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士昬禮
儀禮目錄:日入三商爲昬。
開篇,士冠禮有「士」,士昬禮沒有「士」
士昬禮第二
【疏】鄭
馬氏不知道是誰。
〔納采〕
昬禮下達,納采用鴈。
【注】達,通也。將欲與彼合昬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采擇之禮。用鴈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
媒氏:《周禮》官職。下通其言:男女之家不親自來往,而媒氏私下已經把意思傳達過了,沒有賈疏所謂陰陽之意。這是在正式行六禮之歬的鋪墊。
結婚年齡。禮記:三十而取,二十而嫁。鄭玄:一定要在這一年。王肅:二十到三十取都可以。如孔子父母:叔梁紇,排行+字+名。野合而生:父親年齡很大,不合禮。
二程、
大鴈順陰陽而知往來,對陰陽變化很瞭解。夫婦之道就是陰陽化生。
「傳重」應該讀 chóng。列維施特勞斯「家屋」:有一箇東西作爲家庭的象徵,誰掌握就是家族長。「重」就是祭祀權。
唐代以前家族合居,宋代以後分家。明淸父母跟孩子不常在一起。明淸買妾失控。
北宋理學家另外的說法:鴈不再偶,非常忠貞。張載二程:夫只一娶,婦只一嫁。否則夫妻合葬就二妻。
【疏】從此下至主人許賔入,授如初禮,陳納采問名之禮。
云「下達」者,謂未行納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辭往來,女氏許之,乃遣使者行納采之禮也。言「下達」者,男為上女為下,取陽倡陰和之義,故云下達。謂以言辭下通於女氏也。是以下記昬辭云「吾子有惠,貺室某也。」注云「稱有惠,明下達」,謂此下達也。
云「納采用鴈」者,昬禮有六,五禮用鴈,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是也。唯納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幣帛可執故也。且三禮不云納,言納者,恐女氏不受。若
鄭云「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采擇之禮」者,欲見納采之前,有此下達之言也。案
云用鴈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者。案
云昬必由媒,交接設紹介者,
云「皆所以養廉恥」者,解所以須媒及設紹介者,皆所以養成男女,使有廉恥也。使媒通之媵御沃盥交之等,皆是行事之漸,養廉恥之義也。
主人筵于戶西,西上,右几。
跟冠禮中冠者喝酒的位置一樣。
【注】主人,女父也。筵為神布席也。戶西者,尊處,將以先祖之遺體許人,故受其禮於禰廟也。席西上,右設几,神不統於人,席有首尾。
禰廟:父廟,士只有一廟。如果是人,席應該東上,左几
【疏】主人至右几〇釋曰:此女將受男納采之禮,故先設神坐乃受之。
〇注主人至首尾〇釋曰:云筵為神布席也者,下文禮賔,云徹几改筵,是為人設席,故以此為神席也。
云「戶西」者,以戶西是賔客之位,故為尊處也。必以西為客位者,以地道尊右故也。知受禮於禰廟者,以
云席西上,右設几,神不統於人者,案
云「席有首尾」者,以
【萑】huán
席不只坐一個人,都以東為上,先上的到右邊。上席由西到東,降席從東下。
使者玄端至。
玄端有玄、黃、雜裳。
【注】使者,夫家之屬,若羣吏使往來者。玄端,士莫夕之服,又服以事於庿,有司緇裳。
【疏】云「使者,夫家之屬」者,案
云「玄端士莫夕之服又服以事其廟」者,此亦如士冠禮,玄端,士莫夕於朝之服也。但士以玄端祭廟,今使者服玄端,至亦於主人廟中行事,故云又服以事其廟也。
