構,承接成王
——駁孫毓,王者忧深思远,以世子者生於深宫之内,长於妇人之手,故与之俱行,知稼穑之艰难,欲其重国用而爱黎民,保王业而全宗祀也。以子所亲,莫过於母,使之俱观辛勤,内相规谏,此圣贤明训,可与日月俱县。豳风「同我妇子」,事连於「举趾」,此云「以其妇子」,文系於「曾孙」,辞旣不同,义固当异,又安得皆为农人妇子也?
田畯所喜,当喜农人之勤事,文在「馌彼」之下,是则喜其饟食,非复说其勤劳,何有国史吟咏立文若是哉!
王者从官,非无常饩,直以同循稼穑,共食旨甘,与夫秦风所谓「与子同袍」,亦复何异?而云非待下之义乎?⋯⋯
先嗇、司嗇
郊特牲曰:「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注云:「先啬,若神农。司啬,若后稷。」以神农始造其田,后稷教民播种,此二人有田事之大功者也。蜡者,为田报祭,故知谓此二人。稷为人臣教稼,亦是田官,故谓之司啬。此言田畯,乃是当时主稼之人,故以司啬言之,与郊特牲名同而实异也。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傳 茨,積也。梁,車梁也孟子「十二月车梁成」,梁谓水上横桥。桥有广狭,得容车渡,则高广者也,故以比禾积。京,高丘也釋丘:「絕高之謂京。」。
箋 稼,禾也,謂有槁者也。茨,屋蓋也墨子称茅茨不剪,谓以茅覆屋,故笺以茨为屋盖。传言茨积,非训茨为积也,言其积聚高大如屋茨耳。其意与笺同也。上古之稅法,近者納禾怱 zong3,遠者納粟米。庾,露積穣也。坻,水中之高地也释水云:「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
/成王見禾穀之稅,委積之多,於是求千倉以處之,萬車以載之,是言年豐收入逾前也。
/慶,賜也。年豐則勞賜,農夫益厚,旣有黍稷,加以稻粱。報者爲之求福,助於八蠟之神,萬壽無疆竟也。
古稅法
曾孫——收稅
稼、庾——稅有兩種——近者纳总,谓并禾稼纳之;远者纳粟米,谓路远者唯纳粟,又远者唯纳米。以运输为难,故轻之也
——是畿內,非畿外——若畿外,则采取美物以当邦赋,不入穀矣。
——依税法,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无过十二。以禾及米贡入於王。掌客有刍薪倍禾之言,是明周法有禾稼之税矣。禹贡有纳铚、纳秸,周之有无,无以言也。
依禹贡云:「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注云:「甸服者,尧制赋其田使入穀。禹弼其外,百里者赋入总,谓入刈禾也;二百里铚,铚,断去藁也;三百里秸,秸又去颖也;四百里入粟;五百里入米者,远弥轻也。甸服之制,本自纳总。禹为之差,使百里者从之耳。以此言之,有轻远之法,故为近者纳总,远者粟米。旣无铚、秸之文,不知远近以何为差也。
若然,后世之役宜繁於上代。周止千里纳穀。唐、虞则弼其外五百里,为方二千里,是方千里者四纳穀。多於周者,唐、虞万国,诸侯岁朝,其用或费於后代,故纳穀多也。又郑志答赵商云:「畿内四百国。」则周郊内亦封诸侯矣。於周法十国而入其一於天子,然则虽千里者四其税,犹少於周,故使方二千里入粟米。世代不同,故异法也。
大田
序: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
箋 幽王之時,政煩賦重而不務農事,蟲災害、穀風雨不時,萬民飢饉,矜寡無所取活,故時臣思古以刺之。鄭取經意以明之
大田多稼,旣種旣戒,旣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旣庭且碩,曾孫是若
傳 /覃,利也。
/庭,直也。
箋 大田,謂地肥美,可墾耕,多爲稼地官司稼註「種穀曰稼,如嫁女有所生」,草人「掌土化之法」,稻人「掌稼下地」,秋官藄氏「掌杀草」,月令云「烧藄行水」,皆是为稼也,可以授民者也月令云:「善相丘陵土地所宜,五穀所殖。」司稼云:「掌巡邦野之稼,而辨其穜稑之种与其所宜。」注云:「知种所宜之地。」草人云:「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將稼者,必先相地之宜,而擇其種。季冬,命戒敕民出五種,計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此之謂戒,是旣備矣。至孟春,土長冒橛,陳根可拔而事之月令注引此言「农书曰」,则此出於农书也。汉书艺文志农书有九家,不知出谁书也。以冬土定,故稼橛於地,与地平。孟春土气升长,而昌覆於橛,则旧陈之根可拔,於是乃耕,故云而事之。
/俶讀爲熾。載讀爲菑栗连言「菑栗之菑」者,弓人云:「凡锯幹之道,菑栗不迆,则弓不发。」注云:「玄谓栗读如裂繻之裂。」彼锯弓幹,以锯菑而裂之,犹耕者以耜菑而发之,义理旣同,故读从其文以见之也。之菑王肃以俶为始,载为事,言「用我之利耜,始发事於南亩」。時至,民以其利耜,熾菑發所受之地,趨農急也。谓耜之炽而入地,以菑杀其草,故方言「入地曰炽,反草曰菑」也。田一歲曰菑释地文。郭璞曰:「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
/碩,大。若,順也。民旣熾菑,則種其眾穀。眾穀生,盡條直茂大。成王於是則止力役,以順民事,不奪其時。
