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講課記錄
每節課講 15—20 分鐘。律學、琴律學可以分爲五至六講,也就是三課時左右,這麼說來還是很快。
- 徽位的長度。筭準法律每根絃的長度。根據三分損益律匹配每根絃的律呂。十徽八分、七徽六分、五徽六分的具體數値
- 音律計算法、五度律,準法律相鄰絃的音程
- 徽法律調弦法、每根絃音分,音程
- 純律。這次 講得久一點,25 分鐘
- 十二平均律、三種律制比較
大雅小記
11 月 12 日開始彈
一、神奇祕譜
指法
退猱就是先退猱再下,退猱:猱的反方向。大猱是三四次由大到小的猱。宋末至明初浙派的吟猱,似乎還是遵循古法的多,後世的猱寫作大猱,幽蘭的再臑寫作雙猱。撞猱,如果把撞看作和雙猱退猱一樣的修飾詞,就是象撞一樣猱一下。那麼,同時期有沒有撞?大雅沒有飛吟。
解題
我們先來看朱權的解題:
大雅。緊五慢一各一徽。
緊五大家都會,慢一則是用一絃二徽與三絃四徽相應。
臞仙曰:是曲者,周公之所作也。大槩周建邦本,貴乎同姓,以天下爲家,以家人治之。故不致於異類之傾覆,而能開八百六十七年之國,致使享國最爲悠久而不墜。按
詩經 云:「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有大小之殊,先儒有正變之別。正小雅乃燕饗之樂,正大雅乃朝會之樂、受釐陳戒之辭。懽欣和悅,以盡群下之情;恭敬齊莊,以發先王之德。是以詞氣不同,音階亦異,致有大雅、小雅之別。予故刪其小雅燕饗者而不用,獨取其大雅正聲之音而訂正之。
就這一段話,我們可以注意幾箇方面:
- 朱權認爲周公作,爲何?旣是周公作,爲何不放在上卷?
- 周有天下「八百六十七秊」,這箇數字哪來的?
- 「雅者正也」出處?
- 正變之說源自誰?
- 燕饗朝會出處?
- 朱權見有
小雅 一曲,爲何不用?旣肰詩有小雅,爲何琴就不能有小雅?朱權爲何就覺得小雅不正?會不會有話語權鬬爭的攷慮? - 將這篇解題放在朙代學術史背㬌下會不會有其他結果?
神奇祕譜小標題:
一、尊周,二、興王,三、建邦本,四、貴同姓,五、本支百世,六、朝百官,七、會諸侯,八、來萬方,九、天命有周
二、其他琴譜
1585 秊
1 月 7 日
考完
1 月 13 日
把
1 月 15 日
錄入
1 月 16 日
1 月 18 日
今天網易上
1 月 19 日
清理手機錄音,去年清明前想著重新彈一下
把 12 月 17 日琴課那幾箇人的錄音聽了一下。
- QL 85 分。音準,每箇音彈之前都要有意識地找準。現在手還很不靈活,慢慢來。
- WWT 83 分。音準。酒狂的節奏很明顯,但還是彈得不流暢,稍微難一點的地方就慢下來了。
- HCF 90 分。節奏不錯,能固定下來。還是原來一直說的,加強基本指法的練習,出音不能馬虎。不要所有的綽注都那麼明顯。
- 80 分。寒假沒事可以還是多練練。
- LXJ 88 分。音準。整體感覺不錯,還是有不熟的地方就慢下來了。
1 月 20 日
緫筭把
- 下上九,語法和退猱一樣
- 璅六聲,說朙璅沒有規定到底有幾聲
- 大七八剔璅七
三聲 ,璅一般是三聲,和一條絃上的連蠲有什麼不一樣呢? - 㳙拂一二,剔滾二一,
乃是潑剌聲 ,也說明㳙是節奏很快的指法。 - 開頭的倚㳙五六不知是哪箇指法
1 月 24 日
YJ 說
第二,因爲成祖對寧王的防範,到時對寧王的承諾沒有兌現,寧王爲了避禍醉心道家。這點從拜江西龍虎山上的天師爲師,習丹練道可以看出,受天師的影響、對道家對
