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学院通常包括如下专业:
- 历史学专业 历史系的基本专业。有的高校开设有历史学基地班、创新班等,其本质仍是历史学专业,有一定政策制度支持。
- 历史学师范专业 设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可开设,师范专业学生除专业课以外还须修读教师教育课程,毕业后在应聘中小学教师岗位时有优势。
- 世界史专业 只在部分高校开设,并存于历史学专业,侧重对世界史的学习,国内专业设置中没有“中国史”的本科专业。
上述三项专业,一般组合为历史系(也有部分高校的世界史专业单独设世界史系),是通常意义上历史学的代表性专业,本文作重点介绍。除此以外,有的历史学院(或历史文化学院、人文学院)还设有考古文博系、文献学系、档案学系、旅游管理系等科系,因课程体系区别较大,本文不详细展开。
专业必修课
(历史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专业必修课是课时最长、权重最高、考核最严的基础课,历史系各专业学生均需修读。各高校间课程框架基本一致,但具体名称有别,一般本科期间专业必修课的总量在 60 学分上下(全部总量约 150 学分,1 学分=1 课时每周×1 学期)。
中国古代史
1.陕西兵马俑博物馆藏·秦军吏俑,2.新疆博物馆藏·国博展·唐美人花鸟图,3.国博藏·明太祖正形像
《中国古代史》涵盖时段为夏商周时期到 1840 年,以朝代为单元按时间顺序讲解,侧重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历史视角,核心内容是历代的政策制度、内外战争和重大改革,兼有农工商业经济、财政税收、户籍人口、宗教科技文化的内容。
经过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中国古代史各时期常见名词(政策、人物、事件等)的含义,可以比较系统地复述每个朝代的历史。本课大一开设,分两学期讲完,共 6-8 学分。
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的一种版本
古代史上(图 1-2)、古代史下(图 3-4)
本课程可参考的深度著作举例
-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华书局 2015 年版
- 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12 卷本·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8 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和当代史
1.北京·圆明园遗址,2.北京·北大红楼(今北京新文化运动博物馆),3.上海·浦江饭店·上海证券交易所初设旧址(今中国证券博物馆)
本课涵盖时期一般分三个阶段: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为近代、1919 年五四运动起为现代、1949 年新中国成立起为当代,也有的教材版本以“近代”统称 1840-1949 年。
近代史的关键词是列强侵略、改革图存和推翻帝制,现代史的关键词是军阀混战、中共成立和抗日战争,以上时段中,战争是最主要的内容,并由此延伸出各派系的主张和实践。当代史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内容是政策、制度,及其背后的思想理论、国际格局等深刻因素。
经过学习,可以基本了解建国以前中国经历的十余次主要战争,知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政策调整转向,对上述事件的深刻原由和长远意义有全面认识,并能大概描述这一时期各主要历史人物。
《近现代史》和《当代史》大二开设,分两至三学期讲完,共 6-9 学分,有的高校会规定,修读该科目可以免修大学思政类公共必修课《近现代史纲》。
高校近现代史和当代史教材的一些版本
摘录教材部分目录页:
近代(图 1)、现代(图 2)、当代(图 3)
1.《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9 年(第二版),2.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第四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
世界史上古中世纪史
1.土耳其以弗所古城(古希腊古罗马重要的地中海港口城市遗迹,“七大奇迹”阿尔忒弥斯神庙所在地),2.耶路撒冷旧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城),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东罗马帝国的代表性建筑,后改为清真寺)
《世界史上古中世纪史》涵盖时段为人类文明起源时期到 15 世纪新航路开辟前后,以公元 3-4 世纪罗马帝国分裂衰亡分为上古和中世纪两个阶段。
本课依时间顺序,盘点世界古代各主要文明和国家的情况特点,通常以长时间段内的某一文明或国家为一单元,时间线涉及亚欧大陆四大文明起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波斯与西亚文明、游牧民族西迁、罗马帝国分裂,同时兼述中日韩、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北非和南美洲各主要国家的简史。
本课知识琐碎繁杂,名词大多闻所未闻,经过学习,可以对世界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各文明、国家、事件有较为具体的掌握。本课大一开设,分两学期讲完,共 6-8 学分。
摘录教材部分目录页:
上古(图 1-2)、中世纪(图 3-4)
本课程可参考的深度著作举例(图 5)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6 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剑桥史”系列《剑桥古代史》《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等
