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灣·雨臺灣·予臺灣

關於臺灣的一切我都不敢輕易動筆。因爲想念,因爲不敢想念。因爲思緒綿長,回憶美好,而文筆拙劣。

2017 年夏天以前,我對臺灣的印象基本只來自於課堂。小學時在語文課上讀過的寶島臺灣,課本插畫里的日月潭,還有余光中先生的鄕愁,勾勒了我最初對臺灣的想象。中學時鍾愛地理,把臺北冬季多雨的原因分析了許多遍。記得當時課上我還跟老師說,其實臺北多雨很好記,因爲有一首歌就叫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如果要在記憶里追溯和臺灣最初的結緣,大概就是這首,幼時常聽父親用 DVD 機放的歌。零零散散地記著 MV 的畫面,短髮少女,淺藍的傘,翻動的日曆。父親會跟著音樂喃喃,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十多年後,我和臺灣的邂逅,是在夏天。

而時光流轉到 2017 年,我機緣巧合參加了東吳大學溪城講堂暑期研習班,那以後,臺灣便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刻痕。

老實說,在決定參加溪城講堂之前,除了前文提過的課本上泛泛的描述,我對眞實的臺灣幾乎一無所知,在我的腦海裏,它只是太平洋邊的一葉扁舟,載著我們特別的家人。我不知道關於在臺北生活的一切,也沒有提前查任何的攻略。比起安排好的行程,我更喜歡臨時做的決定。遇到誰,去哪裏,吃什麼,正因爲全是未知,經歷的時候纔有更多的驚喜。我相信命運早已安排好一切,只有不刻意而爲纔更接近生活。

2017 年 7 月 17 日,陰天。CI512 穿過京城厚重的灰霾,越過臺灣海峽將我帶到了桃園。在飛機上第一次凝望這片島嶼的海岸線時,我驚嘆於它的清麗,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等待我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

出了機場是意料之中的悶熱。印象中是叫嘉柔的女孩子接我們出的機場。一直笑笑的,語速很快,有些嗔怪地說天氣太熱,暈了特意化的妝,眉眼之中是活潑的熱情。遺憾的是那以後再也沒有見過,完完全全的一面之緣,倒是很感謝她給了我最初眞實的臺灣女孩的印象。

2017 年 7 月 20 日,晴天。在自由廣場見證衛兵換崗的肅穆莊嚴,在圓山大飯店裏欣賞建築的富麗古典,在國家圖書館裏浸潤文化的溫柔沈澱,臺灣的一切都讓我們感覺新奇而又親切。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海峽隔開的我們是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同,就像是在國圖看到鍵盤上的輸入法,雖然陌生得讓我們幾乎無法書寫,但其實我們說的還是同樣的語言。

2017 年 7 月 28 日,納沙與海棠登陸的前夕,我在淡水老街。據說雙颱風登陸是五十年一遇,而這天淡水的黃昏,日落輝煌如同一場幻夢。夕陽輓著流光把天空繪上絢爛的色彩,風像天鵝絨般在臉邊輕輕蹭過,河流的水紋脈脈如莫奈的油畫般溫柔。那是一種無言的震撼,讓熙攘的漁人碼頭跟著駛過的游船變得沈默,只聽見街頭藝人在暮靄中彈著吉他唱魚仔:「看魚仔在那游來游去,游來游去,我對你想來想去,想來想去。」後來回想起,我總是深感自己的幸運。要多麼巧合,纔得以在這一箇月里唯一來到淡水老街的這天,遇上這樣一箇雲霞光影的晴晚。也如同這次與臺灣的相遇——「怎麼說,畢竟是百年難得。」

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更美的夕陽。

2017 年 7 月 29 日,颱風過境,我在東吳。對在內陸長大的我來說,颱風著實是箇新鮮事物,所以那天我並沒有乖乖地一整天都呆在柚芳樓,而是和朋友一起在校園裏逐風。那是在臺北的第 12 天,我終於見到這裏雲卷雷鳴,太平洋的風擁抱攜卷夏季的水汽,潮濕的記憶掛在發梢的水珠里,一切感動與驚嘆,都被困在臺北下的雨。