士不能有臣,鄭玄擔心「夫家之屬」被誤認為是士的家臣。
莫夕有專門的禮
- 子路委質爲弟子,與孔子是君臣關係。
羣吏。「主人是上士,屬是中士」,則應該服本等。賈疏自亂陣腳。
云「有司緇裳」者,案士唯有三等之裳:玄裳、黃裳、雜裳,此云「緇裳」者,卽玄裳者矣。以其緇玄大同小異也。然士有三等裳,今直言玄裳,據主人是上士而言。案
擯者出請事,入告。
【注】擯者,有司佐禮者。請,猶問也。禮不必事,雖知猶問之,重慎也。
【疏】擯者至入告〇注擯者至慎也〇釋曰:云「擯者,有司佐禮」者,案
云「請猶問也禮不必事雖知猶問之重慎也」者,案
「有司佐禮者」:也不是主人家的家臣。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鄭玄:固,
敦煌論語鄭注殘卷:必,謂成言未肰之事。
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是孔子每行事都要請示。
主人如賔服,迎于門外,再拜。賔不荅拜,揖,入。
【注】門外,大門外。不荅拜者,奉使不敢當其盛禮。
【疏】案
知門外是大門外者,以其大夫唯有兩門,寢門、大門而已。廟在寢門外之東,此下有至于廟門,明此門外是大門外可知也。
加上「以其大夫〔士〕唯有兩門」
天子五門,諸侯三門,大夫兩門。
云不荅拜者,奉使不敢當其盛禮者,此士卑,無君臣之禮,故賔雖屬吏,直言不荅拜。不言辟,若諸矦於使臣則言辟,是以
至于廟門,揖。入,三揖。至于階,三讓。
【注】「入三揖」者,至內霤,將曲揖,既曲,北面揖,當碑揖。
【霤】
【疏】至于至三讓〇注入三至碑揖〇釋曰:凡入門三揖者,以其入門,賔主將欲相背,故須揖。賔主各至堂塗,北面相見,故亦須揖。至碑,碑在堂下三分庭之一,在北曲庭中之節,故亦須揖。但
主人以賔升,西面,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主人阼階上,北面,再拜。
主人帶領賔上臺階,主人上一級,賔跟著上一級。
【注】阿,棟也。入堂深,示親親。今文阿為庪。
庪 gui3
棟:中間最大的樑。
主人拜至:感謝賓客來了。
【疏】主人至再拜〇釋曰:賔則使者也。禮之通例,賔主敵者,賔主俱升。若士冠與此文是也。若
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問孔子曰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焉俄而晏子至孔子問之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賜寡使也何足以識禮也詩曰禮儀卒度𥬇語卒獲晏子之
韓詩外傳 卷四
君步子大,臣步子小而快。
案
【楣】门框的上横部分。
【階上】樓梯上面延伸的部分
授于楹閒,南面。
【注】授於楹閒,明為合好,其節同也。南面,並授也。
【疏】授于楹閒南面〇注授於至授也〇釋曰:楹閒,謂兩楹之閒,賔以鴈授主人於楹閒者,明和合親好,令其賔主遠近節同也。凡賔主敵者,授於楹閒,不敵者,不於楹閒,是以
云「南面並授也」者,以經云南面,不辨賔主,故知俱南面並授也。
- 訝、迓授:面對面授
- 竝授:並排面對同一個方向
並授迓授是鄭玄的表達,經文沒有,所以有人懷疑。
賔降,出,主人降,授老鴈。
【注】老,羣吏之尊者。
【疏】賔降至老鴈〇釋曰:授鴈訖,賔降自西階出門,主人降自阼階,授老鴈。於階立,待後事也。
〇注老羣吏之尊者〇釋曰:大夫家臣稱老,是以
老:主人聘請的人中地位高的。但越看越像家臣。
「家老」一詞來自日本
主人自bi除。如果統一士無臣,那怎麼定義這是士昬禮?
