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前水庫
水庫一圈有十公里,建議做好充足準備再來走,身體不好的人儘早放棄。從水庫邊看道士岩:
西漈
西漈就在水庫旁邊,門票也不貴,廿圓。一進大門看到展板上的介紹:
「第一山」三字乃宋太宗所賜。中雁蕩山開山祖師李少和,太平興國年間來到白石山,見玉甑峰拔地擎天,彩雲繚繞,山幽洞邃,乃定居於此。靜修苦練,事聞於朝。淳化年間宋太宗徵兆入京,詢問道術,留住多日。回時賜御書「第一山」。
可惜忘了拍。
藍夾纈曾是浙南婚嫁必備用品。以藍靛爲染液,以戲文情節爲主要紋樣,輔以花鳥蟲獸等吉祥紋樣,是中國傳統染織品中的孤例。從工藝流程來說,藍夾纈的製作包括花板彫刻、靛青打製、夾纈印染。樂清以靛青製作和印染爲勝。
展板上的,我略加修飾 夾纈是一种流行于东亚地区的传统雕版镂空印花防染工艺。在日本称为板缔。中国浙江温州的蓝夾纈已经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本的板缔也已经极其少见,是日本的国有文化遗产。夾纈在中国唐朝最为盛行。夾纈制品常用于服饰面料,也用于屏风、包袱等日用品。后经日本遣唐使流传到日本,朝鲜的夾纈工艺也是由中国传入。18 世纪后,中国的夾纈发展为单色蓝夾纈;日本也向单色发展,成为红板缔和蓝板缔。中国的蓝夾纈在浙南民间用作婚嫁时的被面。蓝夾纈的木版在浙南常用红柴、棠梨木、杨梅、枫树等木材制作,图案以晚清之后流行于当地的戏曲为主。↩
又長見識了,現在知道的溫州地方文化有活字印刷、夾纈、唱詞、甌劇
這裏小溪很好看很好玩。
黃檀硐
從白石水庫往山上再開半小時,就到黃檀硐了。
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入选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浙江省仅黄檀硐村和兰溪市诸葛村入选。黄檀硐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境内,海拔 400 余米。寻访黄檀硐并不容易,虽然有当地向导的带路,一道山路,九曲回旋,时而急弯陡坡,时而高山峡谷,更加山中雾霭,朦飞瀑如练石头语言朦胧胧、隐隐约约,这隐藏于浙南崇山峻岭中的拙朴山村,恰似一处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显得那么不容易的被人触及。
大宅始建于清代,距今已 200 余年。大宅座西北面东南,依山而建,院落规模宏大,属典型的三合院式建筑。正房为五开间,两侧厢房带有楼阁。石砌围墙,院门古色古香,屋内的门窗雕饰亦颇为精美。黄檀硐古寨
村 门位于村西山坡上,石寨门高约 3 米古朴雄伟壮观,寨门两侧是巨石和森林,扼守在险要之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寨门框架整体由石块堆积垒成,原来木门,由于年久失修,木门已经损毁。在过去,黄檀硐村有东南西北四处村口,仅剩下东西两处了。由于村东的马路的修建,进入黄檀硐多走村东的新入口。↩
展板上寫的
黃檀硐村始建於宋寶慶年間,海拔四百餘米。是浙江省爲數不多的未受城鎮化傷害的古村落。黃檀硐群山環抱,東有五龍谷瀑布、關公洞,西有西龍瀑、古城門,南北爲高聳百米的陡峭石壁,形成「㒳溪穿村,石橋橫臥,巷道縱橫交錯,院落毗鄰相接,村口寨門險要狹窄」的肌理。民居多爲上百年的三合院,保留了明清時期的木刻、窗花、雕飾。盧氏宗祠保存完整,門拱、柱礎、木雕、彩畫、戲臺頗具特色。
正當我感嘆這眞是世外桃源的時候,突然看到這箇:
房屋全用石頭壘砌,並不好看。
過了村子有一片廣闊的田地,夾在兩山之間。
從山坡上看盧氏宗祠,是正方形。
村中流過小溪,鋪在石板上,恬淡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