旣方旣皂,旣堅旣好,不稂 lang 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害我田穉 zhi。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傳 實未堅者曰皂。琅,童梁也。莠,似苗也。「稂,童梁」,释草文。舍人曰:「稂一名童梁。」郭璞曰:「似莠是也。仲虺之诰曰:『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秕似粟,莠似苗也。」
/食心曰螟,食葉曰螣,食根曰蟊,食節曰賊。皆释虫文。李巡云:「食禾心为螟,言其奸冥冥难知也。食禾叶者,言假贷无厌,故曰<虫貣>也。食禾节,言贪很,故曰贼也。食禾根者,言其税取万民财货,故云蟊也。孙炎曰:「皆政贪所致,因以为名也。」郭璞曰:「分别虫啖禾所在之名耳。」<虫貣>与螣,蟊与<旬虫虫?>,古今字耳。郭璞直以虫食所在为名,而李巡孙炎并因讬恶政,则灾由政起,虽食所在为名,而所在之名缘政所致,理为兼通也。陆机疏云:「螟似子方而头不赤。螣,蝗也。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或说云:『蟊,蝼蛄也。食苗根,为人患。』许愼云:『吏犯法则生螟。乞贷则生螣。』旧说螟螣蟊贼一穗虫也,如言寇贼奸宄,内外言之耳。故犍为文学曰:『此四种虫皆蝗也。』实不同,故分别释之。」
/炎火,盛陽也。
箋 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盡生房矣,盡成實矣,盡堅熟矣,盡齊好矣,而無稂莠,擇種之善,民力之專,時氣之和所致之。
/此四蟲者,恒害我田中之穉禾,故明君以正已而去之。
/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今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有渰 yan3 萋萋,與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穫穉,此有不斂穧 ji。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傳 渰,雲興貌。萋萋,雲行貌。祈祈,徐也。
/秉,把也。穧——4 秉。穧者,禾之铺而未束者。秉,刈禾之把也。聘礼曰:「四秉曰筥。」注云:「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也⋯⋯故掌客注云:「米禾之秉筥,字同数异。禾之秉,手把耳。筥谓一穧。」然则禾之秉,一把耳。米之秉,十六斛。禾之筥,四把耳。米之筥,则五斗。是有对,故言此以别之。
箋 古者陰陽和,風雨時,其來祈祈然而不暴疾。其民之心,先公後私,令天主雨於公田,因及私田爾。此言民怙君德,蒙其餘惠。
/成王之時,百榖旣多,種同齊孰,收刈促遽,力皆不足,而有不獲不斂,遺秉滯穗,故聽矜寡取之以爲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傳 /骍,牛也。黑,羊、豕也。
箋 喜讀爲饎。饎,酒食也。成王出觀農事,饋食耕者,以勸之也。司嗇至,則又加之以酒食勞倦之爾。
/成王之來,則又禋祀四方之神,祈報焉。陽祀用骍牲,陰祀用黝牲地官牧人文。彼注云:「阳祀南郊及宗庙,阴祀北郊及社稷。」。
*四方神——各以其方色犢——並不一定分陰祀陽祀,鄭玄是爲辨毛誤
大宗伯云:「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注云:「以为礼五天帝,人帝而句芒等食焉。」是五官之神,其牲各从其方色,则宜五色。
大宗伯职祀天乃称禋。五祀在血祭之中,而言禋者,此五官之神有配天之时,配天则禋祀。此祭虽不配天,以其尝为禋祀,故亦以禋言之。
瞻彼洛矣
序: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諸侯、賞善罰惡焉
與裳裳者華、桑扈、鴛鴦亦是思古以刺今,但與上四篇文勢不類
上四篇思成王,此等不言曾孫,不知思何時,故曰思古明王。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傳 興也。洛,宗周漑浸水也。夏官職方氏:「河西曰雍州,其浸渭洛。」泱泱,深廣貌。
/韎韐者,茅蒐染韋也。一入曰韎韐,所以代韠也。天子六軍。夏官序
箋 瞻,視也。我視彼洛水,灌漑以時,其澤浸潤,以成嘉穀。興者,喻古明王恩澤加於天下,爵命賞賜,以成賢者。
/君子至止者,謂來受爵命者也。爵命爲福,賞賜爲祿。茨,屋蓋也。如屋蓋,喻多也。
/此諸侯世子也。除三年之喪,服士服而來,若在三年丧中,则凶服不得有韎韐耳。若已爵命,则当服诸侯之赤韨,不得服士服,故知除三年之丧,服士服而来也。王制云:「诸侯之世子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未遇爵命之時,時有征伐之事。天子以其賢,任爲軍將,使代卿士將六軍而出。韎者,茅蒐染也。茅蒐,韎聲也。言古人之道茅蒷,其声如韎韐,故名此衣为韎韐也。韐,祭服之韠,合韋爲之。其服爵弁服,䊷衣纁裳也。
韎韐有奭——韎韐爲什麼一定是士祭服?
