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天文儀器

北京古觀象臺、紫金山天文臺

模型

北京觀象臺

IMG_3633.webp

觀象臺建國門西南,在外面走了一圈纔發現剛繞過的地方就是大門。門票 20,不過可以開介紹信免費參觀。

IMG_3634.webp
黃道儀
IMG_3636.webp
赤道儀
IMG_3639.webp
象限儀
IMG_3638.webp
紀限儀
IMG_3635.webp
天體儀。球的直徑大概 1.5 m

看了下圭表的模型,刻度是 0.01 尺,那麼實際上可以讀到 0.001 尺的精度。

紫金山天文臺

IMG_5012.webp
紫金山天文臺國保碑1996

只能坐公交車,在紫金山索道站下車。進去先是「隕石博物館」,吉林也有一次下了隕石。

看到一棟樓的奠基碑: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夏至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臺子午儀室奠基紀念 蔡元培題

IMG_5016.webp

進去有好幾件現代儀器:

IMG_5020.webp

中星儀Transit Instrument又稱子午儀Meridian Circle ,1684 年由丹麥人羅默發明,是精確觀測恆星上中天過觀測站子午圈時刻的一種天體測量儀器。通過中星儀的觀測,可以求得恆星鐘的鐘差,從而確定世界時UT、恆星赤經和基本天文點的經度等天體測量數據。中星儀只能沿測站子午面做南北向轉動,而不能東西向轉動。相應地,本觀測室的天窗是一箇固定的正南北向的長方形天窗,而不是一般天文圓頂的可移動天窗。通過原子鐘測定的原子時是目前頻率最爲穩定的時間系統,但是,天文學上所定義的世界時等時間系統,仍然是最基礎的時間定義。當原子時與世界時的差別逐漸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必須通過閏秒來強迫原子時與世界時保持一致。這架中星儀購自德國蔡司公司,自民國時代即在紫金山天文台使用,現已退役。

室外擺放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天文儀器」1982,清代渾儀簡儀原件。下面三張圖是簡儀,可真不小,一箇圈大概有一米了。簡儀是把渾儀的赤道儀單獨拆出來,避免幾箇環疊在一起看不見的問題。

_R003434.webp _R003436.webp _R003437.webp
IMG_3632.webp
北京觀象臺的縮小簡儀複製品
一棟樓裏面是老科學家的展覽,有張鈺喆的塑像,他是全國天文系的祖師爺,對北師大也有貢獻。

天文圖碑:

_R003439.webp
就這麼擺在這,估計是複製品

太極未判,天地人三才函於其中,謂之「渾沌」云者,言「天地人渾然而未分也。」太極既判,輕清者爲天,重濁者爲地,清濁渾者爲人。輕清者,氣也;重濁者,形也;形氣合者,人也。故凡氣之發見於天者,皆太極中自然之理。運而爲日月,分而爲五星,列而爲二十八舍,會而爲斗極,莫不皆有常理,與人道相應,可以理而知也。今略舉其梗概,列之于下:

天體圓,地體方。圓者動,方者靜。天包地,地依天。【天體】周圍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徑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爲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東出地上,西入地下,動而不息,一晝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緣日東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後日復出於東方。【地體】徑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勢傾東南,其西北之高不過一度。邵雍謂:水火土石,合而爲地。今所謂「徑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體爾。土石之外,水接於天,皆爲地體。地之徑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兩極、南北,上下樞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觀之,【北極】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餘,【南極】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餘,兩極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謂之【赤道】。横絡天腹,以紀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兩極正居南北之中,是爲天心,中氣存焉。其動有常,不疾不徐,晝夜循環,斡旋天運,自東而西,分爲四時,寒暑所以平,陰陽所以和。此後天之太極也。先天之太極,造天地於無形;後天之太極,運天地於有形。三才妙用,盡在是矣。

【日】,太陽之精,主生養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則日五色;失道,則日露其慝,譴告人主而儆戒之。如史志所載「日有食之」「日中烏見」「日中黑子」「日色赤」「日無光」或「變爲孛星,夜見中天,光芒四溢」之類是也。日體徑一度半,自西而東,一日行一度,一歲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黄道】,與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冬至之日,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極最遠,日出辰,日入申,故時寒,晝短而夜長。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極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時暑,晝長而夜短。春分秋分,黄道與赤道相交,當兩極之中,日出卯,日入酉,故時和,而晝夜均焉。

