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老人的成就皆知,其樸實的言語中透出的真摯而熱烈的內心打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他在《小狗包弟》中以他人未有的視角審視自己,對小狗的懺悔及對自身的反省與那些詛咒時代的作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的深度使我們每個人肅然起敬。
《家》是巴金代表作之一,它從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情節越來越起伏不定,內心越發激動不已。作品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運。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著梅,但被他的父親用占周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送到城郊,以至其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爲,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爲敷衍,毫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也是悲哀,這個悲哀是麻木的社會造成的,麻木者卻不以爲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爲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是在家裏最早取得勝利的人。
覺新是受過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且不滿家庭的專制,但處於長房長孫這樣特殊的位置,加上封建禮教的約束,使他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的性格。導致他的思想和行動總是很矛盾,結果就是奉行「作揖主義」。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娶瑞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給他帶來無窮的痛苦,卻又無可奈何。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後來,辦高老爺的喪事時,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爲由把即將臨盆的瑞珏趕到郊外生產,瑞珏難產而死,覺新因習俗禮教無法見她最後一面,在悲痛之下轉而支持覺慧離開這個破碎的家,前往上海尋找未知的未來。覺民與覺慧比較熱忠,在傳統一些毫無意義可笑的儀式中,他們窒息;看到叔〻克定在外弄了另一個小公館,克安嫖妓,以及長輩齷齪的勾當,他們厭惡。種〻「叛徒」的行徑,遭到爺〻的訓斥懲罰。而覺新仍服從傳統,順著長輩的意志去做自己不願的事。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〻卻爲他定下親事,對此他很是反感,因爲髙老太爺想把她給馮樂山作小老婆,鳴鳳不願便投湖自殺,覺慧覺得在這個家待不下去。便一直找機會脫離家族,最後在覺新幫助下離家出走。梅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在父母包辦下,嫁給省城外一個姓趙的人家,可惜結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〻對她不好,只好回娘家來。回省城以後,她和覺新雖然盡量避免接觸,但是他和覺新之間的感情卻始終不能泯滅。梅有流不盡的淚水,只好在憂鬱苦悶、悲傷中漸〻消瘦,最後含冤而去。鳴鳳是階級壓迫的受難者。痛心疾首而又無力反抗的力量禁錮著她的感情,她與覺慧愛戀,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對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擺佈。人與奴、愛與卑在這個少女的心中,這兩對矛盾越來越尖銳交鋒越來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壓迫階級對壓迫階級的強烈反抗,她到底用清白之驅捍衛了自己作爲人的尊嚴;她用自己年輕優美的生命向專橫殘酷的封建等級制度提出最嚴厲的抗議。她的死加速了髙家摔落,尤其在家壘築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頑固高牆上打開了一道缺口,喚醒了髙家第一個叛逆者——覺慧。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線希望的火芒。正如覺民所讚歎的那樣。她能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上女子師範,還想與覺民等一起去外語專科學校。她還寫了剪髮有十大好處的文章,在刊物上發表。男女同校,好剪髮,這對封建衛道者來說是不堪設想的。表現了她對封建禮教的蔑視和爭取自由解放的氣魄和膽量。
家中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到位,而對景物同樣有很深的功力。如「風刮得很緊,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樣在空中飛舞,沒有目的地四處飄落。左右兩邊牆腳卻各有一條白色的路,好像給中間滿是水泥的石板路鑲了兩道寬邊。」一下子降黑夜寒冷的場景描寫出來,奠定了全書矛盾、恐怖的氣氛。
家是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真實寫照,各種矛盾衝突交匯,這部作品爲我們當代對時代的認識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老師評語 A- 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