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跑了臨沂馬拉松。這次預料到長距離跑不夠,所以只報了半馬。
一
去臨沂的高鐵上碰到了跑馬團的同學,於是就跟著一起了。下車到奧體公園領物,已經黑天。有選手姓名牆,我是唯一的柯。晚飯當然要吃炒雞,打車去了炒雞店。司機問我們是不是來參賽的,他說他年輕時練中長跑,「我很喜歡體育」。看樣子跟一般的油膩男人不一樣,很平易近人,話題也跟得上時代。最後祝我們比賽順利,說臨沂人都很熱情,不會宰客。本來想去向民炒雞,人太多,到旁邊的張記。點菜很有意思,不是按菜單,是大排檔那樣到食材旁邊點。每桌都送了大頭菜、黃瓜和粥,大頭菜有肉香,粥是米糊的感覺,但又有些鹹味,第一次吃到這種味道。等了 40 分鐘才上菜,米飯倒是先上了,我就著鹹菜吃了碗飯,已經餓了。炒雞跟印象中的味道差不多,點的微微辣,有幾個辣椒,醬汁不辣。
接著我打車回,設了途徑點,他們住如家 neo,離起點很近,以後我也應該找這種近的住宿。回去又買了早餐,吃了兩片麵包,收拾好。十點躺下,本來以爲能睡著,結果大大出乎意料,碳水吃多了渾身發燙,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到兩點過體溫終於降下來一些,睡了一會。最後整夜只睡了一個半小時,不知道是不是此生最糟睡眠。空調開的送風,沒開冷氣,氣溫估計出 23 度左右,蓋被子熱,不蓋又冷。這個送風有淨化,外面 pm2.5 在 60+,屋裏只有 10+,很幸福。

4:45 起床,早餐是老朋友茄皇,加四片麵包、雞胸肉丸、0 乳糖奶。膝蓋肌貼很難用,最後貼上了又撕下,浪費了兩條,以後比賽還是用正常的好了。緊趕慢趕 6:20 才出發。司機是青年人,非常負責,到了封路堵車的地方,還是堅持開了進去,給我送到目的地。路上看著霧霾,想著豁出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經過沂河邊,有大片草地,非常優美。

我是 C03717,7:40 第二槍發槍,過拱門距離發槍過了 1’20”。頭一公里一直在左右超人,浪費了很多距離。如果在排頭出發能節省半分鐘,每次比賽都這樣挺煩人的。前半程都很穩,沒什麼疲勞感,有在跑全馬的錯覺。到了 5km,人逐漸稀疏,不再擁擠。到了 11km,終於追上並超過 1:30 集團,聽到配速員在說「我們已經超過 25 秒了」。10km 吃了補給之後,胸中部就開始輕度岔氣,持續到 14km 好轉,12.5km 的時候不敢喝水。到 15km 再次補給。之後開始加速,但又開始中度岔氣,只能加深呼吸,並且持續按壓。還好前些天發現了徹底呼吸法,要不然這次可能就要重度岔氣了。辦法就是,不要再按步頻來呼吸,而是直接全力深吸再呼出,很快就能緩解。中間有點睏,閉眼跑了一會,心裡只想著「好想睡覺」。這段時間有兩個體育生模樣的黑皮,超我的時候速度很快,步伐敏捷,不過過一會就開始走路了,循環往復,似乎是把半馬當成間歇訓練了。觀察這兩人,感覺沒那麼無聊了。到 18km 岔氣好轉,開始最後的衝刺,一步步超越前面的人。這三公里配速是 359、353、344,超過閾值了,我只要負責大口呼吸,瘋狂左右轉體擺臂,剩下的交給我的大腿就好了。轉過了幾個彎,終於看到拱門,這時反而有點點洩氣了。衝過終點,1:26:39,平均配速 406,性別排名184(馬拉松6000人,半馬14000人,健康跑15000人)。
| km | 累計 | 分段 | 
|---|---|---|
| 5 | 20:51 | 20:51 | 
| 10 | 41:14 | 20:23 | 
| 15 | 1:01:50 | 20:36 | 
| 20 | 1:22:02 | 20:14 | 
| 終 | 1:26:39 | 04:37 | 
結束去坐接駁車,路上兩個人問我終點怎麼走。接駁司機上車:「各位繩卡(乘客),我們要拍個視頻,麻煩配合一下。」這山東話差別還是挺大的。中途似乎還有歡樂跑的上了車,都是帶小孩的,媽媽對女兒說「這不比你在家待著有意思。」