主人給老。
擯者出請。
納采問名是一起的,所以賔要出去。
【注】不必賔之事有無。
【疏】此主人不知賔有事,使擯出請者,亦是不必賔之事有無也。
〔問名〕
賔執鴈,請問名,主人許。賔入,授如初禮。
【注】問名者,將歸卜其吉凶。古文禮為醴。
【疏】此之一使,兼行納采、問名二事,相因又使還須卜,故因卽問名,乃還卜之故,共一使也。
云「主人許」者,擯請入告,乃報賔,賔得主人許,乃入門升堂,授鴈,與納采禮同,故云如初禮也。
言問名者,問女之姓氏,不問三月之名,故下記問名,辭云「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鄭云「誰氏者,謙也。不必其主人之女,是問姓氏也。」然以姓氏為名者,名有二種,一者是名字之名,三月之名是也;一者是名號之名,故孔安國注
還沒成昬禮,不能知道女方的名字,卽三月之名。可這時爲何還不知道姓氏?所以要確定是不是「假外人之女收養之」。但不是這樣。
昬禮卷六:
致命曰:敢納采問名曰: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注】誰氏者,謙也,不必其主人之女。
鄭玄:假定父死,主人是叔父,叔父來主婚。姓一樣,氏可能不同。
【䟽】以其下達乃納采,則知女之姓矣。今乃更問主人女為誰氏者,恐非主人之女,假外人之女收養之,是謙不敢必其主人之女也。其本云問名而云誰氏者,婦人不以名行,明本不問女之三月名。此名,卽姓號之名。若
尚書 孔注云「虞氏,舜名,舜為謚號,猶為名,解之明氏姓,亦得為名。」若然,本問名上氏姓,故云誰氏也。
賈疏:是收養的,不是你家親生的。老師:賈疏有問題。
昬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昬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昬禮也。
【疏】問名者,問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
昬禮 云謂「誰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此二禮一使而兼行之。
孔疏:女方母親是誰的。但經文沒有問母親姓氏的意思。鄭玄沒什麼顧忌,就是問女孩的名字。到了東晉,禮教越發嚴密,問的是女方母親的姓。
次問名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兩儀配合,承天統物,正位乎內,必俟令族,重申舊典。今使使持節、太常某,宗正某,以禮問名。」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詔,問臣名族。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祿大夫、雩婁侯禎之遺玄孫,先臣故豫州刺史、關中侯惲之曾孫,先臣故安豐太守、關中侯叡之孫,先臣故散騎侍郎準之遺女。外出自先臣故尚書左丞孔冑之外曾孫,先臣故侍中、關內侯夷之外孫女,年十七。」
魏晉南北朝女性墓誌,女性原生家庭情況都要說淸。
【制文】皇帝曰咨某官封姓兩儀配合承天統物正位於内必俟令族重章舊典今使使持節太尉封某宗正卿封某以禮問名【荅文】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制,問臣名族,臣女夫婦所生。先臣故某官之遺玄孫,先臣故某官之遺曾孫先臣故某官之遺孫先臣故某官之外孫。女年若干。欽承舊章,肅奉典制,某官臣姓,某稽首頓首再拜,承制詔若女祖以上在,則直云某官臣之孫女等語。
唐禮第一大家吳麗娛:說父母,可能母是妾,而夫婦,就是正妻。北方說夫婦,南方說父母。吳麗娛想到顏之推,江左不諱庶孽,北方重嫡。因爲南方是傳統深厚的羣居大家族,妾和妻之子地位差不多。而北方,由於很多冒姓,很在意嫡庶正統。這是開元禮北朝化的因素。開元禮是爲天子娶妻。
