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
咡說茅毅學諸城、廣陵,祖母是詹澄秋學生,
7 月 2 日
圖書館進了賈建軍
晚上問了下那古琴軟件,399 一套。不過只支持 Windows。
現在網易上 54 箇粉絲了,粉絲終於跟關注的一樣多了。
7 月 3 日
熊朋來,字與可,豫章人。南宋鹹淳甲戌(1274)年進士。宋亡後,隱居鄉裏,傳授儒學。曾任福建、廬陵
江西吉水縣東北 㒳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調律呂,協歌詩,以興雅樂,製器定辭,必則古式」。又常鼓瑟而歌以自樂,爲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和音樂家。教學之暇,選 元史 儒學傳 詩經 中的古詩,譜寫二十多首新曲,收于他所編的瑟譜 中。現存世的作品有伐檀 、考盤 、七月 ,以伐檀 爲代表作。
和現在的古琴曲有淵源嗎?感覺不太可能……
翻了翻圖書館謝導秀、陳是強
莊臻鳳
韓畕
雲志高
網易上一人找我:
每次闻君之仙乐,总觉得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古琴眞是能濯心涤肺。其实我只是个弹吉他的,但一直喜欢古琴,研究了一套手法专门用吉他来弹古琴曲。
加了 QQ。
跟 TJ 十點在東門見。先去科技樓下看了,大爺人太多,不行。找到四合院。回寢室拏琴拿凳子。中午請她在食堂喫。弟一次喫國內食堂,還有些震驚。
7 月 6 日
又把
7 月 10 日
問某雯那箇演奏會彈的
現在居肰能做出一些左手上的原來想不到的靈活的動作。
7 月 18 日
圖書館
7 月 31 日
按
8 月 7 日
旣肰
8 月 16 日
仙佩迎風 你知道吧,我最近發現原來這個曲子不是孤本,是有四個本子,天聞 、自遠 和廣東的雙琴書屋 ,這三者似乎和西麓堂 的是兩箇體系,前者段數幾乎都是十段以上。
後來看了下,完全沒什麼關係吧,就跟
8 月 22 日
下午去老師家。一進來就說
昨天看到你在乾坤琴社上說的,我現在最想給你說的就是,我們是學生,現在專心做好自己的事。⋯⋯不敢苟同哇?
彈了
說了下客家話,小時候他父親叫他「行禮 hàng lí」,便拱手作揖。野馬,ya ma,看來很正宗,相比之下溫州話野雞多了。又問四川話的「絕」讀音,樂山話的「絕」是讀成 jio,「jio 對沒問題」,看來古一點的就是這樣。掘讀成 qio,但文讀就是 qv,吃水不忘 qv 井人。「幕」讀成 mo,竟然也存古。
9 月 1 日
这两天基本把谢坤芳的曲子听完了,发现以前和你说的她琴音单薄像她身材一样,对于曲子的把控尤其突出,弹古交行,梅花引就很好,弹白雪和普庵咒就不行了腻,拖沓,今天听着差点睡着了。她普庵咒还是不如你老年状态那位琴家,姜还是老的辣。看来只能弹文曲不能弹雄浑的曲子。说到这个前段时间联系上金陵琴社刘苏老师了。
9 月 4 日
前幾天彈琴發現歷歷擘,最後的擘我之前一直是跟著歷帶過去,但突然發現應該單獨發力,這樣容易得多。這麼明顯的技巧,早應該發現的。
9 月 6 日
幽蘭重新過一下。又發現許多妙不可言的東西,這些都是脫譜之後感受不到的。譜的確很重要。
9 月 11 日
晚上琴社招新面試,有箇山西來的研一女生,老師是清華的,跟任靜學。不行。
9 月 12 日
9 月 19 日
9 月 21 日
這十多天都沒好好彈琴,今天終於彈了。
9 月 22 日
以下在臉書上看到的。Y:
本次的大滿足之一:這張蔡文宗先生斲製的琴,聲音非常清潤勻靜,顆粒感凝聚,內斂細膩,彈到愛不釋手!
