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筆記|卷九(小雅鹿鳴之什)

大小雅譜

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

六王:文武成、厲宣幽

——二雅各有未稱王時作者。未稱王時皆在岐周,而繫之豐者,以其爲雅詩者卽述天子之政。文王居豐乃稱,鎬京尚在,故亦總云豐鎬焉。

始祖後稷由神氣而生,有播種之功於民。公劉至於大王王季,歷及千載,越異代而號。世載其功業,爲天下所歸

——所以追說後稷、公劉、大王者,言周德基所由也。

歷及千載,越異代——漢書律曆志夏凡四百四十年,殷凡六百二十九年,則餘一千矣。

文王受命,武王遂定天下,盛德之隆。大雅之初起自文王,至於文王有聲,據盛隆而推原天命,上述祖考之美

大雅文王文王之什凡十篇。

文王言受命作周大明言天復命武王是盛隆之事綿文王所以得受天命是由祖考之業棫樸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文王旣因祖業得四臣之力,卽是能官其人思齊述其母之賢而得成爲盛皇矣靈台述大王王季之德七篇序皆云文王。旱麓旣言任臣之力,又述受祖之美一篇居中,從可知。凡八篇,文王大雅也。

下武,文王有聲二篇序皆言武王,則武王大雅也。

以文武道同,故鄭連言之。

小雅自鹿鳴至於魚麗,先其文所以治內,後其武所以治外

鹿鳴,燕群臣嘉賓之事,爲首也。群臣在國則燕之,使還則勞之。

四牡,勞使臣之來也。

皇皇者華,使臣還則君勞之,去當送之。

常棣,君臣旣洽,鄰國又陸,乃可以和燕宗族。

伐木,兄弟旣和,又及朋友。燕朋友故舊也。

天保,君旣能燕勞臣下,臣亦歸美以報之。天保,言下報上。

采薇,內事旣洽,則當命將征伐以御夷之患。

——————下武王

魚麗,得萬物盛多

南陔,萬物旣多,人得養其父母。

白華,言孝子之潔白

華黍,萬物盛多,人民忠孝則致時和年豐

大小雅因何而分?

事之先後?no

述大政爲大雅之體,述小政爲小雅之體。體以政興,名以體定。體旣不同,雅有小大。

此二雅逆順之次要於極賢聖之情,著天道之助,如此而已矣

逆順之次

大雅,先受命後述祖考是逆,本因祖考而受命

小雅,先內後外,是順

二雅逆順雖異,其致一也。

又大雅生民卷阿,小雅南有嘉魚下及菁菁者我,周公成王之時詩也

華黍以上皆言缺,由庚以下不言缺,明其詩異主也。?

襄二十九年左傳爲吳季札歌小雅,服虔與皇甫謐皆以爲小雅無成王之詩。

服虔大雅歸類也不同。違詩之誤,失毛之旨,爲鄭不然。

傳曰文王基之,武王鑿之,周公內之,謂其道同終始相成比而合之,故大雅十八篇,小雅十六爲正經

凡書非正經者皆謂之傳,未知此傳在何書也。

其用於樂,國君以小雅,天子以大雅。然而饗賓或上取,燕或下就

用樂 二雅爲正經,因言用樂之事。變者雖亦播於樂,或無筭之節,所用或隨事類而歌,又在制禮之後。樂不常用,故鄭於變雅下不言所用焉。

國君小雅,天子大雅 風爲鄉樂——以鄉飲酒大夫之禮云「乃合樂,關雎鵲巢」則不言鄉樂鄉飲酒是鄉,故不言鄉燕禮云「遂歌鄉樂,周南關雎召南鵲巢」——乡饮酒燕礼注云「乡乐者,风也。小雅为诸侯之乐,大雅、颂为天子之乐」

左傳襄四年:「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晉侯享之,金奏肆夏周禮以鐘鼓奏九夏。頌之類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文王大明綿,又不拜。歌鹿鳴之三鹿鳴四杜皇皇者華,三拜。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曰:『子以君命辱於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元侯,牧伯也。使臣弗敢與聞。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

——大雅爲一等,小雅爲一等。風旣爲鄉樂,差次而上。明小雅爲諸侯之樂,大雅爲天子之樂矣。??

——大射禮諸侯:「乃歌鹿鳴三終,乃下管新宮三終。」——小雅爲諸侯之樂

——国君以小雅,天子以大雅,举其正所当用者。然而至於飨宾或上取,燕或下就,天子不纯以大雅,诸侯不纯以小雅,故下郑分别说之。

天子以大雅,國君以小雅,鄉樂爲風,按等級。但實際情況中各有例外。

何者?天子饗元侯,歌肆夏文王。諸侯歌文王鹿鳴。諸侯於鄰國之君與天子於諸侯同

上一段穆叔事

鲁语曰:「金奏肆夏繁遏,天子所以飨元侯也。工歌文王大明,则两君相见之乐也。臣以为肄业及之,故不敢拜。今伶箫咏歌及鹿鸣之三,君之所以贶,使臣敢不拜贶!」

——兩君相見歌文王——but 諸侯歌小雅——調和?是歌文王而合鹿鳴「鄭於此差約而知之」——鄭以等差言之,故有上取下就

● 金奏肆夏,此云歌者,凡樂之初作,皆擊金奏之。左传曰:「歌钟二肆。」是歌必以金奏之,言金奏肆夏亦歌之。文王鹿鸣因上有金奏之文,不须复云金奏,故直云歌。其实文王鹿鸣亦金奏,肆夏亦工歌,互言之,故知歌肆夏也。

● 此歌在堂上,故郊特牲曰:「歌者在上,贵人声也。」其合乐则在堂下。故仪礼注云:「合乐,谓歌乐与众声俱作。」明在堂下众声也。由在堂下轻,故降升歌一等。

仪礼注云:「两君相见,歌大雅,合小雅。天子与次国、小国之君燕亦如之。」

仲尼燕居云:「大飨有四焉。两君相见,升歌清庙,下管。」

天子諸侯燕群臣乃聘問之賓,皆歌鹿鳴合鄉樂。下就?

燕禮:諸侯燕其群臣及聘問之賓之禮也。

诸侯以小雅取燕群臣及聘问之宾,而合乡乐;天子以大雅取燕群臣及聘问之宾,歌小雅,合乡乐,是皆为下就也。

——諸侯燕群臣歌鹿鳴,是己樂,非下就

——国君与臣并有飨、燕,而郑异其文,见尊卑之礼殊,为上取、下就之例耳。此因尊卑异其文,则其用乐也,由尊卑为差,不由飨、燕为异。此飨、燕之文互见耳,则飨、燕用乐同也。

——又郊特牲曰:「大夫之奏肆夏,自赵文子始。」注云:「僣诸侯。」明诸侯得奏肆夏。故郊特牲又曰:「宾入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注云:「宾,朝聘者也。」又大射燕礼纳宾皆云「及庭,奏肆夏」,及周礼注杜子春云「宾来奏纳夏」之等,皆谓宾始入及庭,未行礼之时,与升歌、合乐别也。

天子諸侯鄉樂
鄭之等差大雅小雅
鄭差約而知肆夏合大雅歌大雅合小雅歌小雅合鄉樂
天子饗元侯兩君相見諸侯燕群臣
元侯相於不歌肆夏天子於諸侯,天子與次國、小國之君燕;元侯於次國、小國

此其著略,大校見在書籍,禮樂崩壞,不可得詳

儀禮註「天子約諸侯於國君燕用樂」下云「其笙、間之篇未詳聞」。

——笙、間之篇應與升歌之篇同

——但不知是大雅、小雅中的何篇,故未詳聞

大雅民勞,小雅六月之後皆謂之變雅,美惡各以其時,亦顯善懲過,正之次也

民勞六月之後,其詩皆王道衰乃作,非制禮所用,故謂之變雅。

正詩錄善事,所以垂法後代。變旣美惡不純,亦皆采之者,爲善則顯之,令自強不息,爲惡則刺之,使懲惡不爲,亦足以勸誡,是正經之次,故錄之也。

厲王詩——大雅民劳桑柔五篇,序皆云厉王。通小雅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昮小宛四篇。

宣王詩三十九年後王政大衰,刺詩爲常——大雅云汉常武六篇,小雅自六月无羊十四篇,序皆言宣王,则宣王诗也。

幽王幽王之惡,自三年之後爲漸,八年、九年則其極——大雅瞻卬召昮二篇,序言幽王;小雅自节南山下尽何草不黄,去十月之交等四篇,馀四十篇,唯何人斯大东无将大车小明都人士绵蛮六篇不言幽王,在幽王诗中,皆幽王诗也。

——此三王变雅,善者不纯为大雅,恶者不纯为小雅,则雅诗自有体之大小,不在於善恶多少也。关雎序曰:「雅者,正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此为随政善恶,为美刺之形容以正物也。所正之形容有小大,所以为二雅矣。故上以盛隆为大雅,政治为小雅,是其形容各有区域,而善者之体,大略旣殊,恶者之中,非无别矣。详观其叹美,审察其讥刺,大雅则宏远而疏朗,弘大体以明责;小雅则躁急而局促,多忧伤而怨诽⋯⋯。

大小雅之分

不以事之先後

不以善惡

而是以政體之大小

政體又怎麼說?

