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試複習

大二上期

商品的存在形式:价値形式。价値形式发展的顶点是货币。

劳动二重性是创新所在。没有劳动二重性就没有剩余价値。商品量的规定性:价値量。价値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常生产条件、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平均劳动强度)决定。前提:不管生产力怎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产生的价値量相同。→价値量与生产力成反比。

监守自盗:貸款投資。泡沫。紙醉金迷。銷售基金,評級機構給高風險投資提高等級,賺了幾十億。金融服務業干預政治。減稅惠及最富裕的 1% 底層的財富流入頂層

  1. 哲学基本问题
  2. 意识的能动作用
  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 辩证的否定观
  5.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6.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7. 价値及其属性
  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9. 社会基本矛盾
  10.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11. 商品二因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3.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和原理
  14. 剩余价値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5.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値源泉
  16. 产业资本循环是什么,其不同阶段及职能
  17. 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18.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19.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实质

多选题,少选没分;简答,要点 120 字×5;论述,展开,500 字×2.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并不是派别,是根本对立的方法论。(2)同一性的问题。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划分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多项选择(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哲学是有党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性。所谓的第三条路线在过去有种形式为二元论,其观点是(相对于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两个本原,心物二元,但这样的论点在历史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都导向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歪理邪说。

注意: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并不是哲学基本问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在思维中构造理想世界。(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在实践中形成目的、计划,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蓝图展现出来。(4)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事物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在矛盾羣中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始终,规定其性质;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每个矛盾中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只有如实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淸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卽共性,特殊性卽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关系旣是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规律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旣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具体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辩证的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旣批判又继承,克服消极因素,保畱积极因素。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螺旋式上升。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改造对象,才能形成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知识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但不能事事都靠直接经验,要学习。(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理论创新。(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最终要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服务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旣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

绝对性,指真理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1)任何真理都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2)人类认识就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性,指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1)受实践水平的限制,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只能是对事物某一发展阶段的认识。(2)真理所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不可分割,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把握到的,必然有相对性,但都是在这种条件下对客观现象的正确反映,因而有绝对性。任何真理都和谬误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本性。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性向绝对性的发展过程中,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要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真理观,卽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以旣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价値及其属性

(实践活动受真理尺度和价値尺度的制约)

价値是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客观性。①人的需要有客观性,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能否满足需要是由客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③满足人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主体性。价値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値的特点表现出主体性的内容,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因主体及其需要的不同而不同。

(3)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値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形式都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4)多维性。任何一个主体都表现为一个结构和规定性复杂的整体,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値关系都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受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经济发达的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高。(2)社会意识内部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其发展具有不同于物质世界的特殊规律。(3)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进步的推动,落后的阻碍。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因而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同它实际掌握羣众的程度联系在一起。

意义。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羣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羣众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2)人民羣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在当代,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分子对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作用更加突出(3)人民羣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羣众中的知识分子起重要作用(4)人民羣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变革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必须借助人民羣众的力量来实现。

商品二因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値和价値两个因素,是二者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値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値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任何有用的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値,但只有它是劳动产品且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値。

商品的价値和使用价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使用价値和价値相互排斥,不可得兼。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値让渡给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値。统一性: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値和价値两个因素,使用价値是价値的物质承担者,价値寓于使用价値之中。某物若无使用价値,就是无用之物,也没有价値;某物若有使用价値但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値。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値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除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値,抽象劳动创造价値,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立:二者分别反映劳动的不同属性,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和原理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値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値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値量。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不仅创造出等价于自身的价値,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値,实现增殖。

意义:进一步揭示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値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値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値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値。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旣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値率越高。

(2)相对剩余价値的生产: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値。通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値,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値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値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値低于社会价値的差额。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値源泉

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値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値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它们进行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値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値。研发人员比重增加,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値。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値的唯一源泉。

产业资本循环及其不同阶段和职能

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环节,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値增殖,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阶段:(1)购买阶段,卽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2)生产阶段,卽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使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3)销售阶段,卽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执行商品资本职能,通过交易实现商品价値,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生产的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卽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1)目的:自由竞争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是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2)手段:自由竞争运用经济手段,如改进技术、提高完善管理等,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还要采取非经济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3)范围:自由竞争主要在经济领域,且在国内市场上进行;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扩展到经济领域以外。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更大、手段更残酷,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2)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实质

(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