易經 的熟悉給他的影響。再看第一曲遁世操 ,有隱居遁世之意,對比易經 第一乾卦「初九潛龍勿用」,不就是遁嘛。結尾曲秋鴻 ,不正對應最後一卦「火水未濟」,卦象對應秋鴻 ,而且秋鴻 和未濟卦不都有重新開始的意思嘛。當然這是一孔之見,一箇猜測而已。
厲害。
P 君說背璅:
我又發現
神奇秘譜 烏夜啼 等等曲子用四聲是沒錯的了,但到了一百年後的西麓堂 產生了動搖。西麓堂 多次可見勹北巛的形式,勾再加勾踢抹挑五聲不實際。結論是西麓堂 的背鎖是三聲,西麓堂 指法比較齊。烏夜啼 修改的原則是:小鎖變背鎖,背鎖變勾+背鎖。
不錯。
1 月 26 日
乾坤琴社新年雅集。老師說我:「有一次我聽他彈,覺得是不是佛敎說的『謬種流傳』,我不要耽誤了別箇哦。」「蓺術要的是中和,佛敎的話是不能執一端,何應輝是游爺爺學生,七十年代字好看,功夫很扎實,結果一步步入魔。」
MYF 的
晚上喫飯,那也太好吃,一秊沒喫成都味的菜了。程教授是「社會人」,「現在伱們歷史系加了一門專業課,表演。你看,剛說喝,這又放下了,是不是在表演。」奇怪的是,聽口音明明是四川人,爲何說普通話?四川傳媒學院攝影系敎授,北影本科,中傳碩士。不錯,竟肰能有一箇學界的人。老好沒想到身材那麼高大,長得實在令人糾結,咡程教授咡㝵很是認眞,面目嚴肅直至猙獰,象學生一樣。實在爲這些老法師的審美感到捉急,加些莫名其妙的濾鏡。Y:「在座的各位,跟老師㝡象的只有他
P 君寫了篇和我商榷的文章,沒怎麼看明白,這寫作也是要命,不過他是好學的人。六月份在揚州我又看了一遍,這次明白了。
2 月 1 日
2 月 2 日
下午去何老家,趙師兄正好來送禮物。彈了下
我說想學
讓我可以先把王爺爺譜子整理出來。
3 月 2 日
某寧說南開領導不讓辦全國性的活動,就去問了天大,應該問題不大。
3 月 9 日
某寧來北京,我彈
聽了時誠的
聽了李雪梅新專輯的
3 月 12 日
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古琴音樂會啓動,揚州大學,今秊端午期間。
3 月 13 日
看臉書,陳慶燦說
保留著早期唐朝的小調五聲音階,也就是現今所謂的日本小調五聲音階. 但自明末
松絃館琴譜 以後,皆被改爲大調音階,是古琴曲譜在流傳過程中改變最大者之一.
3 月 21 日
看臉書,陳慶燦:
白雪 商調 正調調音.相對音階1245612,一絃爲1 , 收一六絃七徽泛音 根據【神奇秘譜】版本.全曲共使用十一箇音階,主要旋律以大調五聲音階爲主,優美細緻的變化則是變音所形成的. 嘗試以靜態的全景,穿插動態的雪花飄飛,舖呈出:萬里銀粧,玉砌山河,一片瑩然潔淨,令人炎囂盡掃,競心頓釋. 陳慶燦錄于台北 2012.06.29 打譜于2001常熟古琴打譜會議
神奇秘譜 朱權
1378-1448 編纂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 共收錄六十四首古琴曲。上卷爲<太古神品>,收十六曲。按朱權所述,此「乃太古之操,昔人不傳之秘」,主要收錄古老的琴譜。中卷和下卷統稱〈霞外神品〉,分別收錄二十七首、二十一首琴曲,所選取的都是朱權曾經學過的曲子。
孫新財:
全曲共使用十一箇音階,
沒有什麼"十一箇音階"! 臨時變化變音不同的話 不能也算一箇音階 何況早期琴譜的徽分只是約略記法 連臨時變化變音的資格都沒有
>主要旋律以大調五聲音階
大調式是"七聲"音階 沒有什麼"大調五聲音階" 若此五聲音皆是指12356的話 則正聲音階,清商音階的五正聲 豈非也是12356? 12356又何能稱之爲什麼"大調五聲音階"呢? (何況您且認爲它竟有十一箇音階!)