問者曰:「常棣,閔管蔡之失道,何故列於文王之詩?」曰:「閔之閔之者,閔其失兄弟相承順之道。至於被誅,若在成王周公之詩,則是彰其罪,非閔之。故爲隱推而上之,因文王有親兄弟之義。」

爲什麼不入武王詩?

——武王之詩又無論燕之事,若常棣間之,則上下非類,而文王之詩上有鹿鳴燕群臣,下有伐木燕朋友,故舊廁於其間,與之爲類,因以爲文王燕兄弟之詩。

鄭譜王肅皆以爲武王崩,周公成王時作。鄭志之說則異

答赵商云:「於文、武时,兄弟失道,有不和协之意,故作诗以感切之。至成王之时,二叔流言作乱,罪乃当诛,悔将何及,未可定此篇为成王时作。」赵商据鱼丽之序而发问,则於时郑未为,故说不定也。言未可定此篇为成王时,则意欲从之而未决。后为此,则决定其说为成王时也。

又問曰:「小雅之臣何也?獨無刺厲王。」曰:「有焉。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宛之詩是也。漢興之初師移其第耳。」

詩皆臣下所作。

誰移?——十月之交笺云:「诂训传时移其篇第,因改之耳。」则所云师者,卽毛公也。自孔子以至汉兴,传者众矣。独言毛公移之者,以其毛公之前,未有篇句诂训,无缘辄得移改也。毛旣作诂训,刊定先后,事必由之,故独云毛公也。

爲什麼移?——毛公必移之者,以宣王征伐四夷,兴复小雅,而不继小雅正经之后,颇为不次,故移之,见小雅废而更兴,中国衰而复盛,亦大儒所以示法也。据此六月之序,若其上本无厉王四篇之诗,则六月自承正经之美,无为陈其废缺矣。明於其中蹑衰乱之王故也,是以郑於十月之交笺检而属焉。

鹿鳴之什

周禮小司徒「五人爲伍」——十人爲什

左傳「以什共車必克」——什伍者部別聚居之名

雅頌篇數旣多,不可混併,故分其積篇,以卷首之篇爲什長,卷中之篇皆統焉。

誰定?孔子?毛公?

——鄭玄意:孔子定,毛公改

南陔下笺云:「毛公推改什首,遂通耳。此下非孔子之旧。」则什首之目,孔子所定也。以孔子论,雅、颂各得其所,明於时有所刊定,篇卷之目,是孔子可知,故郑云「以下非孔子之旧」,则以上是孔子旧矣。

鹿鳴

序: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旣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

飲之而有幣,酬幣也。食之而有幣,侑幣也。

群臣嘉賓,經無群臣之文。——群臣亦爲嘉賓。

燕禮對應

燕禮云「大夫爲賓」,則賓惟一人而已。而云群臣嘉賓——燕禮於客之內立一人爲賓,使宰夫爲主,與之對行禮耳。其實君設酒殽,群臣皆在,君爲之主,群臣總爲賓也。

燕禮云「若與四方之賓燕,則迎之於大門內。」四方之賓惟迎之爲異,其燕皆與臣同,則此嘉賓中容四方之賓矣。

獨言燕群臣者以食,無酒樂。饗以訓恭儉,非於臣子忻樂之意。經卻有忻樂之意。

箋所說幣

飲有酬賓送酒之幣,食有侑賓勸飽之幣。

怎麼知道?怎麼分?

——案公食大夫礼「宾三饭之」后云:「公受宰夫束帛以侑。」注云:「束帛,十端帛也。侑犹劝也。主国君以为食宾殷勤之意,未至复发币以劝之,欲其深安宾也。」是礼食用币之意也。

——飨礼云:「准此亦为安宾而酬之焉。」案聘礼云:「若不亲食,使大夫朝服致之以侑币。」注云:「君不亲食,谓有疾病及他故。必致之者,不废其礼。」又曰:「致飨以酬币亦如之。」是亲食有侑币,不亲食则以侑币致之。然则不亲飨以酬币致之,明亲飨有酬币矣。故知饮之而有币,谓酬币也。——饗=飲?郑必知饮为飨者,以饮食连文。若饮食为一,则食礼不主於饮。若饮为燕礼,不宜文在食上。且飨食相对之物,有食不宜无飨。郊特牲云:「饮养阳气,故飨禘有乐。」是飨有饮,故知此饮谓飨也。彤弓笺云:「大饮宾曰飨。」大行人注云:「飨谓设盛礼以饮宾。」聘礼注云:「飨谓亨大牢以饮宾。」皆以饮为飨礼也。

幣用什麼?

公食大夫用束帛以侑,酬幣無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興也。蘋,蓱也。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定本「成禮」作「盛禮」也。君呼臣,而非臣相呼/ 簧,笙也。吹笙而鼓簧矣。筐,篚屬,所以行幣帛也。/周,至。行,道也。王肅同詩集傳:周行,大道也。古者於旅也語,故欲於此聞其言也。

蘋,籟簫。釋草文。易传者,尔雅云:「苹,蓱。」其大者为蘯,是水中之草。召南采蘯云「于以采蘯,南涧之滨」者也,非鹿所食,故不从之。/ 承猶奉也。曰「篚厥玄黃」禹貢只有「厥篚玄纁」之文,鄭禹貢註引胤征曰「匪厥玄黃」,則此所引亦爲胤征文,鄭誤也。當在古文武成篇矣。鄭不見古文,而引張霸尚書,故不同耳。。/示當作寘。寘,置也。周行,周之列位也。好,猶善也。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則置之於周之列位。言己維賢是用。易傳者,以其上下皆曰嘉賓,此獨言「人」,明有異也。/又大東卷耳並有周行之文,皆爲周之列位,此不得異。/且下云「视民不恌」,乃作「视」字,此则为「示」,明其不同。古者寘、示同读,故改从寘也。/且此篇圣君贤臣讲道之乐,观其垂法,道教弘深,非直燕曰诂言而已。明是据今嘉宾本其贤德,由其先有善德,置之於官。缘此皆贤,所以燕飨。此章本其贤,二章言其法,上下相副,於义为长,故易传也。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蒿,菣 qin 也。釋草/ 恌,愉也。是則是傚,言可法傚也。/敖,游也。

/德音,先王道德之教也。孔,甚。昭,明也。視,古示字也。古之字以目示物、以物示人同作「视」字,后世而作字异,目视物与示傍见,示人物作单示字,由是经、传之中视与示字多相杂乱⋯⋯郑以见示字合於今世示人物之字,恐人以为「示」是「视」非,故辨之云:「视乃正字,而今文视作示者,俗所误行。」飲酒之禮,於旅也語。嘉賓之語先王德教甚明,可以示天下之民,使之不愉於禮義。乡射记曰:「古者於旅也语。」注云:「言礼成乐备,乃可以言语先王礼乐之道。疾今人慢於礼乐之盛,言语无节。」是饮酒之礼,至旅酬之礼而语先王之道也。言嘉宾於旅之节,语先王之德教甚明,可以示天下之民,使不愉薄礼义。是乃君子所法傚,言其賢也。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燕樂嘉賓之心

芩,草也。/湛,樂之久。/燕,安也。夫不能致其樂,則不能得其志。不能得其志,則嘉賓不能竭其力。

詩本義 论曰:鹿鸣言文王能燕乐嘉賔,以得臣下之欢心尔。考诗之意,文王有酒食以与羣臣燕饮,如鹿得美草相呼而食尔。其义止于如此,而传云恳诚发于中者,衍说也。圣人不穷所,不知鸟兽之類,安能知其诚不诚?考上下经文,初无此意,可谓衍说也。其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者,谓示我于周行,恩礼之勤若此尔、古字多通用示视义同,而郑改示为寘,遂失诗义。毛传徳音孔昭旣简略,未知其得失,郑引饮酒之礼于旅也语,谓此嘉賔语国君以先王徳教,国君以此賔语示天下之民,使其化之,皆不偷于礼义者,非也。且使庶民不薄于礼义,必须君臣渐渍教化使然,岂饮酒之际一言可致此?其曲说也。考诗之意,使君子则效我者,谓效我厚嘉賔也。

