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
乘高鐵從北京去合肥,經過泰山,大半都在雲霧之中,覆蓋著綠色,近處也是綠色的麥田,像南方一樣。這是我第二次見泰山,上次看到是冬天,只有黃土坡,一下打破了我對泰山的幻想,這次才是「青未了」。
經過了精緻的徒駭河、壯闊的黃河、端莊的大汶河、雍容的淮河,大平原上的河流使視線從一馬平川的倦怠中超脫出來。
徒骇河是宋代漯川堙没后逐渐演变而形成。随着黄河的南徙,为适应地表径流排泄的需要,在古漯川流域发育了一些新的河流,明代以前一般都称土河,即为徒骇河的前身。这些河流逐渐贯通演变,明代便更名为徒骇河。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所修的
山东临邑县志 载,“徒骇河由山东齐河县经下口至城东南二十五里,俗名土河”。这是把当时土河冠以禹贡 “九河”之一的徒骇河的最早记载。“九河”之一的徒骇河,据汉书 记载,流经西汉成平(今河北省泊头境内)县境,与现代徒骇河了不相涉。
中科大
這是東區的老西門:
少年班,英文是「the Gifted Young」,比中文直白多了。
西區是宿舍區,據說這是整箇科大最好的宿舍,專住大一新生。
壘街
第一天跟陸同學約去壘街吃飯,我騎車過去。合肥的交通真是糟糕,都是小路,只有兩條道,有一條還劃成停車位,路上時不時一輛車停在那。我左拐想停到綠化道,而後面是直行的電瓶車,有一輛躲過了,另一輛直接衝過來,幸好沒怎麼,手碰到但沒受傷,那箇大叔說合肥話,問我傷著沒有;西瓜掉了,說沒事。又騎了一會,一輛電瓶車超過我,坐後面的美女說「同學你書包沒拉」。一看,上面拉鏈開了,幸好全散開。一路悻悻,瞬間懷疑自己。看著不少人騎車帶著瓜,真有生活氣息。
壘街是新建的仿古商業街區,感覺比成都錦里漂亮,可能因爲比較新,設計理念更先進一些。
合柴1972
又一天晚上跟陸同學去合柴1972,坐126路,是BRT,月臺在路中間,進去統一買票,閘門也跟地圖似的。結果車路線變了,停到了一條小路上,索性走路過去。
合柴是監獄改造成的,是箇文化創意園,跟北京的798差不多。隨便逛了逛。
一箇類似於「國潮」建築,裏面的「復古」火車站:
回旅店,走一會終於看到共享自行車,騎回來。
李鴻章故居
又一天中午直接去步行街找陸同學吃飯。打的過去,感覺合肥男人都比較溫柔,有點像成都男人。吃太陽城對面的水滸烤肉,點了一些串和一斤小龍蝦,一斤其實沒多少,小龍蝦感覺不太新鮮。她說小時候就經常吃小龍蝦,但我都沒吃過,印象中似乎菜市場有一盆的賣。那家店感覺像一家人,都是農村出來的年輕人,看著很踏實,有一箇小孩。
吃完去李鴻章故居,經過步行街,門口有箇雙手合圈的雕像,「我不懂藝術,你來給我解釋一下。」我說兩隻手代表兩條肥河,合在一起就是合肥。她一臉無語看著我。
李鴻章故居沒什麼好看,印象最深的是房屋通體黑漆,像新裝修的一樣。這是福壽堂,似乎是客廳。對聯:「棟樑華夏資良輔,帶礪河山錫大年」。
安徽省博物館老館
本來想去新館,但預約不上,只好去老館。有 黃紹京油畫展、古生物展。
逍遙津
接著去逍遙津,我說想去看張遼墓,「你知道張遼是誰嗎」「不知道」「那你怎麼說的跟真的一樣?說的跟你對他很熟一樣。」張遼在合肥之戰打退孫權十萬大軍,因此網絡上有「孫十萬」之稱。也就是一箇公園,墓都是非常新的。
一處網紅打卡地:
最後去了步行街的瀘州烤鴨,人爆滿,很多本地人。點了「烤鴨蓋澆麵」,其實是素麵配上一盤烤鴨,沒北京烤鴨好吃,像滷的。
包公祠
最後一天雨中遊包公祠。包公墓在合肥城東南,今天的大興鎭附近,發掘於1973年。發掘報告爲
後來墓就遷到現在的包公祠了。墓室中清理出兩塊墓誌石,其中一塊刻有「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16 箇篆字,另一塊缺了一角,上刻著「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12 箇篆字⋯⋯
新地宮坐北朝南,與主墓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形成一上一下、一大一小的形態;佔地 24 平方米,條石製作精細規整,錯峰平砌,緊密兼顧;兩側留有石門座,門寬 1.6米,門外砌有竪立墓誌的磚合基座,這與小墓中出土的包公墓誌大小完全吻合。從遺跡上看此墓曾遭受嚴重破壞,唯一的遺存是一件木雕男俑,頭戴平頂冠,冠正面刻一「王」字,身著方領長袍,束腰寬帶,雙手持物狀合於胸前,中有一小孔。據
宋史 禮志 記載,此木俑是十二時神之一,宋制二品以上官員死後方有十二時神隨葬。
邊上是其他家人的墓,被芭蕉和其他建築緊緊圍了起來。
最後看了看地宮:
其他
城隍廟錯過開放時間了,只能從圍牆外偷窺。這看著可是真正的老建築。
金寨路和南二環路口的安糧城市廣場:
南二環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