Z:
云風閣古琴絲弦坊,淘寶買到箇人經驗最好的弦膠,台港好彈絲弦的朋友有福了,下次再來試試他們生產的弦,寄不回台灣的可以托我帶,但是因爲冷凍運輸,運費較貴
如一絲社:
陳瑨風,1998年出生於台中,畢業於道禾實驗小學、道禾實驗中學,現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一貫制七年級,主修古琴。啟蒙於鄭正華老師,曾師事陳守信老師;副修三弦,師事韓芸老師;曾副修鋼琴,師事陳怡君老師。
9 月 23 日
晚上琴課,Dalas 來了,幫我敎同學,從他那聽到「gao 骨」這箇名詞。XMY 感覺愣愣的姑娘,交流有點困難,結果是學數學的,行吧。說
Z 同學,看到教材上「豐縣」,說老師是馬傑學生。學了一箇寒假,在彈
10 月 2 日
晚上回了網易上
10 月 3 日
彈了一些
10 月 5 日
回眞向俗的 B 站放了很多絲桐神品。
10 月 8 日
看到黃老師論文,心想這也能發
10 月 20 日
看于水山。
看龔老的
10 月 24 日
首先這箇設備來說我不懂,但是給我的感受是清晰,什麼都能聽到。但是我不知道是因為是設備太好還是弦的原因抑或是手法的原因,這箇太燥了。噪聲太重特別是擊弦的時候,不知道是設備還是手法還是新弦的原因,聲音不好,沒有裹住,燥了。
老實說你這
神人 還自出機杼喲,前面像丁本高潮像吳本。前面有變化的靈動,高潮是刑天舞干戚之感。我可沒誇獎哈,這是事實,眞的,像丁吳㒳本結合。不過細節要磨磨,不和諧。神人 丁吳龔三本,丁在變化莫測,吳本氣勢恢弘,龔本平淡通俗,你得了前㒳本。前面你這眞是有變化靈動之感。我一直以為你參考丁本,高潮又是吳本的氣勢,不過你這㒳本結合有點突兀,雖然氣勢不如吳本,但是是那箇路子啊。再者你彈力度大有氣勢的本就不是你的所長。你得了一樣,就不能得第二樣,你已經走在大多數人前面了,成老就和你一樣也不能彈恢弘的曲子。你神人 轉折太突兀要修下。
洞庭 還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噪音不大了還有那麼絲正大光明的味道。你的曲子放在一堆裏面我都能分出來,就是有風格了不過我贊同你的看法要變化。
晚上聽了下錄音,溝通一下買琴的事,煩得要死。
11 月 10 日
騎車去新街口,都快到家教的地方了。直接從一樓的快速通道進去,正好趕上。剪刀被安檢沒收了。跟某寧商量了一下,還是不穿那件深衣。
用某臨的琴,彈的時候感覺泛音發不出來。手上也不是很受控制,燈光太晃眼睛。辛曼祺彈得很好,但人看著有點小孩一樣的鬼頭鬼腦。艾不如想像的厲害,本以爲有什麼神仙技術,結果
結束後跟南開琴社去吃了椰子雞,某寧請我,一箇人 76。眞是香,直接用椰汁煮雞、竹衣、椰子肉,再下菜。不過沒完全吃飽,她問我飽了沒。去琴房,從南開那箇有橋的門進去,路過小吃街,太熟悉了。西南村一箇一樓的小房子,另一間是一箇學姐住。裏面很破,燈光很暗。七點四十多開始,講了一箇小時多一點。把律學、琴律學草草講完,其實琴律學大部分都是琴調學,沒講。那箇學姐把我送到週等紀念館三號線,隨便聊了些,人挺好,說話感覺跟 WXH 很像。回來動車上一直在聽分析:
你彈得比較特殊,要有一定鑑賞能力的人纔聽得出你的好。我有次在想,如果把你放到面對大眾的比賽上去,我作爲評委,首先就把你淘汰了。因爲我們面對的是大眾,每箇人的欣賞水平都參差不齊,只能把你淘汰了,否則有很大爭議。有些人說話太刻薄了,我一箇外人都覺得很難聽。
「dai師」說有些打譜沒有價值,這箇是沒有水平的。譜本不同,每箇人的特性不同,音樂需要多樣性,千人一面的話就很油。比如通行本的梅花,在原來的基礎上抹滅了好多,說好聽點通俗易懂,說不好聽把陽春白雪變成下里巴人。〔這一條其實沒針對他的原意〕
「遺世小公子」完全說錯呢,也不至於,但很多說錯的。說你張牙舞爪,指法扭曲不自然,我覺得有失偏頗,恰恰反映的是比較放鬆的狀態。說你基本功不行,如果拉通了,說你不紮實,我也認。你目前來說,不適合彈那些大開大闔、直來直去的,比如