【月】,太陰之精,主刑罰威權,大臣之象。大臣有德,能盡輔相之道,則月行常度。或大臣擅權,貴戚宦官用事,則月露其慝,而變異生焉。如史志所載「月有食之」「月掩五星」「五星入月」「月光晝見」,或「變爲彗星」「陵犯紫宫」「侵掃列舍」之類是也。月體徑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十七日有餘一周天,所行之路謂之【白道】,與黄道相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内,出入不過六度,如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陽精猶火,陰精猶水,火則有光,水則含影,故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不照,當日則光明,就日則光盡。與日同度謂之「朔」。月行潛於日下,與日會也。邇一遐三謂之「弦」。分天體爲四分,謂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日一分謂之邇一,遠日三分謂之遐三。邇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張弦,上弦,昏見,故光在西。下弦,旦見,故光在東也。衡分天中謂之「望」。謂十五日之昏,日入西,月出東,東西相望,光滿而魄死也。光盡體伏謂之「晦」。謂三十日,月行近於日,光體皆不見也。月行於白道,與黄道正交之處在朔,則日食,在望,則月食。日食者,月體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虛,不受日光也。暗虛者,日正對照處。

【經星】,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計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動。三垣:紫微、太微、天市垣也。二十八舍: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體;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爲靈龜之體;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爲白虎之體;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爲朱雀之體。中外官星:在朝象官,如三台、諸侯、九卿、騎官、羽林之類是也;在野象物,如雞、狗、狼、魚、龜、鼈之類是也;在人象事,如離宫、閣道、華蓋、五車之類是也。其餘因義制名,觀其名則可知其義也。經星皆守常位,隨天運轉。譬如百官、萬民,各守其職業,而聽命於七政。七政之行,至其所居之次,或有進退不常、變異失序,則災祥之應,如影響然,可占而知也。

【緯星】,五行之精,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併日月而言謂之七政,皆麗于天。天行速,七政行遲,遲爲速所帶,故與天俱東出西入也。五星輔佐日月,斡旋五氣。如六官分職而治,號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至治之世,人事有常,則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臣職,臣專君權,政令錯繆,風教陵遲,乖氣所感,則變化多端,非復常理。如史志所載「熒惑入於匏瓜,一夕不見,匏瓜在黄道北三十餘度」,或「勾已而行,光芒震耀如五斗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黄道南四十餘度」,或「晝見經天,與日争明」,甚者變爲妖星,歲星之精變爲欃槍,熒惑之精變爲蚩尤之旗,填星之精變爲天賊,太白之精變爲天狗,辰星之精變爲枉矢之類。如日之精變爲孛,月之精變爲彗,政教失於此,變異見於彼,故爲政者尤謹候焉。

【天漢】,四瀆之精也,起於鶉火,經西方之宿而過北方,至於箕尾而入地下。二十四氣本一氣也,以一歲言之,則一氣耳;以四時言之,則一氣分而爲四氣;以十二月言之,則一氣分而爲六氣。故六陰、六陽爲十二氣,又於六陰、六陽之中,每一氣分其初終,則又裂而爲二十四氣。二十四氣之中,每一氣有三應,故又分而爲三候,是爲七十二候。原其本始,實一氣耳。自一而爲四,自四而爲十二,自十二而爲二十四,自二十四而爲七十二,皆一氣之節也。

【十二辰】乃十二月斗綱所指之地也。斗綱所指之辰,即一月元氣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謂之月建。天之元氣,無形可見,觀斗綱所建之辰,即可知矣。斗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星謂之斗綱。假如建寅之月,昏,則杓指寅;夜半,衡指寅;平旦,魁指寅。他月倣此。

【十二次】乃日月所會之處。凡日月一歲十二會,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玄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紀,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壽星,建巳之月次名鶉尾,建午之月次名鶉火,建未之月次名鶉首,建申之月次名實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婁,建亥之月次名陬訾。

【十二分野】,即辰次所臨之地也。在天爲十二辰十二次,在地爲十二國十二州,凡日月之交食,星辰之變異,以所臨分野占之,或吉或凶,各有當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