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錫晉文矦秬鬯、圭瓚,作文矦之命 。
【史記晉世家】晉文公五年五月丁未,獻楚俘于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晉矦爲伯,賜大輅,彤弓矢百、旅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瓚,晉矦三辭,肰後稽首受之。周作
【周本紀】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晉,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弓、矢,爲伯,以河內地與晉。
【新序善謀】晉文公時,周襄王有弟太叔之難,出亡居鄭。晉矦以師逆王,王入于王城,取太叔于溫,殺之。晉矦朝王,王享醴,命之侑。其後三年,文公再會諸矦以朝天子,天子賜之弓矢、秬鬯,以爲方伯,
【王】幽王旣滅,平王東遷,晉文矦、鄭武公夾輔王室。晉爲大國,功重,故平王命爲矦伯。
【傳】以圭爲杓柄謂之圭瓚。幽王爲犬戎所殺,平王立而東遷洛邑,晉文矦迎送安定之,故錫命焉。
【疏】圭瓚者,酌鬱鬯之杓,杓下有槃,瓚卽槃之名也。……
【後案】王孔皆謂幽王旣滅,平王東遷,晉文矦定王室,故王命之。……則馬融解此篇亦當同
【孫】劉向所引
王若曰:「父義和!
【馬】王順曰「父能以義和我諸矦。」
【鄭】義讀爲儀,儀、仇皆匹也。故名仇字儀。
【傳】文矦同姓,故稱曰父。義和,字也。
【疏】
【後案】日本山井鼎
古者書「儀」爲「義」,今時所謂義爲誼。〔說了一堆儀、仇訓匹的例子〕
鄭解「義」不解「和」,葢和是聲之助也。
【孫】馬氏不以「義」爲文矦名,亦同古說。
丕顯文武,克愼明德,
【傳】大明乎文王、武王之道,能詳愼顯用有德。
【後案】傳謬謂文矦……而「克愼明德」若亦謂文矦,則僞孔亦知其不可解爲「能詳愼顯用有德」,謬甚矣。……夫「丕顯」云云,若使果稱文矦,非謂文武,則昭升之上,當別以文王起文
【孫】明與孟通,
昭升于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于文王。
【馬】昭,明也。上謂天,下謂人。
【傳】更述文王所以王也。……上天集成其王命,德流子孫。〔普通平民會不會有這樣一種神聖感呢?佗們會覺得作爲統治者的文王家族,德流子孫,自己會感到驕傲嗎?〕
【孫】
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
【漢書谷永傳】亦惟先正,克左右。……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者也。【師古】
【鄭】先正,先臣,謂公卿大夫也。
【傳】君旣聖明,亦惟先正官,賢臣能左右明事其君,所以肰。〔上古本又標點錯了〕
【後案】正,長,
【孫】顏氏誤也。
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從,肆先祖懷在位。
【傳】文王君聖臣良,於小大所謀道德,天下無不循從其化,故我後世先祖歸在王位。
【後案】平王先世穆王,周行天下,終沒祗宮,可言歸。昭王南征,厲王流彘,皆不得歸……此懷亦安意也。〔以史實訓詁〕
【孫】越,三體石經作粵。
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
【傳】我小子而遭天大罪過,父死國敗,祖業隤隤。
【孫】見
殄資澤于下民,侵戎我國家純。
〔上古本又標點錯了〕
【王】殄絕其先祖之澤於下民,侵犯兵寇,傷我國家甚大,謂犬戎也。
【傳】言周邦喪亂,絕其資用惠澤於下民,侵兵傷我國及卿大夫之家,禍甚大。
【疏】民不自治,立君以養之。民之資用,是王者佑助以得之。〔「資澤」,是從王的角度說的。而王肅是從先祖的角度說的〕
【後案】以純爲大者,
【孫】純爲大,不詞。古屯、純通字,葢言兵侵者爲我國家屯難也。
大雅 純嘏爾常矣。箋:純,大也。
卽我御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