關山月 、滾拂流水 、風雷引 、滄海龍吟 ,要撲街,這些說基本功不紮實,那還說得過去,你的確有些弱。你適合曲折如意、富於變化的,比如瀟湘 、廣陵 ,說你技術不怎麼樣,我是堅決否定的。這麼說吧,如果你彈得不好,我們怎麼會認識呢。你曉得我對琴還是比較挑剔的。你跟陳先生很像,他的流水、醉漁,我聽著就是不對味,但桃源春曉 這些就很舒服。風格不同,這些沒法做比較。說你琴音單薄,網易雲上那箇,我聽著有些弱,不曉得那是什麼問題。有可能是琴的問題,我彈過呂博文的琴,怎麼都不對,他彈就很好。指力也是一方面,提出來,我們慢慢改就是,這些也不必過於深究,不可能每箇人都完美無瑕吧。他拿你和吳文光比,這箇是不恰當的,老年中年青年,畢竟有區別。
我曉得,你糾結的是㒳點,一箇是他的態度,一箇是懷疑自己的基本功。權威人士怎麼看,我就不知道了,問李、趙、龔,可能回答都不同,你要自己去把握,多聽聽別人的看法。文无第一,一種藝術,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接受。大家都認可,大家都不認可,那纔是有問題的。大家都說
廣陵散 好,我也覺得,作曲手法相當高明,沒有來者,但我就是不喜歡那箇故事,你也不能槍斃我;有些人看不起風雷引 ,但我就覺得好。每箇人想法不同,我們要包容,喜歡你的不喜歡你的,都要接受,都是存在㒳面的。每个人看法都不同,我曾经还和人争论大胡笳,他说龚本好,我就不认同,我就觉得吴本好。說不好聽的,郭德綱說:「高手都在彈幕裏,大師都在微博裏。」我們之間說的有些觀點,你能公開來說嗎,一拋出來就會引起有些人的抨擊批評謾罵。誰受得了?想開點,你的時間很寶貴,做些別的多好,跟那些大神棍大師氣,何必呢。我感覺有些人就是擡槓的,逮著一箇就不放,照這麼說,現在在世的龍翔操,誰挑不出毛病。想开点,有些事认眞就输了。
好吧,這種事情經歷多了就知道了。想到人文類的東西,你水平怎樣其實是別人的評價決定的,而那箇人的評價是否準確,又要看周圍人怎麼評價他的。所以藝術水平是別人的看法決定的,所以可能越厲害的大師越只能在身後得到重視吧。
11 月 11 日
好久沒聽王爺爺的錄音,這次聽突然感覺能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是怎麼彈的,特別是
曹家齊:
則有幾種可能:一是徐天民等所傳古曲;二是汪元量所作;三是徐天民所作。但仔細推敲,后㒳者可能性都不大。汪元量雖爲專門琴人,且隨身攜琴,以琴交友,但論其創作,僅善爲詩,卻未見作過琴曲。當然,汪元量作品未能盡數流傳下來。但觀其詩及友人與之交遊詩文,每每提到琴,卻從未及汪元量創作琴曲事,故可知汪元量不曾或較少自創琴曲,
瀟湘水雲 自然亦應非其作品。而瀟湘水雲 亦應非徐天民所作。因爲徐天民與袁桷關係甚是密切,而袁桷曾向徐天民學琴,亦曾習楊纘等所編紫霞洞譜 ,瀟湘水雲 若爲徐天民所作,當見於袁桷的記錄,可袁桷幾處專門論琴的文字均未見提及。故瀟湘水雲 最有可能是徐天民所傳古曲,而此古曲不大可能出自郭沔所傳張巖家琴譜。此曲或有原名,或就是名瀟湘水雲 ,只是久不爲人識,經徐天民彈奏給汪元量,進行了新的演繹,元量留下相關詩句,後人便根據汪元量的經歷撰出解題。但此事的發生應在汪元量和袁桷亡故之後,時代已是元朝中後期了。因曲譜出自郭沔傳人,則被託名郭沔所作,汪元量瀟湘之行的經歷與情懷亦被移植到郭沔身上。亦只能說明是表達的宋亡以後的一種遺民心結,與靖康之恥、開禧北伐及嘉定和議並無直接關係。
X:
我认为酒狂是一首南宋的曲子,最晚成型在元末。酒狂曲里用龊,龊表下限早于明,明代就不用龊了,后来的两声不齐的龊和之前的龊不是一个弹法了,这是第一点。长锁明确的说节奏是在
