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觀之,范曄的鄭弘傳沒有祥瑞,確是有意爲之
一
在范曄
司馬彪
鄭弘爲縣令,政化大行。民王逢得路遺寶物,懸於衢道,求主還之。[^3]
言鄭弘任騶令期間道不拾遺。
而謝承
〔鄭弘字巨君,爲騶令〕勤行德化,部人王逢等得路遺寶物,懸於道衢,求主還之。魯國當春大旱,五穀不豐,騶獨致雨偏熟。永平十五年,蝗起泰山,流被郡國,過騶界不集。郡因以狀聞,詔書以爲不然,遣使案行,如言。
〔鄭弘爲臨淮太守〕,消息繇賦,政不煩苛,〔修身率下,臨事詳愼〕。行春天旱,隨車致雨。〔有兩〕白鹿方道,夾轂而行。弘怪問主簿黃國曰:「鹿爲吉爲凶?」國拜賀曰:「聞三公車轓畫作鹿,明府必爲宰相。」〔後弘果爲太尉〕。
鄭弘爲太尉,固讓不就。西曹掾曰:「天子已白陵廟,宜當拜。」
元和元年,有詔以鄭弘爲太尉。時旱,朝廷百僚皆暴請雨。夏炎熱,小雨,羣官即還舍。弘彌日不旋,大雨澍,稼穡遂豐。
永平之初,[^4] 太尉鄭弘臨朝蹇諤,日旰忘食。[^5]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神異的祥瑞
二
在漢代人的觀念中,「治政之本,必順陰陽」[^6],政治的核心是調順陰陽,遵循天道。自徐防開始,「三公以災異免」成爲慣例。[^7] 天象因此成爲判斷官員是否行善政最重要的標準。遍檢
降澍
有求雨而降澍的。爰延任轉議郎,到東海郡求雨,「豐澤應澍雨,與京師同日俱霈」,因爲求雨成功,他一回朝就拜官五官中郎將。[^8] 范書記載有所不同,[^9] 桓帝問爰延「朕何如主也?」答曰「中主」,並直言陳諫,此後拜五官中郎將。戴封任西華令期間,遭遇大旱,禱告無用,便自焚以求雨,「火起而大雨,遠邇嘆服。」[^10] 范書記載相同。[^11]
有出巡而降澍的。「行春」「歷行部邑」是歷行公事,「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桑,振救乏絕。」[^12] 但往往出巡也會成爲一大功績,「吏民希見使者,人懷喜悅。」[^13] 百里嵩任徐州刺史期間遭遇乾旱,出巡行部,經過之處「甘雨輒澍」「入界卽雨,隨車而下。」任濟南相期間,「甘露降於郡。」[^14] 范書百里嵩無傳。王興任弘農太守期間遭遇乾旱,「分遣文學循行屬縣,理冤獄,宥小過,應時甘雨降澍。」[^15] 范書將此句略過,直言「遷弘農太守,亦有善政。」[^16]
有雪冤而降澍的。周暢爲河南尹期間遭遇乾旱,他收葬洛陽城旁客死骸骨,「應時澍雨,歲乃豐稔。」[^17] 還有的記述得更抽象,彷彿成爲一句套話:陸閎任潁川太守期間,「致鳳凰甘露之瑞。」[^18] 此二人范書無傳。張奮「節儉行義,常分損租奉,貽卹宗親」,任司空時遭遇大旱,他上陳時政之宜,和帝率張奮等「幸洛陽獄,卽大雨三日。」[^19] 范書記載相同。[^20]
水火
陳宣通
劉昆學
動物
大鳥黃雀是祥物。名儒楊震講學時「鸛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認爲這是楊震即將登仕的徵兆。他卒未葬之時,「有大鳥五色⋯⋯從天飛下,到震棺前,舉頭悲鳴,淚出霑地。」[^24]「大鳥來止亭樹,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頭淚出。」[^25] 這並非程式化的敘述方式,而是有對大鳥非常詳盡的描述,像真事一般:「其鳥五色,高丈餘,兩翼長二丈三尺,人莫知其名也。」[^26]「鳥蒼色,頸去地五六尺,舒翅廣一丈三尺,莫有能名者。」[^27] 范書記載相同。[^28] 陳弇以
蝗蟲不犯境是地方大治的重要表現。王況任陳留太守期間「善行德政」,蝗蟲「過陳留界,飛逝不集,五穀獨豐。」他後來因此拜爲司徒。[^30] 范書王況無傳。魯恭曾參加白虎觀會議,後拜爲
龍虎也時見記載。沈豐爲零陵守,「愼行重殺,愛民養化」,因而「有三黃龍望府中。」[^33] 范書沈豐無傳。宋均爲九江太守,「退檻穽,進忠良」,「虎遂東渡江」。[^34] 旣遵天道,又盡人事,於是虎患消退。范書記載相同,還有司馬書所未載:蝗「飛至九江界者,輒東西散去。」[^35]