本义曰:文王有酒食,能与羣臣共其燕乐。三章之义皆然。其首章言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云者言我有贤臣与其同乐,旣饮食之,又奏以笙簧,将以币帛,凡人之欲,与我相好者,示我于周行之臣,恩意如此尔。其二章云,徳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者,又言我此嘉賔,皆有令徳之音,逺闻我待之厚礼,所以示民。遇此嘉賔不薄之意,使凡为君子者,当则效我所为常。厚礼有徳者,故其下文又云,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者,谓君子当效我,厚嘉賔也。其卒章之义甚明,不烦曲解。

四牡

序:四牡,勞使臣之來也。有功而見知則說矣

文王爲西伯之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使臣以王事往來於其職。於求其來也,陳其功苦以歌樂之。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騑騑,行不止之貌。周道,岐周之道也。倭遲,歷遠之貌。文王率諸侯撫叛國而朝聘乎紂。故周公作樂以歌文王之道爲後世法。言周公作乐,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者,谓今乡饮酒燕礼皆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此礼是周公所制法,后世常歌,是为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定本云「作乐以文王之道」,无「周公歌」三字。然鹿鸣皇皇者华皆歌之,独於此言者,举中以明上下。/盬,不堅固也。思歸者,私恩也。靡盬者,公義也。傷悲者,情思也。

無私恩,非孝子也。無公義非忠臣也。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辭王事。

正義 此使臣旣還,文王勞之⋯⋯文王率諸侯使朝聘耳,非謂令此使臣自聘紂。

四牡騑騑,嘽嘽 tan 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啓處

嘽嘽,喘息之貌。馬勞則喘息。白馬黑鬣 lie 曰駱。/遑,暇。啓,跪。處,居也。臣受命舍幣於禰乃行。聘礼云:「命使者,使者辞。君不许,乃退。厥明,宾朝服,释币于祢。」注云:「告为君使也。」又曰:「释币于行,遂受命,遂行。」注引曲礼曰:「凡为君使,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是臣出使,舍币乃行之事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鵻,夫不也。/將,養也。

夫不,鳥之愨謹者。人皆愛之。可以不勞,猶則飛則下,止於栩木。喻人雖無事,其可獲安乎?感厲之。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於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杞,枸繼也。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骎骎,驟貌。/諗,念也。父兼尊親之道。母至親而尊不至。孝经曰:「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兼之者父也。」敬为尊,爱为亲,是父兼尊亲之道。又曰:「母取其爱。」表记曰:「母亲而不尊。」是母至亲而尊不至也。称此者,解再言将母。意以父虽至亲,犹兼至尊,则恩不至,故表记曰:「父尊而不亲。」母以尊少则恩意偏多,故再言之。

諗,告也。君勞使臣,述時其情女曰「我豈不思歸乎?誠思歸也。故作此詩之歌以養父母之志來告於君也。人之思恆思親者,再言將母亦其情也。」

皇皇者華

序: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

言臣出使能揚君之美,延其譽於四方,則爲不辱命也。

送之以禮樂——首章下二句盡卒章,謙虛訪善直爲禮耳。而並言樂者,以禮樂相將,旣能有禮敏達,則能心和樂易,故兼言焉。好扯

遠而有光華——首章上二句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駪 shen1 征夫,每懷靡及

皇皇,猶煌煌也。高平曰原,下濕曰隰。忠臣奉使能光君命,無遠無近。如華不以高下易其色。/駪駪,眾多之貌。征夫,行人也。每,雖。懷,和也。

無遠無近,維所之則然。/春秋外傳曰「懷私和?爲每懷也」,和當爲私破字。眾行夫旣受君命,當速行。每人懷其私相稽留,則於事將無所及。

每懷

毛傳:每,雖。懷,和也。

王述毛,使臣之行必有上介,眾介雖多,內懷中和之道,猶自以無所及,是以驅馳而咨諏之。

鄭箋。亦述毛,但與王異,以懷和爲懷私——魯語穆叔云:「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臣闻之曰:『怀和为每怀。』」晋语姜氏劝重耳之辞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不及,况其纵欲怀安,将何及乎?西方之书有之云:『怀与安,实病大事。』郑诗曰:『仲可怀也。』郑诗之旨,吾从之矣。」

——鄭所據者,本無每,雖。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忠信爲周魯語,訪問於善爲咨左傳。咨事爲諏。左傳「咨才爲諏」,,杜預「問政事也」。

如濡言鮮澤也。/爰,於也。大夫出使,馳驅而行,見忠信之賢人,則於是訪問求善道也。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言調忍也。/咨事之難易爲謀。國語左傳「咨難爲謀」。杜預「問患難也」,與傳所言難易不同。不過理不異。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咨禮義所依爲度。國語左傳「咨禮爲度」,杜預「問禮宜也」。

我馬維骃,六轡旣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陰白雜毛曰骃。均,調也。/親戚之謀爲詢。左傳「咨親爲詢」,杜預曰:「問親戚之義也」。兼此五者,雖有中和,當自謂無所及,成於六德也。

中和謂忠信也。五者咨也,諏也,謀也,度也,詢也。雖得此於忠信之賢人外傳云「忠信爲周」,猶當云無所及於事,則成六德。言愼其事。

五善

左传穆叔先解此五事,乃曰「臣获五善」。

六德

魯語曰「重之以六德」,是傳之所據。韦昭云:「六德,谓诹也,谋也,度也,询也,咨也,周也。」然则笺、传之意,以「自谓无所及於事」,是谦虚谨愼,以之为一,通彼五者为六德,不与韦昭同也。

每懷靡及

郑之此说,赞成毛义,故郑志张逸问:「此笺云:『中和,谓忠信。』『每怀靡及』,笺云:『怀私为每怀,和当为私。』而此言忠信,愚意似乖也。」

答曰:「非也。此周之忠信也。己有五德,复问忠信之贤人。」

问意以传言「虽有中和,自谓无所及」,谓出於「每怀靡及」而来。笺以破「和」为「私」,则无复有中和之事。今又言中和,故怪而问之。郑答曰:「非也」,谓此「中和」非上「每怀」也。此自是「周忠信」也⋯⋯郑答曰「非」,是郑不易毛也。但毛传质略,事之久远,未知郑之此说上当毛意以否,要以观其答意及笺意必当然也。

王肃以毛传云「虽有中和」者,卽上「每,虽。怀,和」是也。

孙毓亦以为然,故其评曰:「按此篇毛传上下说自相申成。下章传云『虽有中和,当自谓无所及』,卽是上章谓『每怀靡及』,『每,虽。怀,和』之义也。笺旣易之於前,为说於下云:『中和,谓忠信。』自是周之训也,何得以释中和乎?上下错戾,不可得通。传义为长。遍检书传,不见训『怀』为『和』。假使训『怀』为『和』,中字犹无所出。外传言怀者,上下文势皆作私怀之义,则郑氏之言实有所据。而今诗本皆有『每,虽』,则王肃之说又非无理。郑、王并是大儒,俱云述传,未知谁得其旨,故兼载申说之焉。」

詩本義 论曰:皇华序及笺传皆失之,然其大义仅存也。据序止言君遣使臣,逺而有光华。此但解首章一句尔。其所以累章丁宁之意甚多,不止有光华而已也。其云送之以礼乐,则诗文无之,又衍说也。毛郑之失在乎皆用鲁穆叔之说为笺传,故其穿凿泥滞,于义不通也。凡诗五章,悉用此为解,则一篇之义皆失矣。毛以懐为和,初无义理,郑改为私,用穆叔之说尔,其忠信为周,访问为咨,意谓大夫出使见忠信之贤人,就之访问,今诗文乃曰周爰咨诹,是出见忠信之贤人,止一周字,岂成文理?若直以周为周详周徧之周,则其义简直不解自明也。又曰:访问为咨,则所问何者?非事而独以咨诹为咨事,其下咨谋咨度咨询非事而何其?又以谋事之难易为咨谋,而穆叔直谓咨难为谋,若书曰:汝有大疑,谋及卿士庶人,则凡问于人,皆可曰谋矣。书又云尔有嘉谋,入告于君,则又不止问于人,为谋以事,告人亦曰谋矣,其又以咨礼义所宜为度,而穆叔止云咨礼二说,亦自不同,且度忖度也,施于何事不可奚,专于咨礼义哉?其又以亲戚之谋为询。书曰询于众,岂皆亲戚乎?若此之類甚多,故可知其穿凿泥滞于义不通,而六徳之说可废也。据诗首章直言使臣将命,而出有光华尔。毛郑所谓逺近高下不易其色,亦衍说也。

本义曰:周之国君遣其臣出使,其首章称美其贤材,能将君命,为国光华于外尔。云于原隰者,其道路所经也,旣又勉其于事,每思惟恐不及也。懐,思也。其二章以下则戒其调御车马,虽有驰驱之劳,不忘国事周详访问,因以博采广闻,不徒将一事而出也。诗人述此见周之兴。国之初,其君臣勤劳于事,如此尔诹谋度询,其义不异,但变文以叶韵尔。诗家若此,其類甚多。

常棣

序:常棣,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

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爲作此詩而歌之以親之。

來源

外传云:「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於墙,外御其侮。』」则此诗自是成王之时,周公所作,以亲兄弟也。

但召穆公见厉王之时,兄弟恩疏,重歌此周公所作之诗以亲之耳,故郑答赵商云:「凡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所云诵古,指此召穆公所作诵古之篇,非造之也。

此自周公之事,郑辄言召穆公事,因左氏所论而引之也。左传曰:「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二叔是管蔡?還是夏、殷之叔世?