成玉磵指法 里,“如三琐,法谓先慢作六声,后急作三声,共九声也。”酒狂里也明确如此表述,这是第二点。酒狂里用的是㳙,不是蠲,㳙比蠲迟,唐到北宋早年用蠲。唐不用涓,用蠲,这是第三点。而且唐代长锁也不提节奏。酒狂里绰的表达方法也是宋的表达法,跪的表达方式也是仅见于宋,宋琴书 有记载,阳春 里的跪指也是宋代琴书 的谱字,像一个厄而不是足,这是我想的最后一点。
這語文太成問題,編輯一下:
酒狂成於南宋,最晚成型於元末。
- 明代以後沒有齪,後來的㒳聲不齊的齪和之前的齪不是一箇彈法。〔可幽蘭的齪就是㒳聲不齊,撮用齊齪表示〕
- 唐代長鎖沒有對節奏的描述。
成玉磵指法 第一次說明長瑣的節奏:「如三瑣,法謂先慢作六聲,後急作三聲,共九聲也。」酒狂 也明確如此表述。〔這種節奏在其他譜書中有嗎?〕 - 用㳙而非蠲。唐以前用蠲,到北宋前期始用㳙。
- 綽寫作「⿱⺊日」,是宋代早期減字譜的寫法;跪指寫作「⿱夕厄」
卽名跪 ,亦是宋代早期減字譜寫法見宋 。琴書 陽春 跪指寫作「厃」,亦是琴書 譜字。
用減字譜的寫法來判定年代,這也是我之前輕視的,很受啓發。
說姚老回覆:
你對
酒狂 曲譜分析不無道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酒狂 在神奇祕譜 ,上卷裏邊的曲很多朱權說都是唐宋甚至唐宋以前的曲。那麼中國的很多琴曲,在創作的時候是沒有減字譜的,什麼時候纔有,簡字譜你應該明白。但是酒狂 ,如果是那箇時代創作出來的,就還沒有減字譜,是在流傳中被後來人記載下來的,比如是宋人,那麼就露出了宋人記載的一種痕跡,但你不能說就是宋人創作的。
其實稍微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怎麼回事。
11 月 17 日
XMY 說看我彈琴很奇怪,就是跟她不一樣,關節感覺是彎的。那,會不會 b 站上那箇人就是因爲這點?
11 月 19 日
成先生的喚彈成進復。撞臑彈成略略快一些的進復加臑㒳次,或是吟。有的比較大的臑,是廣陵的彈法,最開始一箇音位,逐漸變快變小。可是如果按照古譜,或許動一下就完了。是否可以梳理指法衍生史?
11 月 20 日
X 說
正字通 㒳石相擊聲。別作礚。名指按下一位彈得聲後,隨以大指於上一位對徽磕下擊弦有聲曰「掩」。要在指力集中凝於一點,只落弦上,勿擊響琴面,觸及木聲,掩後指即著實,按緊出音愈清。如先無按彈,左指馮空對徽磕下擊弦有聲,則曰「虛掩」,減字體式作「」。
掩法還是一樣,但不專用於大指。
11 月 22 日
在網上搜 Z,中學是上海光華學院,18 年到了倫敦大學學院。這麼看來,應該是富二代。
11 月 24 日
這㒳天又重理
11 月 27 日
以前我竟然把第三段也彈了三作,服了⋯⋯最後一句,以前竟然彈錯了。
11 月 29 日
12 月 3 日
一箇人說聽說彈琴特別厲害想認識。B 站一箇人說也彈
12 月 6 日
Tshau 同學請吃飯,涮羊肉,四箇人 392,記一下這箇帳。中科大的,現在在美國讀博。羨慕。剛開始見到他,感覺怎麼那麼傻。後來知道是中科大,頓時態度反轉 2333 看了看他眼睛,竟然很有靈氣,就跟 LCX 一樣。然後去琴館,新街口南附近,離 22 路公交站很近。街邊的門店是跟人合開的世紀琴苑,小衚衕裏有斗室一間,很不錯。只是地鐵經過,隔幾分鐘就震。也沒有聲學佈置。
Tshau 彈了
師姐彈了
琴室主人跟倪詩韻學琴,彈了
十一點回來,公交車擠爆。
12 月 9 日
網易音樂人總數突破十萬,那麼萬分之零點七的人都有音樂人。
見了周同學。她高中畢業後開始學琴。本科民大,給我說了吳雨桐,前年北京的音樂會彈離騷,有印象。說她去上海了。彈得不錯,我在琴的左後方離軸 30°,聲音異常好聽,就跟倪琴一樣。或者我懷疑是不是自己指法眞的有問題,但她指力也不怎麼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