世界史近现代史
1.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2.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沙俄帝国皇宫、十月革命发生地),3.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工业革命时代的象征性建筑)
《世界近现代史》一般分两个阶段,16 世纪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以后为世界近代史、1917 年十月革命以后为世界现代史,课程止于 1991 年苏联解体(与中国史近现代分期体系不同)。
本课主要围绕这一时段影响全人类的重大事件和浪潮展开,重点内容先后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科技与工业革命、欧美民族民主运动、资本主义扩张与工人运动、一战及战后国际秩序、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等,世界近现代史不深究单一国家的历史,而是将人类作为整体看待以总结其趋势。
本课论述视角宏大,侧重把握世界史整体脉络,关注前因后果和全球影响。经过学习,可以对世界近现代各大主要事件基本掌握,复述人类步入近现代文明的大致历程。大二开设,分两学期讲完,共 6-8 学分。
摘录教材部分目录页:
近代史(图 1)、现代史(图 2-3)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6 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历史文选或世界历史名著导读
历史系学生离不开研读古代文本,读懂文言文、辨认繁体字是基本的专业素养,也是运用史料的必备技能。本课教材内容为《左传》《国语》《史记》《战国策》等中国古代历史名著的原文篇目,难点其一在于读懂文义,其二在于辨识文中的典故和历史信息。因而本课考试常见的压轴题为“无标点繁体古文释读”,即断句、加标点、全文翻译,并分析历史信息和意义。
世界史专业开课可能调整为《世界历史名著导读》,也可能两门同时开设,主要内容为自荷马史诗时代以来各国著名历史学家的著作摘选,用中文或英文授课。
本科目一般 4-6 学分,分两学期讲完。有的高校会规定,修读《历史文选》可以免修大学通识类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
中国古代书籍内容通常等呈现形式
北师大图书馆藏·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1937 年刊本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科基本问题、基本定义的理论,介绍如何站在专业的角度认识和利用历史学。
本课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历史学基本问题,即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历史观?并介绍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二重证据法、交叉学科、比较研究法等)。其二是唯物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其三是中外历史学的学术史以及优良学风传统。其四是国际上新兴的前沿研究思想和方法。
本课理论性强,富有思想启发性,其重点是广泛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历史学研究思想和方法,从而帮助自己采用更多元的视角观察历史,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一般大三开课,一学期上完,3-4 学分。
摘录教材部分目录页:
史学概论(图 2)、资料选编(图 3)
1.《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第一版)2020 年(第二版),2.张岂之等编《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
以上 6 门科目是历史系最重要的专业课,在几乎所有高校等历史系都是必修课,学分权重大、考核难度高,以闭卷考试和论文作业评定成绩。
必修的见习与实践环节
如前沿讲座、专业考察、论文写作等
这部分内容一般称为培养环节,可能不需要到堂上课,但确实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各校名称方式有别,内容相近,在此统称为“必修的见习与实践”,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历史系学术讲座海报举例
(1)前沿讲座
一场讲座是一项专题研究的结晶,可以洞见学术研究的整体过程、思维逻辑以及经验结论,多听讲座有助于学生熟悉科研方法,把握前沿热点问题。
本课完成方式多样,或由院系安排多位名师接续分享,或学生在校自由打卡参加讲座,但也可能是在线选听视频讲座,一般以考勤记录考核。
(2)专业考察
人文之学,贵在见多识广。各高校历史系一般都会安排专业考察,视经费额度,选取省内或国内的签约实践基地,通常为世界文化遗产点位、大型博物馆、纪念性地点和古城古镇等人文历史胜地。行前院系会组织讲座培训,旅途中有带队老师和讲解专家随行,归程后学生需撰写长篇报告。
同系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专业考察通常没有差别,但师范生需另参加教育实习。
(3)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对应的任务即本科毕业论文,利用大四学年进行选题、开题、写作、答辩,终稿字数下限是 8000-10000 字,系统查重率上限是 20%-30%,院系可能会在论文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等方面提更高要求。
除此以外,国内所有大学生均必修的课程,称为公共必修课或通识必修课,包括思政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类,以及语文和高等数学等,这些课程全校统一开设。