毛傳:韎韐者,茅蒐染韋也。一入曰韎韐,所以代韠也。
尔雅云:「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赬,三染谓之纁。」——韎韐是縓
所以代韠——是以他服谓之韨,祭服则谓之韎韐,以此韎韐代他服之韠。大夫以上,祭服谓之韨。士无韨名,谓之韎韐。士言韎韐,亦犹大夫以上之言韨也。若然,玉藻云:「一命缊韨黝珩。」注云:「侯伯之士一命。」则士亦名韨矣。言韎韐者,彼注亦云:「子男大夫一命。」则一命缊韨。以子男大夫为文,故言韨耳。其实士正名韎韐。士冠礼「爵弁服韎韐」,不言韨,是也。
韨——大夫以上,祭服曰韨
——士祭服曰韎韐,一般情況下不說韨
驳异义云:「有韎韐无韠,有韠无韎韐。是韎韐必代韠也。其体合韦为之。」此韎韐是蔽膝之衣耳。
士冠礼陈服于房中云:「爵弁服:纁裳,䊷衣,缁带,韎韐。」是韎韐配爵弁服也。彼注云:「爵弁者,冕之次也。其色赤而微黑,如雀头然。其布三十升。纁裳,浅绛裳也。䊷衣,丝衣。朝服皆用布,唯冕与爵弁服用丝耳。先裳后衣,欲令下近缁。」明衣与带同色,此引之,以衣在裳上,故先云䊷衣耳。
踰年賜命 春秋之义,诸侯逾年卽位,天子赐之以命圭,则天子遣使就国赐之矣。文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是其事也。此言除三年之丧,自来受赐命者,天子命诸侯之礼亡,亦无明文。春秋之义,言逾年赐命者,说者致之,非传辞也。春秋之世,鲁文公、晋惠公卽位而赐之。鲁成公八年乃赐之。齐灵公,天子将昏於齐始赐之。卫襄、鲁桓,则旣薨乃赐之。是赐命时节无定限也。由此而言,盖逾年赐命是其正。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韠琫有珌。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傳 韠,容刀韠也。琫,上飾。珌,下飾也。天子玉琫而珧珌,諸侯璽琫而璆珌,大夫鐐琫而鏐珌,士珕琫而珕珌。
箋 此人世子之賢者也,旣受爵命賞賜,而加賜容刀有飾,顯其能制斷。
/德如是,則能長安,其家室親。家室親,安之尤難,安則無篡殺之禍也。
韠,刀飾
古之言韠,猶今之言鞘。內則註「遰刀韠」。今禮記未見以公刘云「韠琫容刀」,故知「韠,容刀韠也」。
公刘传曰:「琫,上饰。韠,下饰」者,以彼无珌文,因琫为在上之饰,下则指韠之体,故言「韠,下饰」也。
传因琫、珌历道尊卑,所用似有成文,未知出何书也。天子诸侯琫、珌异物,大夫士则同言,尊卑之差也。
天子玉琫、玉是物之至贵者也。
释器说弓之饰曰:「以蜃者谓之珧。」郭璞曰:「珧似蝝。」说文云:「珧,蜃甲所以饰物也。」
释器又云:「黄金谓之璽。其美者谓之鏐。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鐐。」郭璞曰:「此皆道金银之别名,及其美者也。鏐卽紫磨金也。」
说文云「珕蜃属」,而不及於蜃,故天子用蜃,士用珕也。
定本及集注皆以诸侯珌璆,字从玉,又以大夫鏐珌,恐非也。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旣同。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箋 此人世子之能繼世位者也。其爵命賞賜,盡與其先君受命者同而已,無所加也。
裳裳者華
序:裳裳者華,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祿,小人在位則讒諂並進,棄賢者之類,絕功臣之世焉
箋 古者,古昔明王時也。小人,斥今幽王也。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傳 興也。裳裳,猶堂堂也。華狀顯見湑,盛貌。
箋 興者,華堂堂於上,喻君也。葉湑然於下,喻臣也。明王賢臣,以德相承而治道興,則讒諂遠矣。
/覯,見也。之子,是子也,謂古之明王也。言我得見古之明王,則我心所憂,寫而去矣。我心所憂旣寫,是則君臣相與,聲譽常處也。憂者,憂讒諂並進。
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傳 芸,黃盛也。
箋 華芸然而黃,興明王德之盛也。不言葉,微見無賢臣也。
/章,禮文也。言我得見古之明王,雖無賢臣,猶能使其政有禮文法度。政有禮文法度,是則我有慶賜之榮也。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傳 華或有黃者,或有白者,興明王之德,時有駁而不純。
/言世祿也。
箋 我得見明王德之駁者,雖無慶譽,猶能免於讒諂之害,守我先人之祿位,乘其四駱之馬,六轡沃若然。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傳 左,陽道,朝祀之事。右,陰道,喪戎之事。
/似,嗣也。
箋 君子,斥其先人也。多才多藝,有禮於朝,有功於國。
/維我先人,有是二德,故先王使之世祿,子孫嗣之。今遇讒諂並進,而見棄絕也。
詩本義 论曰:裳裳者华,刺幽王者三事尔。由小人在位而谗谄进,故弃贤者之類,絶功臣之世也。其卒章又戒王毋近小人,而当亲君子,义止如是而已矣。然毛郑之失者,以裳华喻君以之子为明王,由是诗之义不可得而见。毛又以左之为朝祀之事,右之为丧戎之事。郑以君子为先人。攷诗及序,皆了无此义,失之尤逺。
本义曰:裳裳者华,其叶湑兮者,言其叶华并茂,喻贤材美众盛也。我见是人而倾心用之,则君臣有荣誉也。又曰裳裳者华。芸其黄矣,言其华色光耀,喻有功之臣功烈显赫也。我见是人,作事皆可法,故得庆于后,而世禄不絶也。章法也,陈二章刺王不能也。又曰裳裳者华或黄或白,刺王朝君子小人杂处也,而谗谄得进,因戒王以驭臣之道,当如驭马使驽良并驾,而进退迟速如一者,在调和其辔缓急以节之尔。谓善驭臣下者,君子小人各适其用,而节制在己也。其卒章则又言左右常当亲近君子,而愼其所习。左右有小人则似小人,有君子则似君子也。
