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誣筆錄》版本介紹及全文點校

大四上專必歷史文獻學期末作業。要求:每人分一種書,1、歷史上所有的版本,說朙其目前存佚情況。2、梳理這些版本之間的關係,卽描述其版本系統。3、談談其流傳情況,卽藏書鏈。如果前三項不好做,則可以按以下要求:4、談談本書的編纂過程、主要內容及特點。5、談談其史料價値。我的是辯誣筆錄一卷,赵鼎撰。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
只加了一部分下畫橫線,其他的實在沒這閒工夫加了。大學最後一篇作業終於做完啦!!

該書版本較少,難以查到流傳情況,只能對版本情況進行槪述。

版本介紹

辯誣筆錄現收於續修四庫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

趙鼎,有建炎筆錄,已著錄。書後有原序,謂己與修神宗、哲宗實錄時,與衆人意見背馳,故怨讟四起,叢於一身。銷骨鑠,何所不至?今日雖流之極而尙延殘喘者,皆君王委曲庇護之賜。有此僥倖,尙復何言?然前後論列踰數千章,其間寧無傳播失實,風聞文飾之誤者?是以不得不辯,謹擇其要者作辯誣一書云。是書所辯多條,如「權京畿提刑日糾集保甲以拒勤王之師」條、「交結叛將」條、「盜用都督府錢十七萬貫」條、「資善堂汲引親黨」條等,均能追述原委,一一辯解。

其中涉及岳飛事尤多,時已遭秦檜誣枉而死,故趙氏云:己與關繫最爲切害,跡狀靄昧,無以自明,此所以摧心飲血、負屈銜冤、抱恨無窮、死且不忘也。如記趙氏再次爲相,岳飛入朝奏事,請高宗冊立皇子,高宗不悅,鼎亦謂此舉不循本分,大將總兵在外,豈可干預朝廷大事?武人,不知爲此,蓋幕中村秀才教之。故托人轉告,須知終始之道以全功名,而譖者謂鼎欲結以兵脅朝廷,讒人之言,害人之深,實難辯誣。因嘆曰誣告者爲怨嫌之禍小,而忌嫉之禍深,自古皆然,怨嫌之禍可卽釋卽已,忌嫉則無有已時,此最爲可畏者也。凡此,均有以見南初朝政治之複雜。

此本據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李氏萬卷樓刻函海本影印。1

未提示更多有價値的信息。

該書爲南趙鼎所撰。趙鼎生平見本傳 2元學案3趙鼎有文集十卷,四庫全書有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

忠正德文集十卷永樂大典本 趙鼎撰。鼎字元鎭,另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人。登崇守五年進士第。累官尙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卒贈太傅,追封豐國公,溢忠簡。事迹具宋史本傳。初,紹興五年,鼎監修神、哲二宗實錄成,高宗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之,因以名集。史稱其爲文渾然天成,凡軍國機事,多其視草。有奏疏、詩文二百餘篇。紹興正論、陈振孫書錄解題皆作十卷,今久佚不傳。僅就永樂大典散見各條,案时事先后,分類裒綴,得奏議六十四篇、駢體十四篇、古今體詩二百七十四首、詩餘二十五首、筆錄七篇。又据歷代名臣奏議增補十二篇。仍釐爲十卷。计所存者尙二百九十六篇,与宋史所稱二百余篇不符。疑其集本三百餘篇,傳刻宋史者或偶誤「三」字爲二歟?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氣節學術,彪炳史書。本不以詞章争短長,而出其緒餘,無忝作者。蓋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繪句而工者。觀于是集,可以見一斑矣。4

是今所見趙鼎著作皆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所輯出者,辯誣筆錄亦不例外。今所見單行本辯誣筆錄,皆李調元萬卷樓刻函海本。

李調元(1734–1803),字羹堂,號雨村,四川羅江人,曾任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等職。李調元工于詩文,與彭端淑、張問陶並稱「蜀中三才」。所輯函海規模博大,內容宏富,在清代叢書編纂史、文獻學史和蜀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四庫開館。爲編修四库全書,從各地徵求古籍善本,同時朝廷開放宫廷内府藏書,李調元「與往年翰院同館諸人尺素相通」,得借觀內府藏書副本,並僱請書吏抄寫,「復開雕以廣其傳」。5 是故,函海辯誣筆錄四庫本有密切淵源。

函海有諸版本。劉平中敘述道,乾隆壬寅本是最早的版本,現美國國會圖書館存有孤本。後又有甲辰春版,共二十四函。乾隆甲辰冬版,卽本衙版,全三十函。甲辰春與甲辰冬版「在編纂宗旨、編纂體例、收書規模、種類、數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不能混爲一談。」6 王永波提到,國家圖書館藏有乾隆末萬卷樓刻,道光五年李調元之子李朝夔增修本,王昶春融堂集卷 45函海所刻金石存,亦透露出曾在乾隆末年有刊刻。李調元去世前手訂校證,又有嘉庆六年刻本,源於乾隆末年刻本,共四十函。嘉慶十四年李鼎元又進行校正。光緒年間亦有商業性質的刻本。7辯誣筆錄函海第六函。8

辯誣筆錄現最常見之版本爲續修四庫全書影印版 9,題曰「據上海圖書館藏淸乾隆李氏萬卷樓刻函海本影印,原書版框髙一八八毫米,寬二九〇毫米。」但題乾隆本,未知具體是何本。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 1809 秊李氏萬卷樓刻本,是年爲嘉慶十四年。經比對,哈佛藏本與續修四庫本完全相同,則續修四庫本寔爲嘉慶十四年李鼎元校正本。不過也有另一種可能,該書乾隆刻本與嘉慶刻本並無二致。

該書亦收於叢書集成初編五代編年、別史類,弟 3891 冊。

該書亦曾在日本出版,19 世紀由錢屋惣四郎據 1800 年刻本影印,現藏於日本國會圖書館慶應義塾大學圖書館等。是年爲嘉慶五年,則當爲李調元去世前校證本。

該書又有 1968 年藝文出版社之 32 葉單行本。

另,該書臺灣大學圖書館有藏 10(版本信息尙不明確),成都市圖書館光緒函海11

點校

見 文庫


  1.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雜史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弟 91 葉。 ↩︎

  2. 卷 360列傳弟一百一十九 趙鼎,中華書局點校本,弟 11285–11295 葉。 ↩︎

  3. 黃宗羲著,全祖望補修:元學案,陳生、梁運華點校,北亰:中華書局,1986 年,弟 1411–1414 葉。 ↩︎

  4.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 156集部九 別集類九,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年,弟 4037 葉。 ↩︎

  5. 叢書集成初編目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

  6. 劉平中:李調元乾隆諸版函海述略中華文化論壇2012 年弟 5 期。 ↩︎

  7. 王永波:李調元函海編修與版刻考論版本目錄學研究2015 年弟六輯。 ↩︎

  8. 高一旭李調元與函海文史雜誌2003 年第 6 期 ↩︎

  9.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弟 423 冊,376–405 葉。 ↩︎

  10. 國立臺灣大學增訂善本書目,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 秊,弟 593 葉 ↩︎

  11. 成都市古籍聯合目錄,成都市圖書館,1992 年,弟 173 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