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閒逛|遺址陵廟

北城垣水關、玉河遺址、太廟、十三陵

元大都北城垣水關遺址

城牆大槩兩層樓高,兩邊都是平地,上下有些困難,不過是帶小孩子來的絕佳去處。我們走在城牆上:

有塊碑:

城垣用夯土築成,現尚存北垣和西垣的一部分。一九五七年列爲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元大都建成前有周密的規畫,先建給排水工程,文獻記載有七條洩水渠。在城垣北部發現有三處洩水水關,位於海淀區塔院的水關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水關廂壁長三六。五、涵洞長二三。五、高二。四米,擺手長六。五、寬一〇。三五米,在底石和廂壁皆以鐵錠細腰加固,涵洞中部設鐵柵,底石上存有菱形柵孔。水關形制具有宋元時期閘壩工程特徵 ⋯⋯

北京市海淀區文化文物局

二〇〇一年六月

通惠河玉河遺址

在前海東邊。沒想到河牀都用磚鋪上了,真講究。一旁的說明:

澄清中閘是元朝著名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爲調節積水潭水位、滿足漕船航運需要而建造的重要水工建築物。該閘初名海子閘,分上、中、下三道閘口。元代元貞元年1295 年經元世祖忽必烈賜「澄清閘」,後將其木質結構改爲石材重建,起著調節河道水流不穩、控制水位的作用。澄清中閘位於東不壓橋遺址下方,經 2007 年考古發掘面世,主要保存閘口、閘牆、閘槽石等構件。

IMG_5163.webp
右下角牌子上寫的「東不壓橋燕翅。燕翅是几字形⋯⋯」
玉河庵碑,碑額很厚重: IMG_5165.webp

⋯⋯ 然自乾隆五十五年破紅塵,⋯⋯

大清嘉慶十三年1808歲在著雍執玄月戊辰 廿八 日吉立住持尼僧

IMG_5166.webp

太廟

太廟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裏面,進公園門票二圓,進到享殿裏面需要單獨的十五圓門票。遊客不多,跟故宮比起來友好多了,挑一箇早上說不定都沒什麼人。

這是最大的享殿前殿

內部用柱子分出九箇空間,可能是分別祭享九廟的?

頂上的裝潢:

這是中殿的裝潢:

牌子上寢殿中殿的簡介:

始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琉璃瓦單檐廡頂殿,面闊九閒長 62.31 米,進深四閒寬 20.54 米,高 21.95 米。清末供奉 ⋯⋯ 十一代皇帝及皇后的牌位。祭祀前一天,將牌位移至享殿,安放於神座之上。

也就是說明清把古代一箇建築中的房室分離出來,分別作爲享殿、寢殿。

寢殿再往後是祧廟後殿,樣子差不多:

始建於弘治四年1491,面闊九閒,進深四閒。供奉遠祖牌位。清代規制,正中肇祖、左興祖、再左顯祖、右景祖。每季時享,皇帝委託官員在祧廟祭祀。歲末祫祭,將先祖牌位移至享殿。

出來看到大門口有箇燎爐

焚燒享殿和享殿西配殿的祝版、絲帛。筒瓦單檐歇山頂,簷下飾以斗拱額枋 ⋯⋯

拍婚紗照的新人不少,有對在「太廟」兩箇大字前拍,「總感覺怪怪的。要是在『交泰殿』門前拍還行。」

十三陵

跟小楊去十三陵,在馬甸橋南公交站見,實際上有兩箇站,一是城市公交的,一是在橋上的快速公交站。差不多一箇小時就到了。

先去神宗萬曆帝的定陵,地宮很震撼,畢竟是第一次進。

後室 明代又作「皇堂」,是玄宮的主室。室內設有棺床明代稱「寶座」,上面停放著帝后梓宮:神宗朱翊鈞的居中,孝端皇后的居左,孝靖皇后的居右。梓宮之間散放玉料。帝后的隨葬品儲放在梓宮兩側 26 只楠木箱內。玄宮打開時,孝靖皇后的梓宮及大部分隨葬器物箱已經糟朽,現在陳設的梓宮和隨葬器物箱是按原樣複製的。

IMG_0768.webp IMG_0770.webp IMG_0771.webp

泡麵十元一碗,沒買。車站邊柿子一元一箇,還挺好喫。後來最懷念的就是這的便宜大甜柿子了。坐一箇師傅的車去長陵,兩箇人十五,他說平時是開公交車的。一箇山頭寫的「天池」,開始還㠯爲是慕田峪長城的「忠於毛主席」。長陵的城牆也不讓遊客進,只祾恩殿和朙樓看了下。

順治十六年歲在己亥十一月十七日

上諭工部:前代陵寢,神靈所棲,理應嚴爲守護。朕巡行畿輔,道經常平,見明朝諸陵,殿宇墻垣傾圮已甚,近陵樹木多被斫伐 ⋯⋯

IMG_0774.webp

聽到歬面一箇女的說「so44 tng24」,我就問「伱們是不是瑞安的?」另一箇男的回到「是,你是哪裡的」「我是樂清的。」又聽到那女的念「thie jji」。囘來喫了護國寺小喫。

IMG_0773.webp
滿山柿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