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綴无字文明:文物中的南美安第斯

粤博&首博“安第斯特展”盘点。纵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辉煌的人类历史已繁衍数千年,闻名于世的纳斯卡文明、印加帝国奇观迭起、惊艳世界。但是直到殖民者到来前,如此悠久的文明竟然没有文字,以致其历史只能由文物拼凑。不过令我深感意外的是,对照相距万里的异国文物,文明演进的相似性层出不穷,这也是我希望加以总结的原因。

粤博 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 首博 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特展

2021 年是中国与秘鲁建交 50 周年,秘鲁方面提前许久遴选十余座国家级博物馆所藏精品,赴中国多地巡回展览,泰衡恰逢其中两场,启发颇多,今以粤首两馆文物,配合所知所见各类相似文物,对照盘点文明之演进。

安第斯古文明分段

印加帝国是安第斯被殖民前的最后一个政权,此前还有十余个“史前文明”前后相续,它们是展览的主体,但同时也是我们毫无概念的陌生名词。因而,年代对照表就显得特别重要,粤博、首博都在起点处设置了。

本期就按时代演进顺序分段,各位就不必硬记图表了。

当然,有本随手的介绍册就更好了。

粤博为安第斯展印行的介绍专刊

-2000 年 ~ -100 年

库比斯尼克文化、帕拉卡斯文化、查文文化等
约为国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初

这一时间,对于我国与安第斯而言,都是邦国文明的起点,双方在制陶、黄金等方面都有高度建树。区别较大的是,中国进入了成熟的青铜时代——而安第斯还要很久。

造型与彩绘俱佳的陶器

  • 人脸形陶瓶

  • 彩色女性陶雕像

  • 猴形陶瓶、吹笛男子雕像

  • 马镫口瓶:猴形、仙人掌形、猫科动物形

各文明同时期陶器

  • 春秋·云纹彩绘陶罐 [蚌埠博见]
  • 甘肃辛店文化·对羊双钩纹罐 [国博特展见]
  • 戈尔迪乌姆 (中亚古国) 狮羊纹陶罐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考古博物馆见]
  • 埃及人像彩绘陶片 [奥地利艺术历史博物馆见]

安第斯远古陶器的细腻、光泽、纹饰工整,是我没有想到的,与各文明同期产品形成鲜明对照。或许有修复过度的因素,但从逼真的形象刻画和复杂的造型结构而言,安第斯制陶水平在当时确为世界一流。

马镫形陶/瓷器,中国辽金元时期也有很多,但南美自古没有牛、马等大型牲畜(最大者是羊驼且不能骑乘),可见南美所称“马镫”只是形容而已。

金器与石雕艺术

哪件是南美文物?

答:左侧均属南美,右侧均属亚洲

  • 凸纹压花金箔
  • 春秋·鸷鸟形金饰片 [国博特展见]
  • 花岗岩雕刻石板
  • 汉·画像石 [淮北博见]
  • 带榫头石雕头像 (墙体建筑部件)
  • 大吴哥城遗址·石栏 [时代较晚·柬埔寨见]

它们是如此相似!

不仅我国,“画像石”在上古中亚、西亚、埃及、罗马均有分布,以往有学者认为我国是受西来文化影响,但孤绝隔世的南美出现完全相同的创意,亦或人类的不谋而合?又如安第斯用数百颗人头石榫装饰石墙,吴哥窟建筑中也多见人形像装饰,它们在相近的纬度和气候中,且都显示孔武无畏的外观。

可见,人类的思维与艺术灵感往往是相近的。在相近的环境下、面对相同材料,人类的意识上往往有共通性。

纺织艺术

  • 庞乔(即斗篷,多用于包裹木乃伊)

庞乔图案如此细腻,颜色如此鲜艳,质地如此完好,能以此状态示人简直不可思议的(有修复痕迹且未载明是复制品,但是否重新着色不详)。左图是约一世纪的埃及彩绘亚麻布 [鲁博特展见],同时代纺织物保存状况多不及此。我国新疆小河墓地曾出土年代、质地、颜色近于庞乔的纺织物,但没有繁复的绣饰。

-100 年 ~ 700 年

纳斯卡文化、莫切文化,迪亚瓦那科文化等
约为国内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初唐

七世纪以前的中国,青铜基本被铁器取代、陶器大部被瓷器取代,稍后还领先世界开启了火药时代。而在安第斯方面我们将看到,陶器艺术一骑绝尘,青铜时代仍需时日,其中,纳斯卡文化还建造了奇观“纳斯卡地画”。

生动炫丽的陶器

  • 虎鲸形彩陶瓶
  • 木薯形陶容器
  • 木乃伊形纳斯卡彩绘陶瓶
  • 祭拜祖先场景陶容器
  • 陶瓶:武士形、囚犯形、鸭形(黑陶)等

同时代各文化陶器

  • 北齐·红陶牛 [晋博见]
  • 唐·彩绘泥塑生肖猪俑 [国博特展见]
  • 希腊荷马史诗陶罐 [奥地利艺术历史博物馆见]
  • 丝路贸易骆驼形陶器 [约旦杰拉什遗址见]

