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
九月十九日似乎是「愛國主義教育日」,免費開放入園,於是就進去了。問題來了,爲什麼平時要收門票呢?這豈不是阻礙人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嗎,這些景區太不愛國了!!
破敗的小石橋:
海嶽開襟:位於思永齋以北湖面正中的圓形島嶼上。主體建築在兩層圓壇上。周圍是荷塘:
現在能看到的殘存建築都在長春園,只占整箇圓明園非常小的一部分。之所以都是西式建築,因爲是石頭做的⋯⋯
一箇迷宮:
這就是存在於敎科書中的大水法了:
頤和園
一進門就是蘇州街,沒什麼好看的。最近看到一篇新聞:
从声景的角度看,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要扩展到更大的范围。颐和园管理处在上世纪 90 年代联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复建了苏州街上缺失的建筑。乾隆下江南时,因留恋苏州热闹的街市铺面和物产风俗,命画师绘具图式,将其仿建在自己的皇家苑囿内,后来苏州街被英法联军的大火焚毁。如今看来,苏州街处于并不协调的声音环境内——墙外就是车水马龙的颐和园路,五环主路也近在咫尺,清代江南市井的繁华之声淹没在 21 世纪交通工具的噪音里。 ↩
原來蘇州街是聽聲音的啊!!
從北宮門進去,最先看到四大部洲,鮮明的藏式風格:
琉璃瓦:
仁壽殿:
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殿爲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爲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爲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
石舫:
在佛香閣上東望市區,可以看到奧運塔、微軟大廈、中國尊:
南望湖面,中央電視塔:
再放一張佛香閣標準照:
北海
這兩張照片都是楊同學拍的。那天實在太睏了,根本沒心情看景。
遠眺師大主樓,直線距離大約 4.5km:
避暑山莊
12月底跟楊同學去了承德避暑山莊,可以想像得凍成什麼樣子,兩箇大冤種。先去麥當勞買了早飯,30 圓什麼全餐,打開一看,一塊薯餅,兩小片麪包,一分炒蛋花,兩薄片培根,沒了,用一箇大盒子裝,還有刀叉,也是醉了。楊到的時候正好開始檢票。一看,是雙層的硬座車,第一次看見這種車。我們那車說進水了,就換了一節車廂,隨便坐。第一次見那麼隨便的。一路上四箇多小時,看會書,睡一會,吃吃東西,也就差不多了。220 公里,晃晃悠悠。
這次就我跟楊兩箇人,沒想到這樣也能出團。出火車站的時候看到有人揮著小旗,確認是我們的導遊之後,「其他人呢?」「沒其他人,就你們倆。」我倆笑得不行。
導遊是箇很別緻的叔叔。領我們到筷車一族喫飯,結果,就三箇肉餅,一碗小米粥,也是醉了,好歹點兩箇菜啊。不過肉餅挺好吃的。他每箇景點也就介紹兩句話,也說不出什麼名堂,還有很多廢話。三句話不離他兒子,他兒子是杭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會計,也是大四,要實習了。在出租車上他也直接跟司機聊了起來。承德口音有些接近東北話了。給我們拍照,嘴巴一撅,跟高中班主任一模一樣。再東看西看,「來,往這邊來一點……手拉著書包帶……好」。還有一次,讓我把腳往裏合,可是再合就內八字了,把楊笑得要死。
避暑山莊的宮殿區辦公區其實就是進去的一小塊地,外表都是灰色的,看起來很普通。後面的園林依山而建,不過冬天防火不開放。湖面上都結冰,一尺厚,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轉了一圈,四點半就完了,到雲山飯店,導遊就跟我們說再見了。我穿了船襪 + 長襪 + 鞋子,緊身褲 + 厚棉毛褲 + 外褲,短褏 + 襯衫 + 羊毛衫 + 厚厚長長的羽絨服,但是腳依然很凍,看了下,最低溫 -20℃。
五點直到十一點六箇小時,怎麼打發呢?也不能出去,外面天寒地凍。先點了麥當勞外賣,竟肰眞的送到門口。「金拱門桶」,有雞翅、雞腿之類,一大盒薯格,一箇漢堡,一杯聖代。吃完又覺得上火得很,以後還是不要吃這種油膩的東西。中間讀了會
次日早上吃了很多蔬菜。參觀了普寧寺等三箇寺廟,小布達拉宮很有漢族風。中午在李先生喫牛肉麵,量好少。又在麥當勞等了四十分鐘,點了巧克力派,巧克力融化之後有神奇的魔力,太幸福了。
跟別人出來玩總覺得是走馬觀花,都沒記下什麼東西。又或許是在臺灣的時候想珍惜,所以都記下來,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反而覺得無所謂,看過而已。算了算,自己來的話大槩能省下 150–200,那就算都給導遊也掙不了幾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