桑扈
序: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勳無禮文焉
箋 勳無禮文,舉事而不用先王禮法威儀也。
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
傳 興也。鶯然有文章。
/胥,皆也。釋詁文。孙毓曰:「与天下皆乐,乐之大者。天子四海之内无违命,则天子乐矣。诸侯四封之内无违命,外内无故,则诸侯乐矣。大夫官府之内无违命者,谘谋行於上,则大夫乐矣。士进以礼,退以义,则士乐矣。庶人耕稼树艺以养父母,刑罚不加於身,则庶人乐矣。」是述毛之义也。
箋 交交,猶佼佼,飛往來貌。黃鳥小宛傳曰「交交,小貌」桑扈,竊脂也。興者,竊脂飛而往來有文章,人觀視而愛之。喻君臣以禮法威儀升降於朝廷,則天下亦觀視而仰樂之。
/胥,有才知之名也。周礼每官之下皆有胥、徒,胥一人则徒十人,是胥以才智之故,而为十徒之长。又有大胥、小胥之官,故知「胥,有才智之名」。易归妹「以须」,注亦云:「须,有才智之称。」天文有须女,屈原之姊名女须。郑志答冷刚云:「须,才智之称,故屈原之姊以为名。」是胥为才智之士。胥、须古今字耳。祜,福也。王者樂臣下有才知文章,則賢人在位,庶官不曠,政和而民安,天予之以福祿。
詩集傳 胥,語詞。
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
傳 領,頸也。
/屏,蔽也。
箋 王者之德,樂賢知在位,則能爲天下蔽捍四表患難矣。蔽捍之者,謂蠻夷率服,不侵畔。
之屏之翰,百辟爲憲。不戢不難,受福不那
傳 翰,榦。释诂云:「桢,榦也。」舍人曰:「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榦所以当墙两边障土者也。然则言桢幹者,皆以筑墙为喻,幹是墙之主,善政亦民之主也。憲,法也。
/戢,聚也。不戢,戢也。不難,難也。那,多也。不多,多也。王能如此,则天下之民不戢聚而归之乎?言戢聚而归之也。不畏难而顺之乎?言畏难而顺之也。民皆顺之,则为天所祜,其受福岂不多乎?
箋 ○辟,君也。釋詁文王者之德,外能捍蔽四表之患难,内能立功立事,为之桢榦,则百辟卿士莫不修职而法象之。
/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斂以先王之法,不自難以亡國之戒,則其受福祿亦不多也。易传者,以顺文理切,不假反言故也。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箋 兕觥,罰爵也。古之王者與群臣燕飲,上下無失禮者,其罰爵徒觩然陳設而已。其飲美酒,思得柔順中和與共其樂,言不憮敖自淫恣也。
/彼,彼賢者也。賢者居處恭,執事敬,與人交必以禮,則萬福之祿就而求之,謂登用爵命,加以慶賜。
鴛鴦
序:鴛鴦,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於萬物有道、自奉養有節焉
箋 交於萬物有道謂順其性,取之以時不暴夭也。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傳 興也。鴛鴦,匹鳥。太平之時,交於萬物有道,取之以時,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释器云:「鸟罟谓之罗。」月令云:「罗网毕翳。」注云:「罔小而柄长谓之毕。」以毕、罗异器,故各言之。大东传曰:「毕所以掩兔。」彼虽以兔为文,其实亦可取鸟,故此鸳鸯言毕之也。罗则张以待鸟,毕则执以掩物,故言毕掩。
箋 匹鳥,言其止則相耦,飛則爲雙,性馴耦也。此交萬物之實也。而言興者,廣其義也。獺祭魚而後漁,豺祭獸而後田,此亦皆其將縱散時也。
/君子,謂明王也。交於萬物,其德如是,則宜壽考,受福祿也。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傳 言休息也。
箋 梁,石絕水之梁。戢,斂也。鴛鴦休息於梁,明王之時,人不驚駭,斂其左翼,以右翼掩之,自若無恐懼。
/遐,遠也。遠猶久也。
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傳 摧,挫也。秣,栗也。
/艾,養也。
箋 挫,今莝字也。古者明王所乘之馬系於廄,無事則委之以莝,有事乃予之穀,言愛國用也。以興於其身亦猶然,齊而後三舉設盛饌,恒日則減焉,此之謂有節也。
/明王愛國用,自奉養之節如此,故宜久爲福祿所養也。
齋而後舉
天官膳夫云:「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注云:「杀牲盛馔曰举。王日一舉以朝食也。後於王同庖鼎,十有二牢鼎,九陪鼎。三物謂牢,鼎之實亦九俎。」
又曰:「王斋则三举。」鄭司農云齋必變食。
是恒日则减焉。因奉养先盛而倒言耳。
此不言朔月,而玉藻云「天子之食,日少牢,朔月太牢」,明朔必加於恒日,不知为同斋三太牢为降二太牢也。
玉藻「日少牢」,与周礼「日一举」不同者,郑志答赵商云:「礼记后人所定,或以诸侯同天子,或以天子与诸侯等,所施不同,故难据也。王制之法与周异者多,当以经为正。」然则为记有参差,故不同也。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箋 綏,安也。
詩本義 论曰:鸳鸯序云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今考诗下二章言乘马在廏,犹近于自奉养之事。然马无事则委之以莝,有事则予之以谷。此前世中材常主之所能为而不足。当诗人思古而咏叹,然义犹有説而通。若其上二章之义,了不涉及序意。且鸳鸯非是鴈之類,其肉不登爼,非常人所捕食之物,今飞而遭毕罗,乃是物之失所者,而谓匹鸟,止则耦,飞则双,此为交万物之实,匹鸟之双自是物之本性,了不干人事。幽王之世,鸳鸯飞止,亦宜自双耦,何必果明王之时也?其二章云鸳鸯在梁,戢其左翼。郑谓明王之时,人不惊骇,而自若无恐惧。然则人不惊骇,与遭毕罗二章义正相反,而郑皆为明主之时,理岂得通?又诗二章其下文皆云君子万年,是其在梁与毕罗,诗人本不取其惊不惊也,故此篇本义未可知也。宜阙其所未详。
