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仲,字。
【疏】周公囚之郭鄰,至死不赦。
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
【史】召公爲保,周公爲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
【鄭】奄國在淮夷之北。【孫】
【鄭】此伐淮夷與踐奄,是攝政三年伐管蔡時事。【孫】
⋯⋯鄭用今文說也。據此,則編篇當在
【鄭】踐讀爲翦。翦,滅也。凡此伐諸叛國,皆周公謀之,成王臨事乃往。
【傳】成王卽政,淮夷奄國又叛。王親征之,遂滅奄而徙之。
【疏】
【孫】
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
【鄭】奄旣滅矣,其君佞人,不可復故,欲徙之于齊地,使服于大國。
【疏】杜預云: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是蒲姑爲齊地也。
禮,天子不滅國。諸矦有罪,則殺其君而擇立次賢者。
【孫】
江氏聲云「據
蔡叔旣沒,王命蔡仲,踐諸矦位,作蔡仲之命 。
【傳】以罪放而卒。成王也。父卒命子,罪不相及。
【疏】昭十二年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
【傳】謂武王崩時。
羣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
【傳】郭鄰,中國之外地名。從車七乘,言少。
【後辨】
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傳】三年之後,乃齒錄封爲霍矦。
【疏】不得與兄弟年齒相次。
霍叔葢在京邑,聞管蔡之語,流傳其言。
【後辨】
蔡仲克庸袛德,周公以爲卿士。
【傳】蔡仲能用敬德
周公圻內諸矦,二卿治事。
【疏】周公爲畿內諸矦,得立二卿,以蔡仲爲己之卿士。〔我還以爲命爲王之卿士〕
【後辨】
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
【傳】叔之所封,圻內之蔡。仲之所封,淮汝之閒。
【疏】杜預云「武王封度於汝南上蔡,至平矦徙新蔡,昭矦徙居九江下蔡。」
【後辨】閻若璩曰「⋯⋯此惟周宣王弟友初封畿內咸林之地名。鄭後徙溱洧之閒,施舊號於新邑,亦名鄭,未聞蔡復爾。」管叔始封卽在滎陽京縣東北,非西周畿內,則蔡叔始封亦卽在汝南
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
【傳】言汝循祖之㥁,改父之行〔可是祖是誰呢〕
【後辨】又「乃祖」二字,
肆予命爾矦于東土,往卽乃封。敬哉!
【傳】當修己以敬哉。〔不知爲何會冒出「修己以敬」〕
-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
孔曰:敬其身 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人。孔曰:人,謂朋友九族 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孔曰病猶難也
爾尙葢前人之愆,惟忠惟孝;
【傳】掩葢前人之過。
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
【傳】汝乃行善跡,用汝身,使可蹤跡而法循之。〔沒解釋淸楚〕
率乃祖文王之遺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
【後辨】此篇以祝佗爲藍本,自篇首至此,全取其語。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
【傳】惟愛己者則歸之。
爲善不同,同歸于治;爲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
【傳】而治亂所歸不殊,宜愼其微。
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
【傳】汝其戒治亂之機哉。
【後辨】僖五年
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傳】勉汝所立之功,親汝四鄰之國
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
【傳】當安小民之居,成小民之業,循用大中之道。
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則予一人汝嘉。」
【傳】非禮義勿視聽。〔旣肰那麼喜歡用論語,會不會僞傳作者和僞經作者是同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