对历史系而言,公共必修课的安排往往也会考虑专业特点,例如高数课安排统计、概率、逻辑等模块,计算机课安排 office 等模块,从而贴合文科需求,前文所述的个别专业课还可以替代同类公共课。
专业方向课
(历史系各专业本科生选修)
除全系学生均要上的必修课外,历史系还会开设大量的专业方向课供本系各专业学生选修。专业方向课不对其他院系开放,不统一配发教材,多为每门 2 学分,个别 3-4 学分,培养方案一般要求须选满 20-30 学分。
由于各高校开课千差万别,以下依据普遍特点,将专业方向课分为 7 个类别:专业技能和素养类、中国史理论方法类、中国史专题知识类、世界史理论方法类、世界史专题知识类、专业拓展知识类、院校特色课程类。
专业技能和素养类
如考古学、文献学、博物馆学、文史工具书、历史地理学、中外交通史、史学史等
考古学概论
本课主要内容分两方面,一是国内主要考古发现及其学术结论,二是国内外主流的考古学理论和发掘技术方法。非考古专业学生参与发掘实践的机会不多,以上课程的关键意义在于,可以学会如何阅读考古发掘报告,同时也为今后攻读考古文博专业、从事文物工作提供基础。
西安半坡博物馆保留的考古发掘原址
历史文献学概论
文献学在社会上显得十分陌生。简言之,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书籍的发展演变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目录,即图书文献的分类方法及分类演变史,二是版本,即书籍载体和装帧形式的发展史,三是校勘,即改正书籍流传再版过程中的错误,同时识别伪书。经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查阅历史文献时识别出筛选最重要、最可靠的史料。
明代古籍善本
《十三经注疏》明万历北监本·陕师大教育博物馆藏
博物馆学概论或文物学概论
博物馆学主要涉及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等知识。
文物学研究文物的定义、价值、分类、鉴定、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博行业的工作特点,掌握基本业务理论,从专业角度认识文博展览策划、社会宣传教育、文物藏品保护等深层次知识,为日后进入文博行业工作提供基础。
博物馆文物隔震装置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示的文物隔震装置,可以在展柜发生剧烈摇晃之时,主动反向运动抵消位移,维持所承载文物的稳定,是一种文物保护的前沿技术。
文史工具书或文献检索与利用
学习和研究历史依赖于丰富的资料获取。本课介绍查询历史人物、器物、法令、制度等信息的权威工具书,包括字典辞典、成果目录、图谱年鉴、资料汇编等,同时还会辅导使用网络检索系统和资料数据库的使用。
世界史专业开课可能调整为《世界史工具书》,大致框架同上,另补充介绍查询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别资料的权威工具书。
文史工具书的一种:古文字图录与集成
历史地理学
该课程主要内容有: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历代政区和疆域变迁、查考地名的历史沿革等。地名和行政区划可能随时代推移产生很大变化,缺乏历史地理学常识和意识,极易导致研究结论错误。
经考证绘制的清代广东政区图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7 年版
中外交通史或文化交流史
本课主要介绍历史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互通交流,包括民族迁徙、习俗混合、宗教传播、文化流传等方面的发展演进。学习本课既有助于将世界史研究与本土契机相结合,也有助于借外国史料推动中国史研究,是充满启发的课程。还有的院系会根据专长进一步将范围明确为东亚、中欧、丝绸之路等主题。
元代泰米尔文与中文合写石刻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泰米尔文是印度和斯里兰卡部分少数族裔所用之文字。
中国史学史和外国史学史
《史学史》的主要内容是历史学发展的脉络和基本过程,其中包括从古到今重要的史家、史书、史学思潮、史著编纂理论等内容。学习本课可以促进研读史著的能力,提升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本领。《中国史学史》《外国史学史》和《史学概论》有紧密的关联,有的院系可能将三者合并为一组必修课开设。
本课参考教材(图 1)及部分目录页:
外国史学史(图 2)、中国史学史(图 3)
《外国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版、《中国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版
以上科目是专业方向课中较为基础和通用的,课程量常为 3-4 学分,在有的高校会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
中国史理论方法类
如中国史史料学、方志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简帛学)等
中国史史料学
中国史可利用的史料,形态种类丰富多样,使用文史工具书进行查询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处理与利用则需结合史料学的指导。本课重点,一是对庞杂的史料进行归类和价值判断,从而优选高价值的可靠史料,二是掌握认读和整理的技巧,从而高效准确地运用档案、书信、日记等原始文献。
近代文献资料出版物及收录的一份档案
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全 1128 册·大象出版社 2009 年
方志学