【漢書成帝紀】卽我御事,罔克耆壽,咎在厥躬。【文穎】我周家用事者,無能有耆壽賢者,使國之危亡,罪咎在其用事者也。【師古】「咎在厥躬」,平王自謂
【傳】所以遇禍,卽我治事之臣,無有耆宿、壽考、俊德在其服位,
【疏】自恨己弱,不能致得賢臣,恐又不能自立也。
【後案】日本山井鼎
【孫】卽,
予則罔克。」
【傳】我則材劣,無能之致。
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
【傳】同姓諸矦在我惟祖惟父列者,其惟當憂念我身。
【孫】江氏聲以爲祖行、父行之諸矦,火卽謂祖禰在天之靈也。
伊者,
嗚呼!有績,予一人永綏在位。
【史】有繼余一人
【傳】能有成功,則我一人長安在王維。言恃諸矦。
【孫】綏,俗字,當從
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汝肇刑文、武,
【傳】汝今始法文武之道矣。
【疏】不知所斥,以晉之上世有功名者惟有唐叔耳。
【孫】
用會紹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傳】當用是道合會繼汝君以善,使追孝於前文德之人。汝君,平王自謂也。
【後案】此經文人亦謂文矦之顯祖唐叔也。
汝多修,扞我于艱。若汝,予嘉。」
【王】如汝之功,我所嘉也。
【傳】戰功曰多。言汝知功多甚修矣,乃扞我於艱難。謂救周誅犬戎。汝功我所善之。
【疏】若,訓如也。如汝之功,我所善也。
【後案】
【孫】扞,說文作「㪋」。
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寧爾邦。
【傳】遣令還晉國,其歸視汝眾,安汝國內上下。
【後案】
【孫】
- 宋均
?-76 ,字叔庠,東漢經學家,南陽郡安眾今河南省鄧州市東北 人。其父宋伯,在漢光武帝建武初年擔任五官中郎將。宋均年少以父任爲郎。十五歲時,好經書,常以假日往經學博士處受業,精通詩 、禮 ,善於論辯。先後官辰陽縣長、上蔡縣令、九江郡太守。宋均到任辰陽長後,興立學校,對在其地推廣儒學起了很大作用。光武帝嘉其功,賜以金帛。遷上蔡令,禁人喪葬不得奢靡。
用賚爾秬一鬯卣、
- 卣: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
【傳】黑黍曰秬,釀以鬯草。不言圭瓚可知。卣,中尊也。〔爾雅〕-
【疏】鄭云「鬱,鬱金香草也。築鬱金煑之,以和鬯酒。」
鄭玄云「鬯,釀秬爲酒,芬香調暢於上下也。」如彼鄭說,釀黑黍之米爲酒,築鬱金之草煑以和之,此傳言「釀以鬯草」,似用鬯草合釀。
【後案】秬鬯若築鬱金草煑和之,則名鬱鬯。鬯非草名。……此傳乃云「釀以鬯草」,則非是。
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
【傳】彤,赤;盧,黑也。諸矦有大功,賜弓矢,肰後叀征伐。彤弓以講德習射,藏示子孫。
【疏】〔「盧」作「玈」。這是爲什麼呢?爲何不一起改了?難道作疏在正經文之前?〕
鄭玄以此彤弓、玈弓爲
【後案】
馬四匹。
【傳】四匹曰乘。矦伯之賜無常,以功大小爲度。
【疏】鄭玄云「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使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諸有德美見記也。」肰則得秬鬯之賜,當遍告宗廟,此傳惟言告始祖者,舉祖之尊者言之耳。〔那麼有可能是鄭玄體系不一樣嗎?〕
父往哉!柔遠能邇,惠康小民,無荒寧。
【傳】懷柔遠人必以文德,能柔遠者必能柔近,肰後國安。安小人之道必以順,無荒寧廢人事而自安。
【疏】惠,順也。康,安也。
【孫】
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
【鄭】都,國都也。鄙,邊邑也。言都不言鄙,由近以及遠也。
【傳】當簡核汝所任,憂治汝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則汝用有德之功成矣。〔能腦補出這麼多東西也是厲害,怎麼想出來的啊〕
【後案】鄭以都爲國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