但實際上沒有那麼複雜。老師:如果她父死了,主人不是他父,說「父母」,沒死,是他父親本人是主人,就是「夫婦」。開元禮是模板,晉書稍微變了兩個字。孔穎達作為官方的,還是要考慮實際情況。
〔主人禮賔〕
擯者出,請賔告事畢入告,出請醴賔。
【注】此醴亦當為禮。禮賔者,欲厚之。
【疏】此下至送于門再拜,主人禮賔之事。云「此醴亦當為禮」者,亦
賔禮辭,許。
【注】禮辭,一辭。
【疏】禮賔一辭許者,主人禮賔之常法,鄕已行納采問名,賔主之情已通矣。故畧行一辭而已。
主人徹几改筵,東上。側尊甒醴于房中。
卷五也有「側尊甒醴于房中」
【注】徹几改筵者,鄕為神,今為人。側尊,亦言無玄酒,側尊於房中,亦有篚有籩豆,如冠禮之設。
【疏】徹几改筵者,於戶西禮神,坐徹去,其几於後授賔改設其筵,設側尊甒醴在東房之中,以禮賔也。
經云「東上」者,統於主人。注云「鄕為神今為人」者,為神則西上,為人則東上,不同,故辨之。
云「側尊亦言無玄酒」者,醴糟例無玄酒配之。以其醴象大古質,故
主人迎賔于庿門外,揖讓如初。升,主人北面,再拜。賔西階上,北面,荅拜。主人拂几,授校,拜送。賔以几辟,北面,設于坐左之西階上,荅拜。
【注】拂,拭也。拭几者,尊賔,新之也。校,几足。辟,逡巡。古文校為技。
【疏】云「主人迎賔于廟門外,揖讓如初升」者,如納采時三揖三讓也。
云「主人北面再拜」者,拜賔至此堂飲之,是以
前面兩次都拜至,第三次禮賓還是要拜至。
云「主人拂几」者,此拂几,雖不言外拂內拂,又不言三,案
云「授校」者,凡授几之法,卑者以兩手執几兩端,尊者則以兩手於几閒執之,授皆然。是以
云「拜送」者,此當再拜送君。於聘賔則一拜,故
云「賔以几辟」者,以賔卑,故以凡辟聘禮,賔卑,亦云以几辟。
鄭知「校几足」者,
齊物論也有几。
吳廷華質疑鄭玄,禮都有相親之義,聘禮實際只是省了拜至的文字,其實都有。但只是理解經文的方式不同。
賛者酌醴,加角柶,面葉,出于房。
【注】賛,佐也,佐主人酌事也。賛者亦洗酌,加角柶,覆之如冠禮矣。出房,南面,待主人迎受。古文葉作擖。
【疏】賛者至于房〇注賛佐至作擖〇釋曰:云「賛者亦洗酌加角柶覆之如冠禮矣」者,案
主人受醴,面枋,筵前西北面。賔拜受醴,復位,主人阼階上,拜送。
【注】主人西北面,疑立,待賔卽筵也。賔復位於西階上,北面,明相尊敬。此筵不主為飲食起。
【疏】經唯云主人西北面,知疑立者,
云「賔復位於西階上北面,明相尊敬此筵不主為飲食起」者,但此筵為行禮,故拜及啐,皆於西階也。
疑立:凝立,站著很長時間。
吳廷華:無事而立,不可能長時間不動。曹元弼反駁:不動表示尊重,不管多長時間都可以。
1210 賛者薦脯醢。
【注】薦,進。
賔卽筵坐,左執觶,祭脯醢,以柶祭醴三。西階上北面坐,啐醴,建柶,興,坐奠觶,遂拜。主人荅拜。
酒杯放左手表明不再喝。
【注】卽,就也。左執觶,則祭以右手也。凡祭於脯醢之豆閒,必所為祭者,謙敬示有所先也。啐,嘗也,嘗之者,成主人意。建猶扱也。興,起也。奠,停也。
【疏】此經云坐奠觶,遂拜。言遂者,因事曰遂,因建柶興坐奠觶不復興,遂因坐而拜。
鄭云「祭以右手」,出于
云「凡祭於脯醢之豆閒」者,謂祭脯醢俎豆,皆於豆閒。此及
云「必所為祭者謙敬示有所先也」者,案
云「啐嘗也嘗之者成主人意」者,主人設饌望賔為美之。今客嘗之告旨,是成主人意也。
告訴主人這是好酒。
要出來,=祭覆醢
賔卽筵,奠于薦左,降筵,北面,坐取脯。主人辭。
【注】薦左,籩豆之東。降,下也。自取脯者,尊主人之賜,將歸,執以反命。辭者,辭其親徹。
【疏】此奠於薦左,不言面位下賛禮婦,奠于薦東,注云「奠于薦東升席奠之」,此云「奠于薦東,升席奠之」,明皆升席南面奠也。必南面奠者,取席之正,又祭酒,亦皆南面,並因祭酒之而奠之,則冠禮禮子亦南面奠之。
云「降下也自取脯者,尊主人之賜將歸執以反命」者,案下
冠禮取脯給母,這裏是完成的證據
這裏是代表,地位平等;冠禮地位
鄭玄在解釋辭的什麼。
賔降,授人脯,出。主人送于門外,再拜。
【注】人,謂使者從者。授於階下,西面,然後出去。
【疏】鄭知「人謂使者從者」者,以其此脯,使者將歸,故授從者也。又知授於階下,西面,然後出去者,以其賔位在西,授脯。文在出上,故知西階下西面授之,然後出去也。