方志是记述地域或行业总体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地方性的省市县志、行业性的专志等分类。对地方志而言,主要内容一般有地区概况、政区机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经济数据、名人事迹、图书资料等,本课主要讲解上述信息的查找运用技巧。中国有上千年的官修方志传统,至今延续,历代方志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山西各地的志书、北京志的其中两卷
古文字学
中国史尤其是先秦秦汉史,离不开认读古文字,本课主要练习认读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秦代小篆文字,同时介绍汉字的发展史和演变规律。
山东博物馆藏·商代甲骨
出土文献或简帛学
简帛指写有文字的竹简、木牍和帛书,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时期最主要的书写载体,今天出土的简帛多是当时的契约文书、政策法令,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但也难以辨认释读,故而需要专门课程培训。一般来说,简帛是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还包括出土的金石文字。
清华藏战国楚简、湖南里耶秦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清华简《保训》、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国博展·《九九表》木牍
中国史专题知识类
领域历史:如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等
时代历史:如先秦史、隋唐史、明清史等
名著导读:如《周易》《史记》导读等
专题研究:如隋唐考古、近代名人专题等
领域历史类
历史系普遍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经学史(国学专题)等,有的领域还可能按古代和近代进一步拆分,其他相对常见的还有:科技史、民族史、妇女史等。
时代历史类
历史系普遍开设的课程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有的还可能进一步拆分为单个朝代历史,其他相对常见的还有:三国史、五代十国史、辽金西夏史等。
名著导读类
历史系普遍开设的课程有《左传》导读、《史记》导读、《资治通鉴》导读、《周易》导读、《老子》《庄子》导读等。相对常见的还有《国语》导读、《战国策》导读、《汉书》导读等,也可能合并开设如前四史导读这样的课程。
选修的名著导读类课程相较于必修的《历史文选》,区别主要在于读书专一,可以连续、系统、全面地研读一部经典著作,侧重于学习书目本身,而非古文阅读能力。
专题研究类
这类课程的开设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本校实力较强的研究方向,通常会开设更多更有针对性的课程。例如陕西师范大学有隋唐考古、南京大学有国民党派系史、湘潭大学有近代湘籍名人研究等。
世界史理论方法类
如全球史导论、国际关系史、世界现代化历程、专业外语等
全球史导论
全球史是一种新兴的历史观念,是西方学者在反思“欧洲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全球史观认为,人类自古以来充满相互的联系、影响、互动。学习该理论有助于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深入考虑其在全球视野下的互联性。
国际关系史
16 世纪以来,西方世界逐步建立并拓展了国际关系的准则,期间伴随战争出现了多次重大的转向和调整,历次形成的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了世界。了解不同时期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国别史领域的具体事件。
法国凡尔赛宫: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的象征
世界现代化历程
每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现代化的模式有所不同,本课介绍世界各主要地区的现代化模式和道路,基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回顾其发展经过。学习本课有助于对世界现代化历程形成规律性认识,从而以多元思维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现实。
专业外语
历史系通常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讲解历史学习和写作中适用的学术英语规范,有志学习第二外语的同学一般在外语学院学习。个别历史研究需要的稀见小语种课程,由历史系组织开设,如希腊语、拉丁语等,尤其是拉丁语如今除梵蒂冈外已无国家使用,仅常用于历史和宗教研究。
镌刻拉丁文的罗马凯旋门
意大利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拱门上方拉丁文铭文为元老院赞颂君士坦丁皇帝功绩的献词。
世界史专题知识类
区域历史:美国史、欧盟史、东亚史等
时代历史:古罗马史、文艺复兴史等
名著导读:如希罗多德《历史》导读等
专题研究:法国大革命史、世界大战史等
区域历史类
历史系普遍开设的国别史有:美、英、法、俄、日、德等,常见地区史有:欧盟、东亚、东南亚、中东等,如学系有从事另外国家地区历史研究的教师,则很可能开设相应国别史课程。
国别史一般研究文明连贯、至今存在的国家,例如意大利史研究中,古罗马仅作为久远的背景之一,正论开篇则始于文艺复兴以后的民族国家形成。
时代历史类
普遍开设的课程有:古希腊史、古罗马史、中世纪社会史、文艺复兴史、宗教改革史、工业革命史、冷战史等。这类课程重点关注有世界范围重大影响的完整时代阶段,讲解该时段的背景、起源、发展过程、重大事件、落幕及深刻影响,故而每一重要时代独立成课,前后未必接续,可能会在时间轴上留下一些空白期。
名著导读类
本类课程以具体书目为题的不常见,大多冠以某语种历史要籍导读,或某时代文献选读这样的名称,多为英语授课,有的高校能开设日文、德文和拉丁文等语种的导读课。
如今已成经典的早年研究著作
