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周初經學曆算(摘要)

碩士論文荅辯稿和荅辯建議

全文重複率:0.4%,去除引文重複率:0.1%

以中快語速讀,1450 字正好 5 分鐘,也就是 290 字/分(含部分標點)。

荅辯稿

清代,經學與曆算逐漸走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研究方向,它既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天文曆法研究,也不同於一般的考據之學。爲行文方便,本文提出經學曆算這一概念,它指的是對經文中出現的年代、日期的研究,基本方法是曆法計算,適用於有明確日名的經文,主要集中在《周書》《春秋》《詩經》等經典。因篇幅所限,本文的範圍限制在清代學者對周初《尚書》史事的研究。在經學曆算的視野下,曆法不僅僅是推算曆譜天象的工具,曆法本身就是經學的一部分。

全文主體分四章,第一章首先介紹了經學曆算需要用到的曆法,接著回顧了先秦曆表的現狀。現有的曆表主要是天文實曆,沒有古曆的曆表,所以需要編寫能夠計算古曆的程序,在此基礎上纔能對清代學者的曆算展開分析。

第二章討論了早期曆譜及清代學者的研究,包括劉歆《三統曆》譜、鄭玄《殷曆》譜和唐代一行的《大衍曆》譜,還包括了沒有明確曆法背景的《史記》年表和僞孔傳年表。清代學者主要關注的是劉歆和鄭玄。劉歆有一處計算錯誤、一處不太妥善的地方,他並沒有提及,除此之外,《三統曆》譜均能與經文相合。鄭玄據《易緯殷曆》,提出《召誥》當改二月三月爲一月二月,但他並沒有顧及其他幾處《殷曆》與經文相悖的地方,他的年代排列主要還是根據經義來的。一行《大衍曆》的計算有一處錯誤,他沒有提及,除此之外,《大衍曆》譜均能與經文相合。

第三章是清代學者新構建的曆譜。閻若璩、李榮陛用古代最精密的《授時曆》,徐發在《授時曆》基礎上自創曆法,許伯政用西法《時憲曆》,而錢塘用的是古六曆中的《周曆》。但精密合天的曆法並不意味著更加可靠的曆譜。徐發、閻若璩、許伯政根據新曆構建的曆譜完全是失敗的。閻若璩積年並不清晰,可知的部分與劉歆《世經》相同,他系統性地將《授時曆》朔日前後調整,強行使曆法與經文相符。徐發積年採用了《竹書紀年》系統,他的曆譜只有《武成》一條在修改經文後符合,其他事件與經文完全不合。李榮陛在徐發積年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武王崩年從「十七」延後到「十九」年,這樣一來,周初史事就都能相合,但也基本都錯開了一個月。許伯政積年用的《世經》系統,他只是宣稱用的《時憲曆》,實際上朔日計算基本用的《殷曆》或《三統曆》。最後反倒是錢塘基於古曆的研究取得了新見,他關注積年問題,以此區分了兩種不同的《殷曆》。

第四章討論斗建與月相問題。首先分析疏理了徐發、雷學淇等人的斗建歲差系統。大概意思是堯舜的時候孟春黃昏時刻斗勺指向寅,所以是建寅;到了秦漢時期,歲差已經使得北斗退行一宮,變成了建丑。他們也都認爲改建不改月,也就是說冬至所在月永遠是十一月,而不是一般所說的寅正就是十一月,子正就是一月。三正學說運用到曆法上,主要影響的是月名,雷學淇、孔廣森就根據三正說解釋了一些問題。

最後我總結了經學曆算的一些特點。經學曆算用到了三種直尺:曆法、月相、斗建。先秦文獻的片段就像幾個點位,只要尺子能同時貫穿這幾個點,那就是合理自洽的。但並非所有學者都會有意識地去構建一張完整的前後一致的曆譜,顧此失彼的情況很常見。曆譜有兩大要素:朔閏和積年,朔閏由曆法、月相、斗建共同決定,《三統》《殷曆》《大衍曆》三種曆法有著各自的積年系統,每種積年系統只適用於各自的曆法,不能雜錯使用。積年由文獻決定,清代學者對文獻真僞的指認過程往往是專斷任意的,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持他們自己的主張。古代學者的預設是「古典」的,比如月相定點,一種月相對應一月中固定的一日;置閏方面,經學家要麼選擇年末置閏,要麼選擇無中置閏,他們不會考慮隨機置閏的可能;建正方面,主流都是以周正建子,他們不會考慮以任意一月爲歲首的可能。經學家在討論曆算問題時,預設一定和其他普通的經學問題一樣,是「經學化」的,也就是理想化、體系化,經學曆算的本質就是經學化的曆算。

答辯委員會建議

甲老師:

  • 標題,又是清代,又是周初,有點迷惑。
  • 經學曆算與經學的關係?與其他天文曆法研究的關係?——乾嘉時期學者是將曆算也作爲專門之學,地位和訓詁音韻等是一樣的。和其他天文曆法,其實關係不大,比如清初王錫闡、梅文鼎是專門的曆算家,但是他們沒有在經學上用功。

乙老師:

  • 曆算家與經學家沒有高低之分,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唐代科舉有明算科,但明顯是地位最低的。——明代的時候疇人還都只是在曆局,只是到清代,康熙皇帝喜好曆算,身邊的人受到重任,很多學者在蒙養齋待過一段時間。
  • 緯書中的天文天象方面的內容,是否可以算作「經學」曆算?——鄭玄根據的是《易緯乾鑿度》,既然鄭玄是經學家,那緯書的曆法應該也可以算作經學。
  • 經學曆算的終極目標?是復原離譜,還是爲了解經,還是現實關懷?——一部分是爲了復原曆譜,比如許伯政《全史日至源流》就是純粹的曆譜,發展到最後就是汪日楨《歷代長術》。當然也有解經的,比如王鳴盛討論曆算問題,最後是爲了他的尊鄭立場。

致謝

感謝大成國學基金提供一筆不菲的獎學金。

感謝導師華喆副教授這四年的教誨,感謝李鳴飛副研究員的幫助。

感謝二位匿名評審專家的修改意見。感謝答辯委員會鄧瑞全、徐暢、周少川諸位老師的修改意見。

感謝郜積意教授、武家璧教授慷慨提供考博推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