一起來的人是在階下等。
〔納吉〕
納吉用鴈,如納采禮。
納吉是第三隻鴈。一句就完了。請期用第四隻鴈。
【注】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㛰姻之事,於是定。
【疏】案上文納采在前,問名在後,今此不云「如問名」,而云「如納采」者,問名賔不出大門,故此納吉如其納采也。
鄭知義然者,案下
定:1、確定要取。2、雙方互相承認互相地位。
昬禮旣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壻使人弔。如壻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弔。
必使人弔者,未成兄弟。 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禮,宜各以其敵者也。父使人弔之辭云「某子聞某之喪,某子使某如何不淑。」母則若云「宋蕩伯姬聞姜氏之喪,伯姬使某如何不淑。」凡弔辭一耳。 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弔禮不可廢也。伯父母又不在,則稱叔父母。 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必致命者,不敢以累年之喪使人失嘉會之時 壻免喪女之父母使人請壻弗取而后嫁之禮也請請成昬 女之父母死壻亦如之女免喪壻之父母亦使人請其巳葬時亦致命
汪中
不過昬禮第二天早上見舅姑,纔筭成婦。如果前一天晚上死了,要安葬在娘家而不能葬壻家。如果舅姑已沒,要三月廟見,三月之後廟見纔筭成婦。
唐律分已廟見未廟見,不管父母是否在。
〔納徵〕
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注】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昬禮。用玄纁者,象陰陽備也。束帛,十端也。
【疏】此納徵無鴈者,以有束帛為贄故也。是以
云用玄纁者,象陰陽備也。「束帛,十端也」者,
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為聲。納幣用緇,婦人陰也。凡於娶禮,必用其類,五兩十端也。必言兩者,欲得其配合之名。十者象五行十日相成也。士大夫乃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穀圭,諸侯加以大璋。雜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然則每端二丈。
「若彼據庶人,空用緇色無纁」?是因為「士大夫乃以玄纁束帛」與此經衝突,所以
刑不上大夫,何尊大夫;禮不下庶人,欲勉民使至於士。故禮為有知制,刑為無知設也。庶人雖有千金衣弊不得服。刑不上大夫者,據禮無大夫刑。或曰撻笞之刑也。禮不及庶人者,謂酬酢之禮也。
〔請期〕
請期用鴈。主人辭,賔許,吿期,如納徵禮。
【注】主人辭者,陽倡陰和,期日宜由夫家來也。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卽告之。
【疏】請期如納徵禮,納吉禮如納采禮,案上納采之禮,下至主人拜送於門外,其中揖讓升降,及禮賔迎送之事,此皆如之。
婿之父使使納徵訖,乃下卜㛰月,得吉日,又使使往女家告日,是期由男家來。今以男家執謙,故遣使者請女家。若云期由女氏,故云請期。女氏知陽倡陰和,當由男家出,故主人辭之。使者既見主人辭,遂告主人期日也。是以下
親迎之前有沒有終止婚姻的可能?清代袁枚事件之後,
《曾子問》納徵之後女方父母死了怎麼辦?夫家應該穿齊衰,到女方,就像自己父母死了一樣。服喪三年之後再問是否繼續婚姻,如果不繼續再改嫁。納徵是名義上的關係,而非實質上的。
如果親迎已經在路上了,得知女方父母死了怎麼辦?