1.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2.哈蒙德《希腊史》朱龙华译·商务印书馆 2016 年版
专题研究类
这类课程的开设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一般随院系优势研究方向而定。也有一些重大历史专题广受关注,常见开课,如法国大革命史、拿破仑战争史、两次世界大战史等。
专业拓展知识类
如艺术史、宗教史、文化产业理论、应用文写作等
历史人才应当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和广博的社会见识,许多院校会开设拓展知识面和综合能力的课程,具体主题千差万别,常见的如艺术史、宗教史、民俗学、人类学、环境史等,有的院系会将宗教史拆分为基督教史、佛教史、道教史等课程开设。
还有的课程致力于提升毕业后的工作本领,前瞻性较强,如文化产业理论、市场与消费理论、应用文写作等,但是这种课程历史系自力开设有一定难度,故而常见于包含历史系的大类学院,如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人文学院等。
院校特色课程类
高校的成长伴随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发展,历史学院往往能成为本地历史文化的研究阵地,因而学系也会安排相应的特色课程,如西北地区一般多开设敦煌学,北京和东北地区多开设清代专题课程,各地高校往往开设本地的地区史、城市史、历史名人专题等。
这类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专业性一般比较强,会要求较深的文献阅读。同时,地域特色文化也经常作为全校的通识选修课开放,如此则难度会有降低。 以上将专业方向课总结为 7 大类,虽然主题有中外之分,但通常是全系各专业均可互选。这类课程,除了重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外,选题大多随本系优势的研究领域而定,本质上是由专家学者的学术积淀决定,因而不同高校间差异较大,本文仅反映普遍情况。
总体而言,专业方向课的开课规律是,学系师资队伍规模决定课程数量,学院专业开设情况决定课程广度,院校办学层次水平决定课程深度。如果考生对某一稀见历史专题确有兴趣,可以提前查询报考院系的相应师资力量。
教师教育类课程
(历史系师范专业本科生修读)
开设师范类专业的高校,会安排各系的师范专业同学修读教师教育类课程,这一类课程是全校师范生共享的,仅有其中的专业教学课(中学历史专题)在本系开设,培养方案一般规定教师教育课程修满 15 学分达标。以下举常见的安排情况为例。
教师教育必修环节
如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学历史教学专题等
教师教育类必修课一般比较固定,以下课程各高校的历史学师范类培养方案基本都会设置,每门 2-3 学分。
- 教育学概论 本课学习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制度、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教育改革前沿等内容。
- 教育心理学 主要内容一是教师端的教师心理、心理辅导能力和心理测评技术等,二是学生端的心理发展、学习策略、能力锻炼、品德培养等。
- 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信息化教学与多媒体应用等知识。
- 教师工作专题 主要内容是班级管理、职业道德、教师职业发展等,可能开设一或多门必修课涵盖上述知识。
- 中学历史教学专题 主要内容是中学历史教学论、课标解析、教材分析、课程设计等,可能开设一或多门必修课涵盖上述知识。
- 教育实习 师范生需利用约 2-4 个月时间,赴院系合作的初高中参加实习见习。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教师教育选修课是对必修的补充,高校之间千差万别。有的高校也可能不设选修,将相应内容充实到必修中统一开设。如开设,常见以下课程。
- 技能提升类 如教学口语与基本功、学习项目设计等。
- 教育拓展类 如家校合作研究、外国教育学前沿等。
- 历史教学类 如中外历史教材对比、历史课改专题等。
历史系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全校所有专业本科生选修)
全校的公共选修课是为了促进学生提升多专业素养开设的,由各个学院、学系开设,供全校学生选修。历史系常开的公共选修课有几类,一是思想文化类如中华文明史、民族精神、妇女文化史等,二是文史知识类如文物赏析、传统文化、节庆习俗等,三是中华经典选读赏析类的课程。
根据培养方案不同,公共选修课一般选 10-20 学分即可满足要求,但可能会对选修的具体方向做限制(例如不能选本系开设课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提供网上视频选修课。
结语
感谢您耐心读完文章!以上,就是历史系学生本科阶段需要学习的各门专业课,由此可见,历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充满妙趣的专业,既有深厚的钻研精神,也有广博的求索情怀。希望这篇文章,能在高考学子报考历史专业时提供帮助,让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对大学历史专业有更加系统的认识。
祝愿每一位高考考生都有理想的成绩,进入心仪的大学,学习所爱的专业!
作者:李泰衡,陕师大历史学本科、北师大中国史硕士、复旦大学文博系录取博士生
本文已备案为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分类和举例重点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历史院系的课程设置情况。复旦文博系林 DJ、国务学院张 D,北师大历史学院龚 ZJ 对本文完成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陕师大 15 级念海史学实验班集体,本科舍友谢、陈、周三兄,北师大历史学院韦 YH、柯 QH 等同学惠赐建议,敬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