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悠宋初體驗

悠黑悠宋都是爲屏顯設計的中性化的字體,悠黑向宋體靠攏,悠宋向黑體靠攏。兩者風格很統一。

引言

今天吃飯的時候看到了方正悠宋的推送,一看,去年夏天出來的,方正官網上似乎是今年三月份上線的,傳送門。一共七箇字重,只有簡體,每箇字重三元,請大家自己去官網買字體,支持下正版。

綜述

官方介紹:

悠宋家族以突破當下屏顯用字板結於黑體的局面爲訴求,通過對筆畫造型、粗細對比、文字中宫和字面率的設計,萃取書寫精神,平衡技術和藝術的關係,開啟屏顯閱讀新體驗。

此段文字的三條信息:

  • 屏顯字體一般用黑體。一箇原因是一般的宋體橫畫細,屏幕分辨率不高,可能會發虛。關於屏顯字體的問題,討論已經很多了。我倒覺得如果過幾年都能達到蘋果的視網膜級別,那討論屏顯字體也沒什麼意義了。
  • 悠宋是爲屏顯設計的。
  • 悠宋有如下特點:筆畫造型的創新、粗細對比的弱化、文字中宮的放鬆、字面率的降低。

目前網上並无更多分析,只有 知乎 上兩篇。劉閩晟:

方正悠宋是正文字體,設計的目的是提高屏幕閱讀體驗。這點上,正文字體和所謂書法字體、藝術字等有較大差異。對很多不太了解字體的知友來說,可能會覺得所謂正文字體,无非就是宋體、黑體,翻來覆去還是老樣子。然而,筆劃的粗細、字面大小(即每箇漢字在字面框裏所佔面積)、字本身的設計質量,都會對閱讀有很大影響。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下面一段話用不同的黑體、宋體排出來差異:

第一段的悠黑和第二段的蘭亭黑相比,後者感覺很擠,原因如下。漢字在電腦屏幕上的排版原理是把方塊字的邊框緊密貼合排成行。因此,每箇字在邊框裏所佔的體積,就會影響這箇字體整體的視覺效果。蘭亭黑字面更大,視覺上就更擠。字面大在小字號時,每箇漢字會佔據更多的屏幕空間,讀起來就更輕鬆,但是隨著字號變大,這反而會成爲累贅。

第三段的方正俊黑會比其它所有字體都窄很多。嚴格來說,俊黑不是一款正文字體,而是爲國家大劇院導視系統而設計的。選它作爲例子,則是想說明字體寬度的調整,雖然對於單字影響不大,看起來筆劃風格都差不多,但是對整體閱讀效果有巨大的差異。

第四段的華文宋體與第五段的標雅宋也有很大差異,後者會飽滿很多,借用我一位朋友第一次見到雅宋後的評價,「彷彿打了雞血一樣」。這兩款字體的設計目的也是有區別的。華文宋體來源於老一代手繪宋體的數字化,對原始設計並沒有做多大改動,使用場景比較廣泛;而雅宋則是方正針對報紙專門設計的一款字體。大家都知道,報紙的字號往往很小,所以雅宋在設計的時候選擇了較大的字面;此外,爲了方便閱讀,雅宋還加粗了字體筆劃(可以注意它們的撇與捺,比華文宋體和方正悠宋都要粗很多)。

仔細對比華文宋體和最後的方正悠宋,則可以發現悠宋單箇筆劃並不粗,但整體感覺卻不會發虛。此外,整段文本風格很清爽,卻又不像黑體那麼无趣。放大對比一下:

可以看到,悠宋和傳統宋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拋棄了傳統中文字體裏橫細豎粗的要求,但又部分保留了宋體在筆劃末端的裝飾。傳統宋體這種筆劃粗細的差異,雖然看起來很好,但是縮小之後作爲正文閱讀,卻很容易感覺過細、發虛,產生視覺疲勞。而黑體雖然讀起來很舒服,但是少了裝飾又會失去趣味。悠宋則是大膽創新,以悠黑的黑體爲骨架(因此得名),仔細斟酌取捨宋體的裝飾得來,兼兩者的優點。因此,悠宋是一款很優秀的正文字體。