頍弁
序:頍 kui3 弁,諸公刺幽王也。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姓,親睦九族,孤危將亡,故作是詩也
箋 戾,虐也。暴虐,謂其政教如雨雪也。
作詩者一人而已,而言諸公者,以作者在諸公之中,稱諸公意。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旣旨,爾殽旣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於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旣見君子,庶幾說懌
傳 興也。頍,弁貌。弁,皮弁也。王肃云:「言无常也。兴有德者则戴頍然之弁矣。」下章肃又云:「言冕,其在人之无期也。」其意以伤王无德,将不戴弁。孙毓以皮弁非唯王者所服,虽陪臣卿大夫皆得服之,不足以为王者废兴之喻。以王说为非。案昭九年左传「王使詹桓伯辞於晋,曰:『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僖八年穀梁传曰:「弁冕虽旧,必加於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然则王者之在上位,犹皮弁之在人首,故以为喻也。
/蔦,寄生也。女蘿,菟絲、松蘿也。喻諸公非自有尊,讬王之尊。
/弈弈然無所薄也。奕奕,憂之狀。憂則心游不定,故爲無所薄也。
箋 實,猶是也释诂云:「寔,是也。」实、寔义同,故实亦为是也。言幽王服是皮弁之冠,是維何爲乎?言其宜以宴而弗爲也。禮,天子諸侯朝服以宴天子之朝,皮弁以日視朝。
/旨、嘉皆美也。女酒已美矣,女殽已美矣,何以不用與族人宴也?言其知具其禮而弗爲也。
/此言王當所與宴者,豈有異人疏遠者乎?皆兄弟與王。無他,言至親。又刺其弗爲也。
/讬王之尊者,王明則榮,王衰則微。刺王不親九族,孤特自恃,不知己之將危亡也。
/君子,斥幽王也。幽王久不與諸公宴,諸公未得見幽王之時,懼其將危亡,已無所依怙,故憂而心弈弈然。故言我若已得見幽王諫正之,則庶幾其變改,意解懌也。
詩集傳 賦而興又比也。確實不像是興
爵弁——士祭服
韋弁——卽戎
冠弁——從禽
皮弁——上下通服
皮弁以日視朝
玉藻文
燕礼者,诸侯燕臣子之礼。经云:「燕朝服。」诸侯用朝服燕,则知天子亦自以朝服燕也。且此诗责王不燕而举皮弁,是天子燕用皮弁明矣。
若然,王制云:「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注云:「凡养老之服,皆其时与群臣燕之服,周人循而兼用之。玄衣素裳,其冠委貌。诸侯以天子之燕服为朝服。」如彼注,则天子之燕用玄衣。
此言皮弁者,盖天子燕服有二:燕群臣用玄冠,亲同姓用皮弁也。宾之初筵三章笺云:「此祭末,王与族人燕。」而经云「侧弁之俄」,是燕同姓用皮弁之事也。
燕服 2
1 玄冠——燕群臣
2 皮弁——燕同姓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旣旨,爾餚旣時。豈伊異人,兄弟來具。蔦與女蘿,施於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旣見君子,庶幾有臧
傳 /時,善也。
/怲怲,憂盛滿也。臧,善也。
箋 何期,猶伊何也。期,辭也。
/具,猶來也。
/阜,猶多也。謂吾舅者,吾謂之甥。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旣旨,爾殽旣阜。豈伊異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 xian。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傳 霰,暴雪也。
箋 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摶,謂之霰,久而寒勝,則大雪矣。喻幽王之不親九族,亦有漸自微至甚,如先霰後大雪。大戴礼曾子云:「阳之专气为霰,阴之专气为雹。盛阳气之在雨水则温暖,为阴气薄而胁之,不相入则抟为雹也。盛阴之气在雨水,则凝滞而为雪,阳气薄而胁之,不相入则消散而下,因水而为霰。」是霰由阳气所薄而为之,故言遇温气而抟也。
/王政旣衰,我無所依怙,死亡無有日數,能複幾何與王相見也?且今夕喜樂此酒,此乃王之宴禮也。刺幽王將喪亡,哀之也。
詩集傳 先集爲霰,老至將死之徵。
車舝
序:車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妬,無道並進,讒巧敗國,德澤不加於民,周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詩也
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飢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傳 興也。間關,設舝也。舝,車軸頭鐵。無事則脫,行則設之。孌,美貌。季女,謂有齊季女也。
/括,會也。
箋 逝,往也。大夫嫉褒姒之爲惡,故嚴車設其舝,思得孌然美好之少女有齊莊之德者,往迎之,以配幽王,代褒姒也。旣幼而美,又齊莊,庶其當王意。
/時讒巧敗國,下民離散,故大夫汲汲欲迎季女,行道雖饑不饑,雖渴不渴,覬得之而來,使我王更脩德教,合會離散之人。
