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都還沒怎麼讀
黛玉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極爲細緻。彷彿真絲所織的綢緞一般,用來遮住眼睛發現外面的事物如浮光,或亦如夢境,只能看箇大概,這種細緻給了眼睛呼吸——用粗布是什麼也看不見的。這種呼吸塑造了黛玉,「美玉無瑕」,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甚至算是境界,因爲一味地細密只會緊,甚至透不過氣。
她在棄舟登岸時便已發現那幾箇三等奴僕的不同,「因此步〻留心,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這有了一種不依靠別人的意味,在不熟悉的地方,行動全靠他人暗示,哪怕奴僕還是賈母,地位高低都得看。明的是封建地位,暗的是封建禮教。所有人爲了不被恥笑,都變得平等了,可大家要麼沒意識到,要麼不願戳破這層紙,都在因爲地位而壓迫或被壓迫了。
當黛玉見到寶玉時,她只吃了一驚,想著何以眼熟至此,當被寶玉問及玉時,她只答道貴重之物豈能人人有之。玉是她的身世,自然不便多說,這種很容易應付別人的話對於寶玉卻行不通。「這箇寶玉,不知是怎生箇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她遇見的偏偏是寶玉。這麼一箇頑童纔不管什麼地位或是禮教,人最本能的天性被稱爲「頑劣」。「玉」對別人來說是至理,卽使無道理可言也會堅決維護,正是這種荒唐把寶玉壓得喘不過氣。這樣的寶玉在別人眼中是叛逆不懂事,可在黛玉眼中也許是極微妙的。不是對不懂禮的輕蔑,而是一種責備。寶玉發火後文中沒有對黛玉心理活動的描述,反而是對賈母周全的哄話作了讚美,這有和無的對比已經足夠了:黛玉和賈母想的一定不同。
黛玉的獨特形象塑造得如此精緻,似「屋漏痕」,只幾句話語幾箇動作,她就浮現在了眼前。
老師打分 49 似乎滿分是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