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曆志筆記|南齊書

天文志上

開頭記的是宋的天象,為什麼呢?

日蝕

竟然有日蝕記錄了。共五條,有兩條有具體時間。(括號中為《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的南京食分食甚時刻。)

(永明)十年十二月癸未朔(493-01-04),加時在午之半度(元嘉6242=14:59,大明4998=11:59,真實13:36),到未初見日始蝕,虧起西北角,蝕十分之四(0.58 14:40=未時少),申時光色復還。——日食開始比朔晚了一個小時。可「午之半度」不是元嘉算出來的結果。

隆昌元年五月甲戌(494-06-19)合朔,巳時日蝕三分之一(0.98 8:34=辰時少),午時光復還。——算出來的食分跟記載的很不一樣。時間似乎差了半個小時。

月蝕

有三條有加時:

(永明)六年九月癸巳(488-10-07 01:06望),月蝕在婁宿九度,加時在寅之少弱,虧起東北角,蝕十五分之十一。——時間對不上

(哪個月啊?)十五日子時,蝕從東北始,至子時末都旣,到丑時光色還復。

十年十二月丁酉(493-01-18 23:16望),月蝕在柳度,加時在酉之少弱,到亥時月蝕起東角七分之二,至子時光色還復。——的確是亥時

齊書加時已經完全是時間概念而不是方位了。

最後討論交食原理。

案舊說曰「日有五蝕」,謂起上下左右中央是也。交會舊術,日蝕不從東始,以月從其西,東行及日。

  • 於交中,交從外入內者:
    • A 先會後交,虧西南角
    • B 先交後會,虧西北角
  • 交從內出者:
    • C 先會後交,虧西北角
    • D 先交後會,虧西南角
  • 日正在交中者:
    • E 則虧於西,故不嘗蝕東也

若日中有虧,名爲黑子,不名爲蝕也。

漢尙書令黃香曰:“日蝕皆從西,月蝕皆從東,無上下中央者。”春秋魯桓三年日蝕,貫中下上竟黑。疑者以爲日月正等,月何得 小而見日中。鄭玄云:“月正掩日,日光從四邊出,故言從中起也。”

大概是日環食,古人認為日月大小相等,怎麼會有周圍一圈。鄭玄解釋說日光從四周溢出來了,所以看上去有一圈,實際上兩者一樣大。

王逸以爲「月若掩日,當蝕日西,月行旣疾,須臾應過西崖旣,復次食東崖,今察日蝕,西崖缺而光已復,過東崖而獨不掩」。逸之此意,實爲巨疑。

王逸說日食原理。說實際上是西角開始食後,就復原了,東邊沒有食,說明他看到的日食是偏食,只擦過了一個角。「巨疑」:巨大的疑惑;非常疑惑。

接下來說月食原理,「先儒」是誰,「說者」又是誰?

先儒難“月以望蝕,去日極遠,誰蝕月乎”?

——說者稱“日有暗氣,天有虛道,常與日衡相對,月行在虛道中,則爲氣所弇,故月爲蝕也。雖時加夜半,日月當子午,正隔於地,猶爲暗氣所蝕,以天體大而地形小故也。暗虛之氣,如以鏡在日下,其光耀魄,乃見於陰中,常與日衡相對,故當星星亡,當月月蝕”。

今問之曰:“星月同體,俱兆日耀,當月之蝕,星不必亡。若更有所當,星未嘗蝕,同禀異虧,其故何也?”

——荅曰:“月爲陰主,以當陽位,體敵勢交,自招盈損。星雖同類,而精景陋狹,小毀皆亡,無有受蝕之地,纖光可滿,亦不與弦望同形。”

又難曰:“日之夜蝕,驗於夜星之亡,晝蝕旣盡,晝星何故反不見?”

——答之曰:“夫言光有所衝,則有不衝之光矣;言有所當,亦有所不當矣。夜食度遠,與所當而同沒;晝食度近,由非衝而得明。”

又問:“太白經天,實緣遠日。今度近更明,於何取喩?”

——荅曰:“向論二蝕之體,周衝不同,經與不經,自由星遲疾,難蝕引經,恐未得也。”

月食原理是,「日有暗氣,天有虛道」,而且一直與太陽相對,月亮進入以後就月食了。又駁難道,月亮和星星都是受太陽光照而亮,為何只有月食,星星不食?回答說星星太小了,只要有一點點光就可以亮,所以不會受影響。最後兩句不知道什麼意思。

日光色

顏色、黑子、日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