何況無論七聲音階,五聲音階 中國都不只有一種而已 中國的"商調"(無論琴調,燕樂四聲調,民樂四調) 都是以商(弦)—古琴第二弦爲宮 含4b7的(五聲或七聲)音階 故(就算是五聲音階商調,也) 並非1=C的12356 而是1=D(b7)的b71245 也就是:黃翔鵬所說的清商調 及民間的乙凡調(苦喉),(重三)重六調,軟調,苦音(碗碗腔,郿鄔調),陰調,傷音,苦皮,哭音……
嗯。
聽了朱育賢的
臉書上 Y:
學問是一種越嚼越有勁的好東西。
無聊翻看以前的論文口考用copy,裏面記載了當時口考委員的意見。我的論文主體是音樂分析,但是文獻佔比也很大,而且最終以音樂分析的結果印證了部分文獻記載,其中考據「胡笳」在魏晉時期的歷史時,我曾引用一段西晉夏侯湛(曾祖父是夏侯淵,有玩三國的一定知道,然後他跟潘安疑似是BL關係)的
夜聽笳賦 ,並說:「其中許多琴曲名,如幽蘭 、白雪 等,似乎透露當時胡笳也是可以演奏琴曲的。」我說這句的目的,是因爲宋代琴史 說西晉的劉琨作了琴曲胡笳五弄 (即幽蘭卷子可見到的登隴 、望秦 、竹吟風 、哀松露 、悲漢月 ),那麼有人用胡笳來吹琴曲,似乎代表一種器樂間的交流,是胡風藝術自漢末以來,與中原藝術互相影響的結果。但是當時太嫩了,寫作功力不夠,導致有點語焉不詳、詞不達意,來自中文系的委員遂認爲,這「應該只是意境的表達而已,不是眞的在講曲目」,基於我認知不足,當時我也採納了委員的說法。但現在讀得更多了,回頭看起來卻覺得我的猜測是對的:因爲不只
幽蘭 、白雪 是琴曲名,夏侯湛在賦中提到的涼州 、飛龍 、鵾雞 、楚妃 也都是相和曲的曲名,而且非常可能在魏晉時期就被納入古琴的曲目庫,嵇康在琴賦 就提過鵾雞 、飛龍 與楚妃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嗚,鵾雞遊弦。更唱叠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下逮滔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篷乏,亦有可觀者焉。」嵇康是魏晉時人,夏侯湛是西晉時人,兩人生存年代十分接近,兩人作品裏都出現這些曲名,這是否代表這幾首曲子,正是當時文人們熟悉的經典作品呢?的確這有可能只是文人浪漫意境的表達,但我認爲有更大的可能,夏侯湛聽到的吹笳人正巧也擅彈琴,或至少熟悉原本相和大曲的旋律,於是在當晚吹奏出這幾首經典,從而感動了聽者。
現在不也有人用管子吹琴歌
胡笳十八拍 的旋律嘛?以下是夏侯湛的夜聽笳賦 全文,供有興趣的朋友發發好古之思,浮想聯翩一下:越鳥戀乎南枝,胡馬懷夫朔風。惟人情之有思,乃否滯而發中。南閭兮拊掌,北閻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相和兮哀諧,慘激暢兮清哀。秦烽燧之初驚,展從繇之歎乖。伸棄兮更纏,遷調兮故顏。披涼州之妙參,制飛龍之奇引。垂幽蘭之遊響,來楚妃之絕歎。放鵾雞之弄音,散白雪之清變。
嗯,妙啊。
3 月 23 日
4 月 9 日
端午的音樂會要發視頻。麥克風一箇在左朝上,一箇在右朝下,距離都只有 30cm,不過正好沒有進畫面。晚上渲染視頻,又浪費了兩箇小時。本應該渲染的時候看看書,不過實在等不了。感覺錄音效果比去年錄音棚還好,去年太不靈敏了,不過更可能是絃的關係。以後應該先調高電平,再降噪,因爲㪅看㝵清噪音頻段,能選擇㝡白的噪音,要不然音質損失㪅大,甯願噪音除㝵少一些。
4 月 10 日
YJ :