清代學者據此,只要親迎沒到女方家,都可以反悔。見舅姑之前,都不是這家的新婦。
期初昬,陳三鼎于寢門外,東方北面北上。其實特豚,合升,去蹄,舉肺脊二,祭肺二,魚十有四,腊一,肫,髀不升,皆飪,設扃鼏。
【肫】chún腊之全者。
【髀】bì大腿
【飪】
猶太教:有蹄的動物馬牛豬不能吃,無鱗的魚不能吃。中國:把蹄、鱗去掉再祭祀。
考古專家也說不清鼎哪個是正面也說不清。
腊xi:風乾肉。
【注】期,取妻之日。鼎三者,升豚、魚、腊也。寢,壻之室也。北面,鄕內也。特,猶一也。合升,合左右胖升於鼎也。去蹄,蹄甲不用也。「舉肺脊」者,食時所先舉也。肺者,氣之主也,周人尚焉。脊者,體之正也,食時則祭之。飯必舉之,貴之也。每皆二者,夫婦各一耳。凡魚之正十五,而鼎減一為十四者,欲其敵偶也。腊,兔腊也。肫或作純,純,全也。凡腊用全,髀不升者,近竅,賤也。飪,孰也。扃,所以扛鼎。鼏,覆之。古文純為鈞,髀為脾,今文扃作鉉,鼏皆作密。
舉:拿來吃。十四條魚的原因:夫婦要平分七條。
竅:肛門
【疏】此文下盡合𢀿一節,論夫家欲迎婦之時,豫陳同牢之饌也。
【卺】jin3
云「陳三鼎於寢門外東方北面北上」者,謂在夫寢門外也。言東方北面,是禮之正,但數鼎,故云「北面北上」,則此及少牢皆是也。
「辟大夫」?少牢饋食:大夫,特牲饋食:士。大夫可以當門。
「喪禮少變在東方」錯,陳鳳梧合刻,作「喪禮小斂在東方」。小斂:人穿上出殯的衣服,還沒進棺材,還不忍心跟生人有差別。
「大斂大奠」錯,作「大斂奠」。「陳鼎皆如大斂奠」錯,羅文超作「陳鼎皆如小斂奠」。
「是喪禮既夕變也」改法很多:「是喪禮變也」「是喪禮少變也」。
宋代人見到最早的經注疏是朱熹
廖明飛似乎是 2009 級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學碩士。
云「期娶妻之日」者,此陳同牢之饌,下云親迎之禮,其中無厥明之文,明是娶婦之日也。
云「鼎三者升豚魚腊也」者,卽經文自顯也。
云「寢壻之室也」者,命士以上之父子異宮,自然別有寢。若不命之士父子同宮,雖大院同居其中,亦隔別各有門戶。故經緫云「寢門外也」。
云「合升,合左右胖,升於鼎也」者,以夫婦各一,故左右胖俱升。若祭,則升右也。
云「去蹄蹄甲不用也」者,以其踐地穢惡也。
云「舉肺脊者食時所先舉」者,案下文賛者告具,揖婦卽對筵,皆坐祭,祭薦黍稷。肺,卽此祭肺也。
下又云「賛爾黍稷授肺脊皆食,以湆醬,皆祭舉食舉也」,卽此舉肺脊也。祭時二肺俱有生人,唯有舉肺,皆祭今,此得有祭肺者,
云「肺者,氣之主也周人尚焉」者,案
云「脊者體之正也,食時則祭之」者,對祭肺未食時祭也。
云「飯必舉之貴之也」者,但一身之上體,緫有二十一節,前有肩、臂、臑,後有肫、胳、脊,在中央有三脊、正脡、橫脊,而取中央正脊,故云體之正。凡云先以對後,案
云「每皆二者夫婦各一耳」者,釋經多之義云「凡魚之正十五」,而鼎減一為十四者,據
云「欲其敵偶也」者,夫婦各有七也。此夫婦鬼神陰陽,故同祭禮十五而去一。若平生人,則與此異,故
云「腊免腊也」者,少牢用麋腊,士兔腊可知。故
云「肫或作純。純全也,凡腊用全」者,此或
云「今文鼏皆作密」者,鄭以省文,故兼下綌幂緫疊之,故云皆也。
設洗于阼階東南,
【注】洗,所以承盥洗之器棄水者。
饌于房中。醯醬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黍稷四敦,皆葢。
【注】醯醬者,以醯和醬。生人尚褻味。「兼巾之」者,六豆共巾也。巾為禦塵,葢為尚溫,
【疏】鄭知「以醯和醬」者,得醯者無醬,得醬者無醯。若和之,則夫妻皆有,是以知以醯和醬也。
云「生人尚褻味」者,此文與
大羹湆在爨。