先儒说左传者,郑众、贾逵以二叔为管、蔡,马融以为夏、殷之叔世。故郑志张逸问:「此笺云周仲文以左氏论之,三辟之兴,皆在叔世,谓三代之末,卽二叔宜为夏、殷末也。」答曰:「此注左氏者亦云管、蔡耳。又此序子夏所为,亲受圣人,足自明矣。」问者以昭六年左传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彼叔世者,谓三代之末世也,则言二叔者,亦宜为夏、殷之末世,故言有周仲文,盖汉世儒者也,以为二叔宜为夏、殷之末,不得为管、蔡,故问之。

詩集傳 以爲閔管、蔡之失道者得之,而又以爲文、武之詩則誤矣。大抵舊說詩之時世,皆不足信。舉此自相矛盾者,以見其一端,後不能悉辯也。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興也。常棣,棣也。非唐棣,爾雅別釋鄂,猶鄂鄂然眾多,言外發也。韡韡,光明也。興兄弟眾多而和睦,豈不強盛而有光輝乎?/聞常棣之言爲今也。

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拊,拊,鄂足也。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古聲不拊同。/聞常棣之言,始聞常棣華鄂之說也。如此則人之恩親無如兄弟之最厚。兄弟相親則致榮顯。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 pou 矣,兄弟求矣

威,畏。懷,思也。/裒,聚也。求矣,言求兄弟也。

死喪可畏怖之事,維兄弟之親甚相思念。/原也,隰也,以相與聚居之故,故能定高下之名。猶兄弟相求,故能立榮顯之名。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脊令,雝渠也。飛則鳴,行則搖。不能自舍耳。急難,言兄弟之相救於急難。/況,茲。永,長也。

雝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於急難。/每有,雖也。良,善也。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茲,對之長歎而已。

兄弟鬩 xi 於墻,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鬩,很也。/烝,填。戎,相也。

禦,禁。務,侮也。兄弟雖內鬩而外禦侮也。/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久也,猶無相助己者。古聲填窴塵同。

喪亂旣平,旣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兄弟尚恩,怡怡然。朋友以義,切切然。論語「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註云「切切,勸競貌。怡怡,謙順貌。」

平,猶正也。安寧之時以禮義相琢磨,則友生急。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yu。兄弟旣具,和樂且孺

儐,陳。飫,私也。釋言不脫履升堂謂之飫。燕禮「脫履乃升堂」,少儀「堂上無跣,燕則有之。」——燕由坐而脫履,飫立則不脫/九族會曰和。孺,屬也。王與親戚燕則尚毛。中庸曰:「燕毛以所序齿。」文王世子曰:「公与族人燕则以齿,而孝悌之道达矣。」王与宗族之人燕,以毛发年齿为次第也。司仪曰:「王燕则诸侯毛。」亦谓同姓诸侯也,故彼注云:「谓以发鬓为坐。朝事尊尊尚爵,燕则亲亲尚齿。」云「亲亲」,是燕同姓,明矣。

私者,圖非常之事,若議大疑於堂則有飫禮焉,聽朝爲公。知饫礼为图非常、议大疑者,以周语云:「王公之有饫礼,将以讲事成礼,建大德,昭大物。」言讲事、昭物,是有所谋矣。明图非常、议大疑而为饫礼也。/九族從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孫之親也。屬者以昭穆相次序。

飫?燕?

周语曰:「王公立饫则有房焌,亲戚燕飨则有殽焌。」又曰「饫以显物,燕以合好」,则饫、燕礼异。序曰「燕兄弟」,此陈饫者,图非常,议大疑,乃有饫礼,则饫大於燕。燕亦是王於族亲之礼,故陈之示亲亲也。饫礼议其大疑,则妇人不与。立以成礼,则不必和乐。下章云「妻子合好」,此传曰「王与族人燕则尚毛」,以此诗饫、燕杂陈,故下笺云:「王与族人燕,则宗妇内宗之属,亦从后於房中。」是此章之中兼燕礼矣。上二句为饫,下二句为燕。饫陈笾豆,燕言兄弟,互以相兼也。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旣翕,和樂且湛

/翕,和也。

好合,至意合也。合者,如鼓琴瑟之聲相應和也。王與族人燕,則宗婦、內宗之屬亦從後於房中。

宗婦、內宗

宗妇者,谓同宗卿大夫之妻也。内宗者,同宗之内,女嫁於卿大夫者。

春秋庄二十四年,「夫人姜氏入。大夫宗妇觌,用币」。谓之宗妇,明是宗族之妇也,故贾、杜皆云:「宗妇,同姓大夫之妇。」襄二年传曰:「葬齐姜。齐侯使诸姜、宗妇来会葬。」诸姜,谓齐同姓之女。宗妇,谓齐同姓之妇。是同姓大夫之妇名为宗妇也。周礼春官序官云:「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注云:「内女,王同姓之女。谓之内宗,有爵,其嫁於大夫及士者。」是王同姓之女,名为内宗也。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帑,子也。/究,深。圖,謀。亶,信也。

族人和則得保樂其家中之大小。/女深謀之,信其如是。

詩本義 论曰:毛传鄂不韡韡,但云鄂鄂然光明,其言虽简,然于义未失。而郑改不为柎,先儒固已言其非矣,且不韡韡者,韡韡也。古诗之语如此者多,何烦改字为柎?盖已言鄂,则足见相承之意矣。毛谓闻常棣之言为今者,盖嫌作诗之人指当时为今,而义不通于后,故言后世之诵,是诗以相戒者,所诵诗之时卽为今矣,意谓后世之人亦莫如兄弟矣。此义虽不解,亦可在。毛氏已为衍,而郑又从而为说曰:始闻常棣之説也,如此则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厚,皆衍说也。毛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止言裒聚也,求矣言求兄弟。于诗虽无所发明,然未为害义,郑则不然,且诗止云兄弟求矣,而郑谓能立荣显之名,旣于诗无文,笺何从而得此义?又云原隰以相与聚居之故,故能定髙下之名者,亦非也。且原也隰也乃土地髙下之别名尔,土地不动,无情之物,或髙或下,不相为谋,安有相与聚居之理?此尤为曲说也。毛谓饮酒之饫,为私者燕私之意也。郑乃云图非常大疑之事,岂诗人本意哉?惟不如友生之说。毛郑意同而皆失。且诗人本欲亲兄弟如毛郑之说,则是作诗者教人急难时亲兄弟,安平时不如亲友生矣。

本义曰:作诗者见时兄弟失道,乃取常棣之木,花萼相承,韡韡然可爱者,以比兄弟之相亲冝如此。因又极陈人情,以谓人之亲莫如兄弟,凡人有死丧可畏之事,惟兄弟是念。虽在原隰广野众聚之中,必求其兄弟,如脊令飞鸣而求其類。此旣言兄弟之相亲者如是,又言兄弟虽有内阋者至逢外侮,犹共御之。又言当急难时,虽有朋友但能长叹而无相助者,惟兄弟自相求如此及乎。丧乱平而安宁,则反视兄弟不如友生,此乃责之之辞。所谓吊其不咸也。由是盛陈笾豆饮酒之乐,以谓兄弟冝以此相乐,则妻子室家皆和乐矣。使其深思如此为是乎?