/式,用也。我得德音而來,雖無同好之賢友,我猶用是燕飲,相慶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 jiao。辰彼碩女,合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傳 依,茂木貌。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鷮,雉也。辰,時也。
箋 平林之木茂,則耿介之鳥往集焉。喻王若有茂美之德,則其時賢女來配之,與相訓告,改修德教。
/爾,女。女,王也。射,厭也。我於碩女來教,則用是燕飲酒,且稱王之聲譽。我愛好王無有厭也。
詩集傳 爾,卽季女也。
鷮,雉,耿介之鳥
释鸟文。以说文云:「鷮,长尾雉,走鸣。乘辺尾为防鈓著马头上。」陆机疏云:「鷮,微小於翟也,走而且鸣,曰鷮鷮。其尾长,肉甚美,故林虑山下人语曰:『四足之美有麃,两足之美有鷮。』麃者,似鹿而小,是也。」
此鷮是雉中之别名,雉性耿介,故笺谓之耿介之鸟。士相见注云:贽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雉必用死,为其不可生服,是耿介也。以雉有耿介之性,喻硕女有贞专之德。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佳殽,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箋 諸大夫覬得賢女以配王,於是酒雖不美猶用之此燕飲,殽雖不美猶食之。人皆庶幾於王之變改,得輔佐之,雖無其德,我與女用是歌舞,相樂喜之至也。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傳
箋 陟,登也。登高崗者,必析其木以爲薪。析其木以爲薪者,爲其葉茂盛,蔽岡之高也。此喻賢女得在王后之位,則必辟除嫉妒之女,亦爲其蔽君之明。
/鮮,善。覯,見也。善乎!我得見女如是,則我心中之憂除去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傳 景,大也。釋詁文
/慰,安也。慰,怨也,於原反。王申为怨恨之义。韩诗作「以愠我心」,愠,恚也。本或作「慰」,安也,是马融义。马昭、张融论之详矣。孙毓载毛传云:「慰,怨也。」王肃云:「新昏谓褒姒也。大夫不遇贤女,而后徒见褒姒谗巧嫉妒,故其心怨恨。」遍检今本,皆为慰安。凯风为安,此当与之同矣。此诗五章皆思贤女,无缘末句独见褒姒为恨。肃之所言,非传旨矣。定本「慰,安也」。
箋 景,明也。諸大夫以爲,賢女旣進,則王亦庶幾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其禦群臣,使之有禮,如禦四馬騱騱然。持其教令,使之調均,亦如六轡緩急有和也。
/我得是女之新昏如是,則以慰除我心之憂也。新昏,謂季女也。
詩本義 论曰:郑氏以车牵之诗周大夫恶襃姒之乱。国欲求贤女以辅佐幽王、然解诗三章,燕喜燕誉饮食歌舞,皆以为幽王旣得贤女之后,改为善行,大夫以此相庆,自相燕乐,故虽无贤友,旨酒嘉殽,亦且亟相饮食歌舞,言其喜甚也。据诗序言襃姒之恶败乱其国,大夫不能救止,顾无如之何,因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为辅佐,庶几可救王尔。思得者是未见之辞也,所思贤女尚未有其人,而诸大夫舍其所忧之急者,遂言已得贤女之后庆喜燕乐之事,使略及之,犹在人情。或有今诗连章复句述其燕喜燕誉,至其三章更不及他事。惟説饮酒歌舞。然则郑氏之説岂诗人之本意哉?且诗人本以幽王无道,思得贤女,以救其恶。郑笺平林云王若有美茂之德,则贤女来配若王,自有美茂之德,则诗人复何所刺乎?亦非诗人本意也。至于虽无旨酒式饮庶几,以为庶几王之变改,是式饮庶几分为二事,又云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甚也。然则上言方庶几幸王变改,下言则已喜甚,又以虽无德三言断为一句,皆文义乖离,害诗本义,不可不论正也。
本义曰:间闗车之牵兮,思娈季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者,所谓思得贤女之辞也。匪饥匪渴云者,言我所思者非饥思食非渴思饮,乃思贤女以德音来与我王配合也。虽无好友式燕且喜者,谓彼所思之女虽无众妾与相好友,祗得一人,亦足以承王之燕喜也。妇人以相好为友,见闗雎之文。又曰依彼平林,有集维鷮,辰彼硕女,令德来教,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云者,此恶襃姒嫉妒之辞也。谓彼平林之广能容飞鸟,则鸣鷮皆来依其蔭蔽,硕女贤淑能容其下,则众妾之有令德者皆来化其善行也。若得此贤女与王燕乐,而享荣誉,则我好爱之无厌射也。又曰虽无旨酒,式饮庶幾,虽无嘉殽,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云者思贤女而不可得之辞也。以谓酒殽虽不美善,庶几可饮食,则饮食之矣。贤女虽无德,及汝可配王,则当共歌舞而乐之尔。陟冈析薪言得之易也,鲜我觏尔我心写兮者叹贤女难得使我倾心求之而未见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勉其不已之辞也,以谓贤女虽难得求之不已将有得也。故其下则云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者,谓调和车马徃迎之。如首章车牵也。使我见王得此贤女为新昏则慰我心矣。
青蠅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傳 興也。營營,往來貌。樊,藩也。
箋 興者,蠅之爲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喻佞人變亂善惡也。言止於藩,欲外之,令遠物也。