植物
鮑永爲更始大將,後爲司隸校尉,他爲人強硬,任魯郡太守期間,司馬書寫道:「孔子闕里無何荊棘自闢,郡人異之。」[^36] 司馬書將荊棘自闢當作一種祥瑞,來彰顯鮑永任陸軍太守期間安撫百姓的仁政。而范書似乎有一種不同的思路:當時董憲裨將在魯郡屯兵爲害,鮑永前往討伐,有殘留勢力不肯投降,這時孔子闕里荊棘自闢,「永異之」
嘉禾是經典中就出現的的意象,
神
在漢人心中,伍子胥是錢塘江的河神。王閎爲人獨立,「不交豪傑賓客」,他渡錢塘江遭遇大風,乃「拔劍斬水,罵伍子胥,水息得濟。」[^39] 范書王閎無傳。張禹爲揚州刺史,人們都怕江有伍子胥之神,他說「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40] 范書記載相同。[^41]
夢
經師儒宗善讖,能往來陰陽,因而夢境也是他們獲取預言的方式。鄭玄夢孔子造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明年歲在巳。」[^42] 案鄭玄終於建安五年
盜賊
不僅自然天象,卽使盜賊、叛賊的反應,也能反映出傳主的品德。袁閎志節高古,延熹末年,「散髮絕世,欲投迹神林」,築土室自居。黃巾兵起,「賊相約語,不入其閭。」黃巾皆以其賢而避其境。[^45] 范書記載相同。[^46] 面對鄭玄,黃巾也是「見玄皆拜」。[^47] 姜肱通五經,有一次與兄弟同行被劫掠,姜肱希望以身自代,盜賊被他的德行感化,「棄物而去」。[^48]
三
總之,如果地方官能夠順應自然、施行仁政、出巡部邑、理察冤獄、以身求雨,往往會天降甘露,結束乾旱,抑或蝗蟲避境,獨獲豐收,或是生嘉禾,或是虎患自除。如果一個人學識淵博、操守高潔、命中有貴,往往會有白鹿、黃雀、大鳥等祥物降臨,預示著他即將高升。如果一個人品行端正、剛正不阿,那麼河神不會侵犯他,盜賊也會避而遠之。
將諸家後漢書與范曄
共所周知,范曄論史旨在表彰儒學,儀軌天下,而東漢一代讖緯盛行,經師多善讖緯,那麼范曄對玄藐幽深的方技謠讖是怎麼看的?
以此觀之,范曄的鄭弘傳沒有祥瑞,確是有意爲之。
[1] 見范曄
[2] 周天游註解:「初第五倫爲會稽太守,署鄭弘爲督郵,復舉孝廉。故倫爲弘之舉將,弘乃倫之故吏。東漢時故吏舉將有君臣名分,一般終身不敢違逆,故弘見倫,雖位高而每卑下之。」
[3] 周天游
[4] 周天游按:「弘任太尉在元和元年,元和三年免,事見範書章帝紀。汪輯改『永平』作『永和』,黃輯以爲當在章和初,均誤。此『永平』當作『元和』。」
[5] 以上見周天游
[6] 謝承
[7] 謝承
[8] 謝承
[9] 范曄
[10] 謝承
[11] 范曄
[12] 范曄
[13] 司馬彪
[14] 謝承
[15] 司馬彪
[16] 范曄
[17] 謝承
[18] 謝承
[19] 司馬彪
[20] 范曄
[21] 謝承
[22] 司馬彪
[23] 范曄
[24] 謝承
[25] 司馬彪
[26] 司馬彪
[27] 華嶠
[28] 范曄
[29] 司馬彪
[30] 謝承
[31] 司馬彪
[32] 范曄
[33] 謝承
[34] 司馬彪
[35] 范曄
[36] 司馬彪
[37] 袁山松
[38] 范曄
[39] 謝承
[40] 司馬彪
[41] 范曄
[42] 范曄
[43] 司馬彪
[44] 范曄
[45] 謝承
[46] 范曄
[47] 范曄
[48] 謝承
[49] 見范曄
老師建議
- 可参考夏炎《环境史视野下“飞蝗避境”的史实建构》、孙正军《“猛虎渡河”与“飞蝗出境”:中古良吏书写的两种模式》。
- 最好将有修改的地方列表,方便对比。
- 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统计下,类似删去天人感应细节的比例。
- 讨论范晔对方术和谶纬的看法,仅仅依据《方术列传》,显得有些证据不足。似乎还要结合刘宋儒学的发展情况和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