烧窑,是石器时代后人类工具发展的第一关。一直以来安第斯陶器多为窑温偏低的红陶,后来零星出现了高温黑陶,这是当时对窑温/炉温掌握能力的反映。如果烧窑技术过关,一旦找到适当原料,就有可能发明瓷器、玻璃、琉璃,或者青铜、炼铁……在我看来,这一关可能卡住了不少文明。

铜器、金器与杂项

  • 月亮龙纹铜刀、镀金铜石灰容器
  • 金头饰、金响铃、武士纹金耳饰
  • 金刚鹦鹉羽毛扇

同时代对照

  • 春秋·冰铜锭(接近纯铜的冶炼原料) [皖博见]
  • 唐·金怪兽 [陕历博见]
  • 唐·大云寺金、银、铜镀金舍利函 [甘博见]

查中外学者论述,南美的青铜时代起点大约在十世纪左右,上图看到的铜刀、铜容器均是纯铜的,纯铜质柔,所谓铜刀实际只能用于礼仪摆设。同时期武士陶俑手中的武器以棍棒和石锤为主,也佐证了这一点。青铜既是一种发明,也需要更复杂的条件,纯金、纯铜相比之下就简单很多,有一件安第斯陶器描绘了:三五人通过口吹鼓风便可实现小型炼金。

而寻找国内明清以前的纯铜器,真的极其困难,这一调查过程甚至可以表述为,我国明代以前的铜器,除个别装饰物、印章外,全部是合金器。

另,金刚鹦鹉是保护动物,别想了。

700 年 ~ 1375 年

瓦里文化,迪亚瓦那科文化,西坎文化 约为国内中晚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

安第斯文明终于姗姗步入青铜时代,但陶器和金器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存。

锦冠金衣

(以下非原配组合)

  • 左侧:男性贵族祭祀头饰、黄金项饰、金衬衫片饰、束腰外衣
  • 右侧:黄金头饰、黄金耳饰、上衣、围裙

同时代对照

  • 明·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故宫见]
  • 明·织金盘龙纹黄缎袍 [鲁博见]
  • 清·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 [国博特展见]

穿金戴银无疑是全人类不谋而合的爱好,但各文明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国大概汉代以后,“大金大玉”的服饰就不多见了,代之以做工精细论优胜。

陶器、青铜器、银器

  • 美洲驼形彩陶容器
  • 大型彩陶平底瓶
  • 黑陶连体瓶
  • 青铜挖掘工具、祭祀铜刀
  • 锤揲工艺银杯

同时代各文化陶器

  • 赫梯文化 (在西亚土、叙一带) 公牛形器 [时代较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考古博物馆见]
  • 唐·三彩镇墓兽 [洛阳博见]
  •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历博见]
  • 西周至春秋·青铜工具 [中国农业博见]

陶器的本质更接近砖,瓷器的本质更接近玻璃,瓷器耐热耐水的特性是陶器无法比拟的,因而唐代以后,陶器在我国基本已淡出了社会,只是陪葬(如三彩陶)仍较多使用。

七世纪以前,南美只产纯铜器,而且工艺水平尚属不错,但直到掌握青铜合金后,产品才能工具化,仅就提供的生产力而言,南美青铜工具与早两千年的西周工具并无太大差异。

1375 年 ~ 1572 年 ~ 殖民时代

印加帝国,契穆王国与昌凯文化后期
约为国内明前中期,以及此后

最终,印加帝国一统安第斯,攀上了整个南美大陆的文明高峰,他们建造的马丘比丘堪称奇迹,制作的器物愈加多元精致,考虑到它们没有文字和大型畜力,真不敢相信文明能走到这一步。他们赖以传承文明的方式是什么?本文最后一图将予以揭晓。

陶器、酒器、银币

  • 统一纹饰的阿黎巴洛玉米酒瓶
  • 地方性纹饰的小阿黎巴洛瓶
  • 殖民时期·印加风格的“凯罗杯”
  • 有地域风格的印加头盔
  • 殖民时期·秘鲁银币

有一个拖了许久的问题,在此之前,安第斯陶器只有彩绘,没有施釉,实际质感宛如中药砂锅。这一局面持续数千年,直到殖民时期欧洲技术输入才产生第一批施釉陶器。西班牙殖民者最初到达印加帝国时,采取合作为主的方略,集中全力垄断并开发高价值资源,一时间南美银产量甚至占据世界过半,天量银币涌入西、葡等国,蔓延至全欧洲,导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通货膨胀。

无字文明的传承方式:结绳记事

  • 吉氆(即结绳记事)

《周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如此久远又无佐证,起初听闻未必能服人。这件十五世纪的吉氆是同类出土物的代表,多色长短系线、大小错位绳结,符合南美以及我国结绳记事传说的各种特点。

最后,借此发三个感慨:

  1. 中华典籍可信,远古知识必有可靠传承体系,更待发掘研究印证。
  2. 南美文明可敬,资源地理可决一时发展利弊,难判文明终竟死生。
  3. 人类命运可期,人类智慧或有发扬快慢之分,却无本质高下之别。

图片均自注明地拍摄

作者:李泰衡,北师大历史学院硕士生

本文所述公论参考 [英] 泰利柯特 (Tyiecote R.F.) 著/华觉明译《世界冶金发展史》、国家文物局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美] 胡恩菲尔特 (Christine Hundfeldt) 著/左晓园译《秘鲁史》等, [法] 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 的全球史讲座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