/豈弟,樂易也。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箋 極,猶已也。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傳 榛,所爲藩也。
箋 構,合也。合,猶交亂也。
詩本義 论曰:青蝇之污黑白不独郑氏之说,前世儒者亦多见于文字。然蝇之为物,古今理无不同,不知昔人何为有此说也。今之青蝇所污甚微,以黑點白,犹或有之。然其微细不能变物之色,诗人恶谗言变乱善恶,其为害大,必不引以为喻。至于变黑为白,则未尝有之。乃知毛义不如郑说也。齐诗曰:匪鸡则鸣,苍蝇之声。盖古人取其飞声之众,可以乱听,犹今谓聚蚊成雷也。
本义曰:青蝇之为物甚微,至其积聚而多也,营营然徃来,飞声可以乱人之听。故诗人引以喻谗言渐渍之多,能致惑尔。其曰止于樊者,欲其逺之,当限之于藩篱之外。郑说是也。棘榛皆所以为藩也。
賓之初筵
序:衛武公刺時也。幽王荒廢,媟近小人,飲酒無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沈湎淫液。武公旣入,而作是詩也
箋 淫液者,飲酒時情態也。武公入者,入爲王卿士。
毛鄭不同。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酒旣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旣設,舉酬逸逸。大侯旣抗,弓矢斯張。射夫旣同,獻爾發功。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傳 秩秩然肅敬也。
/楚,列貌。殽,豆實也。核,加籩也。旅,陳也。釋詁文
/逸逸,往來次序也。
/大侯,君侯也。抗,舉也。有燕射之禮。
/的,質也。祈,求也。
箋 筵,席也。春官司几筵注云:「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左右,謂折旋揖讓也左右,谓折旋揖让者,以宾与主人为礼,随其左右之宜,其行或方折,或回旋,相揖而辞让也。今大射礼诸侯与其臣行礼,使宰夫为主人。案其经「摈者纳宾,及庭,公降一等揖之。公外席,宾列自西阶,主人从之。宾右北面,再拜,宾答拜。主人降洗。宾降,主人辞降。主人取觚洗,宾辞,洗。主人卒洗,宾揖升。筵前献宾,宾拜受爵於筵前。然后宾升筵」。是宾初入门至卽筵以来,每折旋揖让之事也。折旋揖让,则或左或右,故知左右谓折旋揖让也。。秩秩,知也释训云:「秩秩,智也。」傳因序?。先王將祭,必射以擇士。大射之禮,賓初入門,登堂卽席,其趨翔威儀甚審知,言不失禮也。射禮有三:有大射,有賓射,有燕射。
/豆實,菹醢也。籩實,有桃梅之屬。凡非穀而食之曰殽。
/和旨,酒調美也。孔,甚也。王之酒已調美,眾賓之飲酒又威儀齊一,言主人敬其事,而眾賓肅愼。
/鍾鼓於是言旣設者,將射故改?縣也。以天子宫悬阶间,妨射位,故改悬以避射也。乡射礼将射乃云:「乐正命弟子赞工迁乐于下。」注云:「当避射位。」彼琴瑟之乐尚迁之,明钟鼓之悬改之矣⋯⋯大射不言改悬者,国君与臣行礼略三面而已,不具轩悬。东西悬在两阶之外,两阶之间有二建鼓耳。东近东阶,西近西阶,又无钟鼓,不足以妨射,不须改也。大射注云:「国君於其群臣,备三面耳,无钟磬,有鼓而已。其为诸侯则轩悬。」是由阶间无悬,故不改也。
/舉者,舉鵠而棲之於侯也。周禮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天子諸侯之射皆張三侯,故君侯謂之大侯。大侯張,而弓矢亦張節也。將祭而射,謂之大射。下章言「焌衎烈祖」,其非祭與?
/射夫,眾射者也。獻,猶奏也。旣比眾耦,乃誘射,射者乃登射,各奏其發矢中的之功。
/發,發矢也。射者與其耦拾發。發矢之時,各心競云:「我以此求爵女。」爵,射爵也。射之禮,勝者飲不勝,所以養病也,故論語曰:「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射禮,燕射 or 大射?
——燕後射
射义曰:「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故此言升筵荐酒,行燕礼也。
——射於澤宮習射、射宮西郊,正射、祭
射义又曰:「天子将祭,必先习射於泽宫。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於泽宫,然后於射宫。射中者得与於祭,不中者不得与於祭。」是先王将祭,必射以择士也。先於泽宫,后於射宫,是将祭再为射礼。泽宫言习射,则未是正射。正射於射宫乃行。
大射云:「公入骛。」注云:「此公出,而言入者,大射於郊。」乡射记曰:「於郊,则闾中。」注云:「於郊,谓大射於学。」则射宫者,西郊之学也。泽宫之所在则无明文。
——射禮有三
大射者,将祭择士於射官。宾射者,谓诸侯来朝,与之射於朝。燕射者,因燕宾客,卽与射於寝。此三者,其处不同,其侯亦别。冬官梓人云:「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张兽侯,则王以息燕。」三者别文,皮侯卽大射也;五采之侯,宾射也;兽侯,燕射也。不言乡射者,乡射是州长与其民射於州序之礼,天子诸侯无之,故不言也。
——君侯,大侯
燕射,自天子至士皆一侯,兽侯乡射记云:「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注云:「此所谓兽侯也。燕射则张之,乡射及宾射当张采侯二正。而记此者,天子诸侯之燕射,各以其乡射之礼而张此侯,是以云焉。白质、赤质者,皆谓采其地。不采者,曰布也。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画其头象於正鹄之处。君画一,臣画二,阳奇阴耦之数也。燕射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射麋鹿豕,志在君臣相养也。其画之者,皆毛物也。」又曰:「凡画者,丹质。」注云:「宾射之侯,燕射之侯,皆画云气于侧以为饰。必先以丹采其地,丹浅于赤。」又曰:「乡侯,中十尺,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侯中。」如此则天子燕射唯射一侯耳。侯身一丈,其中三分居一以白地画熊於外,则丹地画以云气。唯此一侯,君臣共射。
