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明星文物早已家喻户晓,如兵马俑系列(铜车马)、马王堆系列(素纱禅衣)、中山靖王系列(长信宫灯)、南越王系列(文帝行玺)、尼雅遗址系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以及未整理完的海昏侯系列等。不过上述文物仅能在少数博物馆欣赏,那么,在我们寻常造访的省市博物馆中,秦汉馆藏能向我们透露什么呢?
1.常见的汉代文物有哪些?
从秦王称帝算起秦朝存在不过十余年,秦朝和西汉的文物并没有工艺技术上的显著过渡,只是由于思想文化变迁,表现形式可能有差异。又由于东汉和西汉在社会文化上的一致性,新材质(如瓷、纸)尚未广泛出现,秦与两汉的文物恰好呈现出相对独立的时代特点。
这一时期,常见于各地博物馆的文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类:
(1)墓葬明器类:陶粮仓、陶楼房、陶动物
襄阳市博物馆藏陶俑、陶动物、陶楼
(2)墓葬结构类:画像石、画像砖、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藏汉墓石质结构及刻画(官网图)
(3)石刻碑铭类:神道像、汉碑帖
霍去病墓石马(茂陵博物馆官微图)
(4)手工艺品类:青铜器、漆器、金器等
回忆一下,秦汉展厅展柜,基本上就是以这类文物为主。
容量所限,本篇先介绍最能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墓葬及其中出土文物。为何以此为最,下面揭晓。工艺的内容另作一篇下回分解。
2.汉墓为何如此独特
汉墓特殊性就在于,其建造和布置是完全贴合日常生活的。
比方说,生前住砖瓦房,那么就在墓中建一座小砖瓦房,土豪还可以升级石梁石柱;
生前家里有粮仓炉灶,就烧一套陶粮仓陶炉灶放进去;
生前家里养猪养牛养狗,就烧一套陶猪陶牛陶狗放进去;
安康市博物馆藏东汉陶狗
向往土豪生活的,还会用随葬陶车马、陶楼房,不过鉴于这类物品的个头和质量,我们能发现主人显然不是土豪。
济南市博物馆藏西汉乐舞杂技彩绘陶俑
生前家里有童仆的,就烧一套陶童仆;生前指挥千军万马的,烧兵马俑……只是兵马俑个个精致又那么多,也就成了奇观。
这类陶俑、陶动物、陶楼房,凡是较粗重处均是空心的,因为烧制时实心泥胎会裂开,兵马俑也是如此;过于复杂的,可以分开烧再组装。
上述设计,不仅此前战国罕见,就连后世隋唐也没有普遍延续。当然,这里说的是汉代小康以上水平的墓葬,因为发掘的王级大墓实在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是因为汉代对“孝”的理解不一样了。汉朝立国之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即便在黄老之学主流时),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更强化了这一宗旨,国家先后推广《孝经》、实施举孝廉制度。《孝经》曰:“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意思是晚辈料理丧事、祭祀先人的态度是衡量孝程度的标准之一。所以,晚辈在置办墓葬时务必要考虑周到。
3.为何在墓中刻石绘画?
如果顺着“体现孝心”的思路想,既然随葬品都如此考究,那么墓葬本身也要装饰得高档一些。但是,埋在地下的墓室造得好看,外人可不一定知道,怎么办呢?
答:在墓葬修造过程中呼朋唤友参观一趟,部分墓中甚至发现了亲友赞美的话语。
对上述行为和动机本人不做评价,不过,从考古学上这可真是大功一件。
山东博物馆藏多种画像石(官网图)
其实,调查发现这些家庭多为中低级官吏,这套流程真的挺费的。
4.画像石上画的什么?
(1)生产生活类:各种汉代生产生活图景,尤其是墓主人自家产业画面,以及自家幸福(富贵)生活画面。这类画像石是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画像石拓片(注*)二楼左一喝高了,一楼仍然在上酒
(2)历史故事类:当时流传甚广的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孔子拜老子、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
画像石拓片。中部为荆轲刺秦(注:均见于曲阜汉画艺术博物馆,原石不详)
(3)信仰神话类:各路仙灵(佛教尚未传入),以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为主(汉代神灵有异性凑一对的习惯)。
南阳汉画馆藏《嫦娥奔月》(官网图)
(4)花鸟纹理类:莲花纹、卷草纹等花纹。
曲阜孔庙藏《连理树》
5.为什么石砖雕刻兴起了?
主要是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石材雕刻容易完成且更为细致。
这一时期的石雕尚未受到犍陀罗艺术(也就是佛教)影响,此时的工艺奠基对魏晋佛教造像艺术的蓬勃发展十分关键。
书法史上地位极高的各类汉碑,均不是墓碑,将在下一篇与石雕、各类器物一起细谈。
下期预告:《如何在博物馆中透视汉代工艺?》
答读者:第二期有留言提出三星堆遗址没有介绍,这是由于部分遗址文物仅见于少数博物馆,对参观各地博物馆的普遍指导作用低,今后有机会会做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