豺祭獸而後殺,獺祭魚而後漁

皆是指「取之以時」。按魚麗正義,取物用物之時皆統一爲十月,那麼「豺祭獸」、「獺祭魚」也在十月。

但首先,關於「獺祭魚」的時間有一些問題。魚麗正義堅持「獺祭魚」在十月,所據爲孝經援神契援神契中有「獸蛰伏,獭祭鱼」,也有「獸蛰伏,豺食禽」。不論是月令還是夏小正都記載「豺食禽」在十月左右,沒有太大疑問,故而援神契羅氏註也以豺食禽爲十月。那麼「豺食禽」之前的獸蟄伏也當在十月。如此,援神契中的「獺祭魚」又如何不是十月?但看禮記月令,其中卻以獺祭魚爲孟春之月。兩者文獻牴牾,訖不可解,故而正義並存,谓「则獭亦有二时祭鱼」。而且看禮記正義「正月雖獺祭魚,虞人不得入澤梁」,正月的「獺祭魚」更傾向於表氣候、表雨水一侯,十月的「獺祭魚」更傾向於表「取之以時」。

再者,按今天的生物學常識看,豺狼何時不殺獸,水獺又何時不捕魚?怎麼還有固定的時間?鄭註月令談到「正月中,此時魚肥美,獺將食之,先以祭也」,是以正月魚肥美爲因。有理也無理。

這裡做一個猜想:之所以正月雨水一侯爲「獺祭魚」,或許是因爲此時穴居水獺的洞穴被雨水所淹而遷徙至地面濃密的灌木叢中,它們偶然陳列食物的面貌爲人所見,人以己度獺,以爲水獺是在祭祀魚先,大爲驚奇,記錄而標誌物候。而十月的「獺祭魚」恐怕是和「獸蟄伏」有關,人們理所當然地以爲十月以後魚獸逐漸消失,食物難得,故而豺狼、水獺皆祭祀以表珍惜。

伐木

序: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朋友故舊

朋是同門之稱,友爲同志之名。故舊卽昔之朋友也。

朋友>=故舊,爲何兼言?

此說文王新故皆燕,故異其文。

經序倒序先朋友後故舊,經先故舊後朋友。

燕故舊,二章、卒章上二句。燕朋友,二章「諸父」「諸舅」,卒章「兄弟無遠」。??

經以主美文王不遺故舊爲重,故先言之,而後言父舅。

序以經雖主燕故舊,而故舊亦朋友,故先言朋友以見總名,而又別言故舊,以明其爲二事。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興也。丁丁,伐木聲也。嚶嚶,驚懼也。嚶嚶非驚懼之聲也,故下云「嚶其鳴矣」,不復驚懼。

/幽,深。喬,高也。

/君子雖遷於高位,不可以忘其朋友。

/矧,況也。

丁丁嚶嚶相切直也。釋訓言昔日未居位在農之時,與友生於山嚴伐木爲勤苦之事,猶以道德相切正也。嚶嚶,兩鳥聲也,其鳴之志似於有友道然,故連言之。

/遷,徙也。謂鄉時之鳥出從深谷,今移處高木。

/嚶其鳴矣,遷處高木者。求其友聲,求其尚在深谷者。其相得則復鳴嚶嚶然。

/相,視也。鳥尚知居高木呼其友,況是人乎?可不求之。

/以可否相增減曰和。平,齊等也。此言心誠求之,神若聽之,使得如志,則友終相與和,而齊功也。

毛傳意:伐木聲丁丁嚮,木上的鳥驚懼,嚶嚶而鳴。從深谷遷至高木上,嚶嚶而鳴,求其同伴。——興,興什麼?正義說是興兩人相切磋、設言辭以規其友,切切節節,然其友聞之亦自勉勵,猶鳥聞伐木之聲然也。鳥旣驚懼,乃飛出,從深谷之中遷於高木之上。以喻朋友旣自勉勵,乃得遷升於高位之上⋯⋯

鄭箋意:文王幼時親務農,與友人伐木,卻仍然以道德相切磋。兩鳥互相鳴叫。丁丁嚶嚶喻切磋,類似於畫外音,或者說補語。/伐木與鳥鳴皆爲實事,非比興。其中一隻從深谷遷徙至高木,呼叫另一隻尚在深谷中的鳥。看這鳥啊,尚且呼叫朋友,何況是人呢?怎能不求朋友?誠心求友,神若是聽到使人如願,那麼終將會與友人和樂共進。

文王親在農?

於禮不合。禮記註「士之子食祿不免農」,則大夫已上子免農矣。

文王爲諸侯士子而在農——時太王初遷於岐,民稀國小,地又,險而多樹木,或當親自伐木,所以勸率下民,不當以禮論也。

伐木許許,酾 shi1 酒有藇。旣有肥羜 zhu,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燦灑掃,陳饋八簋。旣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許許,杮貌茂盛?削木聲?。以筐曰酾,以藪草,茅,「爾貢苞茅不入」曰湑。藇,美貌。

/羜,未成羊也。释畜云:「未成羊曰羜。」郭璞曰:「今俗呼五月羔为羜」,是也。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異姓則稱舅。國君友其賢臣,大夫士友其宗族之仁者。

/微,無也。

/粲,鮮明貌。園曰簋,天子八簋。

/咎,過也。

此言許者,伐木許許之人。今則有酒而釃之,本其故也。故舊

/速,召也。有酒有羜,今以召族之飲酒。

/寧召之適自不來,無使言我不顧念也。

/粲然已灑扌糞矣。陳其黍稷矣,謂爲食禮。仪礼特牲少牢聘礼公食之等,皆以簋盛黍稷,则八簋是黍稷之器也

天子諸侯稱呼

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異姓
覲禮伯父叔父伯舅叔舅
諸侯同姓大國同姓小國異姓大國異姓小國
左傳禮記之例大夫同姓長同姓幼異姓長異姓幼
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天子同姓謂伯父異姓謂伯舅
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之叔舅

是燕禮而非饗禮

聘礼注云:「飨谓亨大牢以饮宾也。」今此唯肥羜而已,是非飨礼明矣。今燕礼者,是诸侯燕其群臣及宾客之礼。礼记云「其牲狗」,不用羊豕。此云「有肥羜」者,天子之礼异於诸侯也。宣十六年左传曰:「王飨有体荐,燕有折俎。公当飨,卿当燕。王室之礼。」是天子燕、飨之礼异於诸侯,牲亦不同也。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衍,美貌。

/餱,食也。

/湑,莤 su 之也。酤,一宿酒也。造酒?

/蹲蹲,舞貌。

此言伐木於阪,亦本之也。故舊

/踐,陳列貌。兄弟,父之黨、母之黨。兄弟是相親之辭。總辭。释亲云:「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释亲又曰:「妻之父为婚兄弟。婿之父为姻兄弟。」

/失德謂見謗訕也。民尚以乾餱之食乾糧,獲愆過於人,況天子之饌,反可以懼兄弟乎?故不當遠之。

/酤,買也。此族人陳王之恩也。王有酒則洓 se 莤之王,無酒酤買之,要飲厚於族人。一宿酒,經傳無文

/爲我擊鼓坎坎然,爲我興舞蹲蹲然。謂以樂樂己。王使人,非王親自。礼记:「天子食三老五更於大学,冕而总干,亲在舞位。」知此非王自舞者,食三老五更,重礼示敬,故王亲舞之。此与故旧燕乐,不当王亲舞也。若言王身亲舞,岂亦亲击鼓乎?以此知使人为之。

/迨,及也。此又述王意也。王曰:及我今之閒暇,共飲此湑酒,欲其無不醉之意。

詩本義 非文王詩。比興並不複雜。

论曰:伐木,文王之雅也。其诗曰:以速诸父。毛谓天子谓同姓诸侯曰父。陈馈八簋,又以为天子之簋。则此诗文王之诗也。伐木庶人之贱事,不宜为文王之诗,作序者自觉其非,故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且文王之诗,虽欲泛言凡人须友以成,犹当以天子诸侯之事为主,因而及于庶人贱事可矣。今诗每以伐木为言,是以庶人贱事为主,岂得为文王之诗?郑氏云:昔日未居位在农时,与友生为伐木勤苦之事者,亦非也。且文王未居位,未尝在农也。古者四民异业,其他诸侯至于卿大夫士未居位时皆不为农,亦不必自伐木。庶人当伐木者,又无位可居。以此知郑说为缪也。诗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考诗之意,是为鸟在木上,闻伐木之声则惊鸣而飞迁于他木,方其惊飞仓卒之际,犹不忘其類相呼而去,其在人也,可不求其友乎?其义甚明矣。然果如此义,则是此诗主以鸟鸣求友为喻尔,至其下章则了不及鸟鸣之意,但云伐木许许,伐木于阪,便述朋友之事,与首章意殊不類。盖失其本义矣,故阙其所未详。

天保

序:天保,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矣報其上焉

下下謂鹿鳴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宜歸美於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祿之,以答其歌。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固,堅也。

/俾,使。單,信也。或曰單,厚也。除,開也。

/庶,眾也。

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天之安定,女亦甚堅固。

/單,盡也。天使女盡厚天下之民,何福而不開,皆開出以予之。

/莫,無也。使女每物益多,以是故無不眾也。

天安定,王的統治也十分堅固。

假使王再信厚於民,什麼福祿不會開呢?/上天使王盡厚天下之民,什麼福祿不會開而予王呢?鄭箋天人合一,上下句更加統一

使王每物多多益善,那麼哪裡有不眾多的呢?物多?