二
全程經過了幾個大橋,上坡沒有額外的感覺,整體感受很平衡,沒有抬不了腿的感覺,最後只需要大口喘氣就好,說明肌肉力量沒有短板。最後左腳踝和腿開始有點木的感覺,說明左邊的肌肉力量弱一些,還得加強。賽道氛圍比不上去年那兩次,觀眾不多,啦啦隊也不太多,不知道全馬會不會好些。還發現跑馬拉松有個悖論就是,我一直在超人,幾乎沒有人超我,其實是因爲比我快的人在我前面出發,並且離我越來越遠。
這兩天一直盯著空氣污染狀況,本以爲今早冷空氣來能吹走霧霾,不過這裏不是北京,冷空氣來只會把北邊的污染帶過來,比賽時 pm2.5 在 70–75,不過跑完並沒有什麼不適,鼻孔也沒有黑。氣溫 11℃,濕度 88%,跑完衣服濕透一遍,但還是算很適宜的天氣了。昨晚下了雨,路上還有些濕,還好不打滑。
半馬 1:26:39 對應 VDOT 是 53.5,剛好對應全馬三小時。最後爬升 53m,和去年宛山湖全程一樣,距離 21.32km,多了 210m,宛山湖也只是多了 150m。如果扣除這兩項,爬升減 20m,距離減 100m,再減去開頭超人的,總時間能減 1min+,大概理想成績是 1:25:00,對應的 VDOT 是 54.5,全馬成績是 2:58。賽前一個月測最大攝氧量,得到的無氧閾速度是 355,考慮到跑臺會比路跑快一些,假定路上是 400,對應的 VDOT 是 54。一周前練了一個 5km 路跑,18:55,爬升大約 10m,場地賽大概能到 18:30,對應的 VDOT 也是 54.5。也就是說,制定比賽目標時,可以根據短距離的成績確定 VDOT,再減去 1 即得,這 1 的區別就是理想和實際的差距。
從去年 8 月開始跑步,9 月半馬 1:46:08,VDOT 是 42.5,11 月全馬 3:28:59,VDOT 是 45,一年後的今天到了 54。這 15 個月總跑量 3772km,以有氧慢跑打基礎爲主,跑過的閾值以上強度訓練有:1–2 月 5 次,4–6 月 9 次,8–10 月 15 次;長距離:去年 9–11 月 6 次,今年 2 月 2 次,5–6 月 3 次,9–10 月 3 次。這一年小腿三次受傷(右,左,右),每次都養兩個月才好,其間只能維持 100km+的月跑量慢跑,也沒有嚴整的週期化訓練,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很滿意。明年的目標:二級運動員。今年夏天才知道避免小腿受傷的方法:跑步機上跑坡,這樣能大幅減小衝擊力。如果跑步機沒有坡度,衝擊力反而比路跑更大。
三
下午去銀雀山漢簡博物館,正好一個講解帶了一群大爺大媽,我就跟著聽了一會,說《六韜》是周公所作,有三千多年歷史,呃。一樓總體還不錯,介紹出土的幾種書,原來孫臏是孫武的後人。排列了用水封裝起來的一支一支的竹簡,我還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看,銀雀山的書法倒是一般,都是古隸。逐漸很薄,都能看到反面的字。二樓就很無聊了,介紹些傳統文化什麼的。
 

一個小時就逛完,去旁邊的萬象匯,吃了比格比自助,70元。有個工作人員給一個姐妹上了一個完整披薩,拿了一個打印尺子,「拉絲挑戰」。左邊桌子是年輕媽媽帶著初三兒子和幼兒園弟弟來吃,初中生鬍子有點密,有著中二的穩重感。
五點多吃完出來,走去了河邊,路上看看城市風貌,感覺這邊人也挺鬆弛,相比之下只有北京是緊繃著的。到河邊看到音樂噴泉,一分鐘後就結束了,我正好趕上。走到解放路橋,上來繞了一下回到路邊打車。等車的時候看到電瓶車精神小伙,前面兄弟,後面是女友。
路上電子顯示屏:「外来都是客 礼让外地车」,真是浩客山東。這邊都是共享電瓶車,沒有腳踏車。看到路邊小店「沂蒙名吃 𤌙煎餅 豆腐腦 鹹豆粥」,看來昨天吃的就是鹹豆粥了。
咸豆粥是山东临沂传统小吃,以黄豆和小米为主料,经浸泡、磨浆、分层熬煮等工序制成,常作为早餐供应。其制作需将黄豆与小米分别研磨成豆浆、米浆,依次加入沸水熬煮成粥,最后撒入煮熟并加盐的黄豆以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