他提到了這幾點:悠黑比蘭亭黑字面率小。雅宋比華文宋體更飽滿,字面率更大,粗細對比更明顯。悠宋不發虛,適於屏顯,但不像黑體那麼无趣,保留了傳統宋體的裝飾,兼顧黑宋的優點。

柳丁明:

方正悠宋作爲正文排版用字,照例得關心一下平均灰度的表現。筆劃密集的字似乎有些黑,版面似乎不是很乾淨。蘭亭黑的灰度控制水平,恐怕是大陸排版字體的最高峰。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對悠宋有這樣的瞭解:理念是吸收黑體的屏顯易讀性,保留宋體的裝飾趣味;操作方式是筆畫造型的創新、粗細對比的弱化、文字中宮的放鬆、字面率的降低。不過灰度控制不很理想。至於悠宋與悠黑的關係,劉閩晟說是建基於悠黑的骨架,是否如此還有待考察。

概況

字重

悠黑 506L=書宋=纖雅宋:

Alt Text

悠黑 507R=新書宋=細雅宋:

Alt Text

悠黑 508R=標雅宋:

Alt Text

悠黑的七種字重,503─506 是 L 輕,507─509 是 R 標,沒有 M 中或 B 重,說明設計師並沒有考慮將其用作標題字體,而僅僅是正文。也許是考慮到意義不大吧,標題不如用黑體或是標宋類。

基本筆畫

下圖分別是悠宋 507R、新書宋、細雅宋:

Alt Text

基本筆畫的設計或許是悠宋最特別之處。

1、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橫畫。起筆沒有任何襯腳,是完全的矩形,跟悠黑等新型黑體一樣。收筆跟火車頭一樣,呈流線型,整箇橫畫看起來就像一箇箭頭,起到了視覺引導的作用。且襯腳跟傳統宋體比起來很弱,視線在水平移動時不會受到高低起伏的阻礙;右端呈弧形而非傳統宋體的尖角,也體現了圓潤、順滑感。

2、另一箇特點是鈍。(1)點、捺的起筆,撇、提的收筆,都如同攔腰截斷了一半,沒有筆鋒,非常鈍,如同黑體一般。(2)襯腳的突出部分既不像新書宋那麼尖,也不像雅宋那麼大,實際上弱化了襯線的存在感。

3、平。(1)永的勾沒往上挑,幾乎與水平線平行。(2)點的角度比新書宋平得多,比雅宋略平。(3)襯腳的角度比新書宋平,而比雅宋陡。就這一點來看似乎和雅宋很像。這樣一方面是爲了適應中宮放大帶來的變化,另一方面更是爲了起到視線橫向引導的作用。

4、傳統宋體橫細豎粗,字重的加重僅僅是豎畫的加重。而悠宋大大減弱了橫豎的粗細對比,很接近黑體的橫豎粗細幾乎相等。下圖爲悠宋 509R 和悠黑 508R:

Alt Text

中宮

悠宋對中宮進行了擴大。(以下圖片上層的紅色爲新書宋,下層的綠色爲悠宋)