天保定爾,俾爾戩榖。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惟日不足

戩,福。穀,祿。罄,盡也。

天使女所福祿之人,謂群臣也。其舉事盡得其宜,受天之多祿。

/遐,遠也。天又下予,女以廣遠之福使天下溥蒙之,汲汲然如日且不足也。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言廣厚也。高平曰陸,大陵曰阜他本陵作陸。大阜曰陵。

興,盛也。無不盛者,使萬物皆盛,草木暢茂,禽獸碩大。

/此言其福祿委積高大也。

/川之方至,謂其水縱長之時也。萬物之收皆增多也。

吉蠲爲饎,是用孝享。禴 yue 祠烝嘗,於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吉,善。蠲,絜也。饎,酒食也。享,獻也。

/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釋天公,事也。

/君,先君也。尸所以象神卜子也。

謂將祭祀也。

/公,先公,謂後稷至諸盩 zhou.郑以孝享以致其意。文王之祭,实及先公,故以为先公也⋯⋯先公也有不同說法。

/君曰卜爾者,尸嘏主人傳神辭也。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爲爾德

弔,至。詒,遺也。

/質,成也。

/百姓,百官族姓也。

神至者,宗廟致敬鬼神著矣,此之謂也。

/成,平也。民事平,以禮飲食相燕樂而已。

/黎,眾也。群眾百姓徧爲女之德言,則而象之。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

/騫,虧也。

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

/或之言有也。如松柏之枝葉常茂盛,青青相承,無衰落也。

怎麼知道是月上弦?

弦有上下,知上弦者,以对如日之升,是益进之义,故知上弦矣。

日月在朔交会,俱右行於天,日迟月疾。从朔而分,至三日,月去日已当一次,始死魄而出,渐渐远日,而月光稍长。八日、九日,大率月体正半,昏而中,似弓之张而弦直,谓上弦也。后渐进,至十五、十六日,月体满,与日正相当,谓之望,云体满而相望也。从此后渐亏,至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亦正半在,谓之下弦。於后亦渐亏,至晦而尽也。以取渐进之义,故言上弦,不云望。集注、定本「絙」字作「恒」。

詩本義 多詩文無之而衍意

论曰:天保六章,其义一也,皆下爱其上之辞。其文甚显而易明,然毛郑不能无小失。郑以俾尔多益以莫不兴为每物益多,及草木畅茂,禽兽硕大,川之方至,为万物増多,皆诗文无之。虽国君受天之福,则当被于民物。然诗旣无文,则为衍说。毛以公为事,郑谓先公是矣。若郑谓羣臣举事得宜而受福禄,亦诗文无之。

本义曰:天之安定,我君甚坚固。旣禀以信厚之徳,则何福不可以除之。俾尔多益而众也,旣曰何福不除矣,又曰俾尔戬谷,又曰无所不宜而受天百禄,又曰降尔遐福。其所以殷勤重复如此,而犹曰维日不足也。其下章则又欲其国家兴盛,如山阜冈陵之髙大,如川流之寖长而又增之,旣则又言非惟天之福,我君如此,至于四时丰洁酒食,祀其先公先君,而神亦诒之多福,使民及羣黎百姓皆被及之。前旣欲其兴盛,则又欲其永久,故多引常久不亏壊之物以为况曰:如日如月之常明,如山之常在,如松栢之常茂。其卒章云无不尔,或承者谓上六章之所陈者,使我君皆承之也。大抵此诗六章文意重复,以见爱其上深至如此尔。恒,常也。诗人尔其君者,盖称天以为言。

采薇

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杜以勤歸也

文王爲西伯,服事殷之時也。昆夷,西戎也。西方曰戎夷,是總名。此序言昆夷之患,出車言「薄伐西戎」,明其一也。天子,殷王也。戍,守也。西伯以殷王之命,其屬爲將,率將戍役,禦西戎及北狄之難。歌采薇以遣之,杕杜勤歸者,以其勤勞之故,於其歸歌杕杜以休息之。

采薇出車杕杜三篇同一事,首尾相因。

采薇出車五言玁狁,唯一云西戎。序先言昆夷者,以昆夷侵周,爲患之切,故先言之。玁狁大於西戎,出師主伐玁狁,故戒敕戍役以玁狁爲主,而略於西戎也。

上三章——遣戍役,四章、五章——論將帥之行爲率領戍役而言也,卒章——總序往返。序先將帥後戍役,經序倒——

文王將帥謂南仲,出車「赫赫南仲」

時間:文王受命四年皇甫謐帝王世紀尚書傳

庄二十九年左传曰「凡马,日中而出」,谓春分也。出车曰「我出我车,于彼牧矣」,出车就马於牧地,则是春分后也。中气所在,虽无常定,大抵在月中旬也。中旬之后,始出车就马,则首章二月下旬遣,二章三月上旬遣,三章三月中旬遣矣,故卒章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为二月之末、三月之中事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薇,菜。作,生也。

//玁狁,北狄也。

西伯將遣戍役,先與之期以采薇之時,今薇生矣,先輩可以行也。「作止」、「柔止」、「剛止」,三者不同,行非一輩重言采薇者,丁寧行期也。

/莫,晚也。曰女何時歸乎?亦歲晚之時乃得歸也。又丁寧歸期定其心也。

/北狄,今匈奴也。靡,無。遑,暇。啓,跪也。古者師出不逾時,今薇菜生,而行歲晚乃得歸,使女無室家夫婦之道、不暇跪居者,有玁狁之難,故曉之也。

月令云仲春之月「無作大事」,孟秋乃命將帥。——患難旣逼,不暇待秋。

逾時歲亦莫止——文王過之,文王不聖?

出车曰「春日迟迟,薄言旋归」,则此戍役以明年之春始得归矣。期云岁暮,暮实未归。文王若实不知,则无以为圣;知而不告,则无以为信。且将帅受命而行,不容违犯法度,安得弃君之戒,致令淹久者?玭狁、昆夷,二方大敌,将使一劳久逸,暂费永宁。文王知事未卒平,役不早反,故致此远期,息彼近望。岁暮言归,已期久矣,焉可更延期约,复至后年?但寇旣未平,不可守兹小谋,将帅亦当请命而留,非是故违期限。圣人者,穷理尽神,显仁藏用,若使将来之事,豫以告人,则日者卜祝之流,安得谓之圣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柔,始生也。

//聘,問也。聘、問俱是謂問安否之義,散則通,對則別。

柔謂脆脕之時。

/憂止者,憂其歸期將晚。

/烈烈,憂貌。則飢則渴,言其苦也。

/定,止也。我方守於北狄,未得止息,無所使歸問,言所以憂。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少而剛也。

/陽,曆陽月也。除十月皆曆陽

//疚,病來至也。

剛謂少堅忍時。

/十月爲陽,釋天時坤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此月爲陽。四月純乾用事

/盬,不堅固也。處,猶居也。

/我,戍役自我也。來猶反也,據家曰來。

*嫌於無陽——實陰陽皆有

知为嫌者,君子爱阳而恶阴,故以阳名之。实阴阳而得阳名者,以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十二月之消息,见其用事耳。其实阴阳恒有。诗纬曰:「阳生酉仲,阴生戍仲。」是十月中兼有阴阳也。「四月秀葽」,「靡草死」,岂无阴乎?明阴阳常兼有也。、

文言曰:「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故称阳焉。」郑云:「嫌读如群公溓之溓。」古书篆作立心,与水相近,读者失之,故作溓。溓,杂也。阴谓此上六也。阳谓今消息用事乾也。上六为蛇,得乾气杂似龙。知此不与彼说同者,彼说坤卦,自以上六爻辰在巳为义。已至四月,故消息为乾,非十月也。且文言「慊於无阳」为心边兼,郑从水边兼,初无嫌字,知与此异。孙炎卽是郑玄之徒,其注尔雅,与郭璞皆云:「嫌於无阳,故名之为阳,是也。」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旣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爾,華盛貌。常,常棣也。