2017 年 8 月 8 日,結業旅行中的一天,我們在墾丁。自颱風後,已許久未見到雨的蹤跡,而在這裏我們終於又遇上了一場暴雨。我一邊在大巴上躲雨,一邊聽著海角七號里的歌。但我並沒有意識到,哼著「飄著雨的國境之南」的我,卻是讓「如果有些想念遺忘在某箇長假」一語成讖,如今回首,方纔懂得。

關於那些日子,實在是有太多東西可以寫。上課,采風,集體活動。看過的雲,逛過的夜市,路過的捷運站,摁過的下車鈴。臨溪路的每一天都可以寫成一首歌,笑過的鬧和落過的淚,都似夢境一般,閃爍在樹葉的影子和玻璃的碎光裏。

那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三十天的時間足夠慢慢揮霍,但其實心裏又始終隱隱藏著擔憂,不知道日曆一天一天地翻著,會不會一晃眼就到了頭。眞的到了倒計時的時候,剩下的每一天都像是上蒼的恩賜,得以蘇醒在柚芳樓的晨曦,與普仁堂道一聲早安午安。

所以後來我回到北京聽張懸的關於我愛你,「去揮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纔發現那時和當下「所有的何妨何必何其榮幸」。

而眼下,不知不覺已是一年的輪轉。

所有假裝忘記不敢觸碰的回憶,告別時刻的擁抱和哭泣,回想起來,都心酸得可愛。因爲過分美好,反倒顯得失眞而心痛。

其實我一直都記得那些如今延續在平行時空的人和事。

怎麼會忘呢,畢竟在我的生命里如此亮眼地鮮艷過。

只是再見,怕也成了奢望了吧。

終究是,恍若隔世般,所愛隔山海。

而我還想對臺灣說的是,雖然見你的日子,無論何時都是極好,晴天,陰天,烈日,狂風,哪怕是冰雹,能見你也會跳出快樂的聲響,但是等到冬天下雨的時候,我們再見也不遲,對吧。

後記

其實寫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一年前是如此,一年後的現在我依然沒能從洶涌的想念中走出來。在臺灣所有的經歷都很難去想,稍一回憶,快樂傷感便一同涌現,千言萬語哽在胸口,卻連一聲痛哭也發不出來。因爲對現在來說,那時所有的回憶,都是不可複製的曾經。但很多時候,記錄不是爲了讓別人知道,而是爲了給自己一箇交代。寫下的不只是回憶,還有那些或許終將會湮沒在時光里的感情。只有寫下來,纔不會在煩瑣的歲月里忘卻。

很感激去年夏天在臺灣遇到的一切,從那以後,臺灣在我眼裏再也不只是一箇扁舟般的島嶼,而是一箇無可取代的牽念。我記得東吳大學的老師在課上說,希望我們在臺灣的經歷可以讓我們當中哪怕只有一箇人和臺灣結下一些緣分,讓我們此後的人生都因爲臺灣而有那麼一點不同。或許我就是老師所說的那其中之一,因爲那箇在臺灣的夏天,不僅讓我對臺灣的風土人文有了更多眞切的瞭解,還讓我結識了許多臺灣的朋友,至今我仍和他們保持著聯繫。我想,如果兩岸有更多的年靑一代可以像我們一樣成爲朋友,兩岸靑年多接觸,多交流,增進相互瞭解和感情,互相瞭解教育的差異,體諒彼此的立場,那對消除兩岸的誤解一定有所裨益。此外,那之後我對臺灣的獨立音樂人和獨立樂團也有了更多的瞭解,他們的音樂和哲思,陪伴我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刻,也使我得以成爲一箇更加溫柔和堅強的人。

人生百年,愛人只能陪半途;浮世三千,至多好景可虛度。我們短暫的靑春,一箇月的時間在臺灣邂逅,彼此都是最好的年華,感受到或許是人生中第一箇也是最後一箇眞正的夏天,纔剛熟識,便又分別,只得將種種心事封存在彼此的名字。

回憶頑抗著靑春空乏的明天,停在爲你歌唱的夜。

遠隔山海,念你千萬。

——與臺灣,雨臺灣,予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