【注】大羹湆,煮肉汁也。大古之羹無鹽菜。爨,火上。
【疏】湆與汁一也。知大古之羹無鹽菜者,
尊于室中北墉下,有禁。玄酒在西。綌幂加勺,皆南枋。
【注】墉,牆也。禁所以庪甒者。玄酒,不忘古也。綌,麤葛。今文枋作柄。
【疏】尊于至南枋〇注墉牆至作柄〇釋曰:云「禁所以庪甒者」,
云「玄酒不忘古也」者,古謂黃帝已前,以
1221
尊于房戶之東,無玄酒,篚在南,實四爵,合𢀿。
【注】無玄酒者,畧之也。夫婦酌於內尊,其餘酌於外尊。合𢀿,破匏也。四爵兩𢀿,凡六,為夫婦各三酳。一升曰爵。
匏:切開的瓜
【疏】尊于至合𢀿〇注無玄至曰爵〇釋曰:云「無玄酒者,畧之」者,此對上文夫婦之尊有玄酒,此尊非為夫婦,故畧之也。
云「夫婦酌於內尊其餘酌於外尊」者,據上文玄酒知之。
云「一升曰爵」者,
〔親迎〕
主人爵弁、纁裳、緇袘,從者畢玄端,乘墨車,從車二乘,執燭前馬。
【注】主人,壻也,婿為婦主。爵弁而纁裳,玄冕之次。大夫以上親迎冕服,冕服迎者,鬼神之,鬼神之者,所以重之親之。纁裳者,衣緇衣,不言衣與帶,而言袘者,空其文,明其與袘俱用緇。袘謂緣,袘之言施,以緇緣。裳,象陽氣下施。從者,有司也。乘,貳車從行者也。畢猶皆也。墨車,漆車,士而乘墨車,攝盛也。執燭前馬,使徒役持炬火居前炤道。
去親迎,士爵弁,大夫冕服,非常重視。有司從者都是玄端。
攝盛:平時去宗廟也不用墨車。
燭:火炬
緇衣:黑邊
【袘】
【疏】主人至前馬〇釋曰:此至俟于門外,論婿親迎之節。
〇注主人至炤道〇釋曰:云「主人婿也」者,以其親迎向女家,女父稱主人,男稱婿,已下皆然。今此未至女家,仍據男家而言,故云「主人是婿為婦主」,故下「親迎至男家」婿還稱主人也。
云「爵弁而纁裳」者,下爵弁亦冕之類,故亦纁裳也。云「玄冕之次」者,鄭注
云「大夫以上親迎冕服」者,士家自祭,服玄端助祭,用爵弁,今爵弁用助祭之服,親迎一為攝盛則卿大夫朝服以自祭助祭,用玄冕親迎,亦當玄冕攝盛也。若上公有孤之國,孤絺冕,卿大夫同玄冕;矦伯子男無孤之國,卿絺冕,大夫玄冕也。孤卿大夫士為臣,卑,復攝盛,取助祭之服以親迎,則天子諸矦為尊則衮矣。不須攝盛,冝用家祭之服,則五等諸矦玄冕以家祭,則親迎不過玄冕。天子親迎當服衮冕矣。是以
云「冕服迎者鬼神之鬼神之者,所以重之親之」者,
云「纁裳者,衣緇衣,不言衣與帶,而言袘者,空其文,明其與袘俱用緇」者,鄭言纁裳者,衣緇衣,言緇衣,卽玄衣,大同故也。上
云「袘謂緣」者,謂純緣於裳,故字從衣。
云「袘之言施」者,義取施及於物故作施也。
云「以緇緣裳,象陽氣下施」者,男陽女陰,男女相交接,示行事有漸,故云「象陽氣下施」,故以衣帶上體同色之物下緣於裳也。
云「從者有司也,乘貳車從行者也」者,以士雖無臣,其僕隷皆曰有司。使乘貳車,從壻大夫已下有貳車,士無貳車,此有者亦是攝也。
云「墨車漆車」者,案
云「士乘墨車攝盛也」者,案
【夏】五色曰夏。
婦車亦如之,有裧。
【注】亦如之者,車同等。士妻之車,夫家共之。大夫以上嫁女,則自以車送之。裧車,裳幃,
此時還不能跟婿一輛車。裧:圍著的東西。
【疏】婦車至有裧〇注亦如至有葢〇釋曰:婦車亦墨車,但有裧為異耳。曰「士妻之車夫家共之」者,卽此是也。
云「大夫以上嫁女則自以車送之」者,案宣公五年冬
云「裧車,裳幃,周禮謂之容」者,案
云「車有容則固有葢」者,
至于門外。
【注】婦家大門之外。
【疏】至于門外〇注婦家大門之外〇釋曰:知是大門外者,以下有「揖入乃至廟」,廟乃大門內,故知此大門外也。
主人筵于戶西,西上,右几。
【注】主人,女父也。筵為神布席。
【疏】主人至右几〇注主人至布席〇釋曰以先祖之遺體許人將告神故女父先於廟設神席乃迎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