//捷,勝也。

此言彼爾者,乃常棣之華,以興將率車馬服飾之盛。

/斯,此也。君子謂將率。

/業業然壯也。

/定,止也。將率之志往至所征之地,不敢止而居處自安也。往則庶乎,一月之中,三有勝功,謂侵也,伐也,戰也。

——南仲爲卿,卿車得稱路

左传郑子蟜卒,赴于晋,晋请王追赐之以大路以行,礼也。又「叔孙豹聘于王,王赐之大路」。是卿车得称路也,故郑箴膏肓云:「卿以上所乘车皆曰大路。诗云:『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此大夫之车称路也。王制卿为大夫。」是郑以此诗将帅为文王之命大夫,故引王制以明之。

侵、伐、戰——三傳之說異

左傳「有鐘鼓曰伐,無曰侵,皆陳曰戰」

谷梁「拘人民,駆牛馬曰侵,斬樹木、壞宮室曰伐」

公羊「粗者侵,精者伐」

周禮大司馬職「賊賢害民則伐之,負固不服則侵之」

——侵、伐以深淺分之?有深有淺

——戰,主國出而御之。侵伐主國之師未起,直入境而行之。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骙骙,彊也。腓,辟也。王述之云「所以避患也」

/翼翼,閒也。象弭,弓反末也,所以解紒也。魚服,魚皮也矢服

腓,當作茈。此言戎車者,將率之所依乘,戍役之所茈倚。

/弭,弓反末彎者,以象骨爲之,以助御者解轡紒,宜滑也。兵车三人同载,左人持弓,中人御车,各专其事。尚书:「左不攻於左,汝不能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是职司别矣。而言助御解辔紒者,御人自当佩角,不专待射者解结。弭之用骨,自是弓之所宜,亦不为解辔而设。但巧者作器,因物取用,以弓必须滑,故用象骨。若辔或有紒,可以助解之耳,非专为代御者解紒设此象弭也。服,矢服也。夏官司弓人职曰:「仲秋献矢服。」注云:「服,盛矢器也,以兽皮为之。」是矢器谓之服也。/戒,警敕軍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豈不日相警戒乎?誠曰相警戒也。玁狁之難甚急,豫述其苦以勸之。

象弭 释器云:「弓有缘者谓之弓。」孙炎曰:「缘谓缴束而漆之。」又曰:「无缘者谓之弭。」孙炎曰:「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然则弭者,弓稍之名,以象骨为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则反曲,故云象弭为弓反末也。绳索有结,用以解之,故曰所以解紒也。紒与结义同。

魚服 鱼服,以鱼皮为矢服,故云「鱼服,鱼皮」。左传曰:「归夫人鱼轩。」服虔云:「鱼兽名。」则鱼皮又可以饰车也。陆机曰:「鱼服,鱼兽之皮也。鱼兽似猪,东海有之。其皮背上班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韐步义者也。其皮虽乾燥,以为弓鞑矢服,经年,海水潮及天将雨,其毛皆起水潮,还及天晴,其毛复如故,虽在数千里外,可以知海水之潮,自相感也。」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如我哀

楊柳,蒲柳也。霏霏,甚也。

/遲遲,長遠也。

/君子能盡人之情,故人忘其死。

我來戍止,而謂始反時也。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將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返之時,極言其苦以說之。

/行反在於道路,猶饑渴言至苦也。

出車

序:出車,勞還率也

遣將率及戍役,同歌同時,欲其同心也。反而勞之,異歌異日,殊尊之也。禮記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此其義也。

同歌同時——采薇

異歌異日——出車杕杜不一時

玉藻:「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與此協

四年春——五年春

首章——出車爲將,未行

二章——就馬於牧地,設旌旗。旣已受命,臨事而懼,是二月、三月之事也。

三章——言往朔方營筑壘壁。旣以春末而行,當以夏初到朔方也。

四章——黍稷方華,出伐玁狁

五章——晚秋。玁狁定,移兵西戎。

卒章——五年春始定

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出車就馬於牧地。牧地在郊,地官載師職:「牧邸任遠,郊之地是也。」但也有在廄者。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於牧」,注云:「累系在厩者。」是也。厩有马,可令引车以就牧。不卽以在厩之马驾戎车者,以戎车自有戎马,齐力尚强。在厩不必征马,故不用焉。

//僕夫,御夫也。

上我,我殷王也。下我,將率自謂也。西伯以天子之命出我戎車於所牧之地,將使我出征伐。

/自,從也。有人從王所來,謂我來矣,謂以王命召己,將使爲將率也。先出戎車,乃召將率,將率尊也。

/棘,急也。王命召己,己卽召御夫,使裝載物而往。王之事多難,其召我必急,欲疾趨之,此序其忠敬也。不待命而召僕夫

僕夫與御夫別

周礼戎仆:「掌御戎车。」注云:「师出,王乘以自将也。」御夫:「掌御二车、从车。」注云:「二车,象路之副。从车,戎路之副。」是仆夫与御夫别矣。而言「仆夫,御夫」者,以此云谓之载矣,言装载物,是从车之事,故为御夫。

其实此仆夫亦有戎仆,何者?在牧戎车,将帅所乘,岂更有异人御之哉?则戎仆也。故下章「仆夫况瘁」,笺云「忧其马之不正」,是正御亦在焉。以戎车及副各自有御,不得一人兼之,则文当并有。或卽兼官,其长者为戎仆,小者为御夫矣。

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僕夫況瘁

龜蛇曰旐。周禮司常旄,干旄。

/鳥隼曰旟。周禮司常旆斾,旒垂貌。

設旐者,屬之於干旄而建之戎車。將帥旣受命行,乃乘馬牧地在遠郊。

/況,茲也。將率旣受命行而憂,臨事而懼也。御夫則茲益憔悴,憂其馬之不正。

軍與旗

大司马序云:「凡制军,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此言劳还帅,自伍长以上皆在焉。

郑於大司马职注云:「凡旌旗,有军众者画异物,无者帛而已。」则伍长以上皆军众,所建画异物矣。其职曰:「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郊野载旐,百官载旟。」注云:军吏,诸军帅也。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野谓公邑大夫。建旐者以其将羡卒,百官卿大夫以其属卫王。彼据因田教战,王亲在焉。今南仲为将专行,若以文王承殷王之命,则南仲比军吏而已,不过载熊虎之旗。但时未制礼,文王以诸侯而有王者之化,此录入,当为天子法,则南仲一人或建旂。下云「旂旐央央」,旂盖南仲所建也。以下或载旐,或载旟,故此经所陈,唯旂、旐、旟三物而已。军吏戴旗,则此行必有载旗者,经所不陈,文不具耳。

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

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屬。方,朔方,近玁狁之國也。彭彭,四馬貌。交龍爲旂,中央鮮明也。

/朔方,北方也。尔雅云:「朔,北方也。」赫赫,盛貌。襄,除也。

王使南仲爲將率,往築城於朔方爲軍壘,以禦北狄之難。

/此我,我戍役也。戍役筑壘而美其將率,自此出征也。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塗。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塗,凍釋也。

/簡書,戒命也。鄰國有急以簡書相告,則奔命救之。

黍稷方華,朔方之地六月時也。月令孟秋云「农乃登穣」,则中国黍稷亦六月华矣。言黍稷方华,朔方之地六月时者,明此为朔方之地发言耳,非谓中国不然也。以此時始出壘,征伐玁狁,因伐西戎。至春凍始釋而來反,其間非有休息。

喓喓草蟲,趯趯 ti 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旣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草蟲鳴,阜螽躍而從之,天性也。喻近西戎之諸侯聞南仲旣征玁狁,將伐西戎之命則跣躍而鄉望之,如阜螽之聞草蟲鳴焉。草蟲鳴晚秋之時也,此以其時所見而與之。

/君子,斥南仲也。降,下也。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卉,草也。訊,辭也。

/夷,平也。

訊,言。釋言醜,眾也。伐西戎以凍釋時,反朔方之壘,息戍役,至此時而歸。京師稱美,時物以及,其事喜而詳之也。執其可言,問所獲之眾以歸者,當獻之也。

/平者,平之於王也。此時亦伐西戎,獨言平玁狁者。玁狁大,故以爲始以爲終。

詩本義 论曰:诗文虽简易,然能曲尽人事,而古今人情一也。求诗义者,以人情求之,则不逺矣。然学者常至于迂逺,遂失其本义。毛郑谓出车于牧以就马,且一二车邪?自可以马驾而出。若众车邪,乃不以马就车,而使人挽车逺就马于牧,此岂近人情哉?又言先出车于野,然后召將率,亦于理岂然?其以草虫比南仲,阜螽比近西戎诸侯,由是四章五章之义皆失,一篇之义不失者几何?