大射,諸侯張三侯射人云:「王大射,张三侯。」司裘:「王大射,供虎侯、熊侯、豹侯,设鹄。天子之射,张三侯也。」大射:「巾车张三侯。」是诸侯之射张三侯也。司裘又曰:「诸侯供熊侯、豹侯。」不三侯者,注云:「诸侯谓三公及王子弟封於畿内者。」是畿内诸侯屈於天子,故二侯也。
射夫
大射礼选群臣为三耦,若大夫不足,以士充之。三耦之外,其馀众士与射者,各自取匹,谓之众耦。射人说宾射之礼云:「王以六耦。」则天子大射亦六耦也,故周礼夏官大司马职云:「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此其义也。射人云「诸侯四耦」,大射唯三耦者,宾射对邻国之君,尊,故四耦。大射与己之臣子,卑,故降之。天子尊无与敌,其与射者皆是诸侯来朝,及在朝公卿,无所差降,明矣。大射、宾射但六耦之外,亦当有众耦矣。言旣比众耦,乃诱射者,众耦,正谓王之六耦,非谓六耦之外众耦也。何者?大射於司射誓射之下云:「遂比三耦。司射命三耦取弓於次,司射升堂诱射。旣诱射,然后三耦登堂而射。三耦旣射,乃云遂比众耦。」是比众耦在诱射之后。今此笺云「旣比众耦,乃诱射,射者乃登堂而射,各奏其发矢中的之功」。言「比众耦」文在「诱射」之上,诱射之下始云登堂而射,故知众耦非如大射之众耦也。必知然者,射以正耦为主,故礼定其尊卑之数。其馀众耦才厕末而已,郑何当舍其正耦而言及众乎?正以六耦非一,故称众也。言诱射者,大射注云:「诱,教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籥舞笙鼓,樂旣和奏。烝衎 kan4 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旣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傳 秉籥而舞,與笙鼓相應。
/壬,大。林,君也。
/嘏,大也。
/手,取也。室人,主人也。主人請射於賓,賓許諾,自取其匹而射。主人亦入于次,又射以耦賓也。
/酒所以安體也。時,中者也。
箋 籥,管也。殷人先求諸陽,故祭祀先奏樂,滌蕩其聲也。焌,進。衎,樂。烈,美。洽,合也。奏樂和,必進樂其先祖,於是又合見天下諸侯所獻之禮。
/壬,任也,謂卿大夫也。諸侯所獻之禮旣陳於庭,有卿大夫,又有國君,言天下徧至,得萬國之歡心。
/純,大也。嘏,謂屍與主人以福也。湛,樂也。王受神之福於屍,則王之子孫皆喜樂也。
/子孫各奏爾能者,謂旣湛之後,各酌獻屍,屍酢而卒爵也。士之祭禮,上嗣舉奠,因而酌屍。天子則有子孫獻屍之禮。文王世子曰:「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是也。仇讀曰奭阝。室人,有室中之事者,謂佐食也。又,複也。賓手挹酒,室人複酌爲加爵。
/康,虛也。時,謂心所尊者也。加爵之間,賓與兄弟交錯相酬。卒爵者,酌之以其所尊,亦交錯而已,又無次也。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旣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僊僊。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旣醉止,威儀怭怭。是曰旣醉,不知其秩
傳 /反反,言重愼也。幡幡,失威儀也。遷,徙。屢,數也。仙仙然。
/抑抑,愼密也。恜恜,媟嫚也。秩,常也。
箋 此複言初筵者,旣祭,王與族人燕之筵也。王與族人燕,以異姓爲賓。溫溫,柔和也。
/此言賓初卽筵之時,能自敕戒以禮。至於旅酬,而小人之態出。言王旣不得君子以爲賓,又不得有恆之人,所以敗亂天下率如此也。
賓旣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旣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旣醉而出,並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傳 號、呶,號呼,讙呶也。僛僛,舞不能自正也。傞傞,不止也。
箋 郵,過。側,傾也。俄,傾貌。此更言賓旣醉而異章者,著爲無筭爵以後也。
/出,猶去也。孔,甚。令,善也。賓醉則出,與主人俱有美譽。醉至若此,是誅伐其德也。飲酒而誠得嘉賓,則於禮有善威儀。武公見王之失禮,故以此言箴之。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旣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gu。三爵不識
矧敢多又。
傳 立酒之監,佐酒之史。
/羖,羊不童也。
箋 「凡此」者,凡此時天下之人也。飲酒於有醉者,有不醉者,則立監使視之,又助以史,使督酒,欲令皆醉也。彼醉則已不善,人所非惡,反復取未醉者,恥罰之。言此者,疾之也。
/式讀曰慝。勿,猶無也。俾,使。由,從也。武公見時人多說醉者之狀,或以取怨致讎,故爲設禁。醉者有過惡,女無就而謂之也,當防護之,無使顚僕至於怠慢也。其所陳說,非所當說,無爲人說之也,亦無從而行之也,亦無以語人也,皆爲其聞之將恚怒也。
/女從行醉者之言,使女出無角之羖羊,脅以無然之物,使戒深也。羖羊之性,牝牡有角。
/矧,況。又,複也。當言我於此醉者,飲三爵之不知,況能知其多複飲乎?三爵者,獻也,酬也,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