橫向擴展

Alt Text

「者」的撇放平,「日」寬度變大。

Alt Text

「得」的「日」寬度變大。

Alt Text

「哲」的「斤」的豎向右移動,「口」寬度變大。

Alt Text

「信」的「口」寬度變大。

可見,橫向擴展的對象是筆畫較少的字的對稱結構,如「日」「口」等。

縱向擴展

Alt Text

「年」以第一橫爲中心向下擴展。

Alt Text

「學」以第一橫爲中心向下擴展。

Alt Text

「天」以頂部爲中心向下擴展。

Alt Text

「薄」以草字頭下方爲中心向下擴展,橫向也略有擴展。另外値得注意的是,悠宋的「氵」重心都整體向下。

Alt Text

「傳」以第二橫爲中心向下擴展。

Alt Text

「充」以「丶」爲中心向下擴展。「滿」以草字頭爲中心向下擴展。

Alt Text

「于」以第一橫爲中心向下擴展。「聰」右半部分變得少,左半部分變得多。

可見,悠宋都是以頂部爲中心向下擴展,通過重心下移帶來中宮的放大。

橫向、縱向擴展

Alt Text

「書」以第一橫爲中心向下擴展;右下方折的角度變大,擴大空白。

Alt Text

「情」以第一橫爲中心向下擴展;「月」的寬度增加。

Alt Text

「身」以第一橫爲中心向下擴展;撇放平;寬度增大。

捺的粘連

悠宋比較特別的一點是捺與左邊的豎沒有粘連。

卜:

Alt Text

康:

Alt Text

永:

Alt Text

水:

Alt Text

求:

Alt Text

可以看到,「康」的重心往下移,「求」略往下移,「永」「水」位置幾乎沒變。捺與豎的脫離似乎可以帶來中宮的擴大?

Alt Text

也似乎可以使觀感更加清爽?到底是什麼目的恐怕得問設計師了。

問題

問題還是不少。當然,這些僅僅是我箇人膚淺的看法,可能是我對設計師用意的理解不足。如果對這些說法不同意,无視便是。

結字

有些字的結構存在一些問題。暫時找到了這麼幾箇,以後再補充。

Alt Text

「必」的左右兩點感覺完全散了,新書宋則沒這毛病,「秘」也沒這毛病。單字放大來看:

Alt Text

撇放平了,左邊的點也跟著往上往左移,因而產生了鬆散之感。

Alt Text

「究」的上半部分很擠下半部分就空了,新書宋完全沒這毛病。放大來看:

Alt Text

「穴」的兩點角度放平、長度變短,「九」的橫高度略高。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中宮不應以「九」的中間的空白,而應以「九」的橫爲中心進行擴展。

使

Alt Text

讓人奇怪的是,「使」的捺爲何要往左往下移?這樣口和捺之間就空了,新書宋沒有調整位置,也沒這毛病。

Alt Text

「秒」右邊「少」的點和撇都快粘在一起了,應將右邊的點略往上移。

Alt Text

由於橫的襯腳弱化,「排」右邊的橫看起來比左邊的橫短;而一般的宋體由於襯腳較大,能夠平衡左右的重量。可以考慮將右邊橫的長度略微增加,以彌補襯腳的不足。

符號

問號

Alt Text

其它標點都沒毛病,問號顯得太弱了。既然不能像新書宋那樣加大粗細變化,那就應該對整體粗度進行調整。

帶圈數字

悠宋 508R 和思源宋 M 的帶圈數字:

Alt Text

悠宋的數字和圈幾乎要粘在一起了,而且圈很粗,簡直不能忍,相比之下思源宋就是典範。其他幾箇方正字體也沒有這麼糟糕。

中宮擴大的統一度

水平線

Alt Text

可以看到,「下」的重心幾乎沒變,而「排」重心下移了很多,是否會造成水平視線中心的不一致?

再來舉箇極端的例子:

Alt Text

加層高斯模糊:

Alt Text

新書宋的波浪明顯比悠宋平緩,這无疑是中宮擴大帶來的問題,可否避免呢?不知道。

Alt Text

「熏」的中宮幾乎沒有擴大,「灬」反而收緊了,有些矛盾。

整體效果

以下分別用全字重來排一段文字:

503L:

Alt Text

504L:

Alt Text

505L:

Alt Text

506L:

Alt Text

507R:

Alt Text

508R:

Alt Text

509R:

Alt Text

方正書宋:

Alt Text

方正新書宋:

Alt Text

方正細雅宋:

Alt Text

方正博雅宋:

Alt Text

方正悠黑 506L:

Alt Text

對於已經習慣了傳統宋體和黑體的人來說,乍一看悠宋會誤以爲是某種亂碼的黑體,亦或是 Word 低劣加粗宋體。

西文

中文字體中附帶的西文主要是爲了用於中文排版中偶見的西文,將其單獨拿出來看違背了其設計意願,所以除了自身素質之外主要是考慮與中文的搭配程度,而不用考慮長文段的可讀性。无疑,這款西文字體和悠黑風格很相合,相比于與之相近的 Source Serif Pro,幾乎沒什麼粗細變化,姿態上也更加端正,襯腳也很鈍。相比于新書宋的西文,悠宋還是很合格的,唯一想吐槽的一點是,同樣銷魂的「2」的末尾勾起來的襯腳。

比較

下面與三款有相似點的字體進行比較。

宋黑

筆者前年閱讀翻閱方正字庫手冊時,對「宋黑」有較深的印象,現在發現竟然可以拿出來和悠宋對比一番。方正宋黑的官方介紹:

宋體字的結構中,溶入黑體粗壯穩重的特點,活潑美觀,適用性廣,適用於書、報、雜誌的各類標題字。

Alt Text

這是鉛印時代的字體了,那時就有將黑體宋體融合起來的想法。不過這箇是用作標題而非正文。只是單純地將橫畫加粗,其他襯腳都保留宋體的原貌,遠不能和悠宋相提並論。

博雅宋

博雅宋的官方介紹:

方正博雅宋是一款專門針對報紙閱讀而設計的新一代正文字體,其設計理念是「以人爲本,關注讀者視力健康」。方正博雅宋的字形扁方,中宮放鬆,字面大,橫豎筆劃粗細比例合理,橫排視線流暢,適應長時間閱讀。雖然它是一款正文字體,但由於結構寬博,線條簡約堅固,還可用於標題。

百度百科上的介紹:

1、方正博雅宋字型扁方:這是根據人的視覺生理特點和閱讀習慣而設計的,因爲人眼視線流動的順序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中文閱讀也是從左而右橫向瀏覽。字型扁方,字距合理,字與字之間氣息不斷、行氣貫通,使橫向閱讀更爲流暢。同時,稍扁的字型,自然加大了行距,增強了文字板塊的秩序感,使整箇版面更加整齊流暢。

2、結構寬博:依據視錯覺的理論,博雅宋採用“中宮放鬆”的設計原理,在有限空間裏加大了字面,增強了字體的視覺訴求力。

3、筆劃粗細合理:「博雅宋」將字體筆劃適當加粗,縮小了傳統宋體傳統宋體橫豎比例關係,減少了“白”對眼睛的不良刺激,從而使字體醒目易讀,降低了讀者的視覺疲勞度。

老報宋由於筆劃細,在套色和反白印刷時橫畫往往被糊掉,「博雅宋」筆劃加粗的設計提高了字體的印刷適性,在套色和反白印刷時大大減少了筆劃被糊掉的現象。合理的筆劃粗細同時還讓文本整體的灰度更加均致而易讀。

4、5 號字是最利於閱讀的字號,而報紙用字普遍使用 6 號字,非常不利於閱讀,對廣大讀者的視力健康非常不利。「博雅宋」依據五號和小五號的印刷適性和閱讀適性,確定了字面大小和粗細,所以“博雅宋”的最佳視覺效果應是五號和小五號字。

「博雅宋」雖然是纖細的正文字,但由於結構寬博,線條簡約而堅固,用它排標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字號大一些不僅有利於讀者閱讀,還可以感覺到「博雅宋」結構的張力和端莊靜穆,秀勁挺拔,氣韻生動的韻味。

博雅宋是專爲報紙設計的,小字號下橫豎粗細相近可以增強可讀性。

悠黑

悠宋 507R 與悠黑 506L: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可以發現,兩者骨架幾乎一模一樣,甚至悠宋有些字中宮還略大。

我們或許可以說,悠黑悠宋都是爲屏顯設計的中性化的字體,悠黑向宋體靠攏,悠宋向黑體靠攏。兩者風格很統一。

最後有一箇問題,破折號所有的字重粗細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宋體都是如此,不知有什麼講究?


感謝 @ListLee, 2021-01-11 的補充:

破折号一样是铅字习惯吧,当时就是用铅线排破折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