本义曰:西伯命南仲为将,往伐玁狁,其成功而还也。诗人歌其事以为劳还率之诗,自其始出车,至执讯获丑,而归备之故。其首章言:南仲为将,始驾戎车出至于郊,则称天子之命,使我来将此众,遂戒其仆夫,以趋王事之急难。二章陈其车旟以谓军容之盛,虽如此,然我心则忧王事,我仆则亦劳瘁矣。三章遂城朔方,而除玁狁。其四章五章则言其凯还之乐,叙其将士室家相见欢欣之语,其将士曰:昔我出师时,黍稷方华,今我来归,则雨雪消释而泥涂矣。我所以久于外如此者,以王事之故,不得安居,我非不思归,盖畏简书也。其室家则曰:自君之出,我见阜螽跃而与非之草虫合自惧,独居有所彊迫,而不能守礼,每以此草虫为戒,故君子未归时,我常忧心忡忡。今君子归矣,我心则降。我所以独居忧惧如此者,以我君子出从南仲征伐之故也。其卒章则述其归时,春日暄妍,草木荣茂,而禽鸟和鸣,于此之时,执讯获丑而归,岂不乐哉?由我南仲之功赫赫然显大,而玁狁之患自此遂平也。

杕杜

序:杕杜,勞還役也

役,戍役也。

有杕之杜,有睆 huan3 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興也。睆,實貌。杕杜猶得其時蕃滋,役夫勞苦,不得盡其天性反喻

/嗣,續也。王事無不堅固,我行役續嗣其日,言常勞苦無休息。

/十月爲陽。采薇已論,嫌於無陽,故明此月爲陽遑,暇也。婦人思望其君子,陽月之時已憂傷矣。征夫如今已閒暇且歸也,而尚不得歸。故序其男女之情以悅之。陽月而思望之者,以初時云「歲亦莫止」。

詩集傳 賦也⋯⋯此勞還役之詩。故追述其未還之時,室家感於時物之變而思之曰:特生之杜,有睆其實,則秋冬之交矣表時。而征夫以王事出,乃以日繼日,而無休息之期,至於十月,可以歸而猶不至。故女心傷悲,而曰征夫亦可以暇矣,曷爲而不歸哉?或曰:興也。下章放此。

朱熹不爲興而爲賦。杕杜是直接表時間,而非如毛鄭所說之反喻。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表時?黃未落,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室家踰時則思。

傷悲者,念其君子於今勞苦。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 chan3,四牡痯痯 guan,征夫不遠

/檀車,役車也。伐檀曰「坎坎伐檀兮」,又曰「伐轮」、「伐辐」,是檀可为车之轮、辐。又大明云「檀车煌煌」,武王之戎车,是檀之所施於车广矣。幝幝,敝貌。痯痯,罷貌。

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采之,託有事以望君子。

/不遠者,言其來喻路近。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爲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逝,往。恤,憂也。遠行不必如期,室家之情以期望之。

/卜之筮之,會人占之會聚人占之。邇,近也。

匪,非。疚,病也。君子至期不裝載,意不爲來我念之,憂心甚病。

/偕,俱。會,合也。或卜之或筮之,俱占之。合言於繇爲近於兆卦之繇,征夫如今近耳。

卜筮偕止,會言近止

「會」若如毛傳意,則是會聚而占卜,與前「偕」意重。

鄭不願文爲虛設,故分離二字之意。偕爲卜筮俱占,而後而會則爲「合」,是占卜的結果,合於繇。

魚麗

序:魚麗,美萬物盛多,能備禮也。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內,采薇以下治外。始於憂勤,終於逸樂。故美萬物盛多,可以告於神明矣

內謂諸夏也。外謂夷狄也。告於神明者,於祭祀而歌之。

魚麗於罶,鱨鯊。君子有酒,旨且多

麗,曆也。罶,曲梁也,寡婦之筍也。鱨,楊也釋魚無文。陆机云:「鲿,一名黄颊鱼是也。似燕头鱼,身形厚而长大,颊骨正黄。鱼之大而有力解飞者,徐州人谓之杨黄颊,通语也。」。鯊,鮠也。释鱼文。郭璞曰:「今吹沙也。」陆机云:「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曰吹沙。」太平而後微物眾多,取之有時,用之有道,則物莫不多矣。古者不風不暴,不行火。风暴者,谓气寒,其风疾。其风疾,卽北风,谓之凉风。北风笺云:「寒凉之风,病害万物。」是也。北风,冬风之总名,自十月始,则暴风谓十月也。故王制云:「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罗氏云:「蜡则作罗襦。」郑云:「谓建亥之月。今俗放火张罗,其遣教。」是十月也。草木不折,不操斧斤,不入山林。草木折芟,谓寒霜之劲,暴风又甚,草木枝折叶陨,谓之折芟。月令「季秋草木黄落」,则十月风暴当折芟矣。言芟者,盖叶落而尽,似芟之。豺祭獸然後殺豺祭兽然后杀者,言豺杀兽,聚而祭其先,然后可田猎取兽也。月令「季秋,豺祭兽而戮禽」。虽九月始,十月犹祭也,故夏小正云「十月豺祭兽」,援神契云「兽蛰伏,豺食禽」,皆据十月。是以罗氏注云:「建亥之月,豺旣祭兽,可施罗网,围取禽兽。」是也。,獺祭魚然後漁獭祭鱼然后渔,亦谓獭聚其鱼以祭先,然后可捕鱼耳。援神契曰「兽蛰伏,獭祭鱼」,亦十月也。王制曰「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与此一也。月令「孟春,獭祭鱼」,则獭亦有二时祭鱼。此类上文为孟冬矣。,鷹隼擊然後羨羅設。夏小正:「五月,鸠化为鹰。」月令:「季夏,鹰乃学习。孟秋,鹰乃祭鸟。」则一鹰也。仲春化为鸠,其变从五月始,至八月当全为鹰,与仲春相对,故司裘云:「仲秋,王乃行羽物。」注云:「此羽物,小鸟鹑雀之属,鹰所击者。仲秋鸠化为鹰,顺其始杀,而大班赐羽物。」王制亦云:「鸠化为鹰,而羨罗设。」故据此似八月也。但鸠化为鹰,得在八月。言羨罗设,则非八月之事。郑云「顺其始杀」,则鹰八月始击,十月乃甚。又文与隼连,共豺、獭相对,为十月事也。是以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大夫不麛不卵,各举其力之所能以禁之耳。其实通皆不得,故鲁语云「兽长麛夭,鸟翼壳卵」,王制直言「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示人禁取麛卵」,是尊卑皆禁也。但急於春夏,缓於秋冬,差可为,恐尽物,以长养之故也。若时有所须,如春荐韭卵,秋膳犊麛之属,得取而用,正不得,故田猎以取之。下曲礼云「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麛不卵」,与此异者,此自天子而下,彼自诸侯而下,各为等级,所以不同。亦推此知各禁其所能耳。国君直言春田不围泽,不言夏者,以夏长养之时,弥不得,从可知也。虽秋冬得围之,自然不得匝也。士不隱塞,庶人不數罟,士不隐塞者,为梁止可为防於两边,不得当中,皆隐塞,亦为尽物也。庶人不总罟,谓罟目不得总之使小,言使小鱼不得过也。罟必四寸,然後入澤梁。故山不童,澤不竭,鳥獸魚鱉皆得其所然。

/酒美而此魚又多。

罶——曲梁——寡婦之笱

釋訓「凡曲者爲罶」。註郭璞引詩傳曰:「罶,曲梁也。凡以薄取魚者名爲罶也。」

釋器「寡婦之笱謂之罶」,孫炎註「罶,曲梁,其功易,故謂之寡婦之笱。然則曲薄也。」

魚麗於罶,魴鱧。君子有酒,多且旨

鱧,鮦也。

/酒多而此魚又美也。

魚麗於罶,鰋 yan3 鯉。君子有酒,旨且有

鰋,鮎 nian 也。

/酒美而此魚又有?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

魚旣多又善。

物其旨矣,維其偕矣

魚旣美又齊等。

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魚旣有,又得其時。

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

白華,孝子之潔白也

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

有其義而亡其辭

箋? 此三篇者,鄉飲酒燕禮用焉。曰「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燕禮文。鄉飲酒爲「笙入堂下,鼓南,北面,歌南陔白華華黍是也。孔子論詩,雅頌各得其所,時俱在耳,篇第當在於此。遭戰國及秦之世,而亡之其義,則與眾篇之義合編,故存。至毛公爲詁訓傳,乃分眾篇之義,各置於其篇端。云又闕其亡者,以見在爲數。故推改什首,遂通耳。而下非孔子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