大雅 我覺得打得很不錯,但是可能演奏上技法升級下。這箇曲子我覺得框架很好,有的地方處理的很好,感情上主觀中客觀,但是整體上有些粗糙散亂,還是要修一下。另外可能是這箇譜子彈得少,也許是箇人感覺,不如樵歌 、烏夜啼 等曲嚴整無缺。玄默 呢,我箇人猜想你可能是彈了大雅 彈玄默 ,感情上沒有調整過來,還是一樣的感情,沒有那種幽玄的感覺,外加沒有輕重尤其是泛音沒有一點幽玄的感覺。但是比以前的好很多了。玄默 是眞的比以前好,但是不是你的巔峰,還有進境。大雅 這箇比較高深這箇曲目不然我不會聽三遍,我覺得你打的比葛瀚聰要好,整體把控是對的。大雅 細節粗糙了點散了些,以後要修。你說激情,確實有裏面能夠感受到一種爲理想的感覺,但是我默默想說你打全沒有爲什麼這麼短。大雅 應該淵源古老,聽著確實不是宮廷音樂,但是玄默 應該也不是,而且我覺得玄默 的造詣高於大雅 。洞庭秋思 的水準應該也要高於大雅 。大雅 給我的感覺是古老,立意高遠,但是作曲水準箇人感覺要差一些,也有可能是沒有經過歷代琴家的修訂,感覺就是一種年代久遠的時候,一箇水平不怎麼高的作者寫的曲,有理想,音樂符合當時的背景,但是水平始終有限,不要看洞庭 簡單些,但是我覺得還是比大雅 水平高。洞庭 聽著有見到湘夫人的感覺,一聽的時候我就感覺好像在洞庭湖邊簡單湘夫人,看到竹林鬱鬱蔥蔥,重華泛舟湖岸巍峨。但是關山月 我覺得不太喜歡。
說
這箇曲子我以前聽得不多,後來多聽幾次,感覺能夠爲廣陵所重確實是有原因的。開頭是清幽,後邊感覺是一種悲憤和無奈。前面多正音,後面變音增加,正音減少很奇怪。應該不是毛敏仲作的曲,應該是同時期的人作曲或者改編,有遺民王朝末期的味道,毛敏仲能寫出這種憤恨的曲目我是不信的。
上國觀光 又叫禹會途山 ,這箇曲和樵歌 的感覺是衝突的,樵歌 感覺就是很眞摯,如果兩首都是他所寫這箇心裏該有多矛盾呀。山居吟 相傳也是他作的,造詣也很高,和樵歌 可能是一箇人,但是山居 的感情沒有這麼強烈。結構都有共性,奇怪的是都爲廣陵派所重。不知是何道理。我懷疑這是汪元量作曲。第一、工詩文善書畫,文化造詣非凡。第二、他是堅定的遺民,直接寫詩文罵過投降的皇帝和謝太后,拒絕和元朝合作的態度堅決,立場堅定。第三、他本就是一位造詣非凡的琴家,曾爲宮廷琴家,據說擅長胡笳曲 。第四、他和毛敏仲相熟,得知毛向元世祖獻曲,曾經作詩文勸誡。他們之間應該是有琴學交流的。第五、南宋亡後他去做道士去了,有隱逸的色彩。剛剛聽了你的視頻版
水雲 ,還是那股熟悉的風鈴聲,微風拂過的西湖,熟悉的浙江味道。三首對比還是水雲 最好,輕重出來了,感情最到位。話說你的琴風和 BW 還是截然不同,相對我更喜歡你的。可以聽聽,他比你靈動天眞不足,說人話就是老實人,質樸無華。
說戴偉華跟羅樂學的,三十來歲。
晚上加了一人的 QQ,巧的是他也要去揚州音樂會。說老師姓胡,俞秦琴學生。網上搜了下,有箇叫胡鹏的。
4 月 11 日
發現凡境琴盧葉少俊。
聽朱惜辰
小米說他老師聽了我的
YJ :
我也觉得你很有想法。不过我很久之前听过你的梅花这个我觉得清做得到,但是因为技法或者你刻意为之比较散
我记得你还有个全本梅花三弄王门绍光那个,那个很像一位琴家的风格,表面看不同仔细听有共通处,像叶名佩。
陳成渤、謝坤芳有早期的
想到一箇很好的比喻,彈琴的氣息就象山中埜馬,時濃時淡,非常舒緩,但又連綿不絕。又像海浪,一波推一波,有大浪有小浪。
4 月 12 日
重新照著
鄭曉韻現在竟肰在老年大學敎古琴。有一箇「發現老年大學魅力教師」的視頻。
4 月 14 日
小向初中跟王婷學了大半年,得一琴館。
4 月 21 日
網易上的「三山居士」是葉少俊,廣陵派的。
開始講樂理,第一次課,沒想到還不錯,能講清楚,大概說了二十分鐘。鈴師姐和小米很感興趣,給他們解釋了好一些,這種感覺眞爽啊,大概這就是當老師的快樂吧。其他人聽了就聽了。
4 月 22 日
YJ 問我比較一下劉志剛和他老師:
在我看來劉先生有古韻,也「上進」,不過技法弱一些,沒有那麼炫目,算是傳統路數。我的老師技法嚴整嫻熟,不過沒有味道,琴聲很硬,無有古意,算是油畫吧,處理的有些程式化。平心而論,李老師教學還是負責的,價格也還合理,技法也規範,至少不裝神弄鬼。但是他對名利看得太重,以前在上課的時候要是有客人來就極力表現,也喜歡參加各種利益性活動。但是箇人覺得他對古琴本身幾乎沒有上進的表現,只是工具而已。我大致看看劉先生呢,在古琴上還是上進的,有打譜,有傳承稀見曲目,也去學習稀見曲目,當然沒接觸過這箇人,但是從曲目上能分析一點。可能重慶是箇琴學荒地,或者有些人有其他的目的,反正李老師的學生包括我,都沒有琴音動聽的。重慶唯一有味道的就川派的羅樂老師,這箇人功利心不那麼重。
正常情況下我們所認知的雅集就是幾箇人彈彈琴,聊聊天,喝點茶吃點東西,能切磋琴技,很輕鬆的,比如葉少俊他們那的金陵琴社雅集
每月一次 ,你們那得雅集,這都正常吧。我們這就不同了,大致三類。一種是新年雅集會在某箇能演出的地方,然後很多人,就讓他們賣票觀看。當然也有時不賣票,但是必須要人多,會讓喊多人來看。第二種是名人雅集,這種不會賣票,人少得多。這種主要是朋友圈公眾號宣傳,上媒體,當然也能學到名家的一些東西。第三種就是普通雅集,這種又分兩種,一種也要表演賣票,這種會聯合其他琴社一起開展,最高價一般 180 到 200。一種不賣,依附於圖書館和博物館。總之要高調,人不能少。我學的商科,如果站在這箇層面上,這做的很好很對,但是站在文化層面上講,我是不喜歡這種的。
5 月 2 日
原來徐樑就是吳門白眉!!!原來在貼吧知道的大神。他的
5 月 5 日
元音琴社似乎是胡映坤和張達建的。張達
據牧鵝視頻理完了
經 P 君介紹,加了牧鵝老師微信,約好月底去拜訪他。說
5 月 13 日
江城君的
5 月 18 日
廣陵 你打的第一段是不是在講聶政的心理?這箇曲子我粗畫四段。開頭這箇太粗了,我聽著沒有把內心那種起伏刻畫到位,細膩一點。你想,肯定有害怕、放不下、忐忑、糾結,還有一些細心的規畫,這些不明顯。第二段就是行動了。這箇行動是書生在殺雞,沒有殺氣,甚至有一種你在用文字記錄聶政行動,但是畫面感不強沒什麼感覺,就像魯總筆下看客一樣,沒有代入感。他那種緊張不安,被殺者的害怕,侍衛的行動沒有,感覺侍衛就在做樣子。第三段打得可以,有儒家哀而不傷的感覺,家人來給他收屍的時候眞的很傷心,完全是悲痛欲絕,這箇景象很鮮明,最主要是打得很高明。一般這種場景現代音樂會極度煽情,這箇你打得還控制了情緒。體會得到那種感覺,收屍是第三段,也就是倒數第二。最後一段我眞沒什麼感覺,見諒。音樂想像還是不夠,沒有聽出他怎麼吞炭毀容的,只聽出一點竹林被風吹動在山裡的感覺。你很不錯了打得這麼好,打譜比聽曲更難。要是人人都能和你一樣,古琴纔是眞正的復興。不是像現在一樣,一些附庸風雅之輩聽到任何曲子都是靜心安靜之類的話,尼瑪龍朔操 聽得煩悶的也是靜心,甚至我看到有人聽廣陵散 都聽出大樹流水小橋靜心的味道。
5 月 25—28 日,杭州
見 杭州訪琴記。
5 月 29 日
又聽了下宥堂錄音,眞是厲害,太高古了,甚至比管平湖還高古,如果放在
6 月 4 日
你的琴風我感覺是在朝清逸靜靈方向。這箇靈我也只能用這箇字,因爲和廣陵派的靈和岳瑛的靈還不同。清,有點類似清虛自守那箇感覺,和龔一的清是不同的。
看到 B 站上我的
王翀不随大流 可敬!!
這人竟然有錄音,漁樵問答,很恬靜。
6 月 7—10 日,揚州
見 揚州訪琴記。
6 月 14 日
偶肰發現爲何大指指法叫擘:
鄕射禮 「袒決遂。」注「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
所以「尸」的本字應該是「擘」,讀 bo 而非 pi。覆手仰手。
6 月 17 日
快一周沒彈琴,今天彈得手疼,皮掉了。哎。