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博物館書畫區的看點

综合博物馆大多设有书画展区,书画展常有,而观众不常有。诚实地说,在下置身书画展时,满墙找简介的耗时通常长于观览。我想,观览书画展的精髓在于发现看点。

看点是否突出,效果差异是这样的:

左:本年故宫博物院苏轼特展,右:往年某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当代特展

这并不是说当代作品水平低不值一看,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当代作品展甚至能更集中、更全面地反映技法范式,所以说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展览看点。那么,书画展区的看点在哪?

大家巨作:艺术史里程碑作品

大家巨作,凤毛麟角。由于历史原因,多集中于故宫、台北故宫、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少数机构,另有大量流失海外。个人认为,这类作品的看点是:广为人知的名气。鉴于大家巨作往往袖珍精悍,且出场时均伴随着一条走廊排队,读帖效果远不如高清照片。当面一睹能否促进顿悟,这就取决于观者自身慧根了。

王羲之(传)《中秋帖》卷复本(摄于国博特展)

除了原作本身,值得留意的是原作两侧的题跋。即附在原作前后,装裱为一卷的品评、考订和借题创作。请放心,能于、愿于、敢于将自己跋语、画跋附在千载名卷中的,都是如假包换的大佬,并绝对会拿出十二分敬意创作。

以《中秋帖》为例,原作左侧(后部)的第一篇跋文,是明代董其昌所作,写得那叫一个仔细,尽管内容是质疑作者真实性的。董其昌何许人也?是单幅书法和绘画作品拍卖价都超过 5000 万人民币的人。

名士雅作:收藏家遗珍 & 馆际借展

收藏家遗珍:城市风云际会的见证

许多城市的博物馆能藏有佳作,都要归功于当地收藏家的传承。在天津、青岛、南京、厦门等近代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军阀、资本家、企业家等人热心收藏,把各地珍贵古董收集到了一起,时过境迁,它们成为市民共赏的展品。

天津博物馆藏金农《墨梅图》(拍摄) 金农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书法之怪可见题款:写字用墨极浓,落笔只折不转,近看歪斜散乱,远观浑然一体。其绘画之怪可见墨梅:枯拙质朴,随意性强,疏密分明,不求外观形似,全力突出特质。

青岛市博物馆藏翁方纲手书经册(拍摄)

翁方纲是乾隆朝重臣,官至正一品,书法在同朝名列第一梯队。翁氏有多册抄经存世,其中一册近年放大出版为字帖,抄写该经当年,翁氏任鸿胪寺卿,约合今天副部级领导。文物的传承经历深刻记述着历史。翁方纲在世时,青岛还是个村;“扬州八怪”没几位到过天津,津博基本给他们凑齐了。各地名士作品流转一方,值得注意其背后隐含的,城市的发展史和时代的风云变幻。

馆际借展:量身而制的看点

近年来,馆际借展火热,就算不托收藏家的福,也可以从本地一睹各地作品。

天水市博物馆借展齐白石《九秋图》(拍摄)

在天水欣赏后两年,又来家门口山东美术馆展出一遍,相信几年间它们还去了很多城市。

广东省博物馆借展穆夏海报画(拍摄)

[捷克斯洛伐克人阿尔丰斯·穆夏,开创了独特的海报画、招贴画、装饰画设计理念(形如上图风格),在二十世纪产生深远影响]

外国名画不远千里空运过来,会在很多城市停留。在广州欣赏完后几个月,又在首都博物馆遇到了,票挺贵,没再进。馆际借展由展览公司策划,本地博物馆付费或提供互借,总之展览公司是要获利的。因而,借展自策划起就强调“看点”,对书画而言,选择的作品往往是名家之作。但另一方面,借展强调的看点,大概率就是其上限了。打个比方,如果关键词是“达芬奇特展”,则不太可能有他久负盛名的作品;如果关键词是“《蒙娜丽莎》特展”,则其中上档次的作品可能只有《蒙娜丽莎》。如果需支付高价门票,这一点要考虑。

乡土佳作:乡贤风范 & 乡风俗作

乡贤风范:标志一地人文学脉

省市县级博物馆,明清及近代乡贤佳作是书画区最主要藏品。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们能了解到百年前家乡涌现的名人,切身地触摸本地文化和乡土情怀。

潍坊诸城市博物馆藏《刘墉家书真迹》(拍摄)

刘墉=宰相刘罗锅

书信是古人存世的一大类书法作品,有名望的书家绝不会随意书写,我们看到的简练自如,保证要让同行察觉到深厚功力,毕竟寄出去的信是自己水平的直观证据。

潍坊诸城市博物馆藏《刘统勋七言联》(拍摄)

刘统勋、刘墉父子皆诸城人,在乾隆年间先后官至正一品,又都擅长书法创作。他们的家书信札、书画作品大量保存在诸城市博物馆,堪作当地一张文化名片。

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藏陶行知书卷(拍摄)

陶行知原为安徽歙县人,先后在南京求学、任教、创办教育事业,奉献了生命三分之一的光阴。陶氏是广为人知的教育家,他诉诸笔端的志趣展出在常年工作的城市,确有意义。

衢州龙游县博物馆余绍宋专题展厅(拍摄)

余绍宋书法作品

余绍宋是清末民初的知名法学家、史学家,浙江龙游人,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代理总长,编纂《浙江通志》。专题展汇集了他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创作,很有熏陶感。

以上所举四位乡贤,他们的学识智慧、文化情怀、品格修养,值得为后人学习纪念。本地家喻户晓的乡贤名士不为外地所知,是常见现象,如果同乡不加以保存纪念,在外地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乡风俗作:汇聚一地乡土风情

艺术切磋不应以作者名衔为区分,许多无名氏能工巧匠无疑已达到艺术的境界。

丽水市博物馆藏畲族《道教三清图》(拍摄)

畲族是五十六民族之一,在东南沿海广泛分布,道教是畲族传统信仰之一,这幅《道教三清图》便是由畲族同胞世代供奉、继承的。

青岛市博物馆藏木板年画(拍摄)

木板年画是印刷出来的。用整张纸大的木板雕刻镜像,然后附纸刷色。如果是彩色年画,每一种色雕一块板,只印该色区域,每次印刷严丝合缝。这幅年画已属于登峰造极的,寻常画匠手绘尚且未必堪比,何况雕版流水线一天还能印上百张。

[有没有注意到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好像是印反了,哪有胡子长成这样的童子?可能是雕镜像时忘了对调]

山东年画印刷场景(摄于国博特展)

一地博物馆应能反映一地风貌,在乡贤、乡俗作品的展览中,认识家乡、认识外乡、认识先贤,不亦乐乎。此外,出土文物展区也会有书画作品,以竹简书、墓志铭、抄经、壁画、帛画为主,名家纸本作品极少通过考古发掘面世,一是不会轻易陪葬名贵作品,二是环境难以保全。综合博物馆、美术馆时常会举办当代书画展,其宗旨和立意是学习和交流,与欣赏传世作品的着眼点不尽相同。日后有机会再详做介绍。

作者:李泰衡,北师